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眼方見文殊——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2020-12-26 佛陀資訊

本文摘自佛教慧日公眾號,作者為 慧日 ,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緣起

「安住如來性海,遍在眾生心識」,文殊菩薩的智慧不生不滅、遍一切處。為闡發智慧這一金剛性海,2014年5月文殊菩薩聖誕期間,傳喜法師於五臺山清涼界,受邀于大寶寺方丈上照下見法師,連續三日宣講《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師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這一唐密經典中千臂千缽的文殊菩薩形像,每一缽裡都有一尊釋迦佛,每一尊佛又現百千萬億身。象徵著文殊菩薩千臂千缽,令一切有緣,策發菩提心,開根本慧,長養如微塵數的十方諸佛。

大乘佛子,當學習文殊菩薩的精神,於一切時、一切法,以最大的精進力量,身體力行地饒益一切有情眾生。更要學習文殊菩薩的智慧,但淨我心,菩提影現,來照見每個人心識中的文殊菩薩。

方見文殊

智慧之眼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

千臂千缽大教王經》講記第1課

如尋舍利及絲髮

未識文殊與世尊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願力所化現的淨土。古往今來,朝五臺想親見文殊大士者無數,得見菩薩者少。

五臺山塔院寺大藏經閣正中門頂上至今掛一木匾,上書清乾隆帝御筆絕句一首「兩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壞有名言。如尋舍利及絲髮,未識文殊與世尊。」

上圖:悟公上人於五臺山大塔院寺留影

兩塔,指的是塔院寺釋迦佛舍利塔(大白塔)和文殊發塔。但是乾隆皇帝到塔院寺時,大白塔巍然屹立,發塔已經看不到了。所以他說:「兩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壞有名言。」此處的名言是指《華嚴經》中「寶塔畢竟化為塵」,再美的塔,終有一天也會破敗,變成塵埃。這世間的一切皆是「既成必壞」,從山河大地、富貴錢財,到個人的身心健康、名譽地位,皆是成而必壞,剎那間轉頭空。

「若尋舍利及絲髮,未識文殊與世尊。」如果來到五臺山,還以相來見的話,想看到釋迦佛的舍利、文殊菩薩頭髮的話,那麼此人既看不到文殊菩薩,也看不到世尊。

雖然來到五臺山,要把山石樹木都當成文殊菩薩一樣恭敬。但我們內心清楚這些都是假有、是幻有、是名字有、是名言的有,諸法無自性,無自性空。慢慢地若能超越有形的山石樹木,不以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當下就見到文殊菩薩了。

文殊菩薩修什麼法門

文殊菩薩修的是觀音法門,在《楞嚴經》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中,文殊菩薩親口如是宣說。佛陀問文殊菩薩,二十五位菩薩及阿羅漢各自宣說了其修行成就法門,你看哪個法門更符合阿難尊者和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

文殊菩薩回答,法是無有高下,但耳根圓通更對眾生機,並且往昔我也是修此法門而成就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入三摩地,實以聞中入」,這是文殊菩薩親自在佛面前,向我們所有眾生宣說的。

文殊菩薩代表法,一切諸佛從法中生,所以文殊菩薩是諸佛之母,是菩薩之師。經典裡面佛告訴我們,如果你憶念文殊師利菩薩的名號,功德超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大寶積經卷文殊師利授記會》云:「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

文殊菩薩在我們眾生面前主要是代表法,同時也是以善知識的形象來啟發我們的菩提心、大乘心,啟發我們空性的般若正見,這是文殊菩薩不共的。所以在這裡,我們要了解的是文殊菩薩在很多大乘經典裡代表了法、般若空性的人格化形象,他其實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智慧身體。

