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

2021-01-08 中國機器人網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1月1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為什麼「軟體

機器人

」讓NASA、醫生和技術專家如此興奮?》。全文摘編如下:


  多才多藝

 

  「軟體機器人」的吸引力在於其靈活性和通用性。

 

  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的設想中,有朝一日它們將在火星表面快速移動。還有科學家設想,它們將在人體內最隱秘的部位穿行。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工程學助理教授埃倫·馬宗達說,另一種可能性是,它們可被用於清理遭遇地震或火災的建築物殘骸。

 

  它們能被用於修復手術嗎?當然可以。充當幫助患者從傷病或中風中恢復的外骨骼?為什麼不呢?

 

  將它們彎曲、塑形,製成你想要的任何形狀。軟體機器人由包括納米材料在內的伸縮性最強的材料製成,能夠模擬人體肌肉功能等生物功能。可以說,這些機器人幾乎被納米材料賦予了生命。

 

  問題在於,目前研究人員僅僅觸及了軟體機器人研究的皮毛。到2024年,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1.6億美元。

 

  相比之下,金屬機器人的局限性要大得多。雖然人們在建造它們時考慮到了速度和精確性,使它們成為從事裝配線作業的理想設備,但它們並不那麼多才多藝。

 

  軟體機器人也可用於工業環境——特別是作為協作機器人(也被稱為「cobot」)與人類一起工作時——但它們並不局限於工業環境。

 

  貼合自然

 

  正如美國杜克大學已故生物力學家史蒂文·沃格爾所寫的那樣,軟體機器人更符合自然界規律。在人類經常使用堅硬材料(例如金屬或木頭)的地方,自然界更傾向於使用柔軟卻有韌性的材料(例如肌肉和軟骨)。他以門上的合頁與另一種類型的合頁——家養寵物的耳朵——為例做了比較。

 

  不過,人類已開始了解這一點。舉例來說,我們越來越多地將液態金屬用於3D列印。這種聽上去像是來自科幻

電影

的材料可用於製造貼合不規則幾何形狀(包括人體)的可拉伸電子器件和可穿戴設備。

 

  液態矽橡膠是另一個最佳的例子,長期以來,這種材料令軟體機器人研究界興奮不已。2016年,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這種材料研發出史上首款軟體自主機器人「Octobot」。在章魚的啟發下,科學家研製出這種可伸縮的機器人,它們能扭曲著繞過障礙物,而《終結者》或《星球大戰》電影中那些僵硬的金屬機器人是無法這樣做的。

 

  該項目的研究者、哈佛大學科學家麥可·韋納對美國趣味科學網站記者說:「這類機器人的一個非常有趣的潛在用途是執行搜救等高危任務。」

 

  令人驚訝的是,「Octobot」機器人的製作成本比一杯拿鐵咖啡的成本還低。而且,只需要花5美分就能為其裝滿燃料。可以想像,未來將有成百上千個廉價的軟體機器人被派往現場調查,它們將越過障礙物,在狹小的空間裡穿行以協助救援。

 

  前景廣闊

 

  生物醫學工程師吉婭達·傑爾博尼在2018年技術、娛樂與設計大會上發表演講稱:「研發軟體機器人的主要目標不是製造超精密機器,因為我們已經擁有它們了,而是讓機器人能夠面對現實世界中意想不到的情況。」

 

  舉例來說,NASA的科學家正在研發機器人,他們希望這些機器人不僅能在火星等一些遙遠的天體上移動,還能形成臨時掩體並執行各種任務。

 

  傑爾博尼還談到利用軟體機器人技術來研發手術器械(尤其是內窺鏡),這樣它們就能比傳統器械更輕鬆地在人體結構周圍穿行。

 

  同樣,碳基鈦聚合物可與合成聚合物結合,用於製造超薄人造肌肉。這項技術在韓國科學技術院製作的飛舞的蝴蝶、飄動的葉子、綻放的花朵等藝術複製品中得到了展示。

 

