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2大才女,個個都是書法高手

2021-02-18 楚王山書畫院

無論她們所從事哪一職業,無一例外的是字都寫得不錯,或娟秀清麗,或沉靜內斂,或安靜平和,或縱橫馳騁、大氣磅礴。用他們的筆、她們的才情書寫著屬於那個時代的女性之美與時代精神。

秋瑾

(1875—1907)

辛亥革命時期著名的巾幗英雄,號「競雄」,別號「鑑湖女俠」。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出生於官宦世家,後成為歷史上繼李清照後的第二位傑出女詩人、書法家。

呂碧城

(1883-1943)

一名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後又改為聖因)、寶蓮居士,安徽旌德縣人。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 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並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

被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20世紀頭一二十年間,中國文壇、女界以至整個社交界,曾有過「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一大景觀。

林徽因

(1904-1955)

建築學家、文學家。祖籍福州,生於杭州。

民國十三年赴美留學,獲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士學位。民國十八年回國後參與創建東北大學建築系並任教授。民國二十年任中國營造學社協理曾多次參加重要古建築的考察活動和建築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撰寫了多篇有影響的學術報告。

民國三十五參與創建清華大學建築系、歷任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建設委員會委員等。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碑身和基座的紋飾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主要設計人之一。在從事學術研究和教育事業的同時兼從事文學創作活動。著譯有《天寧寺建築年代之鑑別問題》、《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雲崗石窟所表現的北魏建築》等。

莊閒

(1872-1956)

字繁詩,別署慧聞室主人。女,江蘇武進人。晚年出家,法名「妙道」。解放後,1953年莊閒被聘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莊閒自幼篤信佛教,據說11歲便能畫觀音像,因此她大多數書法作品有強烈的佛教色彩。其書習北魏碑帖,崇北碑之大氣,作品沉雄高古,剛健蒼渾。

陳小翠

(1907-1968)

又名玉翠、翠娜,別署翠候、翠吟樓主,齋名翠樓。女,浙江杭縣人。擅長中國畫,十三歲即能詩,有神童之稱,後從楊士猷、馮超 然學畫。擅長工筆仕女和花卉畫,風格雋雅清麗,饒具風姿。擅書法,筆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著有《翠樓吟草》十三卷等。

 

馮文鳳

(1906-1971)

名鷺,別署瘦梅鶴山人。廣東鶴山人。馮漢之女。五歲時從父習書法,由唐楷入手,上溯北魏、漢隸。

十三歲能對客揮毫,後經苦練,工篆、隸、真、行,書風遒勁古樸。又與中外美術家結交,自學繪畫、雕塑,藝有成就。1931年,上海《新聞報》徵求女子書畫,在八百餘參賽者中獲得書法首獎。曾在香港創辦女子書畫學校,後遷上海。

1933年底,在上海邀集女畫家陳小翠、李秋君、顧青瑤、謝月眉、楊雪玖和顧飛等創辦中國女子書畫會,於1934年正式成立,並主持會務,從事編輯特刊、舉辦畫展等工作。

何香凝

(1878-1972)

中國民主革命活動家、中國畫家。原名何諫,別號雙清樓主。祖籍廣東省南海縣,1878年7月26日生於香港,1972年9月1日卒於北京。

何香凝於1897年與廖仲愷結婚,1902年冬與廖仲愷一起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本鄉女子美術學校,並得帝室畫師田中賴章指導,翌年9月在東京結識孫中山,為革命起義部繪製和刺繡軍旗、符號、告示和軍用票圖案等。

1905年加入同盟會,成為該會的第一位女會員。1928年辭去一切職務,專心作畫。1929年,由上海出國,先到菲律賓、新加坡、錫蘭等國舉辦義賣畫展,後抵法國巴黎,又到比利時、英國、瑞士、德國等地。

1931年,聞「九·一 八」事變,於12月歸國。抵滬後,主辦救濟國難書畫展覽。此間,與柳亞子、經享頤、陳樹人等結寒之友社。1937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理事、執行委員,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主席。

