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川,中國管理研究院認證PTT導師;AACTP國際認證高級培訓師;國內著名實戰派網絡營銷專家;移動網際網路營銷策劃諮詢專家;百度網際網路創業者俱樂部特約專家;優米網特約講師、阿里巴巴特約講師;開創中國特色網際網路、獨創「流量、變現」培訓系統;具有幾十家500強企業或上市公司的諮詢、策劃與培訓經驗,全力打造四川最大的網際網路精英圈;2013、2014年最佳網絡營銷講師;2014年市場營銷領域最受歡迎講師(紀念中國培訓30年);2015年全球網際網路營銷大會特邀嘉賓和講師;深圳網商創業園中國網際網路實戰創新人物;四川焱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邦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企業在轉型時,首先應該先搞清楚轉型的節奏和步驟,弄明白先轉什麼,後轉什麼,否則就是摸石頭過河,風險會很大。就像道德經裡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個道是什麼?一是什麼?二又是什麼?先要把本質想明白。而現在很多企業轉型失敗,恰恰就是方向反了,沒有考慮本質的問題,更多轉的是形式上的東西,這種轉法死是必然,不死是運氣好。
很多企業認為在淘寶或天貓開個店、建個網站,或是建個微信公眾平臺,然後再做做網絡推廣就叫轉型、就叫與時俱進,實乃大錯特錯,這根本不叫轉型,因為企業的本質一點沒變。很多傳統企業是這樣做生意的,開個工廠或商鋪,然後通過打廣告拉業務、銷售員跑業務。現在,線下生意不好做了,跑到網上建個平臺,再通過網絡廣告拉業務、網絡銷售跑業務,本質變了嗎?那裡變了?其實他們的本質都一樣,只不過形式變了:把開店的地方從線下搬到了線上,把發廣告的地方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僅此而已。或者說,這些企業只是把網際網路當成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這是典型的老思想加新模式。其實這些形式化的東西好轉,問題是這些表面功夫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先從本質轉才是關鍵,而這個本質就是思想。一些傳統企業經營不善,說到底就是經營思路問題。那這個思想怎麼轉呢?答案就是網際網路思維。想轉型網際網路、想在網際網路上做生意,具備網際網路思維是第一步。那這個網際網路到底是個神馬東西呢?目前網際網路上關於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比如用戶思維、時間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等,江禮坤認為這些都很好,都很對,但是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卻沒有講清楚:傳統企業到底如何具備網際網路思維?如何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如何讓這些網際網路思維在自己的企業中落地?這正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核心:如何從商業的角度來理解和運用網際網路思維?
首先讓我們先一起來回顧一下傳統思維是如何做生意的,典型的傳統流程是這樣:產品- 營銷-用戶。傳統思維的核心是在產品,大部分工作是圍繞產品進行,先有產品,將產品生產製造出來,或是先代理一款產品,然後通過各種營銷手段,比如傳單、廣告等進行宣傳;吸引來客戶後,再進行銷售。盈利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產品。
而網際網路思維卻正好相反,典型的流程是:用戶-營銷-產品。一切工作是圍繞用戶進行,先想辦法圈用戶,和用戶建立關係和粘性,用用戶來倒逼產品。甚至一開始就根本沒產品,在有了用戶後,再圍繞用戶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產品開發。盈利模式上,也不是簡單的考慮如何通過產品賺錢,而是考慮如何圍繞用戶建設屬於企業自己的生態圈,利用生態圈賺錢。甚至有的情況下,產品可以不賺錢甚至免費,比如像360,他的產品本身都是免費的,其主要是賺各種廠商的錢,這就是所謂的「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這種以用戶為核心的模式,也被稱之為「粉絲經濟。
基於以上這些,企業轉型後的思維是這樣:以前大家做企業的思路是如何賣產品,而在網際網路時代下,你考慮的不是賣什麼產品,或者說賣什麼無所謂,你的產品只是和用戶建立聯繫的一個媒介、一個紐帶。你賣產品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和用戶建立聯繫,然後再通過這個紐帶與用戶進行深層次的接觸,在接觸過程中建立信任和關係,甚至讓用戶成為你的粉絲。當有了一定的用戶群之後,再進行生態圈的建設和布局。舉個例子:一次總裁班上,一個開汽車修理廠的學員問我,說汽車修理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生意越來越難做,他們的企業如何轉型?其實對於汽修企業來說,他們修的不是車,而是通過修車和用戶建立聯繫。而且對於汽修行業,還有個先天的優勢,用戶必須到他們那去,面對面發生接觸。在與用戶接觸的過程中,通過優質的產品、服務以及一些必要的策略,讓用戶成為我們的忠實粉絲,之後圍繞生態圈來賺錢。比如可以不可以賣汽車保險?可以不可以賣各種汽車的周邊產品?甚至有沒有可能延伸到旅遊行業,比如自駕遊等!
再比如說有個學員是開酒廠的,有自己的品牌,他們一年的銷量不多,一百多萬瓶,利潤也不高。基於網際網路思維,他們賣的也不是酒,是通過酒和用戶建立關係。假設建立關係的地點是在微信公眾平臺(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想切入移動網際網路或是實現粉絲經濟,微信是個成本非常低、門檻非常低、且容易上手的入口),再假設他們每年賣的一百多萬瓶酒,能吸引10萬人關注他們的平臺,並通過一系列的運營維護好用戶關係和粘性(當然,要實現這樣的效果,肯定是需要一些策略和方法的,絕對不是像很多企業那樣,隨便在包裝上印個二維碼,然後天天在公眾號裡發軟文、活動、廣告),那他們的酒甚至可以一分錢不賺,而完全通過運營這個公眾平臺來賺錢。比如通過這個平臺銷售其它產品、提供增值服務,或是通過平臺給其它相關企業做服務來盈利。因為眾所周知,現在自媒體是一個大趨勢,對於一個擁有幾十萬高質量精準粉絲的微信平臺來說,一年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甚至運營的好,要高於一年一百萬瓶酒的利潤!
轉型先從本質轉,網際網路思維是關鍵。今天的分享主要是想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在思路上給大家一些啟發。不同行業和類型的企業如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那就需要深度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