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老人突發意外誰來救?海南社科專家獻策:鄰裡守望相助 物業建立...

2020-12-16 南海網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在海口,不少小區的獨居老年業主佔比也正在增加,有的小區「候鳥」老年業主佔比甚至過半,他們之中子女親人多不在身邊。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及基礎病等各類疾病困擾,容易出現暈厥或者摔倒等突發狀況,如果不能及時被發現和救助,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獨居老人一旦發生突發意外,誰來救助?社科專家建議,針對獨居老人,親屬、鄰裡、物業和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起聯合監測救助機制。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康景

  新世界花園

  七旬獨居老人如廁暈厥

  11月12日17時許,海口新埠島新世界花園小區一住戶唐先生意識到,已經有2天沒看到對門鄰居出入,懷疑可能出了狀況,便趕緊聯繫物業上門查看。「這戶只有一個70多歲的大爺居住,子女和親人都不在其身邊,我們去敲門沒有反應。」小區物業王主任隨即報警,並聯繫了老人在上海的兒子,徵得家人同意後,請來開鎖師傅開門。結果他們發現老人已不知何時暈倒在廁所裡了,便趕緊撥打120送醫,但老人最終不幸因病離世。

  物業王主任說,不久前也有一位老人在小區不慎摔倒暈厥。有業主告知物業後,物業緊急保護現場並叫來救護車,老人最後獲救。

  水雲天小區

  阿婆凌晨突發心臟病

  11月13日凌晨3時許,海口水雲天一期業主75歲的梅阿婆感覺胸口絞痛,當時家中只有腿腳行動不便的老伴,梅阿婆趕緊撥打了小區物業24小時值班電話求助。

  物業主管獲悉情況後安排值班保安隊長上門。保安隊長林小林騎車將梅阿婆送到小區附近的海南省人民醫院救治。由於送醫及時,梅阿婆目前無恙。事發時梅阿婆身邊沒有其他親人,保安隊長還貼心地墊付了200元幫忙請來護工,還堅持不讓梅阿婆還錢,這件事讓不少業主都非常感動。

  急救知識

  遇到這幾類突發疾病怎麼辦?

  醫學專家:這些急救常識需掌握

  不久前公布的《海南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健康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19年)》顯示,2019年末,海南省戶籍人口942.3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46.08萬人。

  海南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運君表示,老年人常見的突發狀況之一是暈厥,大腦缺血意識喪失,比如排尿時引起暈厥或者久坐突然起身時導致體位性低血壓而暈厥,摔倒還可能造成顱腦外傷。「如果發現老年人暈厥,可以先幫助老人平躺在地上,稍微抬高下肢,讓血液更好地回流心臟,向腦部供血,並及時撥打120。」張運君說,在場人員需做好老人的保暖措施,注意觀察呼吸,如有外傷出血需及時包紮。此外,暈厥的老人如果佩戴假牙,需及時取出,避免造成「誤吸」狀況。

  中風也是常見突發狀況,分為腦梗塞和腦出血。看到老人暈倒不要搖晃其身體,可輕微擰老人皮膚看有無反應。如老人口中有異物,就要摳出來,避免堵塞氣道。老人如有抽搐,需要拿筷子或小湯勺(非玻璃材質)用乾淨棉布裹住放入老人舌頭上,防止牙齒咬破舌頭造成出血,不要強行按壓肢體,要讓老人頭部偏向一側讓口腔分泌物流出。

  「冬季返回海南居住的老人增多。天氣寒冷,易誘發包括心腦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老人居家要適當通風,同時做足防寒保暖措施。」海口市人民醫院老年病科醫師邢夢芸說,飲食上要攝入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保證充足睡眠。

  據介紹,心血管意外也是老年人常見疾病,比如心絞痛,有的老人心絞痛是常發生的,一般會備藥(如硝酸甘油片、救心丸等),可及時給老人服用,如果沒有藥或服藥不見緩解要及時撥打120求救。

  探討對策

  獨居老人意外狀況咋「解困」?

