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條新聞在微博熱搜上掛了很久。事情要從6月6日說起,一位大二的學生在不考考試期間,被監考老師抓到作弊。隨後監考老師收走了試卷,當前學科成績無效。離開考場後,該學生選擇了在學校內跳樓自殺。
一條鮮活的生命逝去的時候,學校和家長在彼此追究對方的責任。
家長痛失至親,想為孩子的死找一個理由。
學校認真履行監考職責,也不應該苛責監考老師。
那麼,這件事背後我們應該反思的是一種現象——作弊行為。作弊行為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深層次的原因?
01社會風氣和學生整體素質的影響
社會的發展使得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隨之變化。
一方面,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使得學生總是想通過抄近道的方式達到目的,而不願意通過刻苦學習取得優秀成績。所以對於課程考試,一部分學生總是抱著平時不學習,考試靠抄襲的心態。可以說,不良的社會風氣是當今大學生考試作弊的一大誘因。
另一方面,由於近年高校擴招導致大學錄取分數線降低,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律能力的整體水平相對下降。儘管很多學生知道考試作弊是不正確的行為,但由於能力不足,為了通過考試他們依然想方設法作弊。
02違規作弊成本低,處罰制度不嚴明
當學生因為考試作弊即將被處分時,學生本人及學生家長通常會通過各種方式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甚至會在無法接受處分結果的情況下產生過激的行為,而對高校相關部門而言,可能一方面會迫於壓力而妥協,另一方面會為了保證正常的教學工作秩序而採取寬容的態度。
總之,相關部門在處理學生考試作弊問題時容易避重就輕,將學校規章制度的嚴肅性置之度外,長此以往,學生在考試作弊時,就對嚴明的考試紀律沒有了敬畏之心,而使得作弊現象越來越猖獗。因此,違規作弊成本低,處罰制度不嚴明是學生考試作弊的推動因素這一。
03監考者執行力高低不一
根據權威調查機構的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顯示,監考者的執行力對考生作弊心理形成的潛在影響較大。監考教師是考試制度的執行者,教師對考試作弊行為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作弊心理。
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作弊的心理源於監考教師不嚴厲。同時覺得自己如果不抄襲就吃虧。而在某些相對嚴厲的監考教師進行監考時,學生會根據該監考教師的一貫作風來決定是否在考試時實施作弊行為。
由此可見,部分監考教師在考試監考過程中的執行力過低導致學生對作弊有恃無恐。
04對專業不感興趣,學習成績差
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受當今社會導向的影響,認為自己所學專業就業率不高,或者就業後的工作環境及待遇與自己的期望相差較遠。所以對自己所學專業很失望,抱著野破罐子破摔冶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
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知不夠深刻,認為自己所學專業無價值,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專業學習上袁導致對自己所學專業沒有足夠的積極性和信心。
但是,考試成績差或者不及格課程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影響到畢業證與學位證的發放。於是,當學生意識到即將面臨課程考試不及格的結果時,考試作弊就成為了他們野最好冶的選擇遙
不良的社會風氣是當今大學生考試作弊的一大誘因。個別學生素質不高、違規作弊成本低、作弊懲罰機制不嚴明等則是主要原因。針對這一現象,高校應該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積極引導並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在完善監考機制的前提下建立學生的誠信檔案等方面減少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發生,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