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年譜(六十七)

2021-02-19 釋理際

當此動亂的時代, 怒濤震蕩到瞬息千變的今日,吾師心道法師創辦之《西北佛教周報》應時代的需要,而誕生於佛教第二策源地的關中,其意義的重大與今後的展望,當非吾人意料所能企及!

因為中國版地圖上的西北,在歷史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在地理上是黃河長江的發源地,在經濟資源上是一切物質的大寶庫,在人文上是中國文化逐步進步的根據地,所以我們就西北的種種方面論述,大西北自有它本身的價值和精神在。

惟以在此國際變幻修羅猖獗之秋,大西北的任務儼然肩負著中國國運的昌隆與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蓋以所謂大西北者,地域廣袤,物產豐富,種族龐雜,宗教信仰回殊。際茲倭寇猖獗,國難方殷之期,海棠式的中國地圖上,多處已遭到蟲蝕,而完整的西北,壤接新藏、毗連川康,既為國防的重鎮,復扼國際的幹線。所謂戰時之經濟生產建設,即抗建方面的舉凡一切,可在大西北完成故也。第以國家的安危繫於在社會的隆汙,而社會的隆汙,尤必系乎人心的振靡,而人心之厥維,振與靡者,尤以信仰所系之宗教的潛移默化之力為最。

夫佛教者,博大精微,融貫科哲,明足以補益政教,默足以消弭劫運,為歷代善信之所崇拜,抑為環球各國之所公認,故總理有言:佛教是教世之仁,足補科學之偏。默察時機良有以也。

今天一言西北佛教,在昔雖雲一度昌盛,厥後無如以人事之變遷,及兵燹之擾攘,幾致摧毀殆盡,惟遺零落梵剎及舊址廢墟,徒供憑弔而已。但以西北地居邊陲,壤接蒙藏,漢文佛化在西北雖雲湮沒無聞,然而以佛教寺院為教育樞紐之蒙藏佛化,則異常發達(如蒙藏教育,向無學校成立,家內子弟鹹送入寺院,學習佛教經典,以定知識水準),尤其莊嚴寺剎丈六金身,則比比皆是者也。

近年以來,開發西北之聲浪,已高唱入雲。有識之士,以佛教功能砥風礪俗,且化頑為良,輔助政治力量甚宏,爰是諸大法師暨各善知識,僉以恢復宗風及提倡佛教為先決條件。會是時吾師心道法師因習密抵甘,旋復來青,目睹佛法凌夷,宗風掃地,弗禁愴焉於懷,感慨良深。乃本弘揚佛法力挽頹風之旨,不避艱險,從事宣傳。一時本省有志之士聞風興起景然樂從,法緣之盛,嘆未曾有。良以心師學貫天人,道融顯密,語文流利,辯才無礙,聞者心悅誠服故也。

心師於說法習密之餘,鑑於皈依善信日眾,非有一健全之佛教團體則不足以資永久維繫,由是遵照中國佛教會頒布之組織條例先後在青成立縣分會及省佛會數處,並為便利管理起見,循次設立西北佛教居士林及縣分林多處,以為修持團體互通聲氣之基礎,法良意善,成效大著者也。

心師見善若驚,忌邪如仇,開始弘法之初,即以闢邪崇正為已任。夫青省向稱交通梗阻,民智晚開,異教淵藪之地,是以剽竊三教名義而混清視聽之同善社、清齋會及大乘會等,乘其龍君不在,遂作魚鱉之亂,一般人士有者明知其妄而僦此以自修自持者,有以惑於玄關丹田之說而任其愚弄。心師目睹斯狀,黯然心傷,乃本我佛大無畏之精神,痛斥荒誕,力矯妄非。而一般同善社、清齋會之流,自慚形穢,惱羞成怒,遂糾合魚鱉蝦蟹之眾,大興魔軍,並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嗾興謠諑,期以謠言攻勢,摧毀法師,以冀瓦解佛會。此種企圖,純屬惡極,但以邪不勝正,自古如斯。理直氣壯,至今依然。彼時不啻魔子魔孫,大肆猖獗,即佛會二三懦弱之輩亦皆太阿倒持。心師涵養功深,鎮靜性成,一任飛短流長,而持定如故。夫月雖有暈,雲斂則消,雪消屍見,水落石出,此千古不易之定則也。當魔軍圍困心師之日,即真理戰勝強權之時。前青省府主席馬麟公當時洞燭其奸,力斥其妄,魔軍將領頓悟前非,於焉拋甲丟盔,匍匐請罪於法師蓮臺之前。而心師胸次寬宏,不惟毫無慍色,抑且慰勉有加,此法師在青蒙難實況之片斷。抑為法師蒙龍天叱護,履險如夷,而開此最光榮之青海佛教之新紀元也。欲知其詳,請參閱《心道法師西北弘法記》,自不難得窺全豹矣。

