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竟騙了我們這麼久!你知道嗎?

2020-12-26 點墨江南

關於諸葛亮用空城計,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了。史學界關於諸葛亮用空城計是否存在其實早已有了定論。歷史上諸葛亮用空城計並不存在。最早提到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的是南北朝一個叫做郭衝的人,後被羅貫中改編到小說裡。這個叫郭衝的人,其實是諸葛亮的一個「忠實粉絲」,因而他的目的可想而知。正史上並未記載過此事。

那麼假如空城計真的存在,《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其實也是有許多漏洞。

一、原文中說諸葛亮當時只有兩千五百軍,且是老弱兵丁,根本沒什麼戰鬥力可言。而司馬懿帶了15萬大軍前來。那麼司馬懿當時為何不派兵圍城,進而圍城打援。由諸葛亮派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可知,當時諸葛亮所在的小城糧草並不多。司馬懿根本不需幾天就可困死對手,何需撤退?

二、司馬懿的兵比諸葛亮多出數十倍,為什麼不派遣幾千兵進城探個虛實在選擇撤退或繼續進城將敵兵一網打盡。司馬懿直接撤退顯然這一行為不太符合常理與他的性格。《三國演義》中的說法是因為司馬懿憑藉對諸葛亮一生做事謹慎的了解,而懷疑城中有埋伏。可是在這麼好的天賜良機面前,司馬懿直接下令撤退,未免讓人懷疑。

三、《三國演義》原文中說:「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既然連諸葛亮的神情都能看得清楚,看見距離並不會太遠且城池不會太高,為何司馬懿不派弓箭手射坐於城樓上的諸葛亮。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司馬懿的行為:如果他將諸葛亮在此城殺死,他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很可能再次失去兵權,那麼他的抱負又豈會實現?因此,司馬懿這一行為只是為了自己的長遠利益罷了。小說終究是小說,帶有藝術色彩,並非就是真的歷史。我們不可否認《三國演義》的文學成就,但也要學會辨別文與史的區別!

