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的中國芯,如何剩者為王?

2020-12-23 騰訊網

了解全球宏觀、

金融市場深度解析

關注

2020年的開局並不順利,全球疫情尚未結束,國際形勢詭譎多變,這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不過,無論在什麼樣的市場環境下,有一件事可能是應對複雜的極簡策略:把認定的事做到極致。

今天我們想介紹一位雲鋒基金portfolio企業家——瀾起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崇和先生。30多年來,從矽谷到上海,從創業成功到二次創業,無數風口湧起、消退,無論大環境怎麼變,他從未換過賽道,始終堅守此前在國內並不受關注的晶片行業,且專注於數據傳輸與數據存儲的效率與安全領域。

由楊崇和先生於2004年創辦的瀾起科技,是國內為數不多專注於晶片設計領域,且產品在細分領域做到了世界前兩名的半導體公司。瀾起科技的產品線並不複雜,主打內存接口晶片,但它做到了「不可替代」,讓全球晶片巨頭英特爾看中其產品,並投資入股。2019年7月,瀾起科技作為國內硬科技企業代表,首批登陸科創板。

雲鋒基金自2014年開始持續關注瀾起科技,2017年,雲鋒基金投資瀾起。在雲鋒基金合伙人夏曉燕看來,「楊崇和先生的專注、謙和、執著令人印象深刻,他對晶片行業的信念、對技術的精研、對創業的澎湃激情和對公司運營的沉穩掌控,正是雲鋒推崇的企業家精神的最好體現。同時,瀾起所在的數據中心市場是未來硬科技比拼的大市場,雲鋒基金看好瀾起的發展。」

是我們開設的企業家對話欄目,第一期,我們邀請楊崇和先生分享了他對晶片行業的看法、企業關鍵選擇背後的考量以及自身創業經歷。我們格外關注在企業發展中他如何「克制擴張的衝動」。

楊崇和先生

瀾起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

2004年 與Stephen Tai共同創立瀾起科技

1997年 與同仁共同創建新濤科技,

該公司於2001年與IDT公司合併

1994年-1996年 任上海貝嶺新產品研發部負責人

1990年-1994年 在美國國家半導體等公司

從事晶片設計研發工作

關於晶片行業:「中國芯」不可能

一蹴而就

最近兩年晶片突然成了風口,好像大家都在談論晶片,瀾起科技也因晶片備受關注。這一波「晶片熱」以前想過嗎?

楊崇和:1994年回國以來,我一直專注於晶片領域。有些朋友和我開玩笑說,你如果當時弄個網際網路公司或者開發房地產什麼的,早就發財了。我說,只能怪我在晶片行業裡陷得太深,拔不出來了。

玩笑歸玩笑,其實我回國25年來一直堅信晶片是有前途的,晶片產業也能夠發展起來。理由很簡單,晶片是資訊時代的「發動機」和現代工業的「糧食」,它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最近一年多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晶片成了熱門話題,走到了風口。但對於晶片企業來說不論環境冷暖,風向逆順,都要以謙卑的態度潛心技術、尊重市場。只有如此才能做好產品,把握市場。

晶片這個風口會不會一窩蜂地來,一窩蜂地走?

楊崇和:魏少軍教授(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和我說,目前中國大陸的晶片設計公司超過1700多家!所以「一窩蜂」已經來了。這也是產業發展過熱的一個表現,肯定有泡沫存在。同時也要看到,一個產業的大發展時期,泡沫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產業發展所需要經歷的。

從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鐵路建設到上世紀末的網際網路興起都產生了巨大的泡沫,同時也催生了整個產業。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晶片產業成熟之後,即便是中國大陸這樣巨大的市場,恐怕也不需要1000家設計公司,未來會是一個逐漸併購和整合的過程。

晶片行業的特點是需要長期、深層次的積累,想要取得成功的企業要做好長期奮戰的準備—— 從糧草到心態。「中國芯」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今5G、AIoT等應用的到來,被視為新的風口,對於準備好的晶片公司是巨大的機遇,但現在的1700家公司恐怕不是每一家都準備好了。

你覺得中國的晶片產業和美國相差多少年?主要差距在哪裡?