心師自蒙此魔難以還,感於人心巨測,世道崎嶇,心灰意冷,擬作戩影潛修括囊惟謹之想,乃卓錫青海著名首剎塔爾寺,日與該寺寺主阿嘉呼圖克圖及嘉葉佛等談顯習密,切磋琢磨,並延請高明藏族僧人教授梵文,以資備儲學識,而為異日溝通漢藏佛化之揭樁。嗣以班禪大師法駕返藏,道經青海,兩師逆旅邂逅,意誠歡洽,由是班禪大師親授心道法師「金剛灌頂真言」,並促心師出山弘法,伊願盡力協助護宜。然而心師口雖允諾,意頗沮喪,但從此蒙藏人士之於心師觀感,殊有龍門一登,身價十倍之榮,信仰愛戴之情,則非拙墨所能形容者也。

自心道法師抱消極主意韜晦以後,手創之青海佛教各團體以領導乏人,大有主持無人,會務隕越之象。於是在青諸善知識,如楊廳長等為青海佛化前途計,會即頻函敦促出山。一般在青皈依三寶之佛徒數千人,亦以佛化關係綦重,或以函高交促,或躬詣寶剎跪請,胥以弘化為當務之急,堅懇出岫,以資奠定青海佛教基礎。心師鑑於喁情殷殷,且以青海佛教始具雛形,百凡待理,若不出任艱巨,前功殆廢於一旦,爰在大眾歡騰聲中,法駕移錫寧垣,重放第二次之青海佛化曙光矣。

古德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又曰,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稽今考古,洵不誣也。自心師應眾之請,二次重振旗鼓出山以來,對於各佛教團體勵精圖治,規劃獻謀,青海之佛化事業為之丕振,真所謂躋弘化於百尺竿頭,光芒萬丈者也。尤其青海各佛教團體在心師領導之下,推進弘化益力。故在原則上青區佛化已建立一堅固之基礎,際茲末法之時邊塞之區,法緣競如斯之盛,若非佛光加被,胡克臻此也。

嗣以陝、甘及閩、鄂諸大居士,僉以函電交馳,敦請心師離青,以便主持陝、甘、閩、鄂佛教事務,而期逐漸弘揚正宗。心師以青海佛教已納有正軌,即平素贊襄法師弘化之人,均對於佛法具有正解正信,且能熱誠護宣,爰在離情黯然中,師徒灑淚而別此青海矣。

