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62周歲,腰椎突出,病史年限不詳
2016年算是初次發病,在山東的一個小醫院做的小針刀,當時效果顯著,持續3年半,無其他狀況。(ps:河北人曾經在山東工作)一直到2020年3月右側腿部開始疼痛,當時是疫情影響不敢去醫院,一直到5月底,開始陸續找醫院,一開始在鎮衛生院,然後到省級醫院。等到
拍完CT,核磁共振,加強核磁共振……
本來想著保守治療,結果顯示腰椎突出,且有可能有滑落,軟組織或者髓質流出,已經壓迫到椎管,必須做手術,且3-4段有錯位,4-5段也有蛻化的趨勢,但是現在的疼痛點不是4-5完成的,兩位醫生三種想法,病人全天只能靠吃止疼藥或者輸止疼藥,因為疼痛難以忍受。
一是:醫生A微創手術,模擬傳統手術,去除脫落的東西,能解決眼前的疼痛部位,後期如果出現其他的脫落就再進行解決,這個外面的創傷小一些,說是這種技術是在放大27倍的狀態下,模擬開放手術做的,裡面的作為外行也不清楚。
二是:醫生B貝斯技術(音譯,不知道醫生說的怎麼寫,以下簡稱貝斯手術)說這個比上面的創傷還要小,這個是直達病灶,不會損傷其他的骨頭,但是上面的微創會打掉一部分自己的骨頭,但是這個需要外援,做手術需要看外援專家時間。
三是:醫生B融合技術,就是開放手術,在背部拉開一個大口,需要在3-4,4-5段或者更多一節一側打入4-6個鋼釘,把他們中間的軟骨組織去除,同時豎著打入一個金屬支柱,也就是把這幾節固定住,讓幾節骨頭融為一節骨頭,這個就是一步到位,省的因為其他的關節出問題,到時候再次手術增加病人負擔。
三種方案不同的方法,對於病人家屬來講真的很難選擇,首先貝斯手術被拋除了,因為需要外援時間難定。就剩下了微創和開放性手術,對於微創,
醫生B有話說:微創(僅針對特定類型的這個病人)這個不管用,因為椎關節有不穩定也就是錯位,現在表現出來的是3-4,不保證4-5會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微創只對這次有可能看著有用,但是在同等的環境下,加上歲數加大,有可能後期還有情況,這樣後期出現情況多次手術,病人的心肝肺功能是不是能承受都是未知數,建議做開放的融合手術。而且融合手術,在國內已經很成熟了,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其實不算一個大手術,基本上術後3到4天就可以下床了。但是對於病人來講,需要開個大刀做手術,還是有一些顧慮的。
對於融合手術醫生A有話說:
開放性手術,他這樣的話,把好幾個關節固定在一起,所引起的後果誰也不知道,只是說這個技術成熟。而且。打一個比方,身體治病就跟拔牙似的。咱們拔牙是拔什麼樣的牙?肯定是哪個牙壞了?咱們拔他。咱們不可能說這個牙有可能壞就把它拔掉。這樣的話就屬於傷筋動骨。而融和手術因為需要固定壞掉的部位需要把你好的部位的話呢,也要整一下,因為要不然沒有辦法固定,因為要不然沒有辦法固定。
順便說一下,微創的手術費用預估是2萬4左右,融合手術大概是這個2-3倍,最後遵循了病人的,在2020年6月5日選擇做了微創手術,手術在2020年6月6日3點手術完畢。
其實在醫院,對於普通人來講,對於醫生我們就像對待崇拜者一樣,但是不同的醫生有不同的見解,我們在選擇不同方案的時候也就是選擇了不同的承受結果,什麼樣的方案更適合,也沒有任何一個人給予十足的把握,大家要理智選擇!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願大家都有一個好身體
關於病人的情況我會後期持續跟進更新,大家有相似的關心的人可以評論,想詢問的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謝謝大家
愛生活·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