楊崇和:和美國及其他半導體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仍有很大的差距,除了技術本身的落後之外,產業結構也不夠合理。儘管近幾年晶片設計產業發展迅速,但仍然大量集中在附加值和技術含量較低的市場,大家一起打價格戰,互相廝殺。過低的利潤難以讓企業通過健康的研發投入來提升產品的市場地位,導致惡性循環。在製造方面也相對分散,不容易聚集財力和人力辦大事。

總的來說,發展集成電路產業,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和投入,不能指望短短幾年就獲得回報,真正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起來,除了下決心,也要有定力,要把行業「短板」補齊,踏踏實實堅持做下去。

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楊崇和:其實中國的晶片研發並不晚。黃昆、謝希德等前輩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半導體人才。韓國和我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都比大陸起步晚,但是都成為當今的半導體「強力集團」成員。

六七十年代中國大陸科技研發的停頓原因眾所周知,而為什麼改革開放後沒有趕上半導體產業的步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政策導向偏向於傳統的工業化,而非現代的信息化。產業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乃至稅收政策均無例外。

現在舉國上下都看到了晶片產業的重要性,都在關心,一些問題也在逐漸改善。然而,晶片的產業鏈既深又長,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以完整地打造晶片產業鏈。

此前的日韓貿易戰讓我們看到,即便是韓國這樣的公認晶片產業強國,缺了幾種看似不起眼的日本原材料,整個工廠就面臨停產的困境。

晶片產業的發展還是需要開放合作,最後融合於國際產業鏈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不能離開誰。而閉門造車是不現實的。

最近兩年中國開始很重視晶片行業,你覺得我們的主要機會在哪?

楊崇和:一個海量數據的時代正在到來,人工智慧在物聯網、5G、醫療健康、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會產生前所未有的巨量數據,這些數據的處理和使用將會對晶片提出全新的需求,它們正是晶片行業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廣闊的市場空間給晶片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並且隨著國內企業技術研發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也將會發現新的發展契機。

關於創業經歷:只有「先做強」,

才能「再做大」

最初為什麼會選擇半導體這個行業?

楊崇和:因為在學校學的就是這個專業,工作也是從事的這個行業,創業自然要找自己熟悉的領域,俗話說「生行不入,熟行不出」。

差不多30年時間,你一直專注半導體行業,而且一直專注於半導體行業中的模擬與混合信號領域,無論新濤還是瀾起科技,無論是做機頂盒晶片還是內存接口晶片,為什麼會選擇這個細分賽道?

楊崇和:還是因為自己一開始就在模擬與混合信號領域中耕耘,不論是博士研究期間還是後來從事研發工作,都沒有換道。逐漸積累了這個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自然也就在這個領域一直做下去了。我從離開學校,就一直沒有離開所學專業,不論工作還是創業,其實很多創業者並非如此。

創業一路走來,如何做到專注?很多人創業時稍有成績就想擴張,你受過這種誘惑嗎?如何克制擴張的衝動?

楊崇和:我一直相信只有「先做強」,才有可能「再做大」。找一個適合的領域,埋頭苦幹、精耕細作。沒有在自己的領域做到前兩名時(因為第三名已經沒有肉吃,往往只能喝湯了),不要急著跑去耕別人家的田。有了這樣的理念,不需要克制也能專注。

創辦新濤且完成併購後,為什麼會選擇連續創業?是新濤尚未實現自己的目標嗎?

楊崇和:這確實是一個我當時思考了很久的問題。很多人創業成功後就去做投資了。但我可能在半導體行業陷的太深了,拔不出來了。另外也覺得集成電路這個行業總是要被重視、要起飛的,是一個大有前景的行業。所以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留在行業內繼續創業。

二次創業時你已經40多歲了,財務自由,要從頭開始,而且要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有沒有過動搖?

楊崇和:那倒是沒有。我當時仔細分析了產業形式和經濟大環境,覺得半導體產業的前途是非常好的,可以大幹一場。財務自由和做事情並不矛盾。

從你的人生經歷來看,不跟著環境隨波逐流的主動選擇很多,包括畢業後選了矽谷而不是更高薪的大企業;幾年後又毅然回國,投身國內還一窮二白的晶片行業;新濤成功後,又二次創業做瀾起科技。在做關鍵決策時,你是怎樣思考的?

