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往被稱為「野蠻生長」,到如今將呼喚精品視為行業發展的重大命題,中國網絡文學正在快速接近下一個風口。
近2000萬網文作者的江湖中,有人謀生,有人謀利,也有人謀求價值的體現。
而金字塔尖以下,更多的網文寫手沉默在浩瀚的洪流裡,甚至沒能泛起一絲浪花。
入門·穩定日產4000字是底線
月均兩三千元起步的網文作者,已足夠讓許多人羨慕。
新手數十萬字的作品「顆粒無收」,是江湖的常態。
網文作者「三生三笑」常在朋友圈曬每日的碼字數。
以9月為例,每天字數從6000字到14000字不等。
在這個廣東女生看來,「不斷更」是網文作者要遵循的基本法則。
「就好像到外面上班,你可以無緣無故曠工嗎?」她說。
業界的說法是,想達到「大神」的水平,穩定日產4000字是底線。
但日產4000字的卻不全是大神。
一部小說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字是常態,對於絕大多數新手來說,小說寫出來後乏人問津也是常態。
「如履」在網絡平臺上寫武俠小說已有8年,當初連「金手指」這一網文常見設定都不懂的他,第一部小說以「撲街」收場:發書一個月,收藏數不足10個。
用「撲街」形容自己第一部小說的,不止「如履」一人。
儘管現在月收入已經達到網文作者的高等水平,但「會說話的肘子」坦言,和如今大多數新人寫手一樣,他的第一部小說寫了30萬字便半途而廢,稿費少到連200元提現的最低標準都沒有達到。
也有如「意千重」般開了「金手指」的作者。
她的第一本網絡小說就得以與起點中文網籤約,這意味著網文作者有了專業的編輯指導,有了平臺推廣銷售。
寫到第三年,她成為了起點女生網的白金作者。
但是,更多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平臺的全勤獎:寫手保證每天更新達到一定字數,平臺給予每月600—1200元的獎勵。
像「步槍」這樣的月均兩三千元起步作者,已足夠讓許多人羨慕。
來自深圳的李澤民在2012年開始使用「步槍」這個筆名,先後創作多部軍旅題材網絡小說,到2015年便月入過萬。
整體表現平順,並沒有出現影響力驚人的爆款,「軍事文題材爆火的可能性很小」,「步槍」說。
頭部作者很容易激發新手的一種想像:網文寫作可以改變命運,有機會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
但「如履」認為,除非真的天賦異稟,大多數人終究是要用一些技巧,以及難以計數的精力來打磨作品的。
淘汰·一千萬網絡作者的人數有點「虛」
網文作者把高強度碼字的體驗形容為「大腦被掏空」,個別作者寫到中後期放棄了思考,單純地堆砌字數,目的就是為了拿到獎勵金。
2015年迫於結婚經濟壓力撿起網文寫作時,「會說話的肘子」還在國企工作。
每天早上7點半出門,下班回家後從傍晚6點寫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一大早再去上班。他把高強度碼字的體驗形容為「大腦被掏空」。
「壓力大的時候就想吃東西,所以碼字期間體重很難降,對身體、精神都造成很大的負擔。」他說。
「總體而言,網文作者普遍非常有韌性。」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說。在大眾眼裡,寫網文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並沒有什麼門檻,但楊晨提示,成為優質內容創作者的門檻高。
第一本網絡小說「撲街」的印象,曾在「如履」心中揮之不去,他認為不懂網文寫作技巧是主因。「步槍」也說,接受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對起步作家來說至關重要,但若想寫就精品,仍不能閉門造車。
作品同質化、套路化是不少受訪對象提到的行業痼疾。
「步槍」談道,個別作者寫到中後期放棄了思考,哪本書火了立馬「依葫蘆畫瓢」,只為堆砌字數,拿平臺的「全勤獎」;網文作者「吱吱」也談及這一點,稱網上搜到的劇情故事及寫作格式,不知被網文作者引用了多少次。
要想避免同質化,從虛擬世界中跳出來,進行實地採風尤為關鍵。
「步槍」的新作《大國戰隼》講的是空軍飛行員的故事,為此他花了一年時間向一位空軍轉業的朋友請教。他說,包括很多業內人都認為,寫網絡小說不需要花過多時間採風,但涉及到現實題材,收集素材是很關鍵的環節。
但對更多人來說,寫網文只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廣東網絡作協副主席周西籬說,很多有靈感的作者,在爆發式地寫完一本兩本後,再無寫作資源和精力去持續寫作。
因而相關報告1936萬網文作者的統計數據,「是有一點『虛』的」。
生存·對於底層作家來說 全職寫作並非聰明選擇
改編作品的版權收益屬於「大神」和「白金作家」,這是普通寫手無法觸及的領域。對於塔尖以下的寫手而言,全職寫作似乎不是聰明的選擇。
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9月初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2019年網絡文學作者人均月收入5133.7元,而收入在均線以下(含暫無收入)的佔比達到了七成。
這似乎在告訴大家:對於塔尖以下,尤其是塔底的寫手而言,全職寫作並非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