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玄暉古印章——先秦小璽三枚

2021-03-01 乾草村古董奇緣

姓名印大體上出現於戰國,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所承襲,一般有身份的人和工匠、商賈等,因社會活動需要,都會為自己刻制姓名印,以備身份證明、提供信用之用。

據東漢衛宏的《漢官舊儀》和蔡邕的《獨斷》記載,都說秦以前的璽印尊卑共之,「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

此三枚印章,從材質、器型、鈕制、印面風格以及字體、鐫刻技藝上判斷為先秦時期。一枚吉語印,兩枚私印(姓名印)。玉料、形制、風格近似。

和田白玉,料子緻密如凝脂,整體皮殼熟潤。

正方覆鬥式,邊條方正利落,宛如剛切割好未融的冰塊。鼻鈕,白文,小篆。

印面光潔,線條流暢,布局疏密有致;線條底部工整光潤,橫切面呈「U」字形。

話說這好些天沒幹什么正經事,光顧著研究古代印章和認字了——

 

第一枚,「既壽永昌」,吉語印。

邊長16.5 mm, 高度9.2 mm, 6.6克。

 

 

 

第二枚,「俞佳涷印」,私印。

邊長17.8 mm, 高11 mm, 8.6克。

 

 

 

第三枚,「高崇爾印」,私印。

邊長17.8 mm, 高12 mm, 9.2克。

 

 

 

璽印是具有實用價值的信用物,古璽還是一種吉祥物,是標示能獲得福分的符瑞。據說即使得到一方普通的前代印璽也能獲得富貴。

先秦璽印多為銅鑄造,玉制的尤為珍貴,當是有些身份的人才能用的。佩在身邊應可闢除邪厲,確保康隆安寧。

找出快兩年未用的西泠印泥(上次拿出來還是為了拓一枚鏤空玉佩),重新翻絞泥團,用三枚小璽拓滿整張連史紙。

胭脂紅色蓋在素白綿紙上,那些筆畫折轉難以認讀的白文小篆,清晰到讓人心裡感到奇異。

 


