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文言文系列之《寡人之於國也》

2021-03-02 初中語文組

寡人之於國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弟子錄。(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列國爭雄,頻繁的戰爭導致人口大批遷徙傷亡。而當時既無國籍制度,也無移民限制,百姓可以隨意地去尋找自己心目中的樂土。哪一個國家比較安定、富強、和樂就遷到那個國家為臣民。而一個國家人民的多少也是一個國家足穩定繁榮昌盛的標誌之一。因此,各個諸供為稱雄,都希望自己的國家人口增多。梁惠王也不例外。梁惠王三十五年,「卑禮厚幣以招賢者」,於是賢者數人其中就有孟子不遠千裡來到魏都大梁。二人一見面,梁惠王就想得到「以利吾國」的良策,孟子則以「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為對,指出專言求利的嚴重危害性和躬行仁義的重要意義。二人另一次會面是在禽獸嬉遊的池沼邊上。梁惠王得意地問孟子:「賢者亦樂此乎?」孟子以「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為對,並通過歷史事實的對比,證明了賢者「偕樂」與不賢者「獨樂」的不同結果:文王關愛百姓,百姓愛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樂;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樂。正是在接觸、交談的過程中,孟子與梁惠王彼此有了進一步了解,於是有了《寡人之於國也》這篇傳誦千古的政事問答。

主題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一天下的問題。「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為文章點睛之筆,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實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這種「保民而王」的主張,實際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

重點詞句

1. 梁惠王: 戰國時魏國國君。魏國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開封,所以魏惠王又稱梁惠王。
2. 河內:今河南境內黃河以北的地方。

3. 兇:穀物收成不好.荒年。
4. 河東:黃河以東的地方。黃河流經山西省境,故稱山西境內黃河以東的地區為河東。
5. 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詞,更、再。
6. 請以戰喻:讓我用打仗來做比喻。請,有「請允許我」的意思。
7. 填:擬聲詞,模擬鼓聲。
8. 鼓之:敲起鼓來,發動進攻。鼓,動詞。之,沒有實在意義的襯字。
9. 兵刃既接: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指故鬥已開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經。接,接觸,交鋒。
10. 棄甲曳兵:拋棄鎧甲,拖著兵器。曳,拖著。
11. 走:跑,這裡指逃跑。
12. 或:有的人。

13. 以:憑著,藉口。
14. 笑:恥笑,譏笑。
15. 直:只是、不過。
16. 無:通「毋」,不要。
17. 不違農時:指農忙時不要徵調百姓服役。違,違背、違反,這裡指耽誤。
18. 不可勝食:吃不完。勝,盡。
19. 數罟不入洿池:這是為防止破壞魚的生長和繁殖。數,cù,密。罟,gǔ,網。洿,wū,深。
20. 時:時令季節。砍伐樹木宜於在草木凋落,生長季節過後的秋冬時節進行。
21. 養生:供養活著的人。
22. 喪死:為死了的人辦喪事。
23. 憾:遺憾。
24. 王道:以仁義治天下,這是儒家的政治主張。與當時諸侯奉行的以武力統一天下的「霸道」相對。
25. 五畝:先秦時五畝約合21世紀一畝二分多。
26. 樹:種植。
27. 衣帛:穿上絲織品的衣服。衣,用作動詞,穿。
28. 豚:tún,小豬。 彘:zhì,豬。
29. 畜:xù,畜養,飼養。
30. 無:通「毋」,不要。

31. 百畝之田:古代實行井田制,一個男勞動力可分得耕田一百畝。
32. 奪:失,違背。
33. 謹:謹慎,這裡指認真從事。
34. 庠序:古代的鄉學。

35. 教:教化。
36. 申:反覆陳述。
37. 孝悌:敬愛父母和兄長。悌,tì。
38. 頒白:頭髮花白。頒,通「斑」。
39. 負戴:負,背負著東西。戴,頭頂著東西。
40. 王:這裡用作動詞,為王,稱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歸順。
41. 食人食:前一個「食」,動詞,吃;後一個「食」,名詞,指食物。
42. 檢:檢點,制止、約束。
43. 塗:通「途」,道路。
44. 餓莩:餓死的人。莩,piǎo,同「殍」,餓死的人。
45. 發:指打開糧倉,賑濟百姓。
46. 歲:年歲、年成。
47. 罪:歸咎,歸罪。
48. 斯:則、那麼。