  社科專家:鄰裡守望相助,物業建立應急機制

  「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小區獨居老人數量增加,確實需要建立一套救助幫扶機制,從親屬到鄰裡和物業,乃至政府部門都應該採取措施應對。」海口市社科聯主席詹長智表示,一方面,獨居老人的子女應該養成每天定時給老人打電話或者視頻聯繫的習慣,加強溝通,如果發現聯繫不上或者出現意外,及時告知物業處理。

  另一方面,詹長智認為發揮鄰裡互助很有必要。平時對於老年鄰裡,住戶之間可以時常串串門聊聊天,尤其是退休老年住戶之間應相互幫扶。

  「物業也需要承擔起該有的作用,充分掌握小區獨居老人的狀況,每天打個電話或安排人員上門,看看老人是否需要幫助,建立緊急聯繫機制。」詹長智說,還可以借用科技手段,比如健康狀況監測手環,或者在徵得老人同意的情況下在家中如廚房、臥室等位置安裝監控,子女可以及時通過監控和智能設備了解老人狀況,一有突發就聯繫物業和鄰裡幫忙。

  詹長智建議,政府部門加強完善志願服務,讓老人享受居家養老等方面的志願服務,志願者也可以成為及時發現老人突發狀況的渠道之一,「多管齊下」,能有效應對老年住戶的緊急突發狀況。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有些小區已經在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海口水雲天小區,物業正積極建立老年住戶情況登記機制。「臺帳管理」,針對老年住戶,不時上門詢問老人狀況以及是否需要幫助。在海甸島白沙門溫泉度假村小區,業委會積極與物業協作,小區還成立了黨支部,加強小區鄰裡互助。2018年有一位80多歲的「候鳥」老人患病,小區鄰居紛紛施以援手,有的幫忙洗澡,有的幫忙買藥,。

  「小區可組織急救知識講座,讓親屬、鄰裡和物業學習老人常見突發狀況的急救措施,在必要時採取急救措施。」張運君說。

南海網

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

南海網

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複製、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繫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智慧財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原標題:獨居老人漸多突發意外誰來救?空巢老人的隱痛 醫生:常見突發疾病急救,你得懂 專家:鄰裡等多方聯合監測救助 嘗試:物業建「臺帳」不時上門詢問