  不過,軟體機器人並非沒有缺陷。具體而言,科學家們發現,液體致動器——即賦予機器人「生命」的設備——啟動緩慢的原因是,它需要大量的液體來驅動,抑或其內部的各種結構(例如管道和閥門)致使液體流動速度放慢。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根據彈出式兒童玩具的物理原理開發一種解決方法。他們注意到,按壓這種玩具能夠釋放大量能量,因而開始設計一種帶有兩個彈出蓋(一個嵌在另一個裡面)的致動器。當外層蓋膨脹時,內層蓋的壓力就會增大。當按壓致動器時,釋放的能量就可以推動裝置前進。

 

  軟體機器人未來無疑將在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人類的想像力有多廣,它們的可能性就有多大。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獵豹」速度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生物力學的啟發,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 軟體機器人 ,比起前幾代軟體機器人,它能在混凝土表面或水中更快速移動。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和人工肌肉飛行器,師從軟體機器人先驅Robert Shepherd
    相關研究論文以《基於高度可拉伸光導傳感器的軟體智能假肢》為題,發表於 Science Robotics 創刊號,並成為該創刊號收錄的四篇研究型文章之一。開展軟體機器人研究,突破現有機器人研究範式機器人領域依舊面臨很多問題,例如如何解決它與人交互時的安全性,如何提升複雜環境中的適應性,其中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降低成本。而趙慧嬋所研究的軟體機器人技術,正是面向這些問題試圖通過新方法,去突破現有機器人的研究範式,進而拓展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她設計的高能量密度軟體驅動器,實現了全球第一款由柔軟 「人工肌肉」 提供動力以完成受控飛行的微型機器人。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圖 | 左七為趙慧嬋她的獲獎理由是,針對軟體機器人的大形變傳感難題,提出了基於光信號的傳感方案,為軟體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態傳感功能,實現了智能手對人手觸覺功能的仿生。相關研究論文以《基於高度可拉伸光導傳感器的軟體智能假肢》為題,發表於 Science Robotics 創刊號,並成為該創刊號收錄的四篇研究型文章之一。
  • 科學家找到可變形液態金屬 或將改變軟體機器人發展
    科學家找到可變形液態金屬 或將改變軟體機器人發展  Winnie Lee • 2019-03-22 16:49:51 來源:前瞻網 E1336G0
  • 歐洲研發軟體機器人,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歐洲研發軟體機器人,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09-28 10:32:59 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
  • 天津大學研究出了3D列印模塊式軟體機器人
    打開APP 天津大學研究出了3D列印模塊式軟體機器人 機械博覽 發表於 2021-01-12 09:23:47 2021年1月7
  • 四兩撥千斤,軟體機器人和剛性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日前,來自波蘭華沙大學物理學院的研究人員就成功研發了一個15 mm 軟體機器人。這是一款由液晶彈性體(LCEs)製成的軟體機器人,LCEs暴露在可見光下時會發生形狀的改變。如果感受到外界的光源,機器人的形狀就會發生改變,變成履帶一樣,有了光的照射其身體也會相應的收縮進而推動身體進行移動。
  • 港中文教授Samuel Au:軟體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的終極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手術機器人,他告訴雷鋒網,現在自己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在軟體機器人(Soft Robotics)上,這也是未來手術機器人的方向。上次見到Au教授則是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醫療大會上,當時他剛加入港中文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副教授不久。更早前,他在開發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公司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工作了八年,主導了多個產品的開發。
  • 神奇的軟體康復機械手套——採用ACEO® 有機矽3D列印的軟體機器人
    打開APP 神奇的軟體康復機械手套——採用ACEO® 有機矽3D列印的軟體機器人 瓦克化學中國 發表於 2020-05-15 16:13:23
  • 這條膠帶成精了:仿「尺蠖」軟體機器人,新型智能材料模仿肌肉收縮
