校長績效工資2萬,普通教師不足4千,這樣分配合理嗎?

2020-12-23 騰訊網

Z教師所在地區,下發了新的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方案!而方案大概內容就是擴大各學校自行決定權,允許各學校在民主協商和充分討論下,自行決定學校績效工資最終分配方案!於是Z教師所在的學校就制定了學校的分配方案,而方案的制定者是教師代表和學校領導班子。具體方案不得而知。可是看到績效工資的公示之後,發現同樣是30%的績效工資,校長和普通教師的差別真大。

校長可以拿到2萬+,普通教師的還不足4千。這個正常學校的成績肯定是校領導決定的,任何一個單位都這樣,居然這樣那領導多點工資應該無可厚非了,職工也要清楚一點,誰的功勞大誰多收入啊!只是領導要求必須正直配位才行!

一級、二級、三級…十五級,一直都是按級發薪水的啊!有問題嗎?別抱怨啦!學校小社會。社會上怎麼分配,學校裡也是一樣的。資源分配權是由行政權決定的。校長自然把大頭留給自己,其餘的接行政別分。老師自然是最低的。

幹活的並不重要,組織者才是關鍵,想不通,你辭職看看,一個教師很好找,一個校長可不好找,要不,你問問私立學校的老闆們?

當然按級別來,不只是學校,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銷售經理的績效獎比一線銷售代表的低?你覺得可能嗎?拋開這個分配方案,就領導與員工間,勞動付出誰大誰小問題,吾認為,觀點值得商榷。事實上,無論是在教師隊伍還是在企業,領導與員工間的勞動付出,只是不同的勞動方式付出,另外,承擔的風險和職責也不一樣。俗語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部隊上,當官的享受與當兵就不一樣,在企業裡,一般情況下,領導和員工的分配也有差別,而只有突出貢獻和有高級技能的人,他們與普通員工的分配也有差別,在地方上為什麼就不能有差別?

所以,只強調教師辛苦,而忽視領導的重要性,那是狹隘的觀點,不過,話又說回來,過於利益偏重於領導,這也是不對的,在利益分配上,如何權重,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這門學問,在企業和國家開支的企事業單位上,人們固有的觀念和思維也不同,因此學問也不同,而關鍵點在於分配後,給單位帶來了什麼結果來評判。

這個分配方案確實是按勞分:校長多辛苦啊~忙著填表迎接檢查……忙著上下疏通關係……忙著考察提拔副校長……忙著提高職稱……忙著解聘被家長投訴滴教師……忙著開除網爆滴臨時工保安……忙著……忙著……(什麼叫就是不好好教學恁見過那個校長去上課堂教學,忙滴不行就沒有人體諒一下校長嗎?)。這也合理,那也合理,普通老師原本100%的工資,現在只能夠拿到90%多一點,真的能激發普通教師的積極性?

校長對全校負責,普通教師只對個別班或幾個班負責。因此校長拿了高績效!

