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圓通之精義(續談知見之一)

2020-12-27 紫微天使

為什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是無相的念佛法門?

末學將於談過知見之後,再來敘述如何修習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的各種方便善巧,使行者能如法進入此一法門所述之境界,在此之前則希望行者務必耐心詳細體會之知見,以免錯用功,枉費精神和力氣。

凡修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者,都應以想念之念來念佛,而不是嘴說口吃,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奉世尊之命,敘述他修行圓通法門時說: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會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為形影,不相乘異。十方如來,伶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夲因地、如念佛心、人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由以上經文可知,大勢至菩薩從過去恆河數劫以來,便因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味之味,而一直以此法門修持至今,已是最後生菩薩,即將成佛了,仍以此法門自修及度眾生,攝歸淨土。此念佛圓通章之經文不長,但自前後至後皆用憶而念,而不說執持名號,可見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

佛說《楞嚴經》,目的在教人們修楞嚴大定而證五蘊空,得究竟解脫,是故先說究明心性的知見,七度徵心,了不可的,然後令25位菩薩各自敘述修持楞嚴大定的圓通法門,再命文殊師利菩薩評論,最後世尊在說明五蘊區宇間真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單憑修行者一心不亂的信願力,往生淨土即可,不必從究明心性開始,不厭其煩地說到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之區宇及證空之境。而世尊不但殷勒過說,並且叮嚀菩薩們如何辨明諸魔境界,可見此法是由定而入之淨土法門非持名淨土法門。此其二。

又文中說:(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可知是直接以佛之心,制心一處,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之地步,因深入楞嚴大定而證入無生法忍,此則恐非持名念佛所能到,除非持名念佛者轉入此法,此其三。

茲分別說明於下:

一.大勢至菩薩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毋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運……」這段經文不斷的使用(憶)字,並舉母子相憶之情形來說明。行者若是少年離家,別母十數年,常憶念慈母,當知憶時沒有姓名,亦不會從早到晚在心中稱念媽媽,而只知時時刻刻牽念著慈母,唯有一念牽腸掛肚,行者若是為人父母,憶念留學外國或移民國外的子女時,亦只是時時一念牽掛,心中並木不停的唱念子女名字。若是年輕男女,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浸浴在愛河之中,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日夜懷思,無暫時息,彼時亦未曾在心中不停的唱念對方之名字,而只是不停地想念他、憶念她。乃至憶到入神之時,渾然忘我,也忘了外在的事件和聲音,此一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圓通章之主要精義。

當我們憶念一佛或一菩薩時,心中沒有名號聲音形象,憶一佛、想一佛,而無他念,你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如此簡單而又清淨,何東不修;非要執持名號才能憶佛念佛,所以念佛圓通章至始至終,不說特佛名號。而一再說小說念。若是持名法門,必定如《佛說阿彌陀佛經》等,倡明執持名號,一心不亂,若干日那得往生,或臨命中時執持名號若干念而念一心不亂者得生淨土。是故(憶念丿二字乃是念佛圓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左。若善知識以持名念佛而解說念佛圓通者。必屬權巧方便接引眾生,將來必會斟酌因緣,續說無相念佛,引導眾生進入念佛圓通章之根本旨趣。若已有持名念佛基礎者能實現此法,可以迅速調伏六根,充滿了法喜,做個快樂的無相念佛人。

二、《楞嚴經》以極大的篇幅來敘述世尊,如何為阿難尊者等人究名心性,所謂七處徵心,了不可的。使諸弟子們解知自信夲空以後,再令25位無學菩薩各自敘述修習楞嚴大定之園通法門,復由智慧地一、七佛之師的文殊師利菩薩評論此二十五種法門之中,哪些是最適合此世界眾生修習的法門,文殊師利菩薩評論之後,認為最適合此世界眾生的法門是觀世音菩薩所說的耳根圓通法門。評論完後世尊再說四種清淨明誨,又細說修學此定製過程中,應當明了如何是色蘊區域,如何是證得色蘊空,乃至如何是受想行識區宇,如何是證的受想行時空。再為諸弟子們分辨魔事。