1938年後,遷居香港,向海外華僑宣傳抗戰,並為八路軍、新四軍募捐籌款。香港淪陷後到桂林,以賣畫為生。光復後回香港,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談月色

(1891—1976)

廣東順德北滘龍湧人。原名郯,字古溶,又字溶溶,常署名"月色溶溶"。因排行第十,人稱談十娘。晚號珠江老人。有「現代第一女印人」之稱。

少時在廣州檀度庵出家為尼,擅誦經,嫻書畫。所寫經文,娟秀清麗,被名士蔡守(哲夫)訝為才女。民初,廣州市政當局一度取締尼姑庵,蔡曾參與其事,遂使月色還俗,並迎為妾。其時哲夫以玉鴛鴦盛諸珊瑚盒中作為文定,取晏殊詩「梨花院落溶溶月」句,為她改名月色。後加入南社,談文論藝,吟詩作畫,更廣拜名師———如中國的書畫大家程大章、李鐵夫、陳達夫、黃賓虹、王福庵,都是她的老師,給予悉心指導。

談月色的篆刻與書畫藝事日進,以古璽、漢印、隸書、佛像印、園朱文見長,在藝壇嶄露頭角。談月色篆事之外,還擅畫梅,書法尤擅瘦金書,並創新的將瘦金書入印,蘇曼殊詩讚:「畫人印人一身兼,揮毫揮鐵俱清嚴。」書畫之餘,更好考古。1928年,蔡哲夫夫婦成立了廣州第一個考古組織「黃花考古社」,次年廣州博物院成立,談月色應聘擔任該院發掘專員。後隨哲夫寓居南京。

解放後,談月色三次假座江蘇美術陳列館開「談月色書畫篆刻展覽」,後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並被選為第三、四屆全國婦女代表、省政協委員。

遊壽

(1906-1994)

字介眉、戒微,漢族。福建省霞浦縣人。著名教育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和書法家。原黑龍江省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

蕭嫻

(1902-1997)

字稚秋,號蛻閣,別署枕琴室主。貴州貴陽人。當代著名的女書法家。父親蕭鐵珊是孫中山先生的追隨者,又是著名的南社社員,工詩文,善書畫。蕭嫻幼承庭訓,小小年紀就以善作擘窠大字聞名鄉裡。

13歲時便以丈二匹榜書震驚廣州,受到諸多前輩的褒獎。15歲應邀參加宋慶齡發起的名家書畫義賣,受到孫中山的讚賞,勉勵其精益求精,以藝報國。1923年,蕭嫻女士隨父遷居上海。每日臨書,創作不輟。她臨寫的《散氏盤》篆書冊更受到康有為的高度評價。

隨後,師從康有為,得其謫佳,書藝大進。1981年,江蘇省南京市文聯為她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書展,歷時一月盛況不衰。這次書展充分顯示了她的藝術水平和風格,是建國以來江蘇省最盛大、歷時最長、觀眾最多的書展之一。她的書法,以「三石一盤」(篆書《散氏盤》、《石鼓文》、隸書《石門頌》、楷書《石門銘》)為宗。

歷史上,女書法家並不多;即便有,一般也以秀麗婉約見長。蕭嫻的字卻有偉丈夫氣概,這與她宗法是很有關係的。她最以大字行楷書勝,點畫縱橫馳騁,外放內斂,大氣磅礴,與康書如出一轍,以重、拙、大的特點,給人以強烈的印象。

宋美齡

(1897-2003)

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蔣介石的第四任妻子。宋美齡除了擁有傑出的英語功底外,還會說六國語言,在國畫方面的造詣也是相當可觀,並且還寫得一手好字。據說,宋美齡的鋼琴也是演奏的相當不錯的,所以宋美齡是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人。

西安事變時宋美齡寫給蔣介石的信

厲國香

 (1914-2003)

名瑞蘭,字墨華,號國香,以號行。1932年被送到縣立女中讀書,開始自習書畫,先後師從張大千、趙叔孺、顧坤伯、李健、李肖白、唐雲、陳秋草等名家學習詩書回。

 

