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我再次創業的消息,好基友一驚,然後說:
「…………………………商量個事兒」
「你講」
「再創業咱能不做旅行了麼」
「這回做短視頻」
2、我之前在微博上說過好幾次,到了2016年,新產品只剩下三個大方向:
視頻概念,內容消費升級優質商品,商品消費升級KOL的影響力變現視頻概念又細分成三條路線:
從春末夏初開始,我一直在摸索旅行和短視頻的結合方式,雖然氫氣球沒融到錢,氫氣球的視頻版本也從沒對外公開過,但這半年來的經驗兌換成了另一張入場券,掉了個頭,進入短視頻的大眾消費市場。
對於內容消費市場,請跟著我念:
「視頻是未來」
「視頻是未來」
「視頻是未來」
所有基於圖文的新產品都不再有前途。
前些日子見了一家頂級VC的老大,他的觀點是:「短視頻產品至少在未來3年裡還有得打,現在既不是藍海,也不是紅海,競爭才剛剛開始。」
如果你認為短視頻市場已經趨於飽和,就像在2010年感慨「上海房價2萬一平實在是太高了」,持幣觀望,追悔莫及。我堅信視頻將和圖片一樣,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內容介質,基於視頻的大眾創作和圖片創作沒有本質的區別,而是意識與習慣的跨度。然而年齡越低的用戶,對玩視頻越沒有距離感,這跨度並非不可逾越。
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把玩近百款視頻APP之後,我覺得短視頻還是一個早期市場,當下還是苗圃,而未來是一片森林。想想看現在有多少款玩圖片的APP?又有多少款玩短視頻的APP?
中間的差距就是機會。
進入短視頻的高速上升通道,有三個產品切入點:「媒體、工具、社區」。有意思的是,三塊細分領域都不是資源壟斷型,也不是贏家通吃型,有明星,沒寡頭,有特色的產品就能從大蛋糕上切一塊下來,恰好是產品經理施展法術的時機。
3、再次出發,迴避不開蟬小隊剛剛解散……「你不是剛倒下嗎,怎麼又復活了」。
這取決於你站在什麼角度來評價。
站在投資方的角度,天使投資三倍退出。
站在收購方的角度,蟬小隊供給的內容,在攜程APP的目的地攻略裡大約佔一半點擊量。考慮到旅行攻略對攜程的價值,以及攜程攻略社區的運營成本,我覺得收購蟬遊記是筆划算的買賣。
站在市場的角度,蟬遊記/氫氣球/生辰的口碑甚好,鐵桿粉絲甚多。
站在核心團隊的角度,早期的核心成員分到了一些些現金,雖然比一線公司的期權收入少,四年總收入仍高於BAT同等職位的工資+獎金,何況還有exp暴漲與這段奇幻漂流,一丁點都不後悔。
站在普通員工角度,蟬小隊奉行自由主義,無階級無管理,工作氛圍出了名的好,被攜程收購後薪資也上調到了行業中上水準。有蟬小隊的履歷加持,找新工作並無憂慮,解散時我還為大家預留了2個月的帶薪找工作時間。
吶,我們都知道創業成功率低於1%,把創業當作一次職業投資,不成功也未必是失敗。「大勝小勝慘勝,巨虧小虧不虧」,事後評價的刻度很多。如果拉一條行業平均線出來,衡量我四年來的創業:「如果這都算失敗,我有什麼好悲哀」(男聲小合唱)。
但我面對內心的時候,爽快一點,就是失敗了,沒達到我對自己的要求,沒做出赫赫有名、基業長青的旅行產品來。其中的原因,也不妨復盤分析一二。
從行業機會來看,「在線旅行」是一個殘酷的垂直市場。OTA市場僅攜程一家盈利,餘者無不巨虧;內容市場僅螞蜂窩一家收入頗豐(內部消息2016年的毛利潤超過3億元)。2011年以來的數百款旅行創業產品,能活下來已經很不錯了,難見蓬勃生機。一開始選擇旅行賽道,也就是選擇hard模式,最後極少數贏家通吃,大多數輸家團滅。
其次,從切入角度來看,我選擇了「遊記→攻略→OTA」的道路。整個網際網路前十五年都在解決「信息匱乏」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直到2014年,這兩個問題基本消失,信息極大豐富並存在路徑依賴,我的攻略產品剛發布便遭遇下行市場,得不到控股方的支持,只能作為攜程的內容供應商生存下來。兩年後,我還不甘心,打算用旅行視頻來打內容升級牌——最終被資本拒絕的理由並非不看好視頻,而是不看好旅行市場的商業機會。畢竟攻略的時間窗口是2010-2014年,再往後走的難度愈大,機會愈少。
也罷,那便原地復活,再來一發。
4、問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誰打我?」
錯了,是「為什麼要再創業?為什麼要做短視頻?以上回答有什麼可信度?」
為什麼要再創業?是因為我想做一款放射著驕傲之光的好產品。像我這樣正在發育的00後,每一年都覺得自己比上一年更強,覺得過去的自己是個傻逼。蟬遊記/氫氣球/生辰雖然口碑甚好,我只給出70-80分,而我相信自己能做出90分的佳作。這需要掌控方向與策略,調度研發與運營資源,拆分階段性目標,不會因為KPI的壓力而動作變形——要求這麼多的權力之後,我就只能是創始人而非參與者。
這時你一定會問,好產品就能取得商業上的成功嗎?
