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璽臨摹:三晉小璽——古璽私印的典型

2020-12-18 騰訊網

現在我們在書法展覽中看一幅書法作品,最常見到的用印方法是蓋三方印,兩方私璽(姓名印與齋號印等),一方隨形印。隨形印往往是為了調節章法,並非必須,通常形式不固定,或者是白文,或者是朱文,甚至形狀也需要依據當前書法作品的章法需要進行調整。但是作品中用到的兩方私印,約定俗成的卻大概只有兩類:

其一是白文印,漢白文姓名印或古璽白文姓名印;其二是朱文印,漢朱文姓名印或古璽朱文姓名印。當然,這兩方印又會隨著章法進行朱白和鈐蓋順序方面的調整,但形狀大致固定,就是正方形,最主要的是,它們最好兩兩配對使用,避免文字系統不同造成的字法紊亂。

(書法作品中的用印)

漢白文、漢朱文不用多說,因為它太經典了。這回我們說說古璽的私印,典型的用印方法大多是一朱一白,那麼,如果用古璽私印,就需要考慮兩種:1、朱文古璽印式;2、用古璽白文印式。而古璽印式的朱文印中,最典型的樣式是寬邊細朱式,如圖:

(寬邊細朱古璽舉例:之一)

就是印的邊框很粗,印的文字很細。這一類印在現存古璽私印出土物裡非常多,是真正的經典樣式。前邊我們作業裡曾有一方「右司馬」(第18方作業)也屬於此類,不同的是,那是一方官璽。私印裡,我們經常見到這一類邊框與文字對比強烈璽印,又比如:

(寬邊細朱古璽舉例:之二)

再比如:

(寬邊細朱古璽舉例:之三)

先不用管文字為何,總之,這一類印量非常大,不管是看展覽,還是讀印譜,我們最常見到的古璽朱文,就是這一類。作業的第23方,我們就來臨摹一方寬邊細朱的私璽,看看這種印式,為什麼說它經典。如圖:

(作業23,寬邊細朱:夜綰)

鈐蓋效果如圖:

(夜綰)

釋印

臨這一類古璽,我們得把尺寸標出來,這是一方三晉小璽,印面14.2mm見方,全高12.8mm,見於徐暢《古璽印圖典》,亦見於蕭毅《古璽讀本》,才1釐米多一點,很小啊,但實際上,這個接近1釐米半的尺寸,實際是三晉小璽裡較大的一方了。

夜是姓氏,《姓觽》卷八:「夜,《姓考》云:周叔夜之後。《後漢書》有夜龍。」《古今姓氏書辯證》卷三十三:「夜,漢靈帝光和中,雒陽男子夜龍以弓箭射北闕。」指的就是這個夜龍。綰,是人名。在三晉文字中,官常常寫作「」(讀duī,同「堆」)。

為什麼經典?

1、強烈的粗細對比。這種經典的印式的經典之處,首先來源於它文字與邊框的強烈的視覺對比。

這個厚壯的邊框,除了規整文字,使本不規整的古璽文字形成的空間更為規整之外,它還是粗細對比審美的參與者。邊框與文字的視覺差,造成了這一類璽印的基礎審美。

這一方印因為印面鋪得較滿,如果省去邊框,還基本上算是一印,只是莊重感非常差,印章屬性大減。而大多數古璽印,特別是白文古璽印,如果沒有邊框,印面空間就被分割得極為分散,各種形狀的空間都有,必然造成章法上的零亂。

(消去邊框的夜綰)

最主要的還是粗細的強烈對比。這種對比,給人帶來審美愉悅。

2、纖細而挺勁的線條。這一類寬邊細朱古璽線條雖然非常細,但線條並不軟弱,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印面就會發現,這些纖細的線條,大多數情況下仍然以「中鋒」形式存在(或者線條兩側均為梯相同的梯形堆積,或者兩側都是陡峭的直上直下),立體感非常強,顯得勁健有力,臨摹的時候,要在完成這些線條的線條質量方面下功夫,不要刮削,要保持線條的爽利,以及線條的挺勁(主要是「中鋒」)。

(線條質量的控制)

總之,線條要過關,要有力,要紮實。

3、一些額外的靈動的小技巧。當基礎的寬邊與細字的對比已經建立,印面的已經有了較好的審美效果,這時,如果再巧妙地增加一些小的技巧,印面就會顯得格外生動,比如這方印裡,綰字的那個「小圓點」,不用多說,這是這方印的「印眼」,因為它格外不同,格外顯眼,與細線條的對比格外醒目。有了這個小圓點,印面在簡單的粗細對比中,增加了審美元素,更活潑可愛了。

(活潑的小圓點)