此後雖雲山迢遙,但郵遞往返,頗能互通消息,故心師雖為弘揚佛法起見,僕僕於陝、甘、閩、鄂及蘇、浙之間,但關於青海弘化方面,遇有應興應革事項,亦以函諭指示方針也。嗣以前西北鹽務收稅總局局長水次惠先生同甘肅諸大居士發動恭請心師蒞蘭弘法之際,而青省各佛教團體亦個別函匯川資鹹請心師來青主持法務。此時,心師鑑於西北法事綦重,且為弘化舊地,當即起錫首途。甫抵豫洛,則盧溝橋畔已起烽火,此蒞蘭州,則抗戰情緒已漲漫全國。心師於弘揚化法之餘,即宣示吾國抗戰,是為中華民族求生存及獨立,同時更負了維護世界和平及人類正義的偉大使命,並提倡佛教救國運動,以期滅此修羅也。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當青海四眾熱烈歡迎翹首東望之中,心師乘汽車馳抵西寧,師徒歡晤一堂,足傾契闊之忱。是時有西寧西川某巫者,素以巫術號召,曾設堂收歸本川男女人士約四百餘人,惟該巫雖操巫業但持行謹嚴,且對於佛教尤其正信。曩昔心師迭在各處講經之際,該巫均躬逢其盛,頻聆法諦,由是仰慕之心油然而生,只以門戶關係未克及時皈依佛教,但從此已種福田。茲聞心師慈雲復西,乃毅然自焚巫術經典決然率眾皈依三寶。心師善加撫綏,並講三皈要旨,以資遵守。竊以異教率眾皈依三寶,在青海佛教史上實為最光榮之一頁,從此不惟直接大開佛教興盛之門,抑且化頑為良,禪益政治甚巨也。

綜如上述,則沉辭不免拉雜,然結果實未軼出範圍,關於西北佛教之實況及心師弘化之經過,由此不難得其梗概矣。夫心師之與西北佛教,自有其歷史因緣與現實成果在,其影響所及,維特開西北佛教之新紀元,抑亦溝通蒙藏佛教之大隔聞,尤其崇正闢邪,裨益政教殊宏。惟心師向以西北佛教雖出母胎,但無文化機構之乳哺,則難望其成長為憾。比年以來,心師弘法內地,無暇西顧,然創刊顧議,時在胚育。丁茲抗戰已進入勝利時期,吾師手創之《西北佛教周報》,始呱呱墜地於佛教第二策源之關中,尤其在密宗根本道場之大興善寺中,夫陝西為西北之門戶,將來陝、甘、寧、青之佛教聯合,自必以陝西興善始,故其意義之重大,與今後之展望,自有輿論在口,誠非鄙臆所能敘述。爰就感想所及,特將心師曩在西北弘法經過所得及周報誕生後與西北佛教發生影響諸端,以歸納綜合方式據抒於左:

一、今後西北佛教的聯繫與展望。西北佛教的母親心道法師,其在西北弘法之任務所在既如上述。然而,心師為普及佛法計,恆行止靡定,對於西北各佛教團體的聯繫,不無有鞭長莫及之憾。茲為聲氣互通計,特在西北門戶的西京創設西北佛教周報社,以資奠定維繫的基礎,而期聲氣相通,知識互換的先聲。以心師為佛界泰鬥,望極孚眾,是猶登高一呼,群山皆應,不惟昔日之盛,可長此保持原狀,抑且窮理盡性,足以彰明法諦,蓋今日之創刊努力,即將來宗風丕振之預祝耳。

二、今後在西北可彰明佛道及破除邪識的我見。西北因民族龐雜及宗教信仰分歧一節,已詳盡於前。然如所謂儒、道及耶、回各宗教,雖教旨異趣,但已具有數千年歷史,且其自修度眾之精神,核與我佛自利利他的本懷,若合符節,故我佛教以國際友邦之情誼相對待。至他如同善社、清齋會及其他巧立名目之會堂等,立教既無宗旨,宣傳復多荒謬,魚目混珠,淆亂視聽,其影響政治,妨礙文化,至深且巨。今心師以宗說兼通及弘化有年之歲資格,特自任《西北佛教周報》社社長之職,則必能發揚我佛設教立宗的旨諦,與夫宇宙人生的真理,使每個人以法來解剖心內的一切痛苦,俾便廣大各個人的人生觀,以免陷入邪教之黑暗而資發揮佛教之光明矣。

