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幢正宗緣起

2021-02-08 南鄭縣法幢寺

法幢正宗由其始祖上心下道法師所創立。心道法師1905年出生於湖北省松滋縣。18歲剃度出家,廣參博學,遍學大小乘經論,修淨土,習禪宗,學戒律,得法於天台,並為禪門臨濟宗第五十世傳人。後在青海塔爾寺研習密典,精學五明,從九世班禪大師受時輪金剛大灌頂,並受學於阿嘉活佛、恩久活佛等,被恩久活佛授記賜名「丹巴增貝堪布佛」,後殊獲「班智達」學位。


心道法師鑑於當時西北各地外道猖獗、正法不興、佛教衰微的現實,以自身嚴持戒律,善巧說法,以圓融無礙的智慧與諸邪教論道辯義,以大無畏的氣概在青海、甘肅、陝西、寧夏、新疆等地弘法十餘載,所到之處摧邪顯正,弘宗演教,受教化之信眾不計其數。在弘化過程中,為進一步擴大正信佛教在信眾中的影響,並使之不斷發揚光大,心道法師遵佛陀「建大法幢,擊大法鼓,吹大法螺」之旨,根據西北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經充分醞釀準備,於1942年在甘肅河西走廊民勤、張掖等地正式創建了以禪淨雙修、顯密並弘為宗旨的圓頓法門——法幢正宗


本宗開祖,丹巴增貝堪布佛心道法師者,湖北荊州松滋縣人,俗娃李,生於民國紀元前七年正月初十日。父諱明洲,母羅氏,法師年十五父歿。深悟人世之痛苦,欲求了脫生死,遂於十八歲時,毅然依本縣岱輔廟師祖天圓老和尚,披剃出家,取名源福,號心道,時民國十一年四月八日也。


一九二二年 壬戌(民國十一年)心道法師十八歲照片


是年冬,從欽命方丈淨月老和尚受具戒於江陵章華寺。次歲沿江而下,遊江西廬山,朝安徽九華。

欽命方丈上淨下月上人


民國十三年,住江蘇鎮江金山寺習禪。民國十四年往常州天寧寺學戒。民國十五年,依上海興慈法師聽經。十六七年,住浙江寧波觀宗寺宏法社研究天台宗。十八年至福建廈門求學。十九年畢業於閩南佛學院,任該院助教,繼任教授、督學及教務主任於福州鼓山佛學院。民國二十二年,講《法華經》於沙市章華寺,講《梵網經》於荊州十方庵,後半年住武昌佛學院,任淨土宗講師於漢口佛教正信會。


民國二十三年由淨月老和尚與韓大載居士等資助,赴青海學密宗,路經陝甘,講「信、解、行、證」於陝西佛化社,講《金剛經》於平涼佛教會,講《佛學概略》於蘭州甘肅省佛教會。後抵青海,由平涼鄭哲候先生,函請青海省政府主席馬公麟介紹,住西寧塔爾寺,從蒙藏諸大德研究藏文顯、密經典。


未幾,法音外傳,全青居士紛紛請師出,講經宏法者甚眾,先後成立有西北佛教居士林,西寧西山堡佛教居士林,青海省佛教會,湟源縣佛教會,西寧佛教會,千戶營佛教居士林,西岔佛教居士林,上寺佛教居土林,甘家莊佛教居士林,新莊爾佛教居士林,湟源佛教居士林,蔥灣佛教居士林,山甲子佛教居士林,通海佛教居士林,樂都高廟鎮佛教居士林等二十餘處佛教團體。


通計一時聞法皈依者約萬千餘眾。因此引起一般旁門外道之嫉妒,捏造謠言,誣害法師有其他作用,黨政機關為其所惑,法師亦幾乎被難,幸而佛光加被,逢兇化吉。因省政府保護,詔令回塔爾寺學經,信士弟子,用鞭炮鼓樂歡送,異常熱烈。而法師自經此大風波後,不惟無損,且聞風而化者益多,殆猶仲尼之被毀於叔孫武叔其何傷於日月乎,其義一也。


