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12月8日,據媒體報導,拜登提名勞埃德·奧斯汀擔任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有著41年的軍隊服役經歷。若提名在國會參院獲得批准,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國防部長。
戎馬大半生拜登老搭檔
奧斯汀早年畢業於著名的西點軍校。畢業後被派往駐德國的機械化步兵第三師擔任排長,此後逐級提升並擁有完美的「螺旋履歷」(即不斷重複「一線部隊-五角大樓或本土高級機關」的循環並進修深造)。
他曾是首個指揮陸軍師的非裔將軍,是陸軍第一個非裔副參謀長,也是第一個監督整個戰區作戰的非裔將軍。
從2003年開始,他參與了整個伊拉克戰爭。2010年9月,他被任命為駐伊拉克美軍暨盟軍總司令,也是擔負這一職務的最後一人,忠實履行了時任總統歐巴馬「從伊拉克撤出美國戰鬥部隊」的指令,並於2011年12月18日撤離伊拉克。
2013年3月22日,他出任中央司令部(CENTCOM)司令,這一部門主要負責協調、指揮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美軍在伊拉克、敘利亞境內打擊「伊斯蘭國」(IS)等軍事行動都由他負責指揮。
2016年4月5日,奧斯汀從軍隊中退役。
在退役之前,奧斯汀一直服役於軍中,是典型的職業軍人。他忠實執行上級命令,深受上司、同僚、部下和行政當局信任,卻非常不願意在媒體和公眾面前公開談論軍事問題,因此在任職伊拉克期間得了個「隱形將軍」的綽號。
儘管他的一線履歷不乏戰場經歷,且在阿富汗、伊拉克任職期間都曾因兵力不足向上級和國會要求短期增兵,但總體上他不太支持美國在海外投入過多軍事力量。當「伊斯蘭國」崛起後,他極力主張「將打擊重點放在伊拉克境內,而不是放在敘利亞境內」。
他也曾在2015年出席參院防務委員會聽證會時坦承,當時美國政府、軍方「訓練敘利亞『溫和反對派』打擊『伊斯蘭國』」的努力「一敗塗地」。
儘管不擅長和行政長官打交道,但奧斯汀和拜登卻是老相識。
奧斯汀的軍旅高級將領生涯幾乎與「歐巴馬時代」相始終,而拜登正是那時的副總統。許多知情者稱,兩人在奧斯汀出任中央司令部司令時互動頻繁,且彼此間十分投緣且相互信任。
入閣三原則提名一冷門
事實上,在12月8日之前,新內閣國防部長提名熱門並非奧斯汀,而是59歲的前國防部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
弗盧努瓦現年僅59歲,曾長期在防務領域工作,卻從未服過現役,非常符合美國「國防部長必須是熟悉國防事務的平民」的傳統。
她富有在民主黨政府防務團隊內工作的經驗,且和包括當選副總統哈裡斯、眾院防務委員會負責人史密斯等府院民主黨高層關係密切,史密斯更在近日稱弗盧努瓦是「擔任國防部長一職的最合適人選」。
自拜登開始組建新政府班子以來,雖屢屢表示「不打算組建一個『歐巴馬第三任期內閣』,而要組建一個『更能代表美國的內閣』」,但人們普遍的印象,是他迄今絕大多數提名都符合「三原則」:曾在民主黨政府「同專業」部門擔任過高層職務;和拜登有過合作;女性或非洲裔優先。
弗盧努瓦無疑三項都符合,一度被傳為「頭號熱門」不足為奇。
然而最終卻是「隱形將軍」不動聲色笑到最後,箇中奧妙何在?
弗盧努瓦雖從未當過兵,卻是典型的冒險家和好戰分子。
她在柯林頓時代就是著名的「美軍需具備同時在兩個主要戰場打贏能力論」提出者;進入防務研究領域後,又公開支持伊拉克戰爭,主張「不惜動用包括核武器在內一切手段先發制人」。
在CNAS(新美國安全中心)極力鼓吹「現實主義外交」,支持大幅增加軍事預算,主張和俄羅斯全面對抗,對伊朗採取強硬措施,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升級軍事幹預;在任職國防部副部長期間,她堅決反對從阿富汗撤軍,還是美國極富爭議的2011年利比亞軍事幹預行動最主要倡導者。
這些措施、尤其在「阿拉伯之春」中極力主張幹預、擴大和扶持「溫和反對派」,不僅被許多美國政治家和軍事評論家評價為「愚蠢」、「冒失狂妄」、「亂捅馬蜂窩」,而且在民主黨內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其中包括時任副總統拜登。
不僅如此,不少資深民主黨人也指出,她之所以「沉迷到處開戰」,是因為和美國各軍工集團的代言人關係密切,如果讓她入主五角大樓,日後「勢必多事」,且很難和拜登在許多重大戰略問題上合拍。
與之相比,奧斯汀這個參加過多次實戰的職業軍人反倒並不甚好戰,且在大政方針方面和拜登及大多數民主黨政要分歧不大,更重要的是,他「隱形將軍」的個性也比較容易合作。
何況單論「三原則」,奧斯汀也樣樣不差:儘管「第一條件」不及弗盧努瓦(他以前從未擔任過文職閣員),但「第二條件」卻勝出對手許多,至於「或黑人或女人」的第三條件,兩人至少也是差堪比擬。
提名有爭議闖關有把握
當然,奧斯汀的提名並非沒有爭議,最關鍵的是所謂「七年之癢」。
如前所述,美國國防部長必須是有防務經驗的文職人員,且照不成文慣例,這個文職人員如果曾任軍職,至少應退役滿7年。奧斯汀是2016年退役的,如果2021年1月20日出任國防部長,則尚距退役還不滿5年。
要知道,此前唯一打破這一慣例的只有他在中央司令部的前任馬蒂斯,而提名他的,則是行將卸任的川普。
拜登和民主黨人口口聲聲指責川普「不守規矩」,聲稱要建立一個更「正常」的政府,如果在國防部長人選提名上亦步亦趨,也令人尷尬。
此外,奧斯汀缺乏文職行政履歷、對「廟堂政治」缺乏經驗,也成為不少人質疑的方面。
但總體上看,奧斯汀「闖關」還是很有把握的。
「七年之癢」固然關鍵,但此前唯一的先例馬蒂斯,卻被包括兩黨重要人士公認是個稱職的國防部長人選。且正因前一次「破例」是共和黨和川普時代的事,而奧斯汀的黨派色彩又不甚明顯,參院共和黨人也應不會賣力阻擊。
至於民主黨方面,最熱心支持弗盧努瓦的是女性居多的「進步派」,但這種支持更多基於「都是女性」,而非基於政治觀點——狂熱好戰的弗盧努瓦和這些「進步派」在這方面,就幾乎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