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菩薩說|了知十二緣起,即見佛見法

2021-01-18 松吉多傑

《親友書》

頌詞

此緣起乃佛語藏

彌足珍貴最甚深

何者若能真見此

已睹真如佛法身

釋義

龍樹菩薩講了十二緣起的功德與重要性,誰能了知十二緣起,見到這種真相,就相當於見佛見法。

佛講了八萬四千法門,浩瀚無際。在所有的佛法裡,十二緣起最為珍貴,最為稀有,非常深奧,猶如如意寶一般。誰能了知、親見這樣的真相,就能獲得解脫,精進學修十二緣起,就能成佛。

關於十二緣起,並不是我們這樣簡單地講一下,大家隨便聽了一下,就能講清楚、聽明白的,其中的意義是很深奧的。除了一些具緣者、利根者,大概地講一下就能明白,僅僅提一下就能證悟,一般人不可能這樣。

為什麼「既是見佛,又是見法」呢?佛陀法身真如覺性本體是法,又是佛。佛有色身佛、法身佛,法也有世俗法、勝義法等。在究竟意義上,佛和法是一體的。如果真正能了知、親見十二緣起之真相,這就是「既是見佛,又是見法」,也是最究竟的真理。

在此處主要講了兩點:第一,在佛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中,十二緣起的道理最為珍貴,最為深奧;第二,真正了知了這個道理,親見了這樣的真相,相當於見佛、見法。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有專門只研究、學修十二緣起法而獲得成就的。比如,獨覺佛到最後階段,不通過善知識就能獲得成就(最初是要通過善知識的)。這是通過觀修十二緣起的順逆而獲得的成就。他到一些地方,看見死人的頭髮、骨頭等而知道這是「老死」;然後思維它們是如何產生的——這是「生」,「生」是通過「有」產生的,「有」是通過「取」產生的……這是逆向觀修。再從無明開始,順向觀修。這樣順逆觀修十二緣起,最後獲得了成就。所以,十二緣起的修法非常殊勝。

以下講解修道的功德。前文講過的七種覺支,屬於見道的功德。今天講修道的功德——八正道。

修道位是從何處開始的,這方面有不同的說法和觀點。有的人說從一地開始,即一地的一部分是見道,另一部分是修道,一地到十地都是修道。當見到諸法究竟實相的剎那(不是時間的剎那,而是成事剎那),這部分是見道,因為親見了諸法的究竟實相,然後就開始了修道。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從二地開始屬於修道。

