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重慶小夥聯合發明「檸檬皮」軟體機器人

2020-12-27 電子發燒友

26歲重慶小夥聯合發明「檸檬皮」軟體機器人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0-12-25 10:15:02

 

  會行走、能搬貨,還會 「跳街舞」。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發明出一款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看起來像一隻剝開的檸檬皮,它能在水箱中運動,並擁有多種本領,比如搬運物品、催化化學反應、輸送治療劑等,而它只需光場和磁場的驅動,便可實現上述功能。 

 

 DeepTech 聯繫到該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袁航,這位來自重慶的 26 歲小夥表示,他主要負責研究中的理論與模擬部分,其目前在西北大學 Olvera de la Cruz 實驗室做研究,正在讀應用物理專業 PhD 的第四年。   該研究論文於近日發表在 Science Robotics ,題目為 「Fast and programmable locomotion of hydrogel-metal hybrids under light and magnetic fields。研究主要由西北大學 Stupp 團隊、以及袁航所在的 Olvera de la Cruz 團隊完成。  

 

袁航參與研究的這款機器人,外表酷似檸檬,但它身上 90% 的成分都由一種名為水凝膠的仿生材料構成。如大家所知,傳統機器人通常像個笨重的機器,上面有很多硬體和電子元件,因此它們無法和含人體在內的軟結構進行安全互動。   而合作團隊設計的 「檸檬片」 能在微小空間內、水下或地下執行任務。該機器人的外觀非常小,直徑約 1 釐米,只有大拇指指甲蓋那麼大,但它能以正常人相同的速度行走、拿起和搬運東西,從能力上看頗具生命屬性。  

 

     該研究的痛點是基於,當前軟體機器人具有很多優點,但它們的製造工藝相對簡單。而隨著 3D 列印的興起,更複雜、更便宜的軟體機器人材料有望誕生,而由於軟體機器人柔性較高,在狹窄工作環境中可發揮出獨有的優勢,因此業界一直盼望這類機器人可早日投入應用。   然而,目前所有軟體機器人均存在一個巨大問題,即為確保機器人的整體柔性,供能和控制部分通常需要外置。因此機器人在移動時,都會拖著管子或電線,這嚴重影響了機器人自身活動的 「自由性」。   而袁航所在團隊則巧妙地解決了上述問題,他們使用了輕盈的水凝膠材料,來作為機器人的外表。機器人內部包裹著鎳納米線支架,並含有特殊設計的聚合物分子,這種設計讓它能對外界磁場產生響應。在保持柔性的同時,它還可擺脫硬體、液壓或電池的束縛。 光和磁場的結合,讓機器人實現行走或滾動

        袁航表示,機器人用的水凝膠材料具有雙重響應,它既能對光響應,也能對磁場響應。在水凝膠的基礎上,該團隊加入一種對光敏感的分子,這種分子一旦受到光的照射,就會從親水性變成疏水性, 這時水凝膠就會收縮、並把水排出去,機器人隨之就會產生光控制的彈性形變。   另一方面,袁航和團隊在合成材料時,把帶鐵磁性的納米線和水凝膠單分子放到一起,加上磁場後,就能把納米線排列起來,使得它們能沿特定方向排列。   同時,在合成水凝膠的過程中,納米線也會被固定到水凝膠裡面,這樣水凝膠不僅能對光產生效應,由於其內部的磁性納米線,也使得它能被外加磁場控制。  

圖 | 水凝膠機器人在旋轉磁場下執行任務   當施加外磁場,水凝膠內部固定的磁性納米線就會向水凝膠施加應力,從而讓水凝膠產生形變,基於該原理就能控制機器人行走或者滾動。概括來說,這是基於磁場和彈性之間的一種耦合。   這種化學合成,除讓機器人實現行走和滾動之外,還能讓它通過狹窄通道和複雜路線。當暴露在 LED 光下時,機器人的分子會排斥水分並讓水分子逸出,其自身也會從平面十字形狀、變成站立姿勢,此時它的 「腿」 就像肌肉一樣緊繃。   由於機器人內嵌的鎳骨架具有鐵磁性,因此可通過磁場使機器人的腿部移動。為了驅動機器人,該團隊把外加磁場編程為特定的序列,這些序列能讓機器人沿著所需路徑運動,再加上精確的計算,就可讓機器人沿著預設的任意路徑進行運動。  

