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禮賢下士,他們的最後結局如何?一個比一個死的慘

2021-01-11 海叔說春秋

自從步入戰國時代後,秦國的優勢逐漸體現了出來,其他6國貌似都不是其對手。然而齊、趙、魏、楚這4國卻有人奮發圖強,他們分別為孟嘗、平原、信陵、春申這4位貴公子。這4人屬於貴族出身,個個散盡家財收留人才,幾乎養了幾千門客,而且也都演繹出了不少的故事。那麼這4位公子的最後結局如何呢?可以說沒1個有好下場,那1個比1個死的慘。

孟嘗君叫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一開始,田文的父親田嬰不大喜歡他,但後來這孩子表現出了十分過人的才智,所以田嬰也非常重視他。再後來,田文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身為齊宗室貴族的他自然不差錢。他不像其他貴族當「高級混子」,而是招攬人才,巔峰時收留了3000門客。再後來,秦國請田文去做大官,但又想殺死。在這種情況下,他依靠「雞鳴狗盜」的2位門客才脫離了險地。

逃離了秦國後,田文回到了齊國執政,然而齊愍王又十分猜忌於他,所以田文又跑到了魏國當官。沒過多久,他直接去了薛邑獨立出去了。公元前279年,田文病故,史稱孟嘗君。而他的後代搶著上位鬧起了分裂,於是齊、魏直接滅了薛邑,他的後人也全死了。可看出來,田文的後代沒落到好啊!

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的兒子。他繼承了老爸的優秀基因,也曾3次為相。這個趙勝也非常重視人才,並依靠自家的財富招了幾千門客。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後,秦趁機圍攻邯鄲,平原君帶著門客去楚搬救兵。這個時候,毛遂自薦並脫穎而出,隨後依靠毛遂而成功找楚找來了救兵,並解決了邯鄲的危機。公元前251年,趙勝病死,而他的後代也能繼承其爵位,直到趙滅亡。可看出來,這個趙勝算是結局最好的人了。

信陵君叫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兒子,與魏安釐王是親兄弟。這無忌也喜歡養猛士,手下也有幾千門人。到了公元前259年,趙慘敗於長平,而信陵君為了救趙還上演了偷符救趙的好戲。但他害怕魏王追究其責任,後來跑到趙國躲難足有10多年。公元前247年,秦進攻魏國,魏王請回了無忌,而他也很給力,帶著5國聯軍一路殺到了函谷關,打得秦兵不敢出門。但後來魏王還是不信任信陵君,後者只好日夜喝酒和親近美人來解愁。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因過於沉迷酒色而死去。

春申君叫黃歇,是楚的貴族大臣,但不是皇族宗室。別看他不是楚王的親戚,但其權力十分大。公元前262,楚考烈王任黃歇為令尹,正式封為春申君。這春申君也喜歡招攬賢才,並把楚也算管理得井井有條。春申君有個叫李園的手下,這李園有個妹妹很美,所以李園為了巴結黃歇而把妹送給了他。後來李園之妹有了身孕,結果她偷偷告訴黃歇:你不如把我送給楚王,到時候我們的孩子就可繼承王位,而你的地位就比今天還要高了,甚至國家都是你的。