楊崇和: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對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也要自己去想一想。另外就是儘量墊起腳尖讓自己看得遠一點,我一直堅信中國晶片產業會有光明的前景。在看到前方的光明之後就不難做出起航的決定,之後的事情就是堅持,風雨無阻。

晶片從設計到製造要把數以十億計的半導體器件集成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按照尹志堯博士(中微半導體董事長、CEO)的說法,這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明的最複雜的玩意。要把它玩好,實在太難了!只有心無旁騖,才有成功的可能。

瀾起科技最難的時間節點是什麼時候?

楊崇和:我不太會回答「最」這類的問題。十五年來,瀾起科技在成長中遇到過各種困難,我們都克服了,走過來了。如果一定要答「最難」二字,我想應該是:在遇到新挑戰時,如何戰勝「舊我」來迎接挑戰。我一直認為,最難的事情是戰勝和超越「舊我」。

研發內存接口晶片時,瀾起科技錯過了幾次大的機遇,差不多十年磨一劍才做出現在的主打產品DDR4內存接口晶片,這期間很多競爭對手都放棄了或者死掉了。為什麼瀾起科技能成為不多的「剩者」?

楊崇和:我想這裡面包含了三件事,第一,看清楚這是一個有前景的領域;第二,確認自己有能力做出一流的產品;第三,確定有足夠的經費支持這個項目馬拉松式的研發。

這個賽道上本來有十多家公司在競爭,大多數競爭對手要麼看不清前景,要麼技術跟不上,或者乾脆錢沒了。今天只剩下3家,變成「剩者為王」。

曾經有不少採訪者問我,創業最難的事情是不是資金碰到困難。我說,這也許是大多數公司最難的事情,但是瀾起科技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帳上也有超過一千萬美元。所以一些年輕朋友問我創業成功的竅門時,我喜歡用高秉強教授說的一句話來回答:確保進來的錢比出去的多!

錢沒了,再好的產品和團隊都歸零。最後還要指出,我們有一個非常尊重創業團隊的董事會。在十年磨一劍的煎熬中,董事會全力支持,沒有打退堂鼓。

有人說你身上學者氣質很濃,在美國時也主要在實驗室做研發工作,很多技術創業者會因不懂市場、不懂經營導致項目失敗。你剛開始創業時踩過哪些坑嗎?是怎麼克服的?

楊崇和:我1994年回國,那時國內創業的條件遠未成熟。所以我加入了上海貝嶺,籌建了貝嶺的新品研發部,白天開發產品,晚上給工程師上課,還在復旦、交大設帳授徒,同時也花時間去了解市場。

1997年創建新濤科技,我是3個初創者中最年輕的,負責研發。CEO是岑英權博士,他是矽谷經驗豐富的創業家,我在矽谷工作時的老領導黃浩明先生負責市場和銷售,我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新濤和IDT合併後,他們二位都「解放」了,我被「扣留」三年,擔任IDT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又學到了不少東西。

到我第二次創業擔任CEO時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所以說,我是幸運的,避免了初創公司會犯的一些錯誤和可能踩踏的一些坑。當然,創業之路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清晰的思路十分重要。創業是馬拉松而非百米短跑,只有堅持,才能跑贏對手。

你之前的創業經歷基本是線性延續的,未來似乎要從線變成面。瀾起科技已經開始做伺服器CPU,未來還要做數據中心的AI晶片。這個規劃醞釀了多久?專注與擴張是否矛盾?

楊崇和:我前面說過,我們堅持先做強、再做大的策略。經過十多年的耕耘,我們已經在內存接口這個細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自然要擴展產品線,瀾起科技專注在雲端和數據中心,所以邁出了一步去伺服器CPU領域,同時我們也開始研究,在數據中心和雲端AI計算接下來的需求是什麼?晶片應該提供怎樣的解決方案?

初看起來,這兩個新方向似乎和內存接口晶片沒有直接關係,但其實關係密切,他們都是在伺服器端,在雲端。這樣的布局好比下圍棋,先做活了角,接下來去佔邊,然後擴展到中腹。與其說是醞釀和規劃,不如說是水到渠成,水到渠成的事情自然不存在矛盾。

對瀾起科技的長期願景是怎樣的?希望它成為一家怎樣的公司?心中有對標的企業嗎?