賞析

這篇文章寫孟子同梁惠王的談話。當時各國為了要增產糧食和擴充兵員,都苦於勞動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鄰國爭奪百姓,採取了自以為「盡心」的措施,可是目的並沒有達到。孟子抓住了這個矛盾,指出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歸順,同時提出自己的主張,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國的根本辦法。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的統治者,對外爭城奪地,相互攻伐,對內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產力。這就造成了兵員缺乏、勞力不足。爭奪人力,成為各諸侯國統治者的當務之急。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歸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這種心理來宣傳「仁政」思想並想引導他實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設喻,啟發對方。「王好戰,請以戰喻。」總提一句,然後舉出兩個逃兵「棄甲曳兵而走」的兩種情況。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實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形式上數量上不同而已。這裡暗示著梁惠王搞小恩小惠並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於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過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5-7段),闡述了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第5段闡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認為,合理地發展生產,使老百姓「養生喪死而無憾」是實行仁政的開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第6段,闡述王道之成的道理。這一段,孟子進一步提出教養百姓,使民心歸順的仁政主張,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第7段,闡述使民加多應有的態度。孟子批評統治者的虐政,從反面證明自己主張的正確。前兩段已經把行王道的道理講得十分透徹,這一段照應文章的開頭。

相關焦點

  • 高中語文《寡人之於國也》教學設計
    在高中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寡人之於國也》這篇文章,是戰國時期亞聖孟子與梁惠王談論治國安邦之策時的言論。語言嚴謹、條理層次清晰並且內涵深遠。這是一篇高中必修3中需要重點掌握的文章,同時也是難以理解的文章。我們需要重點掌握的議論性散文的論點和論據,體會古人聖賢的治國智慧。通過思辨性的文字,涵義深刻,啟發世人。中公教師考試研究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 《寡人之於國也》--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發出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記》發出、抒發⑧見其發矢十中八九 《賣油翁》發射9白髮三千丈《秋浦歌》頭髮·4.兵①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於國也》兵器②窮兵黷武 成語戰爭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觸龍說趙太后》軍隊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士兵·5.勝①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寡人之於國也
  • 《寡人之於國也》原文及翻譯
    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 最美不過文言文系列之《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 最美不過文言文系列之《愚公移山》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 最美不過文言文系列之《祖逖》
    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
  • 知識速遞:文言文基礎知識常考的四大特殊句式,你都記住了嗎?
    文言文基礎知識——四大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等。(代詞)《大道之行也》(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判斷)《桃花源記》2、文言文中的否定判斷句,一般是在謂語前面加上副詞「非」。可譯為「不是」。(1)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2)非天質之悲。
  • 文言文專題系列——同義詞辨析
    文言文中總會遇到一些生字難詞,如果不了解這些生字難詞,它就像攔路虎一樣,成為閱讀文言文的障礙。要掃除這些障礙,能夠獨立解釋生字的能力,提供二種辦法,一種是要學會使用工具書;第二種要掌握辨析詞義的方法,尤其是同義詞的辨析方法。