摘自達真堪布《親友書》講記28

相關焦點

  • 【覺海傳燈】般若之燈—如何是實相念佛,如何見佛,為什麼諸法空無所有
    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舍利弗,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能見到諸法無所有,就是念佛,此為認識諸法實相後的念佛,認識自性佛,念自性佛。所有這是諸法實相。故經文又說:複次,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見到諸法實相就是見到佛,而什麼是諸法實相呢?就是一切諸法,畢竟空無所有。
  • 《金剛經》的啟示,見緣起空性,即見如來
    《金剛經》中的六如偈頌,佛子應至心持誦,信受觀修關於《金剛經》,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的譯本是這樣的:「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在「不能見如來」這句裡,菩提流支的譯本中,還寫明了不能以色相音聲見如來的原因,那就是「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 聽佛告訴文殊菩薩,如何覺知五蘊皆空,什麼是菩薩覺知一切法?
    聽佛告訴文殊菩薩,如何覺知五蘊皆空?什麼是菩薩覺知一切法?【經文】複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覺彼五陰?如斯覺故,是為菩薩覺一切法。(摘自《大寶積經》)【耀如樂園略解】世間的文章我們都見過很多,如佛經這樣的美妙語言是很少的。止觀法門是佛法的重要法門,止就是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專注於特定之對象(止),並生起正智慧以觀此一對象(觀),稱為止觀,即指定、慧二法。
  • 什麼叫開佛知見?丨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宣化上人)
    法達即高聲念經。至譬喻品。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佛之知見也」:這個大事,就是佛之知見。【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
  • 佛說:十二因緣是什麼意思?佛教十二因緣解讀
    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顛倒當知,一切眾生,不能見於十二因緣,是故輪轉生死苦趣。若有人見十二因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見佛者即是佛性。
  • 佛學雜論,六度並行,理事雙修方能圓證佛果!真正的菩薩事業
    執事昧理,執理昧事,此是不解心者,當知萬法唯心,萬法無性,雖然無性而不壞一切種性。不離現前任何一法而究竟圓滿的,譬如水結冰,但溼性不改,當知離冰無水得。諸法實相亦復如是,離心及行住坐臥無有佛可得。佛非坐臥,但不離坐臥有佛可得。
  • 【農曆七月二十四】恭迎龍樹菩薩聖誕,見者增富,功德無量!
    【性空緣起】恭迎龍樹菩薩聖誕,見者增富,功德無量農曆七月二十四,恭迎龍樹菩薩聖誕值此殊勝日讓我們共同誦念佛號,感恩龍樹菩薩智慧燈炬,照亮三千世界信心清淨者,花開即見佛。龍樹菩薩著作極豐,如《中論頌》《十二門論》《七十空性論》《回諍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破有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菩提資糧論》《寶行王正論》《因緣心論頌》《菩提心離相論》《福蓋正行所集經》《資法界頌》《廣大發願頌》等,造論之多,世所罕見,因此有「千部論主」之美稱。
  • 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阿羅漢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大菩薩眾。彌勒菩薩。曼殊室利菩薩。觀世音菩薩。而為上首。及摩利支等諸天龍八部前後圍遶。爾時舍利弗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於未來世。末世眾生作何等法得脫諸難。佛告舍利弗。諦聽諦聽。我今為汝說於此事。    爾時會眾歡喜踴躍。重勸請佛。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日前有天。
  • 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正像經論中所說的那樣「由我貪增上,以我愛執持,從無始生死直今,生起種種不可欲樂。」眾生執著「我」原本是為了「我」的幸福,然而事與願違,反而帶來人生種種煩惱。金剛般若是佛的境界,由眾生到佛的境界,其實是沒有距離的,我們迷惑愚痴的時候是眾生,開悟時就是佛。
  • 佛說:這位菩薩若聞其名能住不退轉,若見其相皆得離苦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中記載,有一次佛大放光明準備宣講妙法,有位菩薩從東方大寶佛剎,來到娑婆世界參加法會,為了讓一切眾生獲得大利益,一路上顯現了不可思議的神通變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六道眾生莫不如此。
  • 地藏菩薩聖誕!見者積福消災,轉發給你的朋友!!!
    據佛經記載,為了在五濁惡世中,讓眾生能深信因果,皈依三寶,地藏菩薩多現出家僧人相,或剃髮光頭或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一手持錫杖,一手持寶珠,並以一頭形似獅子的獨角怪獸為坐騎,其名曰:「諦聽」或「善聽」。
  • 「中觀學說」的開創者「龍樹菩薩」,證得「無生法忍」,願生淨土
    【南無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是印度佛教中觀學說的開創者,吸收綜合了初期大乘佛教經典的相關理論,對佛教「性空」的觀念給以完整的論述,緣起性空思想成為大乘佛教的基礎。龍樹《中論》依緣起而說明即空的中道,繼承《阿含經》的「八不緣起」──「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即以一切法的「有、時、空、動」四個範疇,建立大乘體系,使大乘般若性空學說傳播到全印度。龍樹的「性空般若學」,是到了鳩摩羅什翻譯龍樹著作後,才漸為中國人所識。
  • 什麼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妙法蓮華經》裡告訴了我們答案!
    明個什麼心,見個什麼性呢?明了自己的心性於諸佛之心性無二無別。這就是禪宗的根本宗旨。我們的心性和諸佛菩薩都是一同的了,那麼佛講說的法自然也就能夠曉了本意了。修起來也就更為直接了。但一定還是得修!不是悟後不修,是不悟難修,悟後勤修。六祖慧能大師令法達禪師誦讀《妙法蓮華經》,法達禪師隨即高聲念誦。
  • 佛法:眾生要如何做才能通達緣起法
    (一)無論凡夫還是佛都有對所緣的境界都有認知,只不過佛對境界的認知是以現量的方式來認知的,凡夫對所緣的境界大都是以非量的方式來認知的,介於這二者之間的認知就是比量認知。現量就是現前量度,比量就是推比而知,這兩種對隨緣的境界認知是正確的,凡夫以非量認知都是錯誤的,所以心識對境界的認知錯誤,決定凡夫的見地大部分都是顛倒見,故無法認知緣起法。
  • 法華經:說法的底氣在哪裡?說一說佛的四無所畏(70)
    菩薩運用四攝法的目的,是為了將眾生引入佛道。布施,又作布施隨攝方便。即以無所施之心,施受佛法(法施)和施捨財物(財施)。如果有眾生愛樂財物,則布施財物;如果有眾生樂於聽法,則布施佛法。菩薩以布施法與眾生先結善緣,眾生受惠而心地調柔,從而願意聽布施者講覺悟之道。愛語,又作愛語攝方便。根據眾生的根性,善於以善言而安慰之。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了解緣起,固然即了解三法印;了解三法印,亦必了解緣起。所以,如對緣起甚深之義未能直接悟解,可借三法印之開顯以悟入。這樣,說緣起便同時要說到三法印了。03、緣起緣滅故空真相,用佛法的語言說,即實相(實者,如其實也,非實有之意。諸法如何,便見如何,便說如何,故名實)。對於緣起的真相,佛法除以「無自性」之義來開顯外,還另用一意義深刻的術語來描述,那就是「空」。
  • 念佛圓通之精義(續談知見之一)
    為什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是無相的念佛法門?末學將於談過知見之後,再來敘述如何修習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的各種方便善巧,使行者能如法進入此一法門所述之境界,在此之前則希望行者務必耐心詳細體會之知見,以免錯用功,枉費精神和力氣。
  • 【藥王菩薩聖誕紀念日】一切眾生喜見的藥王菩薩
    據《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記載,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一尊佛,佛號叫琉璃光照如來,佛國名叫懸勝幡。這尊佛涅槃後,在像法時代有一位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的無上清淨平等大慧。當時在大眾中有一位星宿光長者,聽說大乘平等大慧之後,心生歡喜。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大勢至菩薩,音譯摩訶娑太摩缽跢,意譯「大勢至」「得大勢」或「大精進」,略稱勢志菩薩、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合稱為「西方三聖」。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幹,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