楊崇和:公司將專注於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科技創新,圍繞雲計算及人工智慧領域,不斷滿足客戶對高性能晶片的需求,在持續積累中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為股東創造良好回報,為社會貢獻有益價值。公司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是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提升公司在細分行業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為持續提升中國晶片企業的世界地位貢獻綿薄之力。

你曾說過矽谷精神對你的影響很深,你最推崇哪家矽谷企業的模式?

楊崇和:二十世紀早中期在電子科技領域的主要創新是由大公司的實驗室做出的,比如AT&T的貝爾實驗室、IBM的沃森研究中心、RCA的沙諾夫實驗室等等。但是到了後來,矽谷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強,很多新技術是矽谷的初創公司研發出來的。今天,矽谷早已取代了這些大公司的實驗室,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矽谷的精神是讓創新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部分是由風險投資來協助完成的。價值來自市場,所以矽谷對市場的敏銳度很高,矽谷的公司跟隨市場,跟隨需求,講求進度和效率。我們推崇的是矽谷的創新精神,倒並不是哪一家具體的公司。矽谷的公司有盛有衰,但矽谷精神支持著新的創新不斷湧現。

國內很多晶片企業都是單一股東控股或依附某個巨頭企業,像華為海思、清華紫光、中興微電子,瀾起科技很特別,股東眾多,既有戰略投資者,又有財務投資者,瀾起科技選擇股東時有什麼考慮?

楊崇和:我們這樣的股東結構更像是一家矽谷的公司。事實上,來自不同背景的投資者的投資是對瀾起科技實力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肯定,對促進公司加快發展也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這也預示著瀾起科技即將步入全新的發展軌道。

創業一路走來,對資本的感觸應該很深,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給後來者?

楊崇和:一個企業的持久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支持,此次瀾起科技登陸科創板,進入資本市場,為瀾起科技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更好的契機、更廣闊的舞臺,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企業加入進來,依託上交所平臺優勢與資本市場的支持,進一步做強做大,共同推進中國的科技創新。

關於個人:堅持「無用之事」

是否可以分享一下你喜歡古典藝術的緣由?你的愛好對做企業有什麼影響?

楊崇和:約翰·拉斯金說過一句話:「偉大的民族以三部書合成其自傳:記行之書、載言之書和藝術之書。想要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兩部為基礎,而尤以藝術之書最值得信賴。」也許這便是我想要了解古典藝術的原因吧。

了解藝術其實是「無用的」,但人的一生總要做些無用之事。唐代藝術史家張彥遠對他的人生有這樣的期待:「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我無法達到張彥遠的境界,但在業餘時間裡還是要向他學習,所以喜歡古代繪畫就成了我向張彥遠學習的具體表現。

看畫雖然是業餘的興趣,看多了慢慢也有一些體會。那些不急不躁,對激情有所控制,對想像力有所約束的作品往往更能博得人們對其長久的欣賞。而激情四射的畫作給我們的體驗更像觀看一幅廣告,可以在瞬間抓住你的眼球,但時間一長它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繪畫作品的這兩種風格也許對我在企業管理和產品開發上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想開發出技術和商業門檻高的產品,就必須放棄急於求成的模式,要能耐得住寂寞和辛苦,如此打造出的產品才有可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份額和相對長久的地位。我曾和工程師們說,要像明代木匠那樣做晶片。

止為潭淵深,動作濤瀾起,這句啟發你給瀾起科技命名的詩,能否形容你的性格?

楊崇和:這句詩和我的性格沒有什麼聯繫。它是為給公司起名字選用的。我之前創立的公司叫新濤科技,「濤」後面接著「瀾」,「濤瀾起」蘊含著瀾起科技對新濤的延續之意,更有「後浪推前浪」的期望。我也希望中國的晶片設計行業可以後浪推前浪,蓬勃發展。

在生活中是否有一些堅持很多年的事情?

楊崇和:前面提到,人的一生要做些「無用之事」。今天大家都太忙了,都在忙有用的事,我也不能例外。堅持做一些無用之事,其實很不容易。多年來我時常告訴自己要去做些無用之事,讀些無用之書。但是我做的也並不好。

平時怎麼分配自己的時間?公司哪些事情你會親自過問?