註:本文對待諸葛亮的態度純屬小編自己的態度。雖未貶低諸葛亮,但仍然對他的形象造成了不利影響,望各位讀者中深愛諸葛亮的讀者見諒。

相關焦點

  • 真假「空城計」——《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是你想的那樣嗎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空城計"就一直是書中一段精彩的敘事,受到廣泛之好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失了街亭,司馬懿提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縣殺來,諸葛亮身邊無兵無將,卻叫大開城門,自己坐於城樓上撫琴,與司馬懿玩起了心理戰。
  • 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是真的嗎?歷史上真的有人用過空城計嗎?
    空城計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種計策。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以及影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橋段: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於是打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有埋伏,就撤兵了。
  • 空城計的真相|空城計|諸葛亮|司馬懿|三國演義|曹操|三國
    一提起空城計,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那麼真正的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演義中的這一幕呢?空城計是《三國演義》裡非常精彩的一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內容大概講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命馬謖駐守街亭,然而馬謖只會紙上談兵,失了街亭,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敗。
  •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時間:2020-04-24 13:14   來源:清風明月逍遙客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演義:諸葛亮VS司馬懿 誰是空城計背後的大贏家 《三國演義》中寫,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
  • 司馬懿:空城計之計中計
    但也有人說,歷史上空城計並不存在,它是羅貫中將其他書籍裡的故事改編後,添置到諸葛亮和司馬懿身上的。但不論真假,這段故事始終值得人們回味。 《空城計》的坊間流傳,把諸葛亮演繹得過於神化,而把司馬懿描述得又過於呆萌。我還清晰的記得學生時代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心裡總會有疑問,「那個司馬懿為什麼不一箭射死諸葛亮?」「為什麼司馬懿不派一小隊兵馬進城探一探虛實?」
  • 三國中曹操也被空城計騙過,而用計之人不是諸葛亮,是蜀漢一武將
    空城計,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只要看過三國演義,就知道,諸葛亮使用空城計嚇跑司馬懿大軍,很多人都是通過電視劇對此形成了一個認知,諸葛亮第一次使用空城計。然而事實上,不說其他陣營,單說蜀漢方面,第一個使用空城計的人就不是諸葛亮,而是趙雲,甚至可以說是諸葛亮「借鑑」了趙雲的空城計。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建安二十四年,黃忠在定軍山殺死夏侯淵,曹操大怒,親自領軍二十萬,前來報仇。
  • 三國真正的空城計
    原創 團隊特邀作者 朝文社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3298,閱讀時間:約9分鐘在名著《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這一章回中
  • 空城計到底高明在何處?跟空城沒關係,諸葛亮這兩個動作才是關鍵
    一提《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擺空城計退司馬懿十萬大軍,人們就都說太離譜,並紛紛調侃羅貫中用力過猛,玩得太假了——為了營造諸葛亮無敵形象,把司馬懿當成了傻子一般,也難怪魯迅先生,都評諸葛亮是「多智近妖」!但果真如此嗎?
  • 不說你都不知道,《三國演義》中虛構的十大典故
    小編小的時候就認為電視劇中演的就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長大後才明白原來是自己混淆藝術創作和歷史事實之間的差別。那麼到底哪些耳熟能詳的故事是作者編撰而史書上未記載的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十個《三國演義》虛構故事,如果你知道更多可以在下方留言。 1.桃園三結義
  • 有人說,三國時的空城計是曹操發明的,這是真的嗎?
    題主的歷史老師這麼說,只能說是抖機靈,史實描述並不準確。《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空城計」確實是個經典故事,但硬說曹操發明的,就屬於強行套用了。第一,曹操有用過「空城計」嗎?曹操的「空城計」可能是出自這個故事。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但凡有另一種選擇就不要大擺空城計
    因為正常思維下,大家如果真的虛弱肯定會跑的,你虛弱,但是你沒跑,這就很讓人懷疑了,有可能讓你的敵人腦補出來一場「你有埋伏」的戲碼,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比如敵人被「腦補」的結果嚇跑了。空城計有一個非常非常著名的空城計故事,出自《三國演義》,是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條亮五事」改編的一段故事,雖然是假的,但是足夠經典。
  • 是空城計逼退了司馬懿,還是司馬懿故意放走諸葛亮?
    不管如何,既然要聊空城計,那只能以《三國演義》的情節為主。空城計那事情發生在蜀漢第一次北伐,馬稷失街亭,諸葛亮得知後,急忙撤退。這時,司馬懿引軍15萬殺過來了,諸葛亮卻只有2500人,因此,便城門大開,司馬懿心生疑竇而退軍。
  • 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為何司馬懿還撤軍?因他懂卸磨殺驢的道理
    空城計,講述的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在北伐時,因馬謖不聽王平意見,導致戰略要地街亭失守。兵鋒正盛的司馬懿,率15萬大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下三城之後直逼蜀軍後方。這便是民間最有名的一段故事「空城計」的由來,但這個典故在正史《三國志》中卻無記載,乃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題曰:「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後人也是根據這一典故,編排出了一段京劇節目《空城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躁琴。」
  • 諸葛亮空城計中的「城」,一點也不「空」
    《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孔明的這一出空城計可謂是千古絕唱,上至耄耋,下至孩提,無不津津樂道。 諸葛亮 有人稱,孔明空城計巧妙的利用了司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特點,才鋌而走險。實際上,空城計裡面的「城」並非「空城」。
  • 空城計是真是假——諸葛亮北伐(4)
    這麼多年以來,有關「空城計」的解讀非常多,可謂各路人馬大顯神通。所以,我們先說一件事:在歷史上,諸葛亮是沒有空城計的。「空城計」故事雖然有了,但實際上在堪稱「《三國演義》雛形」的元代《三國志平話》中,並沒有空城計這一情節。《三國志平話》裡,街亭部分就是馬謖被司馬懿擊敗,失了街亭,但後續諸葛亮並未撤軍,而是和魏軍繼續對峙。
  • 歷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計」的人,並非諸葛亮!
    歷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計」的人,並非諸葛亮!原創 燕趙節度使 2020-04-19 23:44:43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朋友無不對書中諸葛亮用奇謀妙計破敵的故事津津樂道。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智計百出,屢破強敵,如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智激周瑜、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等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諸葛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也把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智慧超卓入聖的完美人物,成了中國人智慧的化身。
  • 最精彩的智謀鬥法,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的博弈
    看演義中,諸葛亮只帶了琴童在城上安然穩坐,性格多疑的司馬懿覺得其中必有詐,怕中計,不敢攻城。此為空城計,但是空城計的真實性歷來存在的爭議,許多人認為這件就是編造的。
  • 歷史上的空城計真的存在嗎?為何沒有列入正史《三國志》當中?
    其實空城計這個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放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水分」有些大。首先,這個空城計到底有沒有反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是不可信的,他當時並沒有把空城計列入到他的著作當中。那麼,這個空城計到底出處是哪裡呢?
  • 酒桌上的《空城計》,告你說我手裡沒有「兵」,咋您就不信?
    請點下右上「關注」,今天咱來聊聊《三國演義》,咱就從「空城計」聊起吧!《空城計》能用幾回?追溯思考整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自從孔明走出茅廬後,帶領劉備集團創始骨幹們,一路徵戰,無論是東和孫權,還是北拒曹魏,每一場戰役中,兵卒士將只是充當搖旗吶喊的旗手和棋子。每一次戰役的勝負均有主帥的鬥智鬥計中來實現的。而歷史(小說),也該成就孔明的智勇,為啥這麼說?
  • 演義裡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誰知道這思維卻害了許多人
    說到空城計,許多人絕不陌生,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次心理上的博弈,還是很大層度上決定了魏蜀兩國戰局的走向,這個在危急時刻展現出的疑兵之計,成為了一個典故,以至於後世在這種情況下所採用的虛虛實實的辦法也頗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