當然,這方印裡,綰字右部兩個圓狀部件與夜字的咬合,也值得關注,只不過,那是更加基礎的東西,我們就不強調了。

(【篆刻作業】之243,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黃賓虹舊藏186件秦漢古璽原印高清欣賞
    秦璽漢印精品來自黃賓虹的收藏,所收藏的古璽、官私印等已達二千餘鈕,數量與質量,都絲毫不輸前賢。這些古璽印與他收藏的其他文物書畫在他臨終前全部捐獻給國家。
  • 美術研究|篆刻|擬古璽創作用字漫議!
    近年來多傾向於將兩者連稱為「璽印篆刻」,有時又分別專指。須要說明的是,兩者不是簡單地按時間劃分,也很難簡單地按是否具有藝術性劃分。本文也採用「璽印篆刻」來指稱相關概念,其中「古璽」主要指自春秋至秦以前的璽印[3],「擬古璽創作」則屬於篆刻範疇。
  • 黃賓虹舊藏186件秦漢古璽
    秦璽漢印精品來自黃賓虹的收藏,所收藏的古璽、官私印等已達二千餘鈕,數量與質量,都絲毫不輸前賢。
  • 古璽秦漢原印,每一方都是時間的歷練
    秦璽漢印精品來自黃賓虹的收藏,所收藏的古璽、官私印等已達二千餘鈕,數量與質量,都絲毫不輸前賢。
  • 黃賓虹收藏:古璽秦漢原印鑑賞(高清)
    秦璽漢印精品來自黃賓虹的收藏,所收藏的古璽、官私印等已達二千餘鈕,數量與質量,都絲毫不輸前賢。這些古璽印與他收藏的其他文物書畫在他臨終前全部捐獻給國家。戰國·齊 (會攵)市師璽
  •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
  • 篆刻學習:看六方楚國古璽,說說印章的邊框與界格
    (秦系的界格印)說說這兩方印的章法,第一方,左右兩列的四個字,藉由璽字的金旁居中聯絡了起來,而金旁上下兩處形成的紅色空地互相呼應,使這方印又變得空靈通透。說簡單了,這方璽其實就是管糧食的官的官璽。(簿室之璽)如果不加辨認,乍看上去,這方印的格局像三個字的印面,其實它是四個字,所謂的簿室的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檔案館或圖書館,所以這方印其實就是古璽裡的官方藏書印,是楚國儲藏簿書機構的專用印章。
  • 日本古璽印收藏之父太田夢盦藏印首次面世,羅振玉、方若把關,呈現一部完整中國璽印史!
    東鄰日本好古之士更是受中國風氣影響,亦開始往來於中國金石學界購藏各類出土古璽印,輯拓成譜,以資研究學習。日本學術界和篆刻界最早開始注重璽印收藏的太田夢庵便是其中的一位最為著名者。太田夢庵正是在羅振玉的影響下進行璽印的收藏,他不僅注重戰國至明清時期各種官私印的收藏,更為難得的是他還注重少數民族政權的璽印,他所收藏的西夏官印數量為全世界第一。 夢庵藏印另一大特色就是璽印的材質除了常見的金屬材質外,還有部分骨質、陶質和琉璃質,這些也是對古璽印材質的有益補充。
  •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
    國家、官吏與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皆須以印記為憑證,於是產生了官、私璽印。璽印大約始自東周,代代相承,未曾間斷。故宮博物院以製作時間先後公布了一些館藏古璽印的圖文數據,讓我們一起領略古印的魅力!戰國時期各國文字雖有差別,但無疑均已成熟,表現在璽印上的印文同樣如此。此時的印面從文字布局看,更注重單個的文字結構,整體上不如漢代規整標準。細觀單獨的印文,工整緊湊,引人注目,若從印面通觀,似顯分散。當時入印的文字與社會生活中的實用文字仍不分,少有特定的某種印文或美術式的變體。戰國璽印的印面廣泛採用邊框,寬闊的邊框往往與纖細的陽文相配,而陰文則多增加復欄。
  • 我有玄暉古印章——先秦小璽三枚
    據東漢衛宏的《漢官舊儀》和蔡邕的《獨斷》記載,都說秦以前的璽印尊卑共之,「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此三枚印章,從材質、器型、鈕制、印面風格以及字體、鐫刻技藝上判斷為先秦時期。一枚吉語印,兩枚私印(姓名印)。玉料、形制、風格近似。和田白玉,料子緻密如凝脂,整體皮殼熟潤。
  • 東方星書法-秦印有何特點?
    我們在秦印中看到的就是這類文字。區別秦印比區別戰國古璽要稍難一些,這是因為秦王朝歷史短,秦印傳世本來就少,有些印也很容易和西漢時期的印混淆。01今天我們判定秦印的標準,主要就是看印面上的文字是否和度量衡器所刻秦權量、秦詔版以及琅琊臺刻石、泰山刻石上的文字類似。
  • 從戰國箴言璽看戰國文明
    先秦單字璽很多,吳振武在《(古璽文編)校定》中指出:「其單字之多,是其他材料文字無法與之相比的。」《古璽彙編》著錄630多種單字璽,民間傳世種類更多。很多單字璽是刻鑄山川地貌物名,或者自然人文態勢,甚至還有一些語助詞(如《古璽彙編》5203#亓,5279#籲)。收藏界對這一類璽的分類很不一致,有的認為是姓,有的認為是名,各有各的道理。
  • 習書篆刻三十七年 從喜歡到扛起責任 魏曉偉:餘生躬行追尋古璽
    他介紹「秦齋」之「秦」諧音「勤」,從習書到篆刻並將書為印用的藝術之路必以勤躬行;「知非曉偉」,知道未知者才得以偉大,「古璽印式的創作是一塊有待開發的新天地」,繼承與創新並重的古璽創作是他餘生追求。兒時也曾抗拒書法慢慢喜歡它並明白父親的苦心記者:您是如何走上藝術道路的,和篆刻的淵源是什麼?魏曉偉:最早我學書法受我父親的影響極深。
  • 行燭集古璽印--十二生肖
    馬紋印典型漢代時期雙面印印面圖形為一鬃毛上揚的奔馬。羊紋印鼻紐戰國秦系印面圖形為三隻羊,兩大一小。5古璽印收藏者郭加慶先生--藏漢印集萃6古璽印收藏名家陳瑞江先生--藏瓦鈕漢印集萃7古璽印收藏者嚴明--藏西域印集萃8欣賞大師-黃賓虹藏古璽印原蛻9哈哈藏印--有些印與你有緣10返璞歸真- -崔加偉部分清理古璽印過往往期經典古璽印帖,感謝您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