楊崇和:有一陣子996成為熱門話題,可是我年輕的時候不論在學校還是在公司,趕項目時常常兩天睡一次覺,沒人管什麼996,矽谷就是這樣建成的。所以時間的分配其實很多情況下是不由自主的,即便今天也是如此。當然,在忙裡偷閒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做無用之事。

管理公司依我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CEO衝在前邊,團隊做後援。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更適合Steve Jobs那樣的天才;還有一種是CEO做後援,團隊向前衝。某種意義上講,CEO是負責搭建舞臺,團隊是演員,各顯其能。這樣的方式似乎更適合我這樣的普通人。

平時怎麼保持學習不落伍?遇到不懂的問題,是一個人思考還是向人請教?

楊崇和: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很重要,只有如此才會去不斷學習和鑽研,這也是我不停探索和學習的動力,不論是科技還是藝術史。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懂的人請教,自己憋著瞎想,不是聰明的做法。不斷學習、不斷反省才能進步。

哪位企業家對你的影響最深?

楊崇和:Bob Noyce。(備註:Bob Noyce是集成電路的專利所有人,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和英特爾,奠定了早期矽谷的產業特點,被譽為「矽谷之父」。)

有對你影響很深的書嗎?

楊崇和:如果說有影響的書是那些青少年時代讀過而至今還能說出名字的書,那麼我還記得這些書的名字:

伽利略的《關於兩個世界系統的對話》

愛因斯坦和英菲爾德合著的《物理學的進化》

徐良英等編的《愛因斯坦文集》

龍榆生的《唐宋名家詞選》

鄧廣銘的《稼軒詞編年箋注》

夏承燾的《姜白石詞編年箋校》

曹雪芹的《紅樓夢》

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

雨果的《悲慘世界》

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當然,還有《牛氓》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書單還可以繼續列下去,它或許反映了我們這代中一些人的知識的形狀,今天年輕人的書單應該很不一樣了。

近年業餘閱讀的主要興趣在藝術史及相關領域,例如:

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研究》

貢布裡希的《藝術與錯覺》

方聞的《超越再現》

高居翰的《隔江山色》

石守謙的《風格與世變》

範景中的《中華竹文化》

白謙慎的《傅山的世界》

這些書和半導體扯不上任何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為了「無用之事「所讀的書。

你個人的夢想是什麼?

楊崇和:我25年前回國,那時候年輕樂觀,心懷夢想,覺得大幹10年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有機會趕上臺灣和韓國。現在1/4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還差很遠。希望產業界同仁共同努力,再過10年看看能否圓夢。

將瀾起科技送上科創板後,個人有什麼後續的目標嗎?

楊崇和:瀾起科技還是一家小公司,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放眼國際上成功的大型半導體公司,他們在上市之後都有長足的發展,所以公司上市只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裡程碑。接下來,我和團隊都要專注於本領域的持續創新,不斷滿足客戶對高性能晶片的需求,在積累中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為股東創造良好回報,為社會貢獻有益價值。

我們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是通過研發創新,提升公司在所在行業中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為半導體產業盡綿薄之力。