民國二十五年,福州鼓山佛學院復請師辦學,遂離青東下,將青海佛教委託五戒弟子高廳長領導。再經陝甘,講《金剛經》於蘭州接引寺,清翰林前甘肅省長楊思、裴將軍孟威等亦進佛教焉。講《彌陀經》於陝西佛化社,講《法華經》與福建鼓山佛學院。是年有《心道法師西北宏法記》,已在上海道德書局出版。二十六年承太虛大師發動南京中國佛學會,請講《法華經》於中國佛教會所在地之萬壽寺。



中央監察委員姚雨平先生撰文贊曰:「年才而立,學契三乘。顯密圓融,語文流利。精神飽滿,照應周至。經義深微,淺顯譬喻。忽莊忽諧,使人了義。發菩提心,普渡誓志。南北東西,說法不替。如是經師,得之匪易。文殊再來,玄奘轉世,讚嘆無文,五體投地。」


講畢請為中國佛學會演講主任,以期常川駐京宏揚佛法。旋受吳木蘭將軍及宋教仁弟妹宋芝昭等女士之請,講《大悲懺儀》於南京萬壽寺,半月畢即印《大悲咒》講義,題名曰《心道法師大悲咒講演錄》,刊行於世,又贈銀盾,題曰:「佛法深邃」。於此可見法師之辯才無礙,感人之深也。


是年夏,湖北公安佛教會請師講《金剛經》於共和戲院,演員被感化者眾,遂發起演「五郎出家」及「觀音得道」諸佛教戲劇,請師蒞院指導。戲畢,法師登臺演講,群眾初不以為然,一聆演講,歡欣鼓舞,掌聲數起,於此又可知法師之善巧說法,誠不可多得。


在公安講經畢,復應西北人士之請,又講《普門品》於陝西佛化社,旋應西北鹽務總局水局長崇遜電邀,乘飛機,至蘭州,主持盂蘭盆會。再至青海,大轉法輪,為承傳藏顯密大法正統,從九世班禪大師受時輪金剛大灌頂,從阿魯佛爺、密納佛爺受密宗各種灌頂,又從恩久活佛受密宗比丘大戒、菩薩千佛大戒。爾時青海塔爾寺寺主阿嘉佛爺為羯磨阿闍梨,舍陀佛爺、嘉葉佛爺等為教授尊證阿闍梨等。



恩久活佛乃西藏扎什倫布之大德,奉班禪大師命,特至青海,尋找西藏教王達賴轉生者,其學文淵博,辯才無礙,久為蒙藏僧俗所尊敬。而阿嘉佛爺,世傳為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父親轉生,其研究教理之深,辯才之捷,為現代青年僧伽中之出類拔萃者。舍陀佛爺及嘉葉佛爺,乃民國二十三、四年塔爾寺之法臺,亦多輩轉生者。其尊證中,如嘗博格西乃丹嘎東庫佛爺之教經師。


法師能得以上諸佛上師特為之授具足大戒,可謂宿根深厚矣。此時法師披黃衣僧袈裟,而成為一喇嘛矣。

心道法師密宗藏裝法像


民國二十七年,康寄遙居士等,再請師蒞陝,講《金剛經》,法緣殊勝,嘆未曾有。朱子橋將軍、路禾父會長、康寄遙居士等,聯絡諸山僧眾及各界人士,恭請師為西安大興善寺方丈,未及一年,而大興善寺百廢俱舉,遂在大興善寺兩次傳戒,受戒者五六百眾,而陸軍中將溫起凡、黃臚初、陳步青、陸軍少將李德裕、前內務部秘書黃笏丞、書畫名家等亦先後受五戒焉。



心道法師駐錫大興善寺後,組織僧俗合力重建寺宇殿堂,並整頓寺風陋習,講經說法,除密壇外,又創設僧學院,成立禪堂、念佛堂,僧侶濟濟,漸復舊觀。親撰《西京大興善寺舉辦道場募緣啟》、《興善僧學院緣起》、《西京大興善寺僧學院招收學僧通告》。


二十八年農曆四月八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天水行營主任程潛,為紀念浴佛節,邀集中委張繼、朱子橋將軍等軍政首長,各界名流,宴會於西安大興善寺,一聆法師登臺開示佛法,作獅子吼,辯才無礙,群情悅豫,鼓掌如雷,事後程民刊印詩稿中有「宴會興善寺,妙音起中堂,鼓餘精進力,仗劍揮扶桑」之句。