相關焦點

  • 民國才女張默君8幅行楷書法欣賞:儀態古雅、秀麗脫俗!
    有人認為:民國時期的大師名家、才子才女們,其實是佔了時代的便宜。比如書法,民國早期毛筆字還是基礎功底,再普通字放在當今來看,都可以稱之為書法作品,這是時代的局限;至於學術,很多人做的是填補空白的事,比如從國外學成歸來,然後在國內開壇講學,哪怕是照搬國外導師的講義,那也是不得了的成就,然後開枝散葉,就成了某門學問的開山祖師爺,不想做大師都難;當然,這其中不乏是真有學問的。
  • 民國「四大才女」的珍貴照片,個個才高八鬥,最長壽的是最後一個
    民國四大才女之呂碧城。 呂碧城是安徽旌德縣人,是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先驅,也是女權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在事業上,呂碧城在作詞方面非常有成就,與秋瑾被稱為「女子雙俠」,對20世紀初的中國文化影響甚遠。民國四大才女之呂碧城。
  • 民國大才子林長民,12幅立軸行楷書法欣賞:樸茂雅秀、風流倜儻
    林長民與其女林徽因當我們論及才華橫溢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時,我們往往感嘆於她的書法、詩歌、建築、繪畫的才能,覺得她是「一生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長民楷書其實,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也是民國時期家喻戶曉的人物。而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林長民的書法。碑派書法名家康有為曾和書家伊立勳說起,「你們福建書家,卻只有兩位。
  •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欣賞,你最喜歡誰的字?
    民國的舞臺上,活躍著一群美麗聰慧的精靈,她們或是社交場上的明星,或是倡導女權的教育家,或是舞臺上耀眼的明星,或是傑出的詩人、畫家…… 她們有的如清泉般純潔,有的如烈火般激情,她們就是那個時代最受矚目的十大才女。
  • 民國第一高手,書法得「二王」真傳,這字足以令當代書家汗顏!
    常讀書法史的朋友不難發現一個規律,書法的基本體系奠定與漢魏時期,在唐朝達到了一個巔峰,再往後的宋朝、元朝、明清、甚至於民國,筆法一直在式微,縱然個中有幾個大師級人物,但也是難挽狂瀾於既倒。但在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取法於特色,這與當時的社會與文化環境息息相關,但有一點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上追魏晉,學習「二王」,書法不入「二王」基本就等於「野狐禪」,這是千百年來書法人共識。
  • 民國十大才女,為何被稱為才女,有哪些成就
    其中史良,盛愛頤,吳健雄,陳衡哲,蘇雪林,陸小曼,凌叔華,謝婉瑩,林徽因,張愛玲被稱為民國十大才女。吳健雄是民國十大才女中唯一的科學家。 陳衡哲是和任鴻雋、胡適一代的民國黃金十年的大知識分子,他們有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不管自己學的是文史法還是理工醫農,首先都是社會評論家,隨時對社會問題仗義執言,發飆問難。
  •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位老師,個個書法高手!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溥儀老師的書法!陸潤庠同治十三年,殿試中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辛亥後,留清宮,任遜位末代皇帝溥儀之師。陸潤庠溫和平易近人,接物無崖岸,雖貴為大臣但服用簡樸。能書法,擅行楷,早年致力於唐人手禮,尤鍾情於歐陽詢、虞世南尺牘,古人語其妙,虞結在肺腑,歐結在肢節,大不侔也。
  • 民國才女,名媛和「拼多多版名媛」
    近期對中國近代史很感興趣,發現風雲激蕩的社會變革期總會湧現出引領時代潮流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近期網上熱議的#拼多多版名媛#,和才女著實掛不上鉤,讓我們看看她們的老祖宗民國四大名媛。
  • 劉曉慶曬書法字畫,十六個字居然賣一百零八萬,網友:才女佳人