圖片來源:雲鋒基金

相關焦點

  • 「剩」者為王,司馬懿如何做到「三家歸晉」
    但是事實上,三國再精彩,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等再聰明,卻也都是在為司馬懿做嫁衣,最後還會是三家歸司馬。 隨著大戲的落幕,隱居於後的收盤者悄然現身,那就是這場智慧盛宴的拾掇者司馬懿。因此,我認為,應該為大家還原那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並闡釋他何以能笑到最後的原因。 勝者為王?剩者為王!
  • 三國擂臺賽「剩」者為王!
    但比賽就是比賽,規則就是剩者為王,最後留下的才代表冠軍歸屬與他!在今天的中韓主將對決中,棋迷愛之極深被謂「柯渣"的柯潔不負眾望,以半目的最小的優勢讓韓國人再度飲恨敗北!讓人領略到了柯潔天才的棋藝和高深莫測的心理素質!競技比賽的世界是殘酷的,但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將載入歷史!祝賀柯潔!
  • 剩者為王,無他,唯手熟爾
    前段時間總理說「中國還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有9億多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很多人還不相信。橋水董事長雷·達裡奧發表演講說:貧富差距已達近百年最高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又說,世界上一半的財富屬於26個人。隔著屏幕回憶經典,有人感嘆,戲如人生。「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地洞。」很多人把這當玩笑話,實際這就是現實。
  • 《剩者為王》滕華濤:轉型導演的作家不是職業導演
    定於今日上映的《剩者為王》是滕華濤監製的一部主打光棍節的愛情片,由舒淇,彭于晏執導,導演是小說原作者落落。近日,搜狐娛樂專訪了滕華濤。  滕華濤早在四五年前就買了《剩者為王》的版權,最終導演一職還是落在落落身上。滕華濤表示自己現在對都市愛情片這類題材,沒有太多的導演衝動,他希望做監製給年輕導演提供一些經驗和劇本方面的支援。
  • 陳奕奮:十年太屋路,突破邊界,剩者為王!
    在太屋十年,他綻放了屬於自己的光彩,今天我們的採訪主人公是流通7部莘莊A商圈的陳奕奮總監,希望可以為正在這個行業奮鬥的廣大經紀人樹立可供學習的職業榜樣。「剩」者為王,勝者為王把時間撥回到2010年,陳奕奮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離開家鄉海南,懷揣著夢想來到上海,通過投遞簡歷加入太屋,進入房地產經紀行業。
  • 鯨 談丨懷揣夢想 『 剩者 』為王
    正驗證了訓練隊總教練趙教授的一句話:「希望你們帶著夢想來到這裡,能堅持完成近2年枯燥無味的訓練,最終一定是『剩者』為王」。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不多。成功的歷程的確很艱辛,在心理、心態和體能上,都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 「剩者為王」?在線教育魔幻式「燒錢」將向何去?
    暴雷、融資現象同期顯現,行業呈現「兩重天」儘管疫情以來,在線教育機構一度迎來「高光時刻」,不少公司獲客量和營收都創下新高,但近期傳出的一系列暴雷事件,也為這一行業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性敲響了警鐘。2020年11月30日,線上樂器一對一陪練平臺柚子練琴App發布申請破產公告,次日App即關停,無法正常提供服務。
  • 山東嘉華旅遊董事長張明:「剩」者為王的底氣
    行業潮流引領者張明,稱得上是山東乃至全國旅遊界的風雲人物。從1997年開始創業做旅遊,用他的話說,當初進入這個行業,沒有什麼高尚的理由,就是為了賺錢。2005年,張明的山東新聞旅行社收購了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行社,完成了「蛇吞象」的過程,從此踏上了快速發展的高速路。2010年,嘉華旅遊開通了濟南直飛臺灣的包機,這是全國首班臺灣包機。
  • 《剩者為王》:那些遲遲不結婚的大齡未婚女性,到底在等什麼?
    舒淇演的電影《剩者為王》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她是一個將近35歲的職業女性,她有顏有錢有事業,什麼都不缺。她渴望愛情,不希望將就著嫁給一個沒有愛情的人。她一點都不著急,可是媽媽很急,甚至被氣進醫院。 她開始搖擺,到底該不該堅持當初的決定,可是看著媽媽為她傷透心的樣子,實在是不忍心,覺得自己傷害了媽媽。
  • 美國打壓下的「中國芯」如何絕處逢生
    此外,「中國芯」能否站上國際舞臺,始終遭外界質疑,而在中美科技戰的大脈絡下,更使得「中國芯」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被視為是難關重重。例如「中國芯」產業中的兩大龍頭公司,包括晶片設計公司華為海思,以及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近期都受到嚴重的考驗,均可預示「中國芯」面臨死地後生的處境。