而黃歇真的這麼做了。果然楚王也很喜歡李園之妹,還封他們的孩子為王位繼承人。不過這個時候,李園卻害怕事情走漏風聲,於是暗中找了殺手,把春申君一家子都給滅了口。而李園甚至直接把黃歇的頭也砍了下來。看到沒有,這春申君的結局真夠慘的。綜合來看,戰國四公子的結局都不好,可以說一個比一個慘。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四公子都是禮賢下士的人,養著幾千門客,
  • 【名人百科】禮賢下士智勇兼備——戰國四公子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公子帶著侯先生坐在了上座,並向他一個一個地介紹前來的客人。客人們都大吃一驚,這哪是什麼貴賓呢!分明是一個乞丐。介紹完後,公子吩咐開宴,客人們早就餓得不行了,也懶得管是貴賓還是乞丐了,只顧一個勁地喝酒、吃菜。正當酒興正濃時,公子站起身來,來到侯先生面前向他敬酒祝壽。侯先生便對公子說:「今天我可是為公子盡了最大的力啦!」
  •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顏值控、唯利君、心機婊,唯有一位不與之苟同
    戰國風雲戰國四公子,號稱戰國「軍政界的四大天王」,他們或文韜武略,或功勳累累,多少文人武將終其一生也無法望其項背。孟嘗君禮賢下士,廣招三千門客,極大地壯大了自身勢力。「雞鳴狗盜」的故事,可謂是盡人皆知,孟嘗君的門客魚龍混雜,多為三教九流之輩,卻救了他的命。
  • 戰國四公子之魏國魏無忌
    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
  • 戰國四公子—孟嘗君篇,一個被美化的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而在當時,以養「士」著稱於當世的便是上述四個人,後人將他們四個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今天就來說說這個所謂的戰國四公子,究竟是些什麼人?誰是真正的君子,誰又是欺世盜名之輩。 首先,咱們先從最早出場孟嘗君田文說起。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到底都有些什麼作為?下場又如何?
    第一他好客養士是出了名的,恐怕在所有戰國四公子中都是最突出的一個。因為養士「上癮」的程度不在多也不在精,而在於"不挑"。雖說信陵君養了三千,孟嘗君也不過養一千多人,但明顯信陵君禮賢下士那一套是跟當時在魏國做丞相的孟嘗君學來的。
  • 常識積累 | 戰國四君子
    在戰國時期,有四位有名的公子,皆因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亦稱「戰國四公子」。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位於戰國四君子之首。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的存在,讓魏國在當時的七國有一席之地。當時,趙國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因此魏國和趙國維持著不錯的關係。
  •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戰國四公子都是沽名釣譽之輩?
    其中,「養士」最出名的當屬戰國四公子,即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這四人養士的數量最多,名望也最好,在當世都被認為是禮賢下士、謙恭待人的君子,故亦稱其為「戰國四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戰國四公子皆養士數千人,名聲在外,勢力龐大,是當世舉足輕重的人物。
  • 戰國四大公子之信陵君
    戰國四大公子之信陵君信陵君是魏國公子魏無忌,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釐王異母弟,安釐王繼位即封公子為信陵君。
  • 最終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戰國四公子的結局,儘是不如意
    戰國四公子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男團F4,他們不一定長的帥,但多金,又是高門貴族;他們不一定很能打,但是急公好義,備受時人推崇。四公子名望之高甚至蓋過了各自國家的王,這便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 欺世盜名、國之大奸——戰國四大公子之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田文山東諸侯為了抵制強秦的侵略,形成了很多禮賢下士搜羅天下英才,為國舉賢輔佐君王的貴族團體。「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其中最出名的就屬戰國四公子。他們尊賢重士,為國舉賢,多次「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對後世影響深遠,他們的賢名也因此舉世聞名、千古流傳。但是北宋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名相)為什麼卻認為「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
  • 同是戰國四公子,為何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軍事才能,為國奉獻
    導語:同是戰國四公子,為何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從為國貢獻和軍事才能,分析戰國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戰國風雲,諸侯爭霸,戰爭頻繁,這是一個大爭的時代,人們都說時勢造英雄,都說亂世知奸雄,在那樣一個爭端頻繁的年代裡,名揚天下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有的人是純粹的布衣之士,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學問名揚天下,比如說商鞅、張儀、蘇秦、範雎等等,這些人都有著自己的學說主張,都通過自己的才華改變了戰國時代的格局;
  • 戰國四公子魏無忌的最後輝煌:幾乎斷送大秦帝國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早年間,因為偷盜兵符殺死大將晉鄙,不經過魏王同意,就揮軍北上,幫助趙國邯鄲抵抗秦國的進攻。雖然後來打退了秦國的圍攻,但是魏無忌卻躲在趙國,再也不敢回魏國。
  • 戰國四公子--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
  • 戰國士人最初是叱吒風雲的帝王師,為何卻淪為附庸於貴族的門客?
    不少朝代都有「四公子」的組合,這要追根溯源到「戰國四公子」,即活躍於戰國中後期的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私人。《史記》曾描述戰國四公子為「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春申君列傳》)。四公子因其顯赫的身份與勢力,在戰國這個「士」的時代「養士」,看似是理所應當。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國四公子之首為何落得個悲劇收場?只因他吃了面子果實
    戰國七雄信陵君禮賢下士魏安釐王雖然沒有什麼宏圖大業的想法,但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卻不這麼想,作為同時代最有錢也是最受王上信賴的人物,信陵君可以說將錢財發揮到極致,有事沒事就得開一波宴會,聚攏各方面的人才為自己所用,在禮賢下士方面,絲毫不遜色於「雞鳴狗盜」的孟嘗君。
  • 戰國四公子名聲顯赫,為什麼沒有秦國,這才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
    通過彈幕表達著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下心中對秦統一的感慨,這樣的電視劇本來就容易知道話題,這樣有趣的話題也會有很多。比如說著名的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這幾個人,都是出身高貴,功勞顯著,廣大門客一時風光無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