    她憑著自身的資色,才藝,過人的膽量,如野馬的烈性及1種永不言敗的韌勁和不斷進取的頑強奮鬥精神及好勝心理,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及全力衝刺,創下了無數個輝煌。將影視藝術引向新的高峰,並和她同時代的新秀們一起創下了改革開放以來電影藝術新的業績,成為了影響1個時代的新影后,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藝術家,全國家喻戶曉的明星,狂人,不老女神!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一)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一)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六)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六)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不能忘卻的民國書法
    不僅書法研究、書法社團、書法展覽均開風氣,而且書法流派也是精彩紛呈:有吳昌碩的「吳派」、康有為的「康派」、鄭孝胥的「鄭派」、李瑞清的「李派」、于右任的「於派」。毎一門派都影響深廣,遠播海內外,學習追隨的弟子眾多,甚至像陳衡恪、劉延濤、趙叔雍、曹聚仁、徐志摩、張大千、徐悲鴻、劉海粟、林語堂、趙正平、蕭嫻等等達官名人也置身其中。
  • 張愛玲:一代民國才女的寂寥人生
    其實我也非常不喜歡我自己的性格,眼裡心裡仿佛都只能放下一個人,多了我自己就覺得非常累。後來接觸張愛玲是因為當時的同窗好友非常喜歡她,在好友過生日的時候我送了一本張愛玲的《張愛玲典藏全集》給她,好友非常開心,拿起書把她喜歡的文章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給我聽。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八)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八)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民國四大才女之間的明爭暗鬥,讓人流連忘返,望而卻步
    冰心&林徽因&張愛玲&楊絳四位才女,一臺大戲民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或許不喜愛玲生活為人,與作品風格,不認同張愛玲的還有楊絳,這兩位才女,一位像生長在溫室的白玫瑰,一位則如同野外肆意生長的紅玫瑰。才女間對於各自人品作品的鄙視鏈,五分對錯,經歷使然。民國四大美女」,個個風華絕代,個個紅極一時,她們年輕漂亮時,被無數人奉為心中女神,但曲終人散後,她們卻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 才女徐靜蕾的書法,怎麼就有了江湖氣?
    提起徐靜蕾, 這位被形容為鄰家女孩的知名導演、演員, 總是「才女」二字聯繫在一起。 1974年4月徐靜蕾出生於 北京三裡屯附近的一個居民區, 父親徐子健和母親於淑榮都是普通工人。 靜蕾上學後,父親徐子健就從工廠辭職, 自己開了一個做霓虹燈的工廠。
  • 民國十大美男的書法,風華絕代
    汪精衛、周恩來、張學良等十人被合稱為「民國十大美男」,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卓越的成績,皆為民國時期的名人。他們除了儀表堂堂,丰神俊朗外,才華甚是了得,書法也是各有神韻,頗有造詣。他年邁時曾頗為自負地說過:「我從來不追女人的,都是女人追我。」據他自己交待,他有11個情人,不是名媛就是貴婦,真是豔福不淺。
  • 民國高手手抄《葬經》,字跡堪比《靈飛經》,用筆靈動,切入平出
    抄書的自古有之,尤其是在當今,很多有一定書法基礎的老年書法愛好者們尤其熱衷於此,抄書不僅僅能夠學到新的知識,而且還能夠練字,鍛鍊人的身心,一舉兩得,可是這本民國時期的一高手的手抄本,卻讓筆者很是震撼,顛覆了筆者的審美,在當今書法屆能有幾人寫出如此精緻的小楷來呢?
  • 陳振濂 : 50年民國書法史其含量絕不遜於五千年古代書法史
    那麼,中國五千年歷史十幾個朝代接續下來,到民國也就是一個斷代史的含量而已。與宏觀的五千年相比,民國書法史只是其中一個鏈、一個環節而已。它肯定比不過漢唐、宋元各代橫跨三四百年的斷代,它充其量只有五十年(作為一個斷代,它除了民國元年至三十七年這38年之外,追溯其來由,或可再上溯清末從1895年到1911年這十幾年,與38年合為50多年)。這樣一個五十年的斷代,怎能比擬於唐、宋數百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