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由心生,笑由心生,綻放最美自己

2021-03-03 高速驛站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是一種藝術,是一個人精神面貌、內在素質和人生態度的體現,學習禮儀,綻放最美笑容,文明服務,靚化最美窗口。

近日,公司組織內訓師培訓,我有幸得到同事及站領導的推薦參加,非常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清楚的認識到,無論是生活、工作以及本身「禮」「笑」帶來的財富,讓你的肢體、形體語言的服務打動司乘,營造一種親和力的服務氣氛。

通過本次培訓,作為一班內訓師,首先給大家思維及心態的轉變,正如時代在變、科技在變,為了突出我們品牌服務的重要性,提高我們對工作的認知度,只有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從身邊及車道的小事做起,體現自己的價值,綻放最美的自己。

其次對儀容、儀表、儀態及車道實操進行規範培訓,讓我們一班小哥哥、小姐姐綻放最美的自己,訓後,第一,對本班人員儀容、儀表進行檢查,「相由心生」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優質服務。第二,對本班人員的站、坐、接地手勢、禮儀姿態、收費過程進行現場一對一的演示及講解,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及改正。第三,調閱本班的錄像帶,找問題,針對問題大家一起相互交流,確保服務禮儀規範,提升服務品質。

「禮由心生」「笑由心生」「相由心生」,從心開始,向司乘綻放一臉真誠,傳遞我們收費大家庭的友愛和關懷,以「用心微笑」「真誠服務」的職業操守,營造有親和力的服務氣氛。 