——這條小徑順著山坡往上一直通到乾草村。

🔎微博:@乾草村古董奇緣

🔎微信:eloise2013

相關焦點

  • 印、章、璽?大家口中的印章歷史有多久遠?
    中國印章起源於商代。殷墟考古發現的商代銅璽,證實了印章已經在當時社會生活中使用。在此以前,印章的雛形與抑壓器物紋樣和銘記文字的工具性印模有關。印形多為方形或圓形,背面有鈕。 漢規範的確立與延續 秦代推行「書同文」政令,璽印文字、鈕式趨向統一。與中央集權的封建政治相適應的官印製度開始建立,至西漢臻於完備。各級官爵印的質料、形制確定了嚴格的規範,繆篆成為印章的專用書體,由此形成延續八百年的秦漢印系。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金印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
  •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
  • 這枚玉印章拍出1817萬天價!玉印章為何價值如此高?
    很多人在感慨有錢真好的同時,也不得不把目光放到了印章本身上來。中國的印章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商周至今,承續不斷,一直受到國人的敬仰和喜愛。周朝時,始有璽;到秦始皇時期,有了璽印之分。當時,把皇帝用的印叫璽,以玉所制,稱為玉璽,而臣民所用的印稱為印,印章文化也由此慢慢發展了起來。《說文解字》言:「印,執政所持信也」。一枚印章,不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一個人誠信的保證。
  • 為何古代皇帝專用印章被稱為璽?而普通人的印章只能稱為印或章?
    「璽」,有官璽和私璽之分。官璽後來演變成了歷代官員任職的官印,而私璽演變成了私人專用的印章或是喜愛書法、書畫的提名方式。在秦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下令,「璽」只能受到皇帝一人的使用,其他人只能使用「印」。這或許是君主專制,同樣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自古以來,哪一位皇帝不是想要把所有的權力集中在自己一人身上?璽的發展過程——一帆風順?
  • 印章的別稱,20種印章名稱介紹,你說不知道的都在這
    璽起源極早,謝肇淛《五雜俎》卷十二物部云:「三代之為信者,符節而已,未有璽也。周禮九節,璽居一焉。璽亦所以為節。
  • 農民捐贈天價文物,竟是西漢呂后的「皇后之璽」,博物館只出 20元 路費!
    在中國歷史上,皇后雖然位置非常顯赫,但也非常之多,這枚印章到底是哪個皇后所用的呢?西漢皇后之璽皇后之璽 高2.0釐米,邊長2.8釐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純淨無瑕,晶瑩潤澤。玉質堅硬緻密,無任何受沁現象。璽體為正方形,鈕為高浮雕的匐伏之螭虎。
  • 中國印章
    當時,那枚印章放在雕有長城和天壇圖案的紫檀寶盝裡,當吳邦國委員長和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維爾布魯根主席共同打開時,全世界都看到了這方晶瑩剔透,堂皇大氣的「徽寶」。這方印章釆用一整塊15公斤的新疆和田玉,這方印章也是中國整個印章史上精緻精美的大器。
  • 從戰國箴言璽看戰國文明
    許慎曰:「文字者,經義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之至嘖而不可亂也。」一位西方史學家也說過:文字的原本是表情達意的,邏輯思考的,證明真理的。當我們盡力探索某些單字璽的初衷時,定能感受到一字一世界,一字一箴言。細心研究先秦單字璽,深感這裡是無涯學海,修行聖地。這是筆者將部分單字璽列入箴言璽的基本思考。
  • (國寶故事)呂后的印章消失了兩千多年,初露面時被一中學生發現
    專家推測,我可能因此遺落。我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帝後級別璽印實物,也是唯一一枚漢代皇后璽印。我為研究璽印的起源與發展以及秦漢望印製度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千古風流人物都已化作黃土。重見天日的我,依然繼續向人們講述著那個時代的傳奇故事。 這枚印的內容是「皇后之璽」,也就是說用這枚印的人是個皇后。
  • 故宮藏戰國璽印
    巴文化銅印章中國的印章,起源於殷商,發展到戰國末期至少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先秦印章一直被稱為璽,主要用於封緘物品、文書簡牘、火烙車馬物件和佩掛以求避邪趨吉。此璽的璽文,和當時青銅器上的某些銘文一樣,有著強烈的時代色彩,「平」和「陰」兩字都增帶一個意符部首「土」,以示此兩字為地名。我國傳世的古官璽,數量不算太少,文字和布局風格多種多樣,這完全是當時諸侯割據後地域特徵的反映。「平陰」在戰國時為齊地,即今山東平陰縣東北。
  • 淺介印章種類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
  • 淺談印章種類
    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
  • 呂后的印章消失了兩千多年,初露面的時候差點被一個中學生磨掉
    這枚印章主人就是西漢著名的呂后娘娘。這枚印章的發現經歷非常傳奇,而且差一點就有可能會被毀。  過了幾天,他父親孔祥發要到西安給生產隊辦事,孔忠良就把印章拿出來讓父親帶到西安,找家刻字鋪把印上的字磨平後刻上自己的名字。孔祥發向小兒子詢問這方玉石印章的來由,端詳著印章的造型、質地、文字,儘管他也認不出是什麼字,但總覺得這東西非尋常之物。  他聯想到印章出土之地在劉邦陵園之內,自己在擔任大隊幹部期間,同到這裡來的文物工作者曾打過多次交道。
  • 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的功過是非
    從三枚印章看明朝首輔劉宇亮的功過是非 劉延齡有子3個,長子劉宇揚曾任陝西漢中南備道太常寺少卿;次子劉宇烈,先後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和陝西總督,後戰死邊疆;劉宇亮是劉延齡最小的兒子,也是成就最大的兒子,自幼德才雙修,據縣誌載其「詩才清美,書法遒勁」。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劉宇亮中進士,之後屢遷至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年)任禮部尚書,入閣,崇禎十一年(1638年)出任首輔。
  • 日本古璽印收藏之父太田夢盦藏印首次面世,羅振玉、方若把關,呈現一部完整中國璽印史!
    東鄰日本好古之士更是受中國風氣影響,亦開始往來於中國金石學界購藏各類出土古璽印,輯拓成譜,以資研究學習。日本學術界和篆刻界最早開始注重璽印收藏的太田夢庵便是其中的一位最為著名者。與羅振玉、方若等著名學者交遊,收藏先秦至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古璽印一千餘方。1920年至1932陸續輯鈐藏印成《夢庵藏印》《楓園集古印譜》及《續集》三譜。1949年又將所藏的陳介祺、王懿榮等舊藏八方玉印集成《好晴樓藏玉印》。日本印壇泰鬥小林鬥盦曾從太田夢庵問學,太田夢庵去世後,八方玉印盡歸小林鬥盦收藏,並因此名其齋號「懷玉印室」。
  • 篆刻入門:三方商璽,印章史的起點(附10方漢印樣本)
    (田形璽)此三方璽印的發源,專家們爭論很多,具體可見溫廷寬《璽印探源》(《文藝研究》1981年第1期)、張光遠《商代晚期兩枚銅印考》(《故宮歷代銅印特展圖錄》1987年)、黃盛璋《我國印章的起源及其用途》(1988年4月
  • 古書畫上常見的清朝官私鑑藏印
    據統計,乾隆皇帝一人所用的各類鑑藏章、閒章就多達數千枚,這也使他成為在古代書畫上鈐蓋鑑藏印章最多的人。書前有總目,每卷前又列分目。對於編入《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三編》清宮書畫,其上要分別鈐蓋「珠林三編」或「寶笈三編」印。清「乾隆鑑賞」圓印圖8、清「秘殿珠林」長方印5、清代宮廷幾套鑑印的組合使用清宮書畫鑑藏印種類繁多,既有獨立使用的,也有幾枚印章組合套用的,而且用印位置十分講究,形成清宮用印的特殊方式。
  • 你辦企業我送印章!無棣縣行政審批服務局「送出」2335枚印章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現在的政策真的是太好啦,辦企業不但手續簡單,出證快,還給免費刻印章。有政府作為堅強後盾,我有信心也有決心把企業幹好,發展壯大!」12月16日,在無棣縣政務服務中心,準備開辦物資公司的張先生在申請營業執照、填寫《無棣縣新設企業免費印章刻制登記表》後開心地說。張先生手中拿著政府禮包,禮包中放有公司公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等4枚嶄新的印章。原來,無棣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推出免費為新開辦企業提供印章服務,免費範圍為自今年6月1日起,在該局核准登記的新開辦企業。
  • 韓天衡:印章如美人,我與「美人」心心相印
    西亞的印章大多刻在瑪瑙、玉石之上,所刻畫的主要是人物。而中國古代的璽印則以青銅為主,印章上所刻的主要是文字。  三千年前,中國的青銅藝術已經非常發達,玉雕藝術也無與倫比,但當時的璽印卻十分簡樸,沒有過分的雕飾。韓天衡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印章在誕生之初就帶有很強的實用性:徵信防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