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 (東漢史學家)

2021-02-13 深情的呼喚
班昭 (東漢史學家)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省鹹陽市)人,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

 

班昭博學高才。十四歲,嫁給曹世叔為妻。愛好歷史,完成班固未竟的《漢書》。漢和帝即位,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為老師,號「大家」。鄧太后臨朝後,參與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東徵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千秋絕豔圖·班昭

 

班昭出身儒學世家,父親班彪當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學者,在父輩的影響薰陶下,班昭學問廣博,很有才幹。十四歲時,班昭嫁於同郡人曹世叔。丈夫早年去世後,班昭清守婦規,舉止合乎禮儀,氣節品行非常好。

 

為兄請命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久居偏遠的異地,年邁思念故土,上書朝廷請求回國。班昭為求把班超召回國,上疏和帝:「班超剛出塞時,就立志捐軀為國,時逢陳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輾轉異域,幸虧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當初跟隨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滿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盡報國,已力不從心。如有突發事件,勢必損害國家累世的功業。我聽說古人十五從軍,六十還鄉,中間還有休息、不服役的時候。因此我冒死請求陛下讓班超歸國。班超在壯年時候竭盡忠孝於沙漠之中,衰老的時候則被遺棄而死於荒涼空曠的原野,這真夠悲傷可憐啊!如果班超逝命喪異域,邊境有變,希望班超一家能免於牽連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後非常感動,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護,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返鄉。

 

朝中大家

 

 

 

班昭像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寫《漢書》,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謝世了。漢和帝下詔讓班昭到東觀藏書閣,將《漢書》續寫完成。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班昭為老師,稱為「大家(gū)」。每逢各地貢獻珍貴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賦讚揚。

 

鄧太后臨朝聽政後,特許班昭參與政事。班昭為政勤奮,鄧太后非常滿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國的國相。

 

《漢書》剛面世時,許多人讀不懂,同郡馬融便拜伏在藏書閣下,跟隨班昭學習《漢書》;後來皇帝又下詔書叫馬融的哥哥馬續接替班昭,完成《漢書》。

 

晚年經歷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之子曹成出任陳留郡長垣長(今河南省長垣縣),班昭隨其子到長垣就職。進入長垣以後,班昭追憶先賢,觸景生情,仿班彪《北徵賦》寫成《東徵賦》。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歲,鄧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並派使者監辦班昭的喪事。

 

主要成就

 

續成漢書

 

 

 

班姬續史

 

班昭在完成漢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點:整理《漢書》、完成八表、傳播漢書。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被牽連,死於獄中。《漢書》未成,稿本散亂。班昭繼父兄遺志,在藏書閣經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遺留下來的散亂篇章,並在原稿基礎上補寫了八表:《異姓諸侯王表》、《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除整理、續寫《漢書》外,班昭在傳播和普及《漢書》方面,也頗有貢獻,曾教授大儒馬融等誦讀《漢書》。

 

主要作品

 

《後漢書·列女傳》記載,班昭著作有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諭、上疏、遺令等,共十六篇,其兒媳丁氏曾編撰成集,今佚。班昭作品存世有清·嚴可均《全後漢文·卷九十六》收錄的《東徵賦》、《女誡》等七篇,班昭曾為班固《幽通賦》作注,見於《文選》李善注中。

 

人物軼事

 

諫言太后

 

永初年間,太后的哥哥大將軍鄧騭以母喪為由,上書朝廷,請求退職。太后不打算批准,徵問班昭。

 

班昭於是上疏說:「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堯舜之政,廣開言路,兼聽狂夫、村民之見。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瀝膽,以報皇恩。

 

 

 

華三川繪畫百美圖·班昭

 

臣聽聞最高尚的品德莫過于謙讓,所以歷代盛讚,神靈賜福。先賢伯夷、叔齊互讓國君,天下佩服他們的高風亮節;太伯讓位給季歷,孔子再三稱讚。因此他們美德盛傳,揚名於世。《論語》說:『能用禮讓治國,從政還有什麼可為難呢?』由此可見,推讓的美德,影響深遠。

 

如今四位國舅堅守忠孝,主動辭官歸隱,如果以邊關未寧而拒絕,日後國舅或有微小過失,只怕謙讓之名不可復得,盡妾之愚見,陳言於此。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蟲蟻之心,以報皇太后之恩。」

 

太后聽從了班昭的建議,同意鄧騭等人的請求,於是鄧騭等人得以辭官還鄉。

 

著書女誡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們又正當出嫁的年齡,班昭擔心她們不懂婦女禮儀,令未來的夫家失面子,辱沒了宗族,於閒暇時作《女誡》七章,以做勉勵,書成後,對宮內婦女的教育很有幫助。