  • 光伏系列(三):「剩者為王」之矽片
    解釋了半天單晶,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得單晶者,得天下」。誰的單晶產能牛,誰就將主導後面的產業鏈。在美上市保利協鑫大家都知道了,上篇「光伏系列(二),剩者為王之矽料」中,提到過他,他是協鑫集團的子公司,矽料和矽片都做,港股上市。總結一下,矽片的龍頭上市公司分別是:A股上市: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晶澳科技;港股上市:保利協鑫能源美股上市:晶科能源今天重點說說在A股上市的隆基股份。
  • 新祥旭一對一:剩者為王,考研應試上岸原則
    相對排名比絕對成績更重要,所以考研就是一場剩者為王的遊戲。舉例來說,北京大學某個專業錄取人數在50-80左右,報考人數就有2000+人,但是達到分數線的就有200多人,這兩百多人不會因為過線就上了保險,實際上這200個人之間的競爭比2000個人更加激烈,他們之中還會有100多人是無法一志願上岸的,後面想上岸也只能調劑。這是每一個考研人在準備考研的時候都必須認識到的問題。
  • 鮑傑軍:剩者為王——日本百年陶瓷企業啟示錄
    近些年以萬科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開始引入整體衛生間,積極推動衛浴空間的住宅工業化,日本的整體衛生間企業也在試水中國市場。目前在國內,惠達住工整體浴室工廠已經投產,接下來的問題是,中國市場會像日本那樣普及整體衛生間嗎?在空間感上,日本人習慣了小房間,而在中國,大家什麼都求大,像盒子一樣的整體衛生間,能夠適應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嗎?另外,整體衛生間在日本的普及,有其文化的特殊性。
  • 網際網路公司IPO大撤退:從「勝者為王」到「剩者為王」
    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計劃今年擴大它們在中國的辦公室,同時大肆招人,有人評價「2020年可能是進投行最容易的一年。」公司用股票、夢想點燃員工的鬥志。在一家獨角獸公司的全員大會上,明星創始人慷慨激昂地說道,願意為公司奮鬥的員工,將允諾給予大把的期權。在很多公司高管的計劃裡,手中股票解禁之後,這筆錢就是他們踏上創業道路的第一桶金。
  • 剩者為王,本澤馬踢進皇馬歷史射手榜前5,皇馬3-0施壓巴薩
    本場比賽本澤馬上演梅開二度,以243球超越普斯卡什升至皇馬隊史射手榜第五,毫無疑問,儘管本澤馬不像C羅那般高效,也不如勞爾那般受球迷喜愛,但本澤馬依靠默默地堅持,體現剩者為王的哲理,為自己在皇馬歷史貢獻中,留下絢麗多彩的數據。
  • 中國高端皮卡行業「芯」一代引領者
    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積累與發展後,中國皮卡迎來了它發展的新拐點。描述這個拐點有兩個關鍵詞被業內專家和媒體反覆強調:一是高端皮卡;二是柴油發動機。中國皮卡市場的發展也源起於ISUZU發動機技術的引進。伴隨著ISUZU 4JB1發動機引入中國,它對國內皮卡產生了重大影響。它鮮明的優越性能,很快贏得了市場。例如:4JB1能夠保證在很高的機械負荷與熱負荷下可靠耐久地工作,功率強大、行駛安靜、節油。正是這樣優異的性能使得它倍受消費者的青睞和推崇。然而,ISUZU積極進取的腳步並未因成就而停滯不前。
  • 敗者如何為王,李宗偉用電影告訴你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敗者如何為王
  • 易方達張勝記:滬深300長期向上,尋找「剩者為王」,寧可錯過不要做錯
    「我專注的是下來之後再上去的,也就是「剩者為王」的階段,是Gartner曲線的第二個上升段,一個特徵是輸贏已見分曉,我們已經知道新技術下誰是贏家。」「我們做過一個測算,在過去的十幾年當中,滬深300相對於偏股型基金,一般每1~2年就有一個周期的反轉。但過去的三年中,滬深300已經連續落後了三年。」
  • 走近高新技術企業 芯派科技:打造自主創新的「中國芯」
    中國的功率半導體器件雖然起步較晚,但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現已成為全球功率半導體器件最大的市場之一。MOSFET作為目前最常用的功率半導體器件之一,在2003年前完全靠國外進口,這樣的市場空白給了西安芯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派科技)董事長羅義發揮的空間。
  • 讀者匿名揭秘:梁孟松中芯國際3年半業績如何,急於辭職為哪般?
    就在公眾關注昨日爆出的有關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請辭事件時,有讀者以匿名方式向包括在內的多家媒體發送爆料文章《獨家揭秘:梁孟松中芯國際3年半業績如何,急於辭職為哪般?》,就梁孟松辭職信中的內容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批駁,引發坊間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