若《楞嚴經》所說是持名往生諸佛淨土之法門,世尊只需達說脾淨土之殊勝及持名發願,一心不亂求生彼土即可。不必大費周章,苦口婆心,用那麼多的時間來說那麼多的知見。可見楞嚴經所說的二十五種法門皆是修楞嚴大定的法門,而念佛圓通正是僅次於耳根圓通的修定發禪法門,所以這是直接以修定的方法來修究竟的的、咱心的淨土法門。

產業革命之前的社會是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忙之外休閒時間多,人口也少,離城三裡,放牧生絕,不聞市廛喧雜之音。水邊林下難得受打擾,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再好不過了。時至今日社會形態變化更大,往往日未出時就得出門,緊張繁忙的工作了一天,太陽西沉了還不能回家。現在別說離城三裡、放牧聲絕,即便躲到深山裡都難得不受打擾,在想要以前人那樣地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已經沒有那種時間和環境了。

若深入體究,二種法門沒有高下,到最後都一樣。依末學個人的看法,反而覺得念佛圓通比耳根圖通法門要來得直接。尤其是失去了不受打擾的潺潺水聲及吹樹和風天簌的現代人。

耳根圓通法門是以耳根聽聞聲音入手。先是坐中細聽,使心安住而不是攀他境。後來隨聽隨流不留於耳。接著心境轉寂,從(入遊,到(亡所)。也就是說:聲從何來,已經與我不相干,聲是聲、我是我,安住於自心內境,這時便已經由耳根回歸一根了,聽聞聲音之目的,只是用它做為排除散亂方法罷了。換言之,一切修方的方法(指佛法內明及修定之學)皆需歸結到意根入手。耳根法門適合以前農業社會的人們修特。如今世代不同了,我們居住在擁擠吵雜的環境中,潺潺水聲、和風天簌,難可得聞。星期假日才有空閒,興衝衝的來到水邊林下,不料到處是人。大人呼喚,小孩哭鬧無一處可以安心打住,一路堵車,烏煙瘴氣,好不容易回到家裡,又常是電鈴聲,電話聲,鄰居狗叫聲小販兒擴發音器販賣聲,汽車喇叭聲,汽車呼嘯而過、以及消防車,救護車撕人心之聲,警笛尖銳之聲……。今天張三來訪,明日回訪李四。才剛坐上蒲團,電話鈴聲又響,人們普遍生活在緊張繁忙的狀態下,每日能有一小時的時間,打坐就算很好了,那能奢求4~5個小時,乃至8~9個小時呢?若無連續的長時間和安靜的環境,如何修習耳根圓通法門呢?所以如果有一個法門能讓我們不能是在活動中或在靜坐中都能修持的話,那就正是現代修定學禪和修淨士的人所夢寐以求的法門了。而無相念佛正是這樣的一個法門,而且它是直接從意根入手,一旦成功,不管是什麼情況下,皆能憶佛念佛。儘管是不停的在一切聲音和形式之中活動,這憶佛之淨念相續不斷,不受妨礙。這便是禪師們所說的(騎聲蓋色)。到這地步,要繼續修楞嚴大定也可以,發願求生諸佛淨土也可以,要在日常生活中參禪也可以,因為已經具備了動中之工夫的緣故。

三、此念佛圓通章的經文裡面說以心憶佛念佛,最後則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入三摩地。可見不是(持名念佛):如(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又如(我夲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都是直接以心念起修,第一段是以憶佛念佛,不由你名,第二段則是大勢至菩薩說自己是以念佛之心而證入無生法忍。

若心中佛號不斷,欲入三摩地,地相當困難,因為每一句符號是有很多妄念和聲音組成的,心中記掛著佛號不斷,便不能入定,若使人煩惱極少,而有正確知見,懂得在最後妄想不起時,也讓佛號不在心中出現,維持或安住在憶佛之一念之中,心不執著於佛,漸漸便能入定,但終究是比較間接,何如直接以心念佛呢。

又如有人坐中出聲身專心唸,佛號更難以入定。若此人煩惱甚少,在唱念佛號到妄想不起時。使心不執著佛號:任由口中不急不徐的繼續唱念佛號,心不掛念佛號,一心億佛而不執著於佛,亦能在口中不斷的佛號之狀態下入定,但是這種情況必須有更強的工夫,欲望到此境界更為困難,反不如直接與心念憶佛念佛,更容易入定而輕安,且不傷氣,成就更快。