  •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翻譯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翻譯     (一)表示疑問:     1.奈何:怎麼辦、怎麼、為什麼     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②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寡人之於國也》     3.何以:根據什麼……?憑什麼……?為什麼?怎麼會?     例: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說趙太后》     ②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為什麼要討伐它呢?)
  • 奧特曼:格麗喬是O50最美女神,U40是喬尼亞斯妹妹,光之國竟然是她!
    因此他們當中也是分性別的,不過大家也知道,奧特曼的世界是男多女少的地方,因此女奧就特別的稀有。在奧特銀河格鬥第二季當中,格麗喬奉命前往O50招募戰士,沒想到遇到了風馬,她對這個星雲並不是很了解,從風馬口中得知,她原來是這個星雲戰士的偶像,可以說是最美女神,風馬也是她的小迷弟,這麼看來,格麗喬不僅在光之國很受歡迎,在其他地方同樣也是。
  • 文言文專題系列漢字(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金文甲骨文-金文中國漢字的魅力,有沒有一睹古代文言文的風採,下面將為讀者更好的了解文言文,特製作文言文專題系列,還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 文言文專題系列——詞彙(單音詞)
    正是這個原因,所以用現代漢語翻譯一篇文言文,篇幅要長得多,在通常情況下,要比原文長一倍左右。對文言詞彙中單音詞佔優勢這一特點要有足夠的認識,因為它與我們閱讀文言文的實踐活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一、提醒著我們,讀古文時要注意,在多數情況下一個字就是一個詞;不要用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去誤解古代由兩個單音詞組成的詞組。如:
  • 途觀助陣優酷《最美中國》第五季 跨越山河見證家國之美
    《最美中國》總導演 喬巖致敬時代印記,尋找14億分之一的家國故事《最美中國》致敬時代印記,以民族節日、科技發展、節氣傳統、時下熱點等內容為選題,深入中國全境尋找14億分之一的家國故事,發現大眾從未見過的大國之美。
  • 最系列之最美的奔馳——CLS
    當然我也不例外,不過我認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最美的車。今天咱們講講我認為奔馳最美的車——奔馳CLS。奔馳的S級是公認的豪華級轎車,它代表的豪華與尊貴已得到全球消費者的認可,但是肯定還有不少人不知道,這個有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品牌,還存在另一個可以稱之為陸地豪華遊艇的狠角色,這就是奔馳CL級。與CL級名字相似的是,咱們文章今天的主角CLS。CL這個系列是有著一段輝煌的歲月。
  • 當代文言文與白話文關係之管見
    首先,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進,大量使用文言文的環境已不存在,白話文成為現代書面語交際工具。白話文已經為大眾普遍認同與接受,而文言文基本上是先秦的古漢語,是書面語,它不按現當代口語的規律來行文。它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語、文的不一致,寫文章和講話完全不同,各有一套系統,文言文所用的字往往不是口語中所用的常見字。文言文力求簡潔,往往造成文字簡潔有餘而清晰不足的問題。
  • BBC | 華人文言文學習之爭議
    【編按,臺灣地區教材文白存廢及比例之爭,亦引發BBC之關注,我們從BBC中文網選了三篇文章提供各位思考之參照。
  • 高考語文文言文背不過?直接放棄6分默寫,可以嗎?!
    文言文背誦只為了6分默寫嗎?並不是!是為了整個古詩文閱讀的模塊。可以說,文言文背誦是古詩文閱讀的基礎中的基礎!文言文的學習雖然和英語很像,我們需要積累詞彙,但我們不能像英語那樣背單詞書(雖然我個人認為英語直接背單詞書也不是好方法),我們需要在語境中學習文言詞彙,而課內文言文就是最基礎的材料,而要背誦的篇目就是這其中的經典例題!
  • ​【大熊語文】高中必修三教材文言文之課內文化常識
    【大熊語文】高中必修三教材文言文之課內文化常識《杜甫詩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慶奉節東白帝山上
  • 文言文閱讀中常見的四種特殊句式,你get了嗎?
    如果以這個常規語序為標準的話,我們會發現一些文言文句子有許多次序顛倒的情況,這是古人說話的習慣。但為了方便我們學習,就稱它為「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
  • 老師在線談初中文言文答題技巧,並贈七年級文言文實用預習資料
    文言文學習一直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同學談「文」色變,感覺這是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實際文言文學習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找準切入點,掌握一定的方法,便會越學越輕鬆。1.首先,明確學習目標,複習鞏固文言文考點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