三、周報可溝通漢藏之隔閡與冶熔漢藏之文化也。夫一言漢藏佛教則語言不同,文字懸殊,溝通文化,似感維難,但心師曩在青海與藏族佛教領袖之班禪大師及阿嘉呼圖克圖等交善,尤其與西藏遠道來青尋找第十四輩達賴之恩久活佛為道切密。是故藏族人士,信仰甚巨,且心師藏文程度造詣頗深,值此西北心藏之青海蒙藏學校,已經政府提倡到處林立之際,如西北周報,一紙郵傳,則藏族子弟,由是不難得悉內地佛教狀況,而為之砥礪黽勉,以資相沿成習,破除歷史上狃囿之隔聞也。再周報問世甫及彌月,襁負提攜,端賴各方諸大善士熱心護持,如將來經費有著,則擴而充之,另開一藏文論欄,以便由地方諸大德,隨時對於佛教發表意見。至關於內地佛教理論亦可編譯登載,以期知識互換,聲氣互通,而資漢藏文化冶歸一爐也。夫此項計劃,難者以為迂闊,然如心師之充於人財兩力,則亦不難見諸實施。蓋一言西北佛教,未始不與藏方發生極密切的關係故也。

四、周報可喚醒西北佛教徒堅定抗建必成信念也。值茲世界人類大演其屠殺慘劇之際,人們內心上正充滿著尤戚和戰怵。足觀吾國自「七七」事變以來,為民族生存暨人類正義以及世界整個和平起見,詞嚴義正發動抗戰。夫西北安居後方,在此抗建期間,國防關係甚巨,西北佛教徒能洞悉抗建意義者固不乏人,而庸昧不知者,亦時有所聞。推源溯流,良以無建全之佛教文化機構,為之廣事宣傳故也。茲為喚醒西北全體佛徒,洞悉抗建形勢,以期砥定抗建必成信念起見,心師特在西京創設周報,以資宣揚。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良有以也。」

總述以上諸端,則心師曩在西北弘化之經過情形既如彼,而《西北佛教周報》之誕生與西北佛教所生之關係,及今後西北佛教之展望又如此。但繼賢不文,關於心師曩在西北弘法之盛,則補一漏萬,在所難免,私衷殊有疚歉交並之感耳。