責任編輯:郭微微

相關焦點

  • 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礄口鄰裡情傳佳話
    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礄口鄰裡情傳佳話 2020-12-18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耄耋老人守望相助,87歲老人給94歲的婆婆當臂膀
    在萬人社區,兩位耄耋老人守望相助的故事成為佳話。楊慧貞(左)和袁三榮(右)買菜購藥 兩位獨居老人結伴而行楊慧貞婆婆94歲,老伴去世20多年,之前跟小兒子住在一起,後來小兒子中風,她2017年開始搬到了漢口古田美好名流匯小區。
  • 鄰裡守望相助 共促和諧發展
    社區通過探索民主管理的事務自治、依法理性辦事的秩序法治、美德文明養成的文明德治,形成鄰裡守望相助、居民依法辦事、人際關係和諧的良好氛圍,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小區黨支部成服務新驛站 近日,虎尾溝社區馨澤苑小區黨建·馨家園成立,小區物業有了自己的黨支部。
  • 獨居老人半夜突發暈厥倒地 醫院根治「心」病
    9月2日,72歲的趙正明老人複診時,將好消息和好心情一併反饋給主治醫生張帆。一個月前,獨居的趙老半夜突發暈厥倒地,經所在街道、社區及醫院積極救治,戰勝病魔重獲新生。72歲的趙正明是位孤寡老人,獨居於武漢市礄口區寶豐街3506社區,街道和社區為其安排有護工。8月1日半夜裡,趙老起夜時感覺到不舒服,整個人坐不住也站不穩,強行站立後突發暈厥倒地。
  •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不願言說的「獨居之殤」!
    獨居老人突發疾病後的應急「漏洞」大部分的獨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夠自理,至少吃飯、上廁所、洗澡等最基本的活動沒有大問題。但當遇到突發疾病後的應急,如何自救,老人能否及時送醫治療等成為了目前獨居老人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而對於這些獨居老人來說,最不幸的是,突發疾病直到去世後才被發現。
  • 建言獻策 擔當守責——黑大社科成果為戰「疫」貢獻力量
    對國家和我省當前防控疫情的緊迫需要,展開多學科、多維度的深入思考和學術探索,通過科研為應對疫情和公共突發事件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智力保障。深化學科交叉融合 積極貢獻黑大社科智慧  外語、哲學、文學、法學、經管等學科是黑龍江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匯聚了大量高水平專家。
  • 同舟共濟、守望相助,你是這樣的武漢人
    我們都是武漢人,有的守護著病患,成為病人主心骨;有的自身感染,卻還守護安慰著其他病友;一位居民求助,社區鄰裡百人呼應;從外地逆行來漢,只為出一把力……同舟共濟, 守望相助,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我們不僅感到了溫暖,更增添了戰勝疫情的信心與力量。
  • 獨居老人攢廢品全樓蟑螂成災,自言苦衷:想給女兒多攢錢
    通州區劉莊新村小區的一位獨居老人平時愛收集廢品,數量之多導致整棟居民樓不僅氣味難聞還蟑螂亂竄,鄰居們不堪其擾。物業如何化解這場鄰裡糾紛?接到投訴後,北京晚報(ID:wxbjwb)記者深入社區一探究竟。
  • 獨居老人攢廢品全樓蟑螂成災,自言苦衷:想給女兒多攢錢頻道推薦
    通州區劉莊新村小區的一位獨居老人平時愛收集廢品,數量之多導致整棟居民樓不僅氣味難聞還蟑螂亂竄,鄰居們不堪其擾。物業如何化解這場鄰裡糾紛?接到投訴後,北京晚報(ID:wxbjwb)記者深入社區一探究竟。老人告訴記者:「他們老說我不清理,可我一直在收拾啊,只是最近收廢品的一直沒來。」但鄰居們說:「如果能賣早就賣了,在家裡堆了幾年的廢品都是根本賣不出去的舊衣服。」對於鄰裡之間的矛盾,小區物業經理說,物業和村委會一直在協調,「我們嘗試和老人溝通,但老人不給我們開門,鄰居們又覺得物業沒有解決實際問題,對我們也有意見。」
  • 獨居老人突發心疾病半夜暈厥倒地,社區暖心救助
    9月3日,72歲的趙正明老人複診時,將好消息和好心情一併反饋給主治醫生張帆。一個月前,獨居的他半夜突發暈厥倒地,經街道、社區及醫院積極救治,戰勝病魔重獲新生。72歲的趙正明是位孤寡老人,獨居礄口區寶豐街3506社區,街道和社區為其安排有護工。8月1日半夜,趙老伯起夜時感覺不舒服,強行站立後突然暈厥倒地。
  • 獨居老人愛撿廢品:想給女兒多攢錢