二十八年七月二十七日 興教寺破土行奠基禮,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三日扶風法門寺重修文佛真身寶塔竣工,行開光典禮,並延請心道法師及僧眾蒞場講經、念經三天,並作地藏菩薩法會,為國祈禱。此工程由朱子橋將軍和李組神、李組才發起,崔獻樓監工,編有《重修寶塔紀略》一書並發行。



二十八年九月十五日(10月27日) 在大興善寺法幢戒壇傳三壇大戒,受戒比丘150人,受戒比丘尼30人。

得戒大和尚:源福 號心道

羯摩阿闍黎:顯徹 號慈雲

教授阿闍黎:密寬 號妙闊

尊證阿闍黎:悟真號普道、自性號正法、顯清號昌悅、任慈號普空、密祥號雲錫、普祥號雲中、修淨號一乘

授經阿闍黎:密洞號靜月、宏航號心慈、常靜號般若、聖泉號如海、悟圓號吽空

開導大師:郎照號中天

訓導大師:聖亮號東升 照緣號常慧

引禮師:了生(脫塵)、聖玉(允成)、妙空(通蓮)、聖量(恆康)及引贊師等計56人。


本期得戒比丘、比丘尼有演淨(佛化)、果中(正心)、廣慶(傳燈)、聖明(妙智)、廣種(福田)、果性(因源)、了空(自在)、廣濟(照空)、常明(省悟)、廣參(宏濟)、隆修(蓮德)等180人。


傳戒後,頒發了「戒牒」,併集編《西京大興善寺己卯法幢戒壇同戒錄》。心道法師撰序文一篇。程潛、朱慶瀾等居士為《同戒錄》題詞,戒子們人手一冊,印發《同戒錄》時,為宣揚傳戒的本意,心道法師請敬誠法師、演淨法師寫序(全文見《心道法師文存》),又請康寄遙居士寫序,題跋。



二十九年,沙市淨月老和尚函召師回鄂,接沙市章華寺方丈位,師以淨月老和尚乃當代青衣僧之得戒上師,前清欽命方丈,道高德邵,戒律精嚴,真四生之慈父,人天之導師,慈命不可違,隨束裝東下。沿途宏法,講《金剛經》於寶雞佛教會,講《彌陀經》於虢鎮佛教會,講《彌陀經》、《心經》於漢中佛教淨業社,講《彌陀經》、《心經》、《金剛經》於西鄉佛教會,講《金剛經》於安康佛教會,講《心經》於沙市佛教居士林,講《金剛經》於重慶南岸幹佛寺等。


又兼任青海西北佛教居士林導師主講,安康雙溪寺方丈,湟源佛教會理事長,寶雞佛教會理事長,安康佛教會理事長,西寧佛學會導師,中國佛教徒戰地服務僧眾從救護隊總隊長,西安佛光紡織工廠理事長,陝西省佛教會名譽理事長,長安佛教會理事長。又蒙太虛大師及陝西佛教同仁以推為中國佛教會整理委員等。是年冬,復組織「西北佛教周報社」,任社長,主編周刊,發行全國達三年之久,備受勤勞。


民國三十年春,講《金剛經》於漢中南褒佛教聯合會,講《彌陀經》於寶雞佛教會。秋後,應寧夏人士請,講《彌陀經》於承天寺,講《心經》於普濟寺,講《彌陀經》於牛首山極樂寺。臘月八日蒙寧夏省政府馬主席之護持,葉委員森、趙廳長文府、柴參謀長成霖、柴處長桂勳、魏秘書主任烈忠、李行長祥雲、喬會長森雲、劉院長文化等之擁戴,推為西塔承天寺方丈,同時成立寧夏省佛教會,任理事長。


三十一年,陝西佛教同仁,發起開辦世界佛學苑巴利三藏院,推為籌備主任委員,西北印光法師永久紀念會推為總指導,寧夏南關普濟寺推為方丈。


五月間赴蒙古阿拉善旗講道。承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駐阿拉善旗軍事專員、陸軍少將路子遵先生擁戴,阿拉善旗政府協理,巴圖魯孟柯護法,曾在定遠營延福寺、大集薩廣宗寺、福因寺大轉法輪,頗受蒙藏僧俗之熱烈歡迎。凡升座說法、講經,皆用幢幡寶蓋,笙簫笛管,鼓樂迎送,其莊嚴肅穆,人皆嘆為活佛出世,事畢歸寧。「西北·佛教周報社」同人徵求趙廳長文府同意,曾在《西北佛教周報》第六十一期至六十四期刊出心道法師赴阿拉善旗宏法專號,詳記其事。