    傳統機器人往往採用電機驅動控制,他們精確有力但卻也蘊含危險,動作僵硬。近年機器人的研究熱點之一便是科學家們拋棄了傳統的電機製造的機器人,開始嘗試開發智能材料,來模仿生物肌肉收縮。多倫多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部」 的Hani Naguib教授及其小組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並製造了一隻軟體機器人「尺蠖」(讀音huo)。
  • 長得像軟糖的 7cm 小玩意,竟是模仿獵豹的「最快」軟體機器人
    軟體機器人長這樣以一張「小獵豹」的妖嬈擺動 GIF 開場【雷鋒網註:基於該軟體機器人以獵豹為原型,為方面閱讀,文章稱其為「小獵豹」】由於軟材料本身的局限性,難以快速存儲或釋放大量機械能,一般的軟體機器人的運動速度和操作強度也會受限。
  • 26歲重慶小夥聯合發明「檸檬皮」軟體機器人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發明出一款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看起來像一隻剝開的檸檬皮,它能在水箱中運動,並擁有多種本領,比如搬運物品、催化化學反應、輸送治療劑等,而它只需光場和磁場的驅動,便可實現上述功能。 該機器人的外觀非常小,直徑約 1 釐米,只有大拇指指甲蓋那麼大,但它能以正常人相同的速度行走、拿起和搬運東西,從能力上看頗具生命屬性。          該研究的痛點是基於,當前軟體機器人具有很多優點,但它們的製造工藝相對簡單。
  • iCANX Talks 學術報告︱Robert Shepherd教授·軟體機器人:連續體...
    / iCANX Talks Vol.18 /// iCANX 大家好,8月14日康奈爾大學羅伯特·謝潑德副教授(Robert Shepherd)在iCANX Talks為全球觀眾做了「軟體機器人
  • 美科學家打開了一個大的腦洞,發明了「樹懶機器人」
    01美科學家打開了一個大的腦洞,發明了「樹懶機器人」來自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已經在亞特蘭大植物園安裝了這棵樹「懶機器人(SlothBot)」,SlothBot是一種移動緩慢、節能的機器人,他工作時不會在地面上移動,科學家為他設置了一個特殊的空中軌道。
  •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打開APP 軟體機器人手指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本體感覺和準確預測被抓取的物體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 發表於 2020-06-12 16:53:15
  • 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自驅動機器人,用「氣動」取代「電動」 | 新...
    長期以來,機器人界一直希望造出通體由軟性材料構成的機器人,但開發出柔性的供能和控制元件一直是難點,例如現在很多研究人員紛紛都在開發柔性電池和電路板。然而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採取了不同以往的方法,他們獨闢蹊徑,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軟體的且自我驅動的機器人,就是下圖中的「小章魚」,它可以獨立運行4~8分鐘。
  • 科研人員研製出由磁場和光碟機動的軟體機器人,未來可應用多個領域
    (來源:Science Robotics)研究人員表示,這類仿生軟體機器人很可能會被用作生產燃料和藥物、海洋環境清理或變革性醫療的「智能」微觀系統中。簡單點,再簡單點一般來說,傳統的機器人都屬於重型機械,它們配有大量的硬體和電子設備,且無法與包括人類在內的軟體組織結構安全地交互。而此次的軟體機器人,大小只有幾釐米長,內嵌有鎳制骨架使其能夠響應外部磁場。
  • SRT軟體機器人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 創新工場愉悅資本領投
    【TechWeb】12月22日消息,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oft Robot Technology,以下簡稱 SRT)宣布完成由創新工場與愉悅資本共同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資金主要用於優化現有產品工藝路線、新的產品研發、落實設備和行業解決方案及醫療產品等業務計劃。
  • 專為「神盾局」打造的軟體機器人:通用電氣出品,能挖隧道,可軍用
    實際上,打造這款機器人的靈感最初來源於 GE Research 項目負責人、力學與設計小組機械工程師 Deepak Trivedi 博士在他碩士和博士階段的機械工程項目研究。2010 年,Deepak Trivedi 在獲得賓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和計算科學博士學位後加入 GE Research,他的研究方向為設計具有受生物(章魚、象鼻等)啟發的軟體機器人。
  • 腦科學日報:大腦中的「冬眠開關」;可精準控制的迷你軟體機器人
    同日兩篇《自然》:科學家首次在小鼠大腦中找到「冬眠開關」 來源:學術經緯 科學家們發現,在認知健康的老年人大腦中,內嗅皮層的某些神經元的活動十分不規則、不穩定。而這些不穩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嘈雜信號引起的,因此,問題不在於內嗅皮層,而在於到達內嗅皮層的信息流過於嘈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