在需求基本被滿足的,已經存在寡頭的,商業模式低效的,低頻的市場裡,好產品和成功之間的確沒什麼聯繫。但在高速上升期的,競爭格局還不穩定的,商業模式清晰的,中高頻的市場裡,好產品就有機會成功。
換句話說,好產品的價值取決於它面向的市場。
那我為什麼一定要做短視頻呢?
因為我的基因是「內容」與「工具」。
我做了10年的產品經理,自認為做擅長工具類型的產品,蟬遊記的結構化編輯,氫氣球的行程編輯器都是創新的設計。我還做了5年的媒體,從平媒主編到網媒總監,然後又寫了8年的產品博客,對內容把控相當自負。那麼,同時涉及內容與工具的產品,除了「遊記與攻略」,它也可以是「短視頻」。這就是我選擇賽道的方式,跟隨自己的偏好而不是追逐潮流。
如果基因和潮流恰好能卯上,我或許可以做一些相當漂亮的事情出來。
「但你如何證明以上的解釋不是一場意淫呢?」
我們都知道,「自證清白」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所以我一言不發,搬出投資人來背書。沒錯……新項目已經談定了融資,雖然還是天使輪,但達到了Pre-A輪的金額。在這個人人喊冷的資本寒冬,融資額是正常天使投資的2-3倍。
更有意思的是,投資人是我為氫氣球融資時認識的VC。他們一口拒絕了氫氣球,但後來得知短視頻新項目後,主動找我談了3次,在一個月內敲定融資。
除此之外,我還找到了新的聯合創始人。因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稍後才能公開她的身份,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比我還資深的創業者。我倆的分工為「我主內,她主外」,恰好優勢互補。當我們在玫瑰坊的咖啡館裡第一次談到這個項目,她當場決定加入進來,絲毫也不猶豫。
這下融資和聯合創始人都到齊了。
5、新項目進展是這樣的:
工作地點應該還是在上海,即將啟動招聘,組建團隊。由於蟬小隊是為旅行而定製的團隊,在我進入新的領域之後,必須為短視頻定製新的團隊。所以招聘是眼下的頭等大事。
創業是需要情懷的,但我們不談情懷,談機會。如果你和我一樣相信「視頻是未來」,在這個方興未艾的風口上,好產品有機會,好產品經理有機會,被資本青睞的項目也有機會。而「機會」正是2016年深秋最稀缺的東西。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一顆不安分的心。
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為生活所迫,為房貸和子女所迫,為養家餬口所迫。創業與你們無關,它屬於內心燃燒著火焰的人,與命運作戰的人,桀驁不馴的人,冒險者與海盜,傲慢的遊俠,不甘心遵守規則而是自己制定規則的人。
請大家關注我即將發布的招聘啟事,招聘範圍包括「程式設計師、UI設計師、產品助理、產品運營」,再一次組建精簡而快樂的小團隊,開始新的旅程。
6、寫了8年的產品博客,如果你曾經從我的文章中受益,喜歡我的產品,或是喜歡我這個人,那麼我只需要一點微小的回報,就是當我(即將)發布招聘啟事之後,你點一下轉發,或是通知身邊你認為合適的人。
我唯一需要的幫助,是你能幫助我傳遞消息,找到合適的同伴。
用迷之微笑來感謝大家。
#專欄作家#純銀V,蟬遊記創始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網易網站產品部總監。一個文藝加文筆好的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