圖 | 光觸發在旋轉磁場下行走   袁航說,此前機器人多數用 3D 列印,因此在材料合成時,磁場方向基本通過磁化就會固定下來,所以要改磁化方向就必須得加磁場。但是該團隊加入了光場,因此可通過光場來調控磁化方向,磁化方向一變,機器人對磁場的響應也會隨之改變。  據悉,在該團隊中的 Stupp 組於今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機器人材料可以在幾分鐘內實現彎曲,並以每 12 小時一步的緩慢速度爬行。而現在的「檸檬片」可在磁場的響應下每秒邁出大約一步,可操控性更強,就像控制玩具車一樣。   一旦到達目的地,該機器人就可通過倒轉形狀來卸載貨物,或者用跳街舞一樣的旋轉動作來脫落和釋放較粘稠的物體。   此外,該軟體機器人還可通過分子設計,來識別並主動清除特定環境中不需要的顆粒,其運動速度也比此前誕生於同一實驗室的軟性機器人要快得多。  

圖 | 水凝膠機器人響應納米線取向的行走模式   對於上述功能的實現,袁航告訴 DeepTech,在機器人進行轉向與軌跡設計實驗時,他遵循磁彈性的理論,搭建了數值計算模型,並基於機器人感光後的形狀與外加磁場強度,預測出了機器人相應的運動軌跡。   機器人在運動時,需要一個很好的數學模型,所以袁航先在模型中計算,需要怎樣的磁場來實現轉向。然後,他和團隊用在模型上計算出來的磁場,加載在實驗室的設備上面,最終發現了和模型預言相當吻合的行為。  可做藥物遞送和容器反應

       袁航認為,未來的機器人版本可能更小,甚至可以達到微米級別,屆時就可在微觀層面上操作,比如用於在病人體內的定向輸送藥物,將生物治療劑或細胞精確地輸送到特定組織。   除遞送藥物之外,由於機器人中用的水凝膠具有親水性,所以它和一些生物組織非常接近,也就是具備一定軟度,因此可把它作為一種反應容器。比如要到達人體內一些不好到達的特殊位置,就可以讓機器人過去。   因為它和水有很好的兼容性,那就可以把一些化學分子擴散到機器人中來進行反應。而機器人在合成時,還可加入一些特定的靶向分子,這樣就能在機器人上面進行反應。  

圖 | 旋轉磁場下的轉向運動和路徑   概括來說,該機器人是基於模仿生物的新材料設計,它不僅能實現更快的反應,還能實現更複雜的功能。除改變形狀之外,還可給其添加腿部,並給予它更多的行走步態和更智能的行為。屆時機器人就會具有高度的通用性,並能用於不同的任務。   理論上,該機器人還可以被編程為 「集群」 陳列,並去模仿自然界中鳥類、細菌群落或海洋魚群,擴大規模後它們能處理更多任務。例如,在傷口縫合時,可以設計上百萬個 微型機器人,讓它們執行類似於組織細胞、或組織細菌群的任務。   袁航表示,該機器人在對外界刺激產生的響應方面,依舊非常值得探索。此外,材料的幾何還很簡單,未來他們可能會設計出外觀更精巧的機器人。

      此外,當機器人系統變得很小的時候,周圍環境的熱漲落、周圍流體的粘滯性,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故此,袁航和團隊還需基於目前材料,去產生新的驅動方案,屆時機器人有望實現更豐富的操控。   但無論如何,本次研究告別了此前機器人只能單一響應的局限性,是少有可實現既有光響應、又有磁場響應的機器人。   據袁航表示,他本科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物理班,該學院專注於基礎學科,這讓他受到了良好的訓練。   本科畢業後,他來到美國西北大學就讀應用物理專業 PhD。談及出國留學,袁航說他和當前導師在風格上比較適合,在對方指導下,他也有機會接觸到比較好的課題。   而在本次研究中,他主要負責理論與模擬部分。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李闖,是一位 85 後,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目前在西北大學 Stupp 組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其主要負責材料部分和實驗部分。   對於該合作,袁航表示,本次研究屬於理論和實驗結合得比較好的例子,而這在科研中並不容易遇到。   -End-  