 

馬融讀後認為很好,讓自己的妻子、女兒學習。

 

人物評價

 

 

 

班昭

 

範曄:(班昭)博學高才,(丈夫)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

 

趙傅:東觀續史,賦頌並嫻。

 

徐鈞: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編漢史何須續,女戒人間自可傳。

 

 

 特此申明:

 

    此文內容及圖片都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班昭—皇宮中的「女教師」,東漢的奇女子
    到了東漢時期,史書的重擔落在了班家人身上。首先是班彪,他率先執筆寫下了《史記》的《後傳》,共計六十五篇,然而,還沒等他寫下完整的《漢書》時,便於52歲時死於任上。於是,撰史的筆交給了他的大兒子,班固。在班昭的《大雀賦》中,班昭不僅僅寫了雀,更是歌頌了東漢王朝的強盛。彼時,在西域經營了三十餘年的班超終於回國,此次之所以能夠成功回國,這其中,也有班昭的原因。
  • 歷史上著名的女秘書們|班昭
    歷史上著名的女秘書們系列之班昭班昭是東漢人,一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人(今陝西鹹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曹世叔(名壽)妻。班昭的祖姑,便是著名的班婕妤。班昭的父親班彪,是著名史學家,大哥班固是史學家,另一個哥哥班超,是投筆從戎的東漢名將,在這樣的書香身世下,班昭深受薰陶,也成為了一代才女。
  • 才女班昭,為何一生毀譽參半,且被詬罵「女賊」?
    說到史學家,古有歷史上第一位史學家:左丘明,以及在獄中寫下「史家之絕唱」——《史記》的司馬遷;今有梁啓超、王國維、胡適等等。 縱觀古今,史學家大都是男性居多,而歷史上的女史學家屈指可數,班昭便是其中之一,她不僅在史學上極其優秀,還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
  • 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史學家班昭,還有書法家衛鑠都不是等閒之輩
    東漢女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早年守寡。因其博學高才,其兄班固著《漢書》,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東觀藏書閣,續寫《漢書》。其後漢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宮,並讓皇后和貴人們視她為老師,號「大家」,故後世亦稱「曹大家(gū)」。班昭出身儒學世家,父親班彪。
  • 班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儒客大家)
    班固 (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儒客大家)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市)人。東漢大臣、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並稱「班馬」。 班固九歲屬文,誦讀詩賦。十六歲,選入太學,博覽群書。
  • 西漢與東漢
    在我國歷史上,有些朝代被分為兩個部分,如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
  • 西漢與東漢的由來
    關於漢朝和宋朝,我們總能在電視劇裡面和文學作品中聽見西漢和東漢、北宋和南宋這樣的叫法。這其中有什麼樣的聯繫呢?難道劉邦知道自己的朝代要滅亡,之後又要出現一個漢朝,所以劉邦就把自己的王朝叫作西漢,免得後面的朝代不好取名字?
  • 太康歷史名人文學家,史學家 袁宏,你知道他多少?
    東晉玄學家、文學家、史學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晉成帝鹹和三年(328年)出生於一個世族家庭。七世祖袁滂曾任東漢靈帝時的司徒,六世祖袁渙任過曹魏的郎中令,其後「袁氏子孫世有名位」。然而在袁宏年少的時候,其父臨汝令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袁宏詠史詩受到謝尚的賞識,謝尚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時,特聘其參議軍事,從此踏上仕途。桓溫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馬疾書,頃刻間即成七紙。
  • 徐州千古之謎——西漢東漢是如何劃分的
    史學家把漢高祖劉邦登基稱帝, 至公元 8 年 12 月王莽篡漢之前,稱為西漢或前漢,其間,有 15 個皇帝,共計 231 年。 而把光武帝劉秀公元 25 年復漢稱帝, 到公元 220 年漢獻帝被迫讓位曹丕,稱為東漢或後漢,其間歷經 14 個皇帝,共計 196 年。劃分西漢、東漢的理由是什麼呢? 主要根據是建都的地理位置。
  • 【歷史解密】漢朝為什麼分西漢和東漢?揭秘西漢和東漢的關係
    那麼在漢朝的時候,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之分呢?請往下看。  東漢和西漢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汗青上的漢朝為什麼會有東漢和西漢的劃分?西漢與東漢的關係是?西漢,又稱前漢,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東漢合稱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強大穩固的朝代。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天子,成立漢朝。
  • 劉秀建立東漢
    史學家稱劉秀建立的漢朝為東漢,追稱劉邦建立的王朝為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