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脫稿於湟源法幢寺  

相關焦點

  • 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年譜(十)(1935)
    當局查清後,認為:心道法師是行善事的人,手無寸鐵,就是有其他作用,能幹得什麼?你們去調查,看是誰造的謠。並指示:心道法師仍回塔爾寺學經,要好生照應。心道法師在青海弘法正盛之際,忽遭磨難,心生苦悶,致書昔日好友,現職於《上海護生報》的寒世子居士,向其以在「青海蒙難略述」為題,敘述了事前醞釀、事後結果、觀音菩薩慈護等其間的詳情。
  • 心道法師年譜 附錄:法幢正宗緣起序
    總之,師緣之特殊,希有難得,若非乘願再來,無以臻此,尤其民國三十年九月十五日,師在西京大興善寺傳千佛大戒時,而恩久活佛為師受記丹巴增貝堪布佛,自中國有佛法以來,漢僧得此記者,師為第一,況師於民國二十二年既得法於上海興慈老法師,為天台正宗四十三世,復授記於章華,紹淨月老和尚之法統,為臨濟正宗第五十代,其淵源之深,誠非凡情可測。
  • 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年譜(八十五)
    這次新得戒弟子積極性很高,主動承擔弘法重任,永登的比丘尼如林(開悟)這次圓具後,因為蘭州、永登、皋蘭等地同修的沙彌、沙彌尼未能滿願受戒,深為愧疚,遂發心籌措準備,恭請廣義、長靜、隆濟諸師支持,待機緣成熟,在蘭州設法幢戒壇請心道法師傳戒;武威的比丘僧融法、願經護持武威海藏寺藏經;張掖的比丘尼妙顯、本覺護持張掖大佛寺藏經;融光法師組織重印原寶靜法師作序之《朝暮課誦》,並以淨業學僧的名義加序於張掖大法幢寺拈花丈室
  • 心道法師與法幢宗
    曾在青海、甘肅、北京等地受到喜饒嘉措大師多次的親切接見,在西北五省享有很高的聲譽,對西部近代佛教的發展具有很大貢獻。當時由於西北處於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地區,大師本人又精通顯密二宗,提出「釋穆一家」的宗教觀,主張「顯密並弘,禪淨雙修」的佛教思想。
  • 深切緬懷法幢宗初祖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1905一一1968)是近代西北地區佛教法幢宗的開拓者,他以大無畏的弘法精神為西北地區的佛教輸入了較有力的新鮮血液,使西北五省的佛教重新步入正統的佛教修道模式,挽救了西北五省佛教的命運,革新了大眾對佛教的認識。法幢宗在西北五省現已傳到了第六代,已是這個區域內佛教的主流。
  • 《心道法師傳記》
    (法幢正宗 初祖 源福心道大師)《心道法師傳記》心道法師張掖古佛寺住持僧請法師為該寺方丈,改古佛寺為大法幢寺,即在此寺建立了法幢宗。創建法幢宗的由來1933年,師得法於上海興慈老法師,為天台宗四十三世,復受記於沙市章華寺淨月老和尚之法統,為臨濟正宗第五十代。1941年9月15日在西安大興善寺傳戒時,恩公活*佛 為師授記為丹巴增貝堪布佛。
  • 心道法師年譜 (九十一)
    主要講《法華經》、《華嚴經》及《心經》,特別是以問答形式講了創立法幢宗的要義。是年,心道法師在烏魯木齊數十位居士陪同下,到昌吉、瑪納斯、阜康、吉木薩爾、奇臺等地講經弘法,皈依漢、蒙等民族信徒三千餘人,剃度僧人十餘名。本欲繼續西去伊犁(伊寧)等地,但正值「三區革命」時期,因而作罷。      在奇臺觀音閣講《般若心經》及其他大乘佛教經典,著力在破邪顯正上。
  • 法幢正宗緣起
    法幢正宗由其始祖上心下道法師所創立。心道法師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松滋縣。18歲剃度出家,廣參博學,遍學大小乘經論,修淨土,習禪宗,學戒律,得法於天台,並為禪門臨濟宗第五十世傳人。在弘化過程中,為進一步擴大正信佛教在信眾中的影響,並使之不斷發揚光大,心道法師遵佛陀「建大法幢,擊大法鼓,吹大法螺」之旨,根據西北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經充分醞釀準備,於1942年在甘肅河西走廊民勤、張掖等地正式創建了以禪淨雙修、顯密並弘為宗旨的圓頓法門——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在湟源
    提起法幢寺,就不得不提起法幢宗和心道法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初十,心道法師出生於湖北省松滋縣(今屬荊州市),俗名李安祥。李安祥家境貧寒,少年時就到當地一家綢緞店當學徒。父母相繼離世後,李安祥深感人世無常,遂於十八歲那年在松滋縣岱輔廟剃度出家,法名源福,法號心道。同年,他又在章華寺淨月和尚門下受具足戒。
  • 隴原佛教高僧心道法師