六七月間,師在西塔承天寺、北塔海寶寺、南關普濟寺、西鄉正覺臺法幢寺、以及城內地藏庵等,講經說法,機緣皆好。


八九月間,師受甘青兩省佛教徒之請,承寧夏省馬主席給護照,阿拉善旗政府羅相丞協理,與民勤縣政府咎縣長寫介紹書,騎駱駝經蒙古,履行半月達金剛山接引寺,開講《金剛經》。


九月九日金剛嶺山舉行廟會,眾會首迎請法師登金剛嶺山戲臺演講佛法,發起修金剛嶺山法幢寺,其人民對於法師之虔誠,有用旗樂吹鼓手,幢幡寶蓋,迎接三二十餘裡,及抵民勤縣城,蒙咎縣長健行、楊營長子新、張庭長彥棠、朱局長曼卿等護法,啟建護國息災法會,開講《金剛經》,同時成立民勤縣佛教會,任理事長。並於九月十五日,升座民勤縣南街聖容寺方丈,而人民皈依之中有朱局長曼卿夫婦、前清庚子科盧舉人級三、張舉人錫壽、田進士毓炯、張參謀長等,法緣之殊勝,於此可見。


十月至涼州,啟建護國息災法會,講《金剛經》,並聯絡黃衣僧、青衣僧及佛教信眾,組織成立中國佛教會甘肅武威分會,公推法師為正理事長,範副議長禹勤、檀華佛爺為副理事長,竹千佛爺、段廳長永新等為理事,復於十月十五日,升座涼州海藏寺法臺等,法緣殊勝,又可概見。


十月二十一日,由涼州乘汽車到永昌佛教居士林,開講《彌陀經》,遇中央社會部督導專員劉真凱先生視察西北,對於法師奔走宏法,為國為教,不辭勞苦,備極讚許,並指示應在西北組織一佛教總會,以便指導。法師在永昌講經畢,永昌縣政府王縣長鼎新公請到縣政府設齋款待。


十月二十八日,由永昌乘汽車至山丹,承山丹黨政首長護法,召集各機關、各法團及保甲民眾聽法師講演《佛教與抗建》於民眾教育館,同時改選山丹佛教會,推法師為理事長,公請趙縣長雅慶,薛書記長質庵為名譽理事長,以資指導,又推法師為首剎轉法輪寺方丈,議決南鄉雲蓋寺為轉輪寺下院,而趙縣長太夫人與黨部薛書記長太夫人等亦皈依焉。


十一月初五日,由山丹乘汽車至甘州,啟建護國息災法會,講《金剛經》,承黨部郭書記長壽柏之特別護法指導,各寺青衣僧、黃衣僧及佛教會善男信女,用旗樂車轎,幢幡寶蓋,香花鞭炮最莊嚴之儀式,熱烈迎接外,復於冬月十一日,召集黨政軍學,各機關、團體、學校及保甲民眾,假北街普門寺舉行隆重歡迎心道法師大會。爾時參加講演者有陸軍騎兵第十師陳師長定三,黨部郭書記壽柏,三民主義青年團孫書記玉成皆贊法師為現代高僧,佛界領袖。而陳師長並言及中國佛教興盛地方,誕生英才。郭書記長又言及佛教是積極的,非消極的,是正信的,非迷信的,是科學的、哲學的,非其它宗教可以比擬的,故佛教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價值云云,其黨政軍長官之推重佛法有如此者。


師在甘州佛教會講經畢,甘州西門外有古佛禪林,公請法師為方丈,改古佛禪林為大法幢寺。法幢宗法派叢林,傳法融光、融照二師,兩系輪流,三年一任,升座方丈,住持佛法。又傳法中國佛教會甘肅省張掖縣分會理事長融虛大師升座甘州普門寺方丈,亦定普門寺為法幢宗法派子孫叢林,住持佛法。


臘月八日,法師由張掖至沙河,各界歡迎於中心學校。初九日由沙河至臨澤,學界奏西樂,僧界奏中樂,用旗樂、幢幡寶蓋、香花鐘鼓熱烈迎接外,復於臘月十一日,黨政軍學、紳商各界,假中心學校開歡迎大會,由黨部顧書記長主席,對於法師備及讚揚。