相關焦點

  • 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未來
    樂殊貴賤,禮別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婦隨。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 諸姑伯叔,猶子比兒。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 節義廉退,顛沛匪虧。 性靜情逸,心動神疲。 守真志滿,逐物意移。 堅持雅操,好爵自縻。 都邑華夏,東西二京。 背邙面洛,浮渭據涇。 宮殿盤鬱,樓觀飛驚。 圖寫禽獸,畫彩仙靈。 丙舍旁啟,甲帳對楹。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升階納陛,弁轉疑星。
  • 境由心生,心能轉境
    今天打開QQ,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的個性籤名還是「境由心生,心能轉境」。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設置的了,但以我多愁善感的性格,肯定當時的心情是陰霾重重,而我又渴望轉晴,所以便發此感慨了!佛語有:「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又說:「境隨心轉則悅,心隨境轉則煩。」「應觀法界性,萬物唯心造。」更有「即心是佛」這一禪語。認知變了,這個世界也就不同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一切的喜怒哀樂都是由心生,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所以首先我們要明白心性的重要,而境隨心轉也是在強調心之重要。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相由心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杜撰,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一個總結。相由心生,一般認為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意思是說,我們所見的所謂實物、所感覺到的事件,其實都是假有的,都是你心所產生的。這和人們所理解的個人的相貌受自己的心作用而變化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無常經》中,翻來覆去地看,也查找不到這個「相由心生」的出處。
  • 道無邊際,相由心生
    人從「面」上生「相」,字從「形」上見「意」。「道」字如何寫,「首」+「辶」。「首」可比作人的腦袋,「辶」可比作人的腳,帶著頭腦去做事情,也就見「道」了。而道是沒有邊際的,並不是思考得越深奧,看得越遠就得「道」了,一旦思想與身體脫節,就成了好高騖遠,身體是空的,內在是假的。
  • 什麼是相由心生
    什麼是相有心生?有兩個答案。說說相由心生的第一個答案,通常我們世俗的解釋是,一個人的善與惡會影響一個人的面相,或者說一個人如果長期的心噁心善,或者再說,一個人長期情緒心地的表現會直接表現在面相上。第二個答案,就是上面典故所講的,相由心生指的是外在事物的顯是因為自己心裡的動而產生。這怎麼理解,首先清楚兩個概念,第一併不是說事物的不存在,就講這輛車這顆樹是真實存在。但是對於車子,之所以看見它在動在跑,是因為自己心先動的緣故。其次車子和人是兩個對立場,車子的存在不是妄想,不是像某書裡面講的,世界是一個大妄想,宇宙是眾生妄想和業力產生的。
  • 洛天依高清壁紙精選——境由心生
    安靜的心可以用有失必有得的觀點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安靜的心可以用理智的眼睛明辨是非、真假、善惡;安靜的心可以用無限的勇氣去挑戰一切事物,絕不退縮;安靜的心可以用溫柔與愛憐去親近身邊的人;安靜的心可以用敏銳的嗅覺探察出世間的美好動人;安靜的新可以用最堅強的意志來堅守住心靈的淨土。  對一顆顆蓬勃跳動的心靈說聲:「噓!」
  • 「相由心生」啥意思?
    「相由心生」啥意思?他愛不愛你愛你多少能從眼神裡看出來嗎?看著我的眼睛說相由心生,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美好醜陋奸詐平和自卑孤傲張狂猥瑣等等表現,是有ta的內心決定的。相由心生,第二種解釋是行為表現都是由發心心性決定的,這是佛家的解釋,說的是一個人表現得溫良恭儉讓真善美假惡醜等等行為,是由這個人的本性決定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裡來理解,就是兩口子是不是相愛,愛多愛少,愛真愛假,也是可以通過各種表現被發現的,我覺得各種具體示愛的言行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
  • 「相由心生」是何道理
    常聽著這麼一句話:相由心生,是何道理?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心」?「心」,指的是我們整個內心世界的活動,包括人的思維、情感、情緒和性格因素的變化總和;在古代認為心藏神,主神明,是一切意識的主宰;那麼,由今天看來,既然生命體的所有活動與自然界其它一切現象一樣,都是由物質、能量、信息變化而來,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心」就是內在能量信息體系與外在聯繫的窗口,它的根是能量信息體系,表象為大腦意識。
  • 太極:相由心生,拳由心定
    相由心生,拳由心定,事情凡存在必有其深意,能否觀其形而知其意
  • 相由心生~道法自然
    勿在他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裡強求他人。一個人,要找尋快樂,一定要讓自己先幸福;要獲得關愛,一定要先努力愛自己。 古人說:相由心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有一個人的長相。很多時候,我們對人的第一印象就決定了這個人能否繼續交往下去。
  • 星期特刊丨笑由心生
    笑由心生——武警新疆總隊開展主題文化活動減輕官兵思想心理壓力的故事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相由心生」一詞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此處的「相」指的是物相,世間萬物的表現形式。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對事物的理解、解釋、觀感,由他的內心決定。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覺得自己還算是個有愛心的人,但面對這樣所謂的困難同胞,我不會捐出一分錢,他們欺騙了善良之人的愛心,褻瀆了純淨無私的愛情,更有愧於自己的天地良心。笑滄海之人,笑世人嗤之以鼻的人,笑為金錢名利玷汙愛情清白的人。今天看小說時被作者引用的一段話觸動了「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 相由心生 之 羅馬鼻(鼻折)
    有咩問題可以關注本公眾號留言畀我,或者係隨意一篇文章下嘅二維碼長按識別加我wechat粵語版:相由心生 之 羅馬鼻(鼻折)有鼻折嘅人屬陽,叫羅馬鼻,又有人叫駝峰鼻,羅馬係一個攻擊、到處掠奪、霸佔人哋國家,性格方面好勝心強、主觀、自視過高、有上進心、咩都要叻過人為止,識男朋友需要人遷就羅馬鼻(有鼻折):鼻折分兩種,有一種暗折,係唔嚴重
  • 「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改變自己的心態,人生會是另一番景象
    在人的一生之中,你所經歷到的各種事情,不管是好是壞,這更多的還是看你如何想像,人全憑一顆心,心態決定了一切,如果能保持好自己的心態,你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你若想改變世界是不可能的事,但改變自己卻是輕而易舉。
  • 王陽明心學:相由心生,臉上出現這3種怪相,多半是心術不正之人
    王陽明提出的「相由心生」,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很認同這個觀點。因為人的內心有什麼想法,常常不經意間表現在細微的面部上,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記憶」神態,從而會影響人的面貌。王陽明有一套心學的「識人術」,能通過相貌來判斷出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特別是臉上出現3個怪相的人,多數是心術不正之人,王陽明告誡人們要小心為妙。
  • 佛說:境隨心轉相由心生,學會這樣想,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都是自己的,在我們追求夢想不斷前行的時候,切不要被執念所困,而因大膽勇敢地奔赴理想的彼岸,正如佛說:境隨心轉相由心生,學會這樣想,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面對徒弟的質疑,老和尚豁達地笑了笑,隨後說道:「其實這當中並沒有什麼奧秘可言,坦白地說,我也不知道他們四個人當中誰會高中、誰會落榜?」徒弟絲毫不肯放鬆,起初絲毫不信,繼續追問道:「可是,你伸出那一根手指頭…」和尚又笑道:「這其中的訣竅很簡單啊!
  • 易經提醒你:「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你的外貌,洩露了你的靈魂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 由心生萬法,這顆「心」在哪?阿難與釋迦牟尼的辯證
    也正是因為愚鈍所以才知曉要多讀經典了解「善知識」,一日不接觸「善知識」,種種不合理的思緒就會侵擾自己,生活狀態就會走下坡路,這是個人在具體生活中體會到的事情。佛經需要讀更需要領會且去實踐,在實踐之前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相當重要,所以和《楞嚴經》結緣。之前有討論過阿難尊者和佛辯論人們這顆「自性心」在哪的問題。
  • 面由心生
    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性情柔和的人面相柔和美麗。 性格格外粗暴的人,總是一臉的兇相;許多品行不太好的中老年婦女, 往往一臉的刻薄相,這就是所謂的薄命相、克夫相。 實際上不是生就的相貌,而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投影,這些相貌也在預示著其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