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一件十分令人悲傷的事情。
中北大學的大二學生時某,在參加補考時,帶手機和參考資料進入考場作弊。被監考老師抓住,收走試卷不讓他繼續考試之後,這名男生想不開,自殺墜亡。
學生跳樓本已是悲劇,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事後,有人指出老師對那學生進行了二十分鐘的言語辱罵。
幸虧有監控證實了老師並沒有任何辱罵行為。
即使監控證明了老師的清白,但網絡上仍有很多指責老師的聲音。
家長認為監考老師應該能去安慰作弊學生,輔導他的情緒,而監考老師沒有,所以該老師對這名學生的墜亡,也有責任。
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支持家長的觀點。鳳凰周刊甚至發了一個投票,讓網友去投,這件事到底是不是學校的錯:
我要清晰地表明我的態度:對於這起悲劇,監考老師是絕對沒有責任的。
而學校就算有責任,也是在日常的教育上,而不是這件事的處理上。
如果這樣的意外,都要監考老師負責,那中國教育就真的完蛋了。
01
中國人都認為「死者為大」。但這事必須有個限度,也得講個道理。不能因為人死了,就顛倒黑白,將他的問題全部掩蓋。
作為一個大學生,不可能不知道作弊是錯誤的。作為大學生,考試成績與獎學金直接掛鈎。大學裡作弊,就是對其他人的極大的不公平。
所以,你在大學裡作弊被抓到了,這讓老師怎麼去安慰?
難不成摸著學生頭說
「不哭了,我把試卷還給你,我當什麼都沒有發現。」
這就好比,你酒駕被交警扣了車崩潰大哭,事後卻怪交警沒安慰你情緒,一定要交警賠錢道歉。
是毫無道理的事情。
02
現在的大學生素質,在接連的擴招下,已經難以匹配天之驕子的光環了。
很多同學連高中學過得基本知識都忘光了,電介質和導體傻傻分不清,數學演算能力,物理、化學基本功都十分薄弱。
現在的大學生,不少都沒有認真聽課,沉迷於遊戲、手機。
老師面對這樣的局面,往往也只能在考試中放水,要麼就面對大面積掛科的難堪局面。
每當他嚴格打分之後,學生的不滿就更是越來越明顯,學生班級群裡各種公開抱怨嘲諷罵街的都有,甚至有多個學生以跳樓相威脅。人命關天,學生在評教時對老師的評價,顯然已不在考慮之列。
學生有此反應,學校領導也要考慮自己的位置,只要佯裝讓老師堅持原則,暗地裡卻大會小會上卻更加強調畢業率,這樣下降的教學效果必然會或重或輕地直接和間接受到追責。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很多大學老師上課吹吹牛,跑跑火車,考前指指重點,甚至給出做好答案的複習題讓學生考前突擊背一兩天,考試時大家輕鬆過,師生皆大歡喜。
喜劇式的教學,看起來很美,但似乎對學生是極大的不負責。
中國教育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就是有一些其實大學四年啥都沒學到的人,最後也拿到了畢業證。再難產出鄧稼先、楊振寧這樣的大師。
大學畢業證書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這不但是對認真學習者的一種不公平,而且也是對整個學校乃至整個中國教育界名聲的損害。
03
我們不僅不應該批評這位老師,還應當鼓勵這種敢於抓作弊的行為,進而珍惜那些敢給學生低分,專注教學的嚴格教授。他們才是真的重視教學的好老師。
對「畢業率」和學校面子負責,還是對孩子們、對國家、對社會負責。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
我們的大學畢業率遠遠超過美國、英國、德國這些發達國家。
這不是好事,在德國大學裡,30歲還在念本科無法畢業的,大有人在。
但就是這些老本科生,支撐出了德國工業的雄厚實力。
網上有一種聲音是,說這畢竟是一條人命,開始責備那些給分低的老師。
發生這樣的悲劇,罪不在老師,而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這個浮躁的大學,侵蝕了孩子們得心靈。
我們的大學,我們的社會,從來不教育學生,作為一個「失敗的人」,應該如何生活,應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實際情況是,並非每個人都是成功者,相反,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很平凡,我們如何規劃人生、走好人生,沒有人教我們。
相比於對成功者的宣傳,我們的大學,我們的社會,很少教育我們如何去面對困難與挫折,總是希望提供順境,讓一切按照劇本的演進。
這個學校不會教你,網上的成功學書籍也不會寫給你。
所以在作弊被抓到以後,他才會不知所措,不知該怎麼辦了,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他的生活了。
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不知道接下去該做什麼了。
這也能看出,挫折教育和心理建設的重要。對那些平時學習不好的學生,做一些適合他們的職業規劃分享,多說說作為一個「失敗者」,該如何生活,悲劇是不是也會發生了呢?
人生幾許挫折,回頭來一句:這都不是事。重整行裝再出發。
讓每個孩子,都能獨立面對困難和挫折,擁有一顆堅強、成熟的內心,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大學不可忽視的底層教育。
不要再對一個堅持原則的監考老師開炮,不要讓咱們的鍵盤炮毀了中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