    從1934年到1948年,心道法師在西北弘法長達15年之久,長年來往於西北五省,每一處講經弘法都由地方領導出面接見。西北地區當時佛教式微,民間信仰混雜於佛教之中,心道法師鑑於當時佛教的歷史背景,創建了以「破邪顯正」為宗旨的法幢宗,使得西北佛教得以振興。
  • 心道法師 | 獲班智達稱號的漢僧第一人
    我們以虔誠之心,深細研讀了王運天老居士退休之後用了16年心血,收集整理第一手資料,撰寫編輯的《心道法師年譜》及其巜文集》。今又幸有王運天老居士編著、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心道法師年譜》,憑他個人之力,用所能收集到的當年報刊文章、報導,儘可能詳實地記錄了心道法師包括第二次西北弘法的路徑、沿途發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珍貴的法語宣說、感人的弘法盛況。王運天老居士上世紀40年代初8歲時,隨父母、外爺、外婆一起皈依了心道法師,同得融字輩法名,他受法名「融田」。
  • 紀念心道長老誕辰116周年
    法幢正宗由其始祖上心下道法師所創立。丹巴增貝堪布佛上心下道法師者,湖北荊州松滋縣人,俗娃李,生於1905年正月初十日。父諱明洲,母羅氏,法師年十五父歿。在弘化過程中,為進一步擴大正信佛教在信眾中的影響,並使之不斷發揚光大,心道法師遵佛陀「建大法幢,擊大法鼓,吹大法螺」之旨,根據西北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經充分醞釀準備,於1942年在甘肅河西走廊民勤、張掖等地正式創建了以禪淨雙修、顯密並弘為宗旨的圓頓法門——法幢正宗。
  • 武威鳩摩羅什寺舉行法幢宗傳法大典
    上午九時,傳法大典正式開始,在莊嚴的梵音聲中,理方大和尚按照法幢宗傳法儀規,將祖衣、掛珠、缽、法卷等法幢信物逐一傳授於大慧道隆、心賢道融、妙正道圓、繼廣道宏、悟鎮道林、究慧道智等六位法嗣,並殷勤叮囑諸法嗣護持法幢法脈,代代相傳;又開示教導諸法嗣精進修行,切勿懈怠,務使法幢正宗法身慧命永遠延續
  • 心道法師青海蒙難記
    1935年 (民國二十四年)  三十一歲的心道法師在青海弘法如日中天。一邊為青海信眾講經說法,一邊在塔爾寺學經,同時又創辦《西北佛教周報》籌建各地居士林,工作異常繁忙。心道法師在各居士林講經,法緣殊勝,信眾像潮水般湧來聽經。雖然當時社會經濟落後民眾生活艱苦,但人們對心道法師弘法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出資出力修建了多處居士林,以便敬請法師講經。
  • 大般若宗 | 能海法師對五臺山藏傳佛教發展的貢獻(四)
    《五臺山靈鷲中峰大圓照寺樹般若正宗法幢緣起碑》中雲:「仁者金剛聖僧大寶法王釋清海,忍悲吞聲不輕雄偉唳, 毅然屹立慷慨痛楚不低泣, 更顯慧眼大圓鏡智, 憶起往昔之宏圖,妙法大雄大力大悲願, 壯志雄心於聖宇之間,大展宏圖興古剎, 鞠躬盡瘁揮雙臂, 萬鈞勁力蕩滌墉垣, 春去夏來歲月轉, 數載碌碌奔騰興建金剛道場大圓照寺, 乾隆龍章御跡, 震那金界映山門……現出吾清公大寶上師, 代聖梵僧, 嗣績元明清淨法至傳承
  • 藏文化一肩挑的高僧:法尊法師
    法尊法師俗姓溫,名庚公,1902年生於河北深縣。在五臺山玉皇廟(今普化寺)出家,法名妙貴,字法尊,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曾先後入武昌佛學院、北京藏文學院學習,師從太虛大師和大勇法師。後隨大勇法師組織的赴藏學法團到西康甘孜,從昌都安東格西專攻藏文。
  • 千僧齊修藥師法 第一屆新北市藥師佛文化節板橋圓滿舉行
    法會主壇城法會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由新北市政府、土城慈法禪寺合辦「第一屆新北市藥師佛文化節」,2015年11月7日在板橋體育館舉行,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圓宗長老、副理事長明光法師與心茂法師、慈法禪寺住持淨耀法師、靈鷲山開山和尚心道法師
  • 致敬法尊法師!
    那一天,大勇法師的開示讓您知道出家人除了念經往生,在生死之間還有翻譯經論、主持正法、弘揚佛法等利益眾生的事業。於是,您追隨大勇法師,在北京廣濟寺聆聽太虛法師的《法華經》。在法源寺,八不頭陀道階法師親自為您剃度,受具足戒,接著去南京寶華山研習戒法。您覺得聽經講經比學戒、排班做水陸焰口法會來的味道更濃厚。
  • 法尊法師簡介
    如下,從「法尊法師學修及其依師過程」分別做一些介紹,以期盼同道大德進行補充,願共同憶念法尊法師對我們修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無量恩德和殊勝功德。一、奠基立志——太虛大師:1921年冬,法尊法師前往北京法源寺道階法師座前受大戒,在京時禮謁了當代佛界大德太虛法師,蒙太虛大師當面許可,於1922年往武昌入太虛法師辦的佛學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