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中腹地渭水北岸的鹹陽塬上,埋葬著西漢王朝的九位皇帝。景帝陽陵、高祖長陵、惠帝安陵、哀帝義陵、元帝渭陵、平帝康陵、成帝延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這九座巨陵高冢由東向西一字排開。每座帝陵周邊又有星羅棋布的陪葬墓冢,成為方圓五百平方公裡鹹陽塬上的壯闊景觀。
其中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和平陵這五座陵地,當時都設邑建縣,街市繁華,高官富族聚集,因此,從那時起,人們就把「鹹陽塬」改稱為「五陵塬」。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為五陵塬留下名句「漢朝陵墓對南山」。詩人站在終南山北望,五陵塬上的大漢雄風,氣勢萬千,多少慨嘆,激蕩心頭。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茂陵、霍去病墓位列其中,排在黃帝陵、秦始皇陵之後。這是五陵塬上眾多西漢陵墓中,僅有的兩處第一批國家級文物古蹟。
漢武帝茂陵和霍去病墓何以獲此特殊「待遇」?請看國家權威機構和專家們的鑑評:
漢武帝茂陵位於陝西西安市約四十公裡渭北高塬上的南位鎮策村,為西漢帝王陵中最大的一座。漢武帝(前156—前87年),名徹,景帝之子,在位54年,是我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帝王。武帝即位的第二年,開始興建茂陵,工程工期長達53年之久。封冢為覆鬥形,高46.5米。
史書記載,茂陵殉葬品極為豐富,陵內「金銀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並將康渠國王所贈玉箱、玉杖以及武帝生前閱讀雜經三十卷,均盛入金箱,一併入墓。到武帝入葬時,墓中隨葬品早已塞滿,不復容物」。
茂陵四周遍布嬪妃、宮女、功臣貴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土冢墓約二十餘座,其中有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石單等墓。近年在這一帶發現文物頗多,如精美的四神紋玉雕鋪首、錯金銀銅犀尊,以及朱雀紋、龍紋、幾何紋等大型空心磚和文字瓦當。在茂陵東從葬坑中發現鎏金馬、鎏金銀竹節燻爐、提鏈暖爐等文物二百三十餘件,均為罕見的藝術珍品。茂陵實為漢陵之冠。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西漢名將,十八歲率輕騎八百,進擊匈奴,殲敵兩千,被封為嫖姚校尉。此後六次出擊匈奴,擊敗匈奴主力,打開了通往西域之路,以功受封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元狩六年(前117年)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詔令陪葬茂陵。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戰功,用天然石塊將墓冢壘成祁連山形,象徵霍去病生前馳騁鏖戰的疆場。入葬時禮儀極其隆重,浩浩蕩蕩的軍陣自長安都城一直布列至茂陵。
霍去病墓距茂陵東約一公裡,墓前石刻共發現16件,有石人、石馬、馬踏匈奴、怪獸吃羊、臥牛、人與熊等,題材多樣,雕刻手法簡練,造型雄健遒勁,古拙粗獷,是我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也是漢代石雕藝術的傑出代表,在我國美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現在這批石雕已陳列展出。
早漢武帝三十年「入住」茂陵陪葬區的霍去病墓地,雄奇壯觀,墓冢是仿造成祁連山狀,墓地放置巨石群雕,活生生一派祁連山的生態世界。查遍中國的史書,踏遍中國帝陵陪葬區的墓地,像霍去病墓這樣的陪葬墓,絕無僅有。
1995年,國家文物局派出專家組對霍去病墓紀念碑式的巨石群雕,進行鑑定和審評,依其每件石雕文物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鑑定為國寶的有12件。
茂陵、霍去病墓不僅是鹹陽塬上的最大亮點,也是整個漢代陵墓的典型代表。
(本文來源於茂陵博物館,轉載時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興平大小事,百姓身邊事,風尚興平與您一同關注!
---投稿郵箱:1255591947@qq.com---
---聯繫我們:QQ1255591947,微信/電話13619186175---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登錄興平微社區。
興平亂彈等你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