學校的績效工資變成了「職務」工資,不是按工作量工作效率,而是按職務,按與領導的關係發放,所以的績效工資全變味了應該取消。

績效工資本來就是工資的一部分,後來拆分出來做獎勵,意思是激勵好好幹。其實沒任何意義,建議回歸工資,取消績效的名義。普通教師還是希望能夠完全拿回屬於自己的30%的叫做績效工資的工資。而不是把自己的工資分割一部分給校長和學校中層。大家覺得把全體教師的30%的工資拿出來當作績效,然後再重新分配,真的好嗎?不管怎麼樣的分配方案,總有一部分人沒有拿到自己的全額工資!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師工資的30%被提出來作為年終績效考核,被重新分配,合理嗎?
    首先、大多數的教育局都會截流這30%中的5%,用來作為對各個學校主要領導及局級領導們進行特殊年終獎勵;其次、實際上剩餘下來的25%,還要再扣除掉學校中層領導的管理崗位實績與獎勵;再者、普通老師真正能夠有資格參與分配的獎勵性績效工資,也就僅僅是最後剩餘下來的20%多一點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這樣的做法,就是在是對廣大教師們基本權益的一種剝奪和侵犯了,當然非常不合理!
  • 教育部改革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校長能力、教師態度直接影響收入
    教育部改革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校長能力、教師態度直接影響收入! 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意思就是說,治校能力強的校長絕對能帶領全校教職員工走向輝煌,使學校成為一所名校。
  • 教育部改革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校際間將拉開差距,校長面臨考驗
    教育部改革績效工資分配方案,校際間將拉開差距,校長面臨考驗。人們常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意思就是說,治校能力強的校長絕對能帶領全校教職員工走向輝煌,使學校成為一所名校。教師的工資收入是根據固定的個人條件決定的,而不是根據所工作的學校好壞決定的;即使實行了年終績效工資,政府部門撥給學校的績效工資平均數都是一樣的,比如人均多少萬元,不論好學校與差學校一視同仁,差異只在於各校人數的不同而已。因此,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差異,並不會影響教師個人收入,各校教師工資收入大同小異!
  • 2020年,教師工資大幅上漲!一線教師:校長績效2萬,我的是負數
    相比往年,不少教師對於2020年充滿了期待,去年底國務院教育督查辦提出將此項工作作為督查重點,今年初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還要提高教師社會地位,工資待遇上漲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最近有一位老師爆料了學校內部的績效工資分配方法,並將自己2019年的績效工資公布,結果著實讓人意外。
  • 再談教師績效工資分配
    關於教師績效工資比例分配問題,本人已經談過多次,可能不符合部分教師的口味,所以閱讀量、點讚量不是很高,甚至遭到吐槽。真實的、正面的信息不被重視,反而跟風起鬨的負面言論卻受追崇,以至以訛傳訛,謬誤流傳,不能不說是網絡自媒體的遺憾。
  • 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新方案,工資差距更大了,3類老師受益大
    教師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一線教師來講,雖然我們對績效的工資很積極,但是,實際情況來講,我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是再次拿出自己的錢來補貼工資本來就很高的而且具有話語權的教師
  • 實施績效增量工資後,如何優化原有的分配方案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在各地實施原有的績效工資出現很多問題並引起廣大教師的抱怨後,教育部去年提出要落實實施績效增量工資,而且只能用績效工資來衡量教師的工作,起到真正激勵的作用。原有的績效工資被績效增量工資取代會讓教師待遇得到實實在在提高,至於能夠提高多少或者說教師拿到手的到底能有多少,問題的關鍵還是集中在績效的分配方案上。
  • 教育部提出教師績效工資新方案,這一類老師有福了,你在其中嗎?
    我國最近幾年也愈加重視教育資源這方面,前段時間發布了新政策,打算提升教師的薪資。其實教師的薪資組成也是很複雜的,不但有基本工資,而且還有績效工資。教師的績效薪資已經實施多年,這對於他們來說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但同樣也對這個工資比較憤怒。相信很多一線教師,對於這個績效工資都是深有感觸的。
  • 校長年薪50萬元!教師工資最高漲50%……哈爾濱新區放大招...
    3、建立校長職級工資制度:實行新型校長職級工資制度,工資平均增加一倍,最高年薪可達50萬。改革具體措施一是建立校長職級制度。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級別,校長原有行政級別「封存」,納入檔案管理。突破教師交流輪崗管理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實現教師隊伍校內結構合理、校際配比均衡、區域整體優化;打破教師「鐵飯碗」,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兩大改革亮點1、師資配置管理上,將原來編制部門直接管理每一所學校編制員額,改為編制部門對教育部門實施員額總量控制,教育部門在總量控制下統籌使用、合理配置、動態調整。
  • 教育部:保障辦學自主權,獎勵性績效工資學校可自主分配
