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5年(唐朝永徽六年)九月初一,唐高宗李治在經過一番糾結之後終於下定決心「廢王立武」,所謂「廢王立武」,即廢黜王皇后,陵立武則天為皇后。但朝中大臣普遍持反對態度。原因很簡單,王皇后出身名門,並無大錯,況且,自隋唐以來,還沒有廢皇后的先例。唐高宗欲達目的,打算先爭取朝中四位重臣。下朝之後,唐高宗召集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四位肱股大臣,具體徵求他們的建議。
這四位大臣,長孫無忌乃是唐高宗的親舅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官居太尉,乃當朝第一權臣。李勣乃唐初名將,官居司空,戰功赫赫,且老於世故。褚遂良雖然是一介文臣,但作為李世民的託孤大臣,褚遂良擁有一身傲骨。于志寧身為宰相,平時兢兢業業,但遇到大事卻有些畏手畏腳。
得知唐高宗要單獨召見四人,這四人早已猜到是為了「廢王立武」之事。李勣為了獨善其身,派人向唐高宗請假,說自己有病,躲過了這場危機。於是,唐高宗便對長孫、褚、於三人說:
「王皇后本是朕的結髮妻子,然而,他卻一直沒有子嗣。武則天(當時稱『武昭儀』,下同)育有兒子。朕想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你們三個意下如何?」
唐高宗的話剛說完,就有一個堅定的聲音懟了過來,曰:「王皇后出身名門,連先帝(李世民)都認為她是好兒媳。如果您廢掉她,就是違背了先帝的遺願。我身為託孤大臣,萬萬不允許此事發生。況且,武昭儀本是先皇的嬪妃,若立她為皇后,陛下你怎麼堵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說這話的,正是褚遂良。其實,褚遂良並不是信口開河,他說這話是有道理的。首先,王皇后出身於太原王氏,乃南北朝時期的重要門閥之女。李世民晚年,曾對太子妃王氏十分滿意。多次誇獎王氏是好兒媳。
其次,武則天於貞觀十一年入宮,當時她才14歲,被賜名武媚娘,在李世民的後宮中待了13年之久。在李世民病重期間,太子李治和武則天相見頻繁,暗生情愫。李世民駕崩後,武則天和眾多沒有生育的嬪妃都被安置在感業寺出家為尼。一年後,李治從感業寺把武則天接回皇宮,偷梁換柱,重新入宮。
褚遂良的這番話說得十分狠辣,讓唐高宗面紅耳赤。因為一旦唐高宗真的「廢王立武」,就意味著唐高宗承認自己不僅違背李世民的遺願,還承認和李世民的嬪妃「私通」。這對於自詡「誠孝」的唐高宗李治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褚遂良也知道自己的話說得過分,他當即解下頭巾,將朝笏放在階梯上,磕頭請罪,額頭上鮮血直流,這是打算「死諫」。
唐高宗看到情況不對,擔心褚遂良會撞死在玉階之上,連忙命侍衛將褚遂良拖出去,坐在帘子後面的武則天看到這個情形,對褚遂良恨之入骨。武則天甚至大聲對唐高宗說:
「何不撲殺此獠!」
武則天的意思是說:這個老東西如此猖狂,陛下還不快快殺了他!
這時候,長孫無忌出來幫腔,他大聲對唐高宗(和武則天)嚷道:「褚遂良乃是先帝託孤大臣,即使有罪也不能施加刑罰!」
長孫無忌的話讓武則天不得不把滿腔怒火咽了回去。
唐高宗滿臉怒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毫無懼色,站在一旁的于志寧嚇得瑟瑟發抖,他事先準備好的勸諫之詞竟然一句也沒說出口。史載「于志寧不敢言」。
其實,唐高宗和褚遂良、長孫無忌的爭吵,不僅僅是針對「廢王立武」,更是當朝皇帝和兩位託孤大臣的話語權之爭。越是這樣,唐高宗越是鐵了心要廢了王皇后。這時候,有一個人的出場,給了唐高宗莫大的勇氣,這個人就是唐朝著名宰相許敬宗,當然,當時他還不是宰相。
在史書上,許敬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奸臣,北宋史學家歐陽修等人在編纂《新唐書》時,甚至將許敬宗編入了《佞臣傳》,其實,許敬宗是否是奸臣,爭議性很大,但在「廢王立武」事件中,許敬宗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許敬宗出生於隋朝末年,曾入仕隋朝,後來投奔瓦崗軍,在李密失敗後,被李世民召入麾下。歷經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官場老油條。
唐高宗登基時,許敬宗身為弘文館學士,負責編修國史,「廢王立武」事件開始時,許敬宗以其敏銳的政治嗅覺預感到了長孫無忌等人必將失勢,他迅速投靠了武則天。
當唐高宗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了「廢王立武」鬧得不可開交時,許敬宗公開說了一句戲言:莊稼漢也想換老婆,何況天子呢?《資治通鑑》云:
許敬宗宣言於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欲立後,何豫諸人事而妄生異議乎!」
意思是說,有一個農民,今年大豐收,多收了十斛小麥,覺得自己富有了,於是休掉了原配妻子,打算重新換一個老婆。莊稼漢多收了十斛麥子都想著換老婆,這種事情別人是無權幹涉的,因為這是人家的家事。若是當今皇帝想換皇后,其他人也沒有必要妄生異議!」
許敬宗將自己所講的這個故事宣揚出去,引起軒然大波。許敬宗的這番話,傳到了武則天耳中,武則天又說給唐高宗聽。唐高宗聽了之後信心大震,很快便強行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很快被治罪。
事後,唐高宗覺得許敬宗真乃人才,第二年,升晉升許敬宗為太子賓客,再過一年,升任許敬宗為高陽郡公,授中書令(宰相)。許敬宗從此官運亨通,成為大唐一代權相。直到許敬宗81歲去世後,唐高宗還親自為他舉哀。可以說,因為推動了「廢王立武」,許敬宗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廢王立武這件事在唐高宗時期是敏感事件,很多位高權重之臣如長孫無忌、褚遂良都因此事而落馬,許敬宗只是公開打了一個「田舍翁換妻」的比喻,就讓自己成為唐高宗眼前的大紅人。
然而,許敬宗也許不知道,他支持「廢王立武」,最終導致武則天大權在握,35年後,武則天竊取唐朝,建立武周,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皇帝。因為在後世史學家眼中,唐朝乃是正統,武則天是篡位者。因此,很多人認為,許敬宗當時幫武則天坐上皇后之位,其實是助紂為虐。但殊不知,武則天稱帝,是許敬宗去世十多年以後的事情,許敬宗只是想幫武則天當上皇后,並沒有預料到她會成為女皇。因此,說許敬宗是奸臣,其實有失公允。
讀史可以明智,讀歷史,讓人更加了解人類的文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