法師在臨澤,聞蒙番民族被哈薩蹂躪,饑寒不堪,遂慨捐國幣一千元救濟之,以作倡導。臨澤縣長致謝曰:「大法師慧鑑:敝縣,番胞遭哈民蹂躪,殊堪憫側,時值冬寒,更形艱苦,辱承慈濟為慷慨捐國幣千圓,仁我義舉,至為欽遲,款交冬令救濟委員會配賑外,特此申謝。即頌道安。李禹銘手上。」


法師住臨澤,又見駐軍威鎮朔方,鞏固邊陲,便前方抗戰而無後顧之憂,其功甚偉。為表示愛國之心,將數年積蓄供養之資一千五百元,盡捐陸軍第七予備師第二十團,作為慰勞之用,該軍團長亦致謝曰:「心道大法師賜鑑:日昨晉謁行階,得觀佛顏,並聆法誨,言語句句顯諦歸宗,超凡出世,足見佛法無邊,儼然如來再生也。敬仰似茲大駕蒞臨臨澤小地,沂尚未盡東道主之誼於前,而敝團全體官兵,已蒙大法師重金慰勞,敝領之餘,慚感交集,專此鳴謝,敬祝健康,並祝大道日隆。愚蔡沂率全體官兵鞠躬。」藉此可見法師愛國之心,救世之志,遠超凡人。


複次,法師在西北先後傳法廣悟、悟圓、照緣、隆圓、顯缽等,分住平涼佛籟禪院方丈、終南山天池寺方丈、寧夏省北塔海寶寺方丈、寧夏南鄉正覺臺法幢寺方丈等。


總之,師緣之特殊,希有難得,若非乘願再來,無以臻此,尤以民國三十九年十五日,師在西安大興善寺傳千佛大戒時,而恩久活佛為師授記「丹巴增貝堪布佛」,自中國有佛法以來,漢僧得此記者,師為第一。況師於民國二十二年既得法於上海興慈老法師,為天台正宗四十三世,復授記於章華,紹淨月老和尚之法統,為臨濟正宗第五十代,其淵源之深,誠非凡情可測,而法師建宗名法幢者,因法師於民國二十六年,在南京宏法後,朝南海普陀山畢,回鄂省視,一日請淨月老和尚命寺名,命名法幢,其意師宏法西北,到處破邪顯正,深合「建法幢於處處,破邪網於重重」之旨,故謂師曰:「法幢者即汝之別名耳。」


不意是年秋,二次入青,從西藏恩久活佛在塔爾寺受黃教喇嘛大戒時,而恩久活佛當壇命名法幢,二師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語言既不同,風俗亦各異,乃竟心心默契,不謀而合,蓋皆希望法師高建法幢,宣揚聖教,度眾生出苦海,轉邪外歸正道,不可謂希有因緣也,因此立名法幢宗。