    同時強調,各地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不得以中高考成績或升學率片面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堅決克服「唯升學」「唯分數」的傾向。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獎勵性績效工資由學校在考核基礎上自主分配針對「管得過多」的問題,《意見》提出要保障學校辦學自主權。首先是保障學校教育教學自主權。
  • 我校召開2020年終獎勵績效工資分配實施方案宣介會
    我校召開2020年終獎勵績效工資分配實施方案宣介會 2020-12-15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績效工資的公正性被一線教師質疑?很多人都不知道!
    為什麼績效工資的公正性被一線教師質疑?很多人都不知道!績效工資又稱獎勵性績效工資,教育系統設定績效工資的本意是為了模仿企業的管理模式,像企業考核員工的業績那樣考核教師的教學業績,提高教師的從教積極性。教師的績效工資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每個教師都有的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只要教師在崗在位,這70%的績效工資一般見者有份;另一方面是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這一塊績效工資績效考量的是教師的教學業績,比如學生在一年一度的統一考試中取得的成績和老師的全年的績效工資是綁定在一起的。
  • 教育部提出,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新方案,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消息,調整了老師的績效工資,這些教師的收入又要上漲了,怎能不讓人心動。 教育部通知重新分配教師績效收入,這3類教師收入會增加 第一類、偏遠地區教師
  • 教育部:提高獎勵性績效在工資中的佔比,並向一線教師和班主任傾斜
    辦學活力不足是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亟待創新體制機制,進一步釋放與增強每一所學校的辦學活力。第五個方面,擴大績效工資分配權,提出新增績效工資總量主要用於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由學校在考核的基礎上自主分配。
  • 職薪績效改革,銅川新區教師編制嚴重不足等問題正在解決
    優秀骨幹教師流失的原因何在?長期以來,不少學校教師隊伍整體性超編但又結構性缺員,學科結構不合理,尤其是鄉村體音美課程的專任教師嚴重不足。再加上缺乏激勵機制,教師工資待遇不高,嚴重挫傷了教職工的積極性,整個基礎教育領域缺乏應有的生機和活力。陳舊的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嚴重製約了教育發展,改革成為順應時代之舉。問題的癥結找到了,如何盤活本地人才,留住優秀教師?
  • 績效工資改革?教育部提出分配「新方案」,這類教師將被踢出隊伍
    近些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教育資源問題,前段時間,教育部也發布了一個新政策,將要提高教師的薪資。不過,教師的薪資構成也是比較複雜的,除了基本工資之外,還有績效工資。雖說績效工資已經實施多年,但是對於教師而言,還是會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他們對績效工資可能深有感觸。
  • 哈爾濱新區啟動教育改革 教師年均工資最高漲50%
    年薪最高50萬校長職級制改革擴大校長辦學自主權校長職級制的改革領域包括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35所公辦中小學校、幼兒園,包括200餘名中小學校長、園長和黨組織書記(含副校長、副園長)。據哈爾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王天濱介紹,校長競聘任期為3年,配套制定《中小學校長職級工資管理辦法》,分為特級(九檔)、高級(八、七、六檔)、中級(五、四、三檔)和初級(二、一檔)共「四級九檔」,評價管理標準為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校長工資平均增加一倍,最高年薪可達50萬。同時,將會明確和擴大校長的辦學自主權,充分發揮校長團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 教育部提出績效工資分配新方案,再次拉大教師收入差距,有福了
    最近,教育部發布了消息,調整了老師的績效工資,這些教師的收入又要上漲了,怎能不讓人心動。教育部通知重新分配教師績效收入,這3類教師收入會增加第一類、偏遠地區教師多年以來,偏遠地區的教師和普通教師一樣,在教學崗位一線,辛辛苦苦的教書育人,而這些教師其實比任何老師都要偉大。
  • 終於還是在年底前看到有地方將績效工資全額發放給教師個人,羨慕
    從2009年開始實施的績效工資原本是為了激發教師從教積極性,獎勤罰懶,並同時根據多勞多得的原則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但自實施以來就一直伴隨著老師們的爭議,問題的焦點就是很多地方實行的績效工資中的30%獎勵性績效工資根據考核再重新分配的方案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性,多勞沒有多得。
  • 教師工作量如何計算更合理?為何一線老師滿工作量也拿不回全部績效...
    常常有老師說,我們一線老師辛辛苦苦幹一年,超教師滿工作量,結果都不能拿回自己扣除的30%的獎勵性績效工資。那麼教師心目中的滿工作量到底怎麼計算才合理,其標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