 

 

 

原文標題:「檸檬皮」軟體機器人!26歲重慶小夥聯合發明光磁場機器人,可爬坡、可卸貨,有望用於體內藥物遞送|專訪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DeepTech深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光磁場機器人長得像檸檬皮,可爬坡可卸貨,有望用於體內藥物遞送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發明出一款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看起來像一隻剝開的檸檬皮,它能在水箱中運動,並擁有多種本領,比如搬運物品、催化化學反應、輸送治療劑等,而它只需光場和磁場的驅動,便可實現上述功能。圖 | 正在「卸貨」的機器人DeepTech 聯繫到該研究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袁航,這位來自重慶的 26 歲小夥表示,他主要負責研究中的理論與模擬部分,其目前在西北大學 Olvera de la Cruz 實驗室做研究,正在讀應用物理專業 PhD 的第四年。
  • 港中文教授Samuel Au:軟體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的終極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手術機器人,他告訴雷鋒網,現在自己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在軟體機器人(Soft Robotics)上,這也是未來手術機器人的方向。上次見到Au教授則是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醫療大會上,當時他剛加入港中文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副教授不久。更早前,他在開發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公司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工作了八年,主導了多個產品的開發。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和人工肌肉飛行器,師從軟體機器人先驅Robert Shepherd
    相關研究論文以《基於高度可拉伸光導傳感器的軟體智能假肢》為題,發表於 Science Robotics 創刊號,並成為該創刊號收錄的四篇研究型文章之一。開展軟體機器人研究,突破現有機器人研究範式機器人領域依舊面臨很多問題,例如如何解決它與人交互時的安全性,如何提升複雜環境中的適應性,其中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降低成本。而趙慧嬋所研究的軟體機器人技術,正是面向這些問題試圖通過新方法,去突破現有機器人的研究範式,進而拓展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她設計的高能量密度軟體驅動器,實現了全球第一款由柔軟 「人工肌肉」 提供動力以完成受控飛行的微型機器人。
  • 神奇的軟體康復機械手套——採用ACEO® 有機矽3D列印的軟體機器人
    打開APP 神奇的軟體康復機械手套——採用ACEO® 有機矽3D列印的軟體機器人 瓦克化學中國 發表於 2020-05-15 16:13:23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12 月 10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魯迅故裡 —— 浙江紹興舉行,「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2020 年中國區榜單在峰會上正式發布,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趙慧嬋入選。
  • 四兩撥千斤,軟體機器人和剛性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日前,來自波蘭華沙大學物理學院的研究人員就成功研發了一個15 mm 軟體機器人。這是一款由液晶彈性體(LCEs)製成的軟體機器人,LCEs暴露在可見光下時會發生形狀的改變。如果感受到外界的光源,機器人的形狀就會發生改變,變成履帶一樣,有了光的照射其身體也會相應的收縮進而推動身體進行移動。
  •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打開APP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0-06-12 16:53:15
  • 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
    軟體機器人由包括納米材料在內的伸縮性最強的材料製成,能夠模擬人體肌肉功能等生物功能。可以說,這些機器人幾乎被納米材料賦予了生命。   問題在於,目前研究人員僅僅觸及了軟體機器人研究的皮毛。到2024年,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6億美元。   相比之下,金屬機器人的局限性要大得多。