——摘自《心道法師年譜》


相關焦點

  • 心道法師年譜 附錄:法幢正宗緣起序
    總之,師緣之特殊,希有難得,若非乘願再來,無以臻此,尤其民國三十年九月十五日,師在西京大興善寺傳千佛大戒時,而恩久活佛為師受記丹巴增貝堪布佛,自中國有佛法以來,漢僧得此記者,師為第一,況師於民國二十二年既得法於上海興慈老法師,為天台正宗四十三世,復授記於章華,紹淨月老和尚之法統,為臨濟正宗第五十代,其淵源之深,誠非凡情可測。
  • 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年譜(十)(1935)
    摘自 米玉梅,王運天 編著《心道法師年譜》,甘肅民族出版社,2015年(未完待續)法幢正宗贊偈法幢正宗   圓頓法門禪淨雙修   顯密並宏破邪顯正   是其宗風>法幢正宗派偈心融諦理   道振大千法演三乘   師資一貫止觀雙照   顯密通圓開示了義   體離言詮信解清淨   善超聖賢
  • 武威鳩摩羅什寺舉行法幢宗傳法大典
    ,鳩摩羅什寺方丈理方大和尚在大雄寶殿將法幢宗正法眼藏法脈傳予大慧道隆、心賢道融、妙正道圓、繼廣道宏、悟鎮道林、究慧道智等六位法嗣,使其成為法幢宗第五世嗣法傳人。     上午九時,傳法大典正式開始,在莊嚴的梵音聲中,理方大和尚按照法幢宗傳法儀規,將祖衣、掛珠、缽、法卷等法幢信物逐一傳授於大慧道隆、心賢道融、妙正道圓、繼廣道宏、悟鎮道林、究慧道智等六位法嗣,並殷勤叮囑諸法嗣護持法幢法脈,代代相傳;又開示教導諸法嗣精進修行,切勿懈怠,務使法幢正宗法身慧命永遠延續
  • 心道法師與法幢宗
    曾在青海、甘肅、北京等地受到喜饒嘉措大師多次的親切接見,在西北五省享有很高的聲譽,對西部近代佛教的發展具有很大貢獻。當時由於西北處於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地區,大師本人又精通顯密二宗,提出「釋穆一家」的宗教觀,主張「顯密並弘,禪淨雙修」的佛教思想。
  • 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年譜(八十五)
    第三,將來佛法勝幢興盛之時,機緣成熟了,酒泉也可傳戒,但首要的是要習學大乘戒律,破邪顯正,入儀入法。當場把從塔爾寺攜來的有漢、藏、蒙三種文字的經卷(明宣德六年,1431年刊印)交寺院保存。這次新得戒弟子積極性很高,主動承擔弘法重任,永登的比丘尼如林(開悟)這次圓具後,因為蘭州、永登、皋蘭等地同修的沙彌、沙彌尼未能滿願受戒,深為愧疚,遂發心籌措準備,恭請廣義、長靜、隆濟諸師支持,待機緣成熟,在蘭州設法幢戒壇請心道法師傳戒;武威的比丘僧融法、願經護持武威海藏寺藏經;張掖的比丘尼妙顯、本覺護持張掖大佛寺藏經;融光法師組織重印原寶靜法師作序之《朝暮課誦》,並以淨業學僧的名義加序於張掖大法幢寺拈花丈室
  • 深切緬懷法幢宗初祖心道法師
    心道法師(1905一一1968)是近代西北地區佛教法幢宗的開拓者,他以大無畏的弘法精神為西北地區的佛教輸入了較有力的新鮮血液,使西北五省的佛教重新步入正統的佛教修道模式,挽救了西北五省佛教的命運,革新了大眾對佛教的認識。法幢宗在西北五省現已傳到了第六代,已是這個區域內佛教的主流。
  • 佛法講什麼:緣起法,三法印
    佛陀講法四十九年,講的是什麼法?大致可歸納為:緣起法,三法印。懂得這兩樣,基本就懂得佛陀的說法了。【緣起法】佛陀用「緣起」來解釋世間萬象,其基本要點是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均由因緣而生,亦由因緣而滅;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中,並隨著因果關係的改變而改變。典型地以「法身舍利偈」表述為:「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 四種緣起——佛教對宇宙萬法的詮釋
    然而如是而論雖足知因果之關係,若問此惑、業、苦三法從何生來,則以阿賴耶緣起而詮釋之。故於業感緣起之次,有阿賴耶緣起。 賴耶緣起賴耶緣起,是唯識宗所說的緣起,大乘始教主張阿賴耶識含藏萬法的種子,一切根身器界,皆由其所生。賴耶者,阿賴耶識之略稱。
  • 世間的一切本是一種緣起法
    世間的一切,本是一種緣起法,如夢如幻的世間,緣起緣滅。世間的一切,不像各個佛國淨土,吃穿住行一切依靠佛菩薩的智慧幻化,到了佛國淨土,不像人間俗世,吃不吃也沒什麼,吃飯也可以,不吃飯也可以,環境境界與人間俗世不一樣。沒有生病,沒有生老病死的事情發生。人間俗世不一樣,世間的一切,本是一種緣起法。
  • 法幢正宗 | 心道法師年譜(六十七)
    嗣以班禪大師法駕返藏,道經青海,兩師逆旅邂逅,意誠歡洽,由是班禪大師親授心道法師「金剛灌頂真言」,並促心師出山弘法,伊願盡力協助護宜。然而心師口雖允諾,意頗沮喪,但從此蒙藏人士之於心師觀感,殊有龍門一登,身價十倍之榮,信仰愛戴之情,則非拙墨所能形容者也。自心道法師抱消極主意韜晦以後,手創之青海佛教各團體以領導乏人,大有主持無人,會務隕越之象。
