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是遇到你的領導,工作難以溝通,那先分析一下領導心理因素:
1.期望心態
每個職場領導都要求群體中的每個成員都以最佳狀態投入其中,因而對每名成員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有時候期望值越高,工作標準就越高。一旦下屬稍微出現失誤,領導就容易表現出一種近乎苛求的嚴厲。
2. 權威心態
職場領導往往是本部門或群體中的核心,在決策過程中是拍板者,在實施過程中是組織者,在同其他部門的關係處理上是協調者,這就要求職場領導必須權威。但是有的職場領導過分追求權威,久而久之就會走上極端,滋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權威心理。下屬工作中稍微出現失誤,就會片面的理解為對權威的挑釁,進而對下屬工作進行橫加指責。
3. 習慣心態
在現實工作中,總有一些職場新人,感知新思維、接受新觀點、應用新方法的節奏要快於常人,而一些領導出於守舊的心理接受新事物速度較慢,這就導致超前的認知行為與傳統認識理解不可避免的形成摩擦產生矛盾。而職場領導迎接這種挑戰最簡易手段就是先發制人,以習慣心態統領全局,形成對有超前心理和行為者的壓制和批評。
4.代位心態
人下意識的動作,一般考慮問題,都是從自身出發考慮問題,這是人的思考規律或者說叫做下意識的動作,處理和考慮問題都是以其本身為參考系,對下屬的行為和工作標準作出的判斷。每遇到一件事情,領導者都下意識的拿自己擁有的優勢、素質能力和處置方法或者自認為正確的處理方法等同下屬相對照,從而顯得自己很高明,下屬低能或不努力、不全面。但下屬由於工作能力有限,對全局工作沒有充分的把握,免不了出差錯、捅婁子,這種因素就恰恰成為領導故意找茬的導火索。
5、找茬心態:
也許你在工作或者說話中,無意間得罪了他,或者領導就是看你不順眼,故意找茬,無理取鬧。一是不想讓你走,但是給你一個教訓;二是嚴重的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法,讓你自動走人,然後公司還不要賠付賠償金。
二、如果對於你的下屬,難以溝通,分析一下屬的心態:
1、得過且過心態:
大多數下屬心態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想惹事生非,安靜的在單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本職之外的是,我又不多拿錢,憑什麼讓我多做?
2、心有餘而力不足心態:
有不少下屬可能很想做事,但是因為專業能力不夠,很多行業內的東西話不是十分清晰,可能不是從主觀上為難或者想看你的笑話,給領導難堪。
3、桀驁不順、恃才自傲心態
確實存在有這樣的下屬,有一定的能力(或者背後有比你更大的領導做支撐,故意給你難堪,讓你工作被動,讓你不好管或者管理不了他,甚至想通過此方法,逼走你。多見於你空降一個新單位,遇到一個有後臺支撐或者有能力的員工。
三、那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
人與人發生矛盾或者不理解,甚至故意為難對方,90%以上都是彼此沒有好好的溝通造成的,彼此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揣摩對方的心思和想法,因此導致矛盾的產生。
1、對於難以溝通,故意為難你的領導的處理方法,一是多多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儘量和領導多多溝通,理解和領會領導背後和深層次的意思,不要想當然的揣摩領導的意思,虛心接受領導的教導,千萬不要與領導發生當面的摩擦。如果實在有分歧,可以私下的發一個信息或者簡訊給領導,第一要肯定領導的看法和做法,畢竟領導能夠坐到現在的位子,肯定有獨到和優勢的地方。第二你可以這樣說,領導您的方法很好,但有一個方法可能從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等方面考慮,可能更好些,請領導考慮!但是領導如果您覺得這個方法不好,我一定無條件執行的您的決定。
通過以上的處理,無非產生兩種結果,一是領導接受你的建議,那更好。二是如果領導不接受你的建議,那你就按照領導的意思執行,就是萬一達不到領導要的效果,我相信通情達理的領導也不會責怪你。
2、對於下屬處理就相對簡單了,你們兩個人一定要找個只有你們兩個人的地方,可以告訴他這樣做,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結果,如果不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告訴他,畢竟你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和經驗,希望不要在同一個地方犯同樣的錯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相信再刁蠻的下屬,看到領導這樣的態度和處理,而且領導也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再不配合那就說不過去了。
綜上所述,矛盾和糾紛,難以溝通、故意刁難都是可以協調和溝通的,大家畢竟都有共同的目標,都是為公司、為大家的利益著想,大家又不是階級敵人,不存在大是大非或者敵我矛盾。
如果真的彼此是在溝通不了,一是請求更大的領導出面協調,二是總得有一方放下心態,如果不是大事大非,對方的決定也不差,我個人覺得自己可以退一步。
綜上所述:不管是與領導,還是與員工發生難以溝通,故意為難的情況下,一定要冷靜,三思而後行,一次溝通不了,可以二次、三次溝通,直到彼此可以溝通為止,一定要換位思考,彼此不是階級敵人,沒有大是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