  • 科學家開發「獵豹」速度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生物力學的啟發,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 軟體機器人 ,比起前幾代軟體機器人,它能在混凝土表面或水中更快速移動。
  • SRT軟體機器人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 創新工場愉悅資本領投
    【TechWeb】12月22日消息,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oft Robot Technology,以下簡稱 SRT)宣布完成由創新工場與愉悅資本共同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資金主要用於優化現有產品工藝路線、新的產品研發、落實設備和行業解決方案及醫療產品等業務計劃。
  • 長得像軟糖的 7cm 小玩意,竟是模仿獵豹的「最快」軟體機器人
    軟體機器人長這樣以一張「小獵豹」的妖嬈擺動 GIF 開場【雷鋒網註:基於該軟體機器人以獵豹為原型,為方面閱讀,文章稱其為「小獵豹」】由於軟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難以快速存儲或釋放大量機械能,一般的軟體機器人的運動速度和操作強度也會受限。
  • iCANX Talks 學術報告︱Robert Shepherd教授·軟體機器人:連續體...
    / iCANX Talks Vol.18 /// iCANX 大家好,8月14日康奈爾大學羅伯特·謝潑德副教授(Robert Shepherd)在iCANX Talks為全球觀眾做了「軟體機器人
  • 15歲女生發明撿桌球機器人 這創新意識也太可貴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5歲女生發明撿桌球機器人 這創新意識也太可貴了! 15歲女生發明撿桌球機器人,這個女孩是哪的人,是哪個學校的? 這個能完全自動拿起桌球的機器人,誕生了:在撿拾,它不僅可以自動發現散落在牆上的桌球,還可以一次性將一定數量的球倒入收集器中。
  • 歐洲研發軟體機器人,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歐洲研發軟體機器人,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09-28 10:32:59 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
  • 專為「神盾局」打造的軟體機器人:通用電氣出品,能挖隧道,可軍用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是美國能源部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子公司之一桑迪亞公司聯合管理的多計劃實驗室,主要從事核武器系統中非核部分、材料、組件及儀器技術的研究開發,並承擔能源開發與改進方面的工作。在項目中主要進行技術探索和集成,解決當前的進程及系統限制。
  • 上海15歲初中女生,發明撿桌球機器人
    最近,上海一名15歲的初中女生發明了一種可以撿起的桌球,它能自動發現和收集散落在地上的桌球。姚妍說,機器人是受農田的啟發,希望用機器人來幫助阿姨們清潔,減輕撿球的負擔。相關閱讀:這位發明家名叫姚妍,是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楓涇中學的一名學生。他說,這款機器人是受農田收割機的啟發,希望用機器人來幫助清潔阿姨,減輕撿球的負擔。
  • 天津大學研究出了3D列印模塊式軟體機器人
    打開APP 天津大學研究出了3D列印模塊式軟體機器人 機械博覽 發表於 2021-01-12 09:23:47 2021年1月7
  • 15歲女生發明撿桌球機器人
    近日,上海一名15歲初中女生發明了一臺可以撿拾桌球的機器人,它能自動尋找、收集散落在體育館地面的桌球。發明者姚妍表示,這款機器人的靈感來自於農田裡的收割機,想用機器人來幫助保潔阿姨減輕撿球負擔。
  • 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自驅動機器人,用「氣動」取代「電動」 | 新...
    長期以來,機器人界一直希望造出通體由軟性材料構成的機器人,但開發出柔性的供能和控制元件一直是難點,例如現在很多研究人員紛紛都在開發柔性電池和電路板。然而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採取了不同以往的方法,他們獨闢蹊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的且自我驅動的機器人,就是下圖中的「小章魚」,它可以獨立運行4~8分鐘。
  • 科研人員研製出由磁場和光碟機動的軟體機器人,未來可應用多個領域
    (來源:Science Robotics)研究人員表示,這類仿生軟體機器人很可能會被用作生產燃料和藥物、海洋環境清理或變革性醫療的「智能」微觀系統中。簡單點,再簡單點一般來說,傳統的機器人都屬於重型機械,它們配有大量的硬體和電子設備,且無法與包括人類在內的軟體組織結構安全地交互。而此次的軟體機器人,大小只有幾釐米長,內嵌有鎳制骨架使其能夠響應外部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