相關焦點

  • 你或許不了解文殊菩薩有多神奇|出家紀念日轉發功德無量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中記載:毗盧遮那如來法界性海秘密金剛界蓮華臺藏世界海,於中有大聖曼殊室利菩薩,現金色身,身上出千臂千手千缽,缽中顯現出千釋迦。缽中有百億三千大千世界,百億無色界、百億色界、百億六欲界,有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下,百億南閻浮提、百億娑訶世界;百億釋迦如來,百億千臂千缽曼殊室利菩薩;在曼殊缽內有百億世界,世界中有百億大迦葉,各各向曼殊前請問大乘法義;復有百億五頂山金色淨土,其中亦見百億曼殊室利,有百萬億菩薩眾當自圍繞;時乃出現放大光明,化度蒼生救攝一切。
  • 佛教:唐密的始祖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上師又是誰?
    我們現在將其時之密宗稱為唐密,由《大日經》和《金剛頂經》考,其大致的傳承是這樣的:密教始祖大日如來通常我們也稱為毗盧遮那佛,他傳法給金剛薩埵也就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又傳法給龍樹菩薩,龍樹傳法給其弟子龍智,龍智又傳法給善無畏與金剛智。
  • 文殊講堂丨文殊菩薩十大願
    🙏  佛告大眾諸大菩薩摩訶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眾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發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於意云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
  • 文殊菩薩的十種無盡甚深大願
    曼殊室利十種無盡甚深大願   佛告大眾、諸大菩薩摩訶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眾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發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於意云何?
  • 文殊菩薩十大願:這是菩薩的諾言,和眾生不解的「絆」!
    菩薩以智慧而證得涅槃,卻往返人間乃至地獄,拔濟眾生,是菩薩心中的羈絆嗎?《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講到,文殊師利菩薩發下十大願,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回向大乘修無上道。不論是毀謗於我、瞋恚於我、刑害殺我,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
  • 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願見聞者得文殊菩薩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圓滿!
    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覺母智難量。右持利劍煩惱斷,左執青蓮德相彰。孔雀神獅供乘馭,毒龍猛獸伏清涼。童形五髻知權現,本是如來歡喜藏。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華嚴經》云: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佛經中言: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
  • 不空三藏與五臺山文殊信仰 【附尊勝咒】
    不空翻譯文殊類經典,顯教類為:《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一卷、《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三卷、《文殊問經字母品第十四》一卷。密教類為:《曼殊室利童子菩薩五字瑜伽法》一卷、《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王品》一卷、《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兇時日善惡宿曜經》二卷、《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贊佛法身禮》一卷、《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一卷、《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一卷、《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卷、《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勝相》一卷、《五字陀羅尼經頌》一卷、《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供養儀軌》一卷、《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
  • 古佛文殊五字神咒,八字最勝大威德心神咒
    不護根門。行婦女間。宣文飾辭。多言合偶。以動人心。使清變濁。身行荒亂。正法廢遲。是為四事。令法毀滅佛告比丘。復有五事。令法毀滅。何謂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廢深經教十二因緣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虛之慧。智度無極。善權方便。空無相願至化之節。二反習雜句淺末小經。世俗行故。王者經典亂道之原。好講此業。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歡喜。因致名聞三新聞法人。淺解之士意用妙快。深達之士不用為佳。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古佛再來,無上智慧的化身 !
    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般若之母是大乘菩薩之首佛經中常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也稱為妙吉祥菩薩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又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放缽經》說:「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中說:「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舊曰濡首,又曰文殊師利,或言曼殊尸利,譯曰妙德,訛也。」《一切經音義》說:「文殊師利,正雲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雲妙也;室利者,德也。」
  • 釋迦摩尼佛九代之祖,文殊菩薩的大願、身世及住處
    文殊師利菩薩是一切菩薩中智慧第一者,為三世諸佛的老師,為眾生佛道中之父母,具足種種善巧、教學方便,能護佑一切眾生入於智慧大海。文殊師利菩薩(梵名 Manjusri)),梵名音譯為文殊尸利、曼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簡稱文殊,又名文殊師利法王子(梵名 Manjusrikumarabhuta),或文殊師利童真、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孺童文殊菩薩。
  • 佛像之美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文殊菩薩造像集錦
    十七世紀明代青銅鍍金智慧文殊菩薩坐像文殊菩薩出生時有十種祥瑞:(一)光明滿室。(二)甘露盈庭。(三)地湧七珍。(四)神開伏藏。(五)雞生鳳凰。十五世紀尼泊爾鍍金銅曼殊室利菩薩立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收藏在過去世文殊菩薩已成佛,叫龍種上尊王佛。現在也已經成佛了。現在成佛叫什麼呢?叫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其國土在北方的歡喜世界。
  • 殊勝節日 農曆臘月二十二,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
    菩薩簡介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 文殊菩薩一席話,五百比丘證聖果--令你生生世世有智慧的文殊菩薩合供還在登記中...
    文殊菩薩就說:大德舍利弗,因為三界眾生無明所覆之故於四大之身而起我見,因此有人我是非眾生妄見起種種想,又因執著如是想故而起種種三界心念而起身語意業或善或不善,這些眾生因為所起身語意業故於生死中當成熟善惡果報。大德舍利弗,所以一旦有執身見為我的話則當起染汙,然而此染汙皆由因緣和合而起,無實體性如同虛空,是故也記法界體性如虛空性。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闍梨。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回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於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於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三寶。令發菩提之心。云何名為無盡十種甚深大願。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發願文&文殊師利發願經
    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闍梨。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回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於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於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三寶。令發菩提之心。云何名為無盡十種甚深大願。
  • 甚深智慧 妙不可言 文殊菩薩十種甚深大願
    常為無量諸佛之母,常為無量菩薩之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在大乘佛教裡,文殊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身,如說般若為諸佛之母,文殊為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像,頂有五髻,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華嚴經》說:東方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菩薩名金色,其佛名不動智,文殊大士,將十萬菩薩,從彼而來。
  • 文殊菩薩智慧咒(二)八字心咒
    常常念誦文殊心咒,可以增長福德、智慧,還可增強記憶力,辯才無礙。更可消除愚痴,明瞭諸法實相。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 第十節 文殊密法與《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在大乘佛典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他在過去世曾為七佛之師。晉代失譯《佛說放缽經》載,佛陀曾告訴諸菩薩、阿羅漢說,他能成佛得道,皆蒙文殊師利之恩,故以文殊為本師,並稱:「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136]《首楞嚴三昧經》記載說,文殊師利在久遠過去世早已成佛,號稱龍種上如來。
  • 文殊菩薩十大願王
    文殊師利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為智慧之象徵,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