    通州區劉莊新村小區的一位獨居老人平時愛收集廢品,數量之多導致整棟居民樓不僅氣味難聞還蟑螂亂竄,鄰居們不堪其擾。物業如何化解這場鄰裡糾紛?接到投訴後,北京晚報(ID:wxbjwb)記者深入社區一探究竟。老人告訴記者:「他們老說我不清理,可我一直在收拾啊,只是最近收廢品的一直沒來。」但鄰居們說:「如果能賣早就賣了,在家裡堆了幾年的廢品都是根本賣不出去的舊衣服。」
  • 兩位老人泡澡突發意外,多虧「心肺復甦」成功「救命」!這個技能你...
    (原標題:兩位老人泡澡突發意外,多虧「心肺復甦」成功「救命」!這個技能你學了嗎?)
  • 愛心帽子送高齡獨居老人
    「開頭要繞10股線,上兩針,下兩針,再挑一挑……」臘八節前夕,滄浪街道萬年社區的三樓活動室裡格外熱鬧,江南騎遊隊的十幾位阿姨聚集在一塊,為社區裡一些高齡獨居老人編織毛線帽、圍巾和手套,給他們送上一份冬日裡的溫暖。
  • 大柵欄空巢老人有了「報修助理」
    上周三晚,西城區大柵欄街道朱茅胡同3號院91歲的劉勝格,著急地喊來對門鄰居。一問才知道,老人屋裡的電暖氣不熱了。「我也不敢碰,也看不見,勞您駕幫我打個維修師傅的電話。」對門鄰居一聽,趕緊撥通了街道煤改電辦公室故障維修服務隊周長芬師傅的電話。不到十分鐘,周師傅就上了門。一番簡單調試後,屋內暖風再起。鄰裡守望相助。
  • 浙江長興:「小板凳」志願隊, 堅守鄰裡守望
    「出門帶上小板凳,遇到鄰裡糾紛和村民困難,我們就坐下來,和他們談談天。有時候,一坐就是半天,有時遇到不好處理的麻煩事,需要跑好幾趟才能解決。幸好帶上小板凳,站著說話久了肯定累嘛」村裡的老書記彭仁孝笑著說。 「小板凳」志願服務隊在了解家境困難的兒童錢志超家庭情況後,每月定期上門關心錢志超學習生活情況,關心他奶奶的身體狀況。
  • 浙江長興:「小板凳」志願隊,堅守鄰裡守望
    「出門帶上小板凳,遇到鄰裡糾紛和村民困難,我們就坐下來,和他們談談天。有時候,一坐就是半天,有時遇到不好處理的麻煩事,需要跑好幾趟才能解決。幸好帶上小板凳,站著說話久了肯定累嘛」村裡的老書記彭仁孝笑著說。「小板凳」志願服務隊在了解家境困難的兒童錢志超家庭情況後,每月定期上門關心錢志超學習生活情況,關心他奶奶的身體狀況。
  • 正在閱讀:被科技拋棄的獨居老人,一塊智能水錶能改變什麼
    此外,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卻經常都能聽到獨居老人在家突遇意外沒有被及時發現,錯過救治;獨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樣的新聞。老人、特別是獨居老人似乎被科技、被這個社會所拋棄。像遇到老人只是外出短期旅遊,或是老人在洗澡時突發意外等情況,智能水錶該如何解決。而且12小時不走字才報警,對於突出的、需要及時救治的意外和疾病,周期確實有些長了,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但是縮短檢測周期,又會極大的增加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總的來說,只從預警的及時性來看,智能水錶充當的更多是一個「報喪」的功能。
  • 「養老床位」搬進家智能監護都有啥 青島獨居養老難這樣破題
    前幾日,本報報導的獨居老人家中昏迷「缺席」透析,引起護士警覺多方聯繫救回老人一命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大家紛紛點讚「最美護士」細心救人的同時,獨居老人普遍面臨的養老困境同樣值得探究。86歲老人王興政也是一名獨居老人,同樣因身邊無人而遭遇過險情。
  • 深漂獨居私人教練突發心梗,古德菲力健身全力救助員工
    面對病痛乃至重疾,生死難料,巨大的孤獨與無助感如影隨形,成年人不得不面對的殘忍時刻,好像隨時會發生在獨居的都市漂泊者身上。只是大多數人都借"僥倖豁免"的心態,對"厄運"的訊息閉目塞聽,以此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今年7月30日,深圳古德菲力健身一名私人健身教練郭微,在這個本該按部就班的工作日,迎來了毫無預兆的生死關頭。
  •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
    海口長者飯堂為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一口熱乎飯 溫暖阿婆心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實習生 陳燕1月4日,元旦小長假後的第一天,天陰著,空氣冷颼颼的。陳麗雅老人家裡的灶也冷著。飯點到了,她並未開始做飯,因為她知道,很快就會有熱乎乎的飯菜送上門。11時45分許,兩輛熟悉的電動車駛入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富興社區的一條巷子,進入陳麗雅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