  • 佛陀覺悟之後,總結的「緣起法」,如何理解?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年在菩提樹下所覺悟的「緣起性空」,隨後總結出了「緣起法」,創立了佛教最根本的學說,關於這個學說,我們該如何認識?也就是說,佛陀覺悟之後,所總結出來的」緣起法「,我們該如何理解呢?佛像在這「緣起法」之中,佛徹底的粉碎存在已久的二元對立之說,即否定了一切時間或物質層面的第一因說。
  • 佛法:眾生要如何做才能通達緣起法
    現量就是現前量度,比量就是推比而知,這兩種對隨緣的境界認知是正確的,凡夫以非量認知都是錯誤的,所以心識對境界的認知錯誤,決定凡夫的見地大部分都是顛倒見,故無法認知緣起法。比量認知生起比量智,比如「見煙知火」,雖然沒有現量看到火,但透過冒的煙知道煙下面一定有火,心識中呈現火的認知透過煙而來,這種認知是推比而來,而且是顯現的真實相。
  • 聽菩薩說|了知十二緣起,即見佛見法
    《親友書》頌詞此緣起乃佛語藏彌足珍貴最甚深何者若能真見此已睹真如佛法身釋義龍樹菩薩講了十二緣起的功德與重要性,誰能了知十二緣起,見到這種真相,就相當於見佛見法。在所有的佛法裡,十二緣起最為珍貴,最為稀有,非常深奧,猶如如意寶一般。誰能了知、親見這樣的真相,就能獲得解脫,精進學修十二緣起,就能成佛。關於十二緣起,並不是我們這樣簡單地講一下,大家隨便聽了一下,就能講清楚、聽明白的,其中的意義是很深奧的。除了一些具緣者、利根者,大概地講一下就能明白,僅僅提一下就能證悟,一般人不可能這樣。為什麼「既是見佛,又是見法」呢?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因「緣起」為佛法要義所在,初學尤應於此多所措意,故特闡發。又大乘顯教可分為中觀、唯識、真常等三大系,本篇則站在中觀立場,闡明緣起法之義理。第一、緣起為佛法中心佛法有一特別說理,不共於世間學問,就是「緣起」。
  • 王璞:從經幢記看遼代的密教信仰
    不難看出,勝利和清淨是漢-藏佛教有關「幢」的共同主題。在遼代,不是所有的石幢都能和經幢劃上等號,部分高僧的紀念幢也是墓志銘。不過這些並非幢的主流,大多數幢仍屬經幢。經幢上多刻陀羅尼,探其緣由,筆者覺得還在於陀羅尼持善抑惡的本質:「陀羅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種種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
  • 法相唯識宗|何謂「「阿賴耶緣起」」?
    撰文:儼然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法相唯識宗說的是「阿賴耶緣起」,以「阿賴耶識」涵攝一切種子的功能而為一切法的根源,更是有情眾生流轉還滅之所系。愚痴無聞凡夫如筆者,便總是將整個「賴耶緣起」的重點只放在「阿賴耶識」上,直至最近於讀書會完成了解讀《成唯識論》中有關第七「末那識」的部分,才驀然驚醒自己輕視了此識之重要性,亦忽略了整個「賴耶緣起」系統的環環相扣。第七及第八識的建立為瑜伽行派之獨議,並不見於其他印度或中國的佛教宗派。有關此兩識的作用及體性等,於《成唯識論》中有非常詳盡的陳述,故不在本文中討論。
  • 念誦緣起咒,所有不好的緣起都能消盡!
    緣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誰見緣起即見善逝。哪怕是將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當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
  • 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佛教的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
    佛教文化的緣起觀,正如佛經所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緣起論是佛法的特質,佛教的所有教義都是從緣起論這個源泉流出來的。因此,緣起法是佛教教義的精髓或核心,是佛陀觀察宇宙人生採用的獨特方法,是佛教的世界觀。
  • 釋家緣起論與中醫學
    釋家緣起論說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果關係的,在《雜阿含經》中釋迦牟尼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緣起論是釋迦牟尼悟道成佛的證悟。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以緣起解釋世界,生命及各種現象產生之根源,以此建立與其他教派不同的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