因為此法是直接由意根心念入手,非由舌根耳根轉入意根,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可知一念佛法門是無相的,是修定而入的淨土法門。也就是去除形象、語言、文字、名號,而直接以憶佛之心來念佛,必須是以此億佛之淨念相續不斷,才能稱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若有其它任何念頭乃至佛號出現,都不能算是淨念相繼。以此憶佛之淨念相續不斷故,最後能(入三摩地),若上上根人,乃至證得五蘊空的究竟解脫境地,這是唯心的淨土,究境的淨土,此即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念佛圓通法門。

綜上所述,可知此一法門是無相念佛,由定而入的淨土法門。行者勿因過去善知識以持名念佛為方便接引,尚未敘述到無相念佛之境界,便以為多數善知識皆認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是持名念佛,因而以先入為主的觀念而排反無相念佛。末學深信諸善知識於觀察因緣成熟時,必將繼續敘述憶佛念佛,無相念佛等念佛圓通之深妙理想,以圓滿其弘揚念佛圓通法門之廣大功德。

相關焦點

  • 講記|《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第四講:識得路頭 生死齊休 念佛圓通 稱名自歸 即入必定
    現在大勢至菩薩為我們選擇了念佛圓通這條大圓通的路,也是超日月光佛為他選擇的路。對於我們而言,佛如何說我如是做,不要私心自用。古人說:「外不著相,內心無揣,心如牆壁,方可入道」。我們要去隨順佛為我們做的選擇,即淨土門,這個門就夠了。所以希望學習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之後我們能夠轉個身,不要再往前看,一轉身,依靠佛的願力去修行了,我們就看清路了,識得路頭了。若如此,就一個字:等,念佛等佛來接。
  • 【顯密經論】《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下面匯集大師文鈔的相關開示,分述如下:一、贊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為念佛最妙開示在文鈔續編卷下《淨土五經重刊序(民國二十二年)》中,大師說:「諸大乘經,帶說淨土者,多難勝數。而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實為念佛最妙開示。眾生果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念,豈有不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近證圓通,遠成佛道乎哉。」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判教之目的,為使行人,知所抉擇,依教奉行(一)
    請大家翻到講義第七頁中間,第二門藏乘教攝:【藏乘教攝,即是判別一經所屬之教相,教相乃分別聖人教化之言。大凡研經究典,宜先了知此經屬於何藏、何乘、何教?說在何時?於此了知,則有助於理解經義。釋尊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集為三藏十二部,其中大小乘、權實教,頓、漸、偏、圓之理,各各互陳,若不判別,如何了知此經所說教理,是頓教或漸教,是大乘或小乘?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丨念佛圓通章講義有聲書首發
    又云:「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眾生與大勢至菩薩有深厚的因緣,「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 如何速證念佛三昧!
    當時楞嚴法會上,釋迦牟尼佛要弟子各說親證境界,有二十五位菩薩、阿羅漢自我介紹,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之地、水、火、風、空、識,都有阿羅漢、菩薩說明,其中耳根是留在最後(根大圓通之後)。識大之後,由大勢至菩薩說明根大圓通,隨彌勒菩薩後,即從座起,介紹自己親證念佛三昧的經過。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在這個末法時代,佛門禪宗頓教心印傳承在中國大陸已經長久失傳,大多數的人只知念佛。但從世界範圍來說,佛之心印正法從沒曾斷過,也不會中斷,這些都是十方三世佛的恩典。鄙人本是一介書生,自幼心中就有人我生死的疑惑。
  • 耳根圓通
    世紀風蜻蜓音頻30轉文字耳根圓通: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旋汝倒聞機就是把聽聲音倒過來,通過音聲返顯聞性。我們無論在任何地方,無論做任何事,都會有音聲。那我們就通過音聲返顯到聞性的存在。這樣我們不去聽聲音而是體會能聽到聲音的能。
  • 大勢至菩薩教您:如何速證念佛三昧!
    識大之後,由大勢至菩薩說明根大圓通,隨彌勒菩薩後,即從座起,介紹自己親證念佛三昧的經過。以慈母喻佛,子女喻眾生,佛是眾生大慈悲父,超過世間父母千萬億倍,常憐念眾生,眾生常不領情,不肯念佛,故不相見。「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假若眾生心,能真切的憶佛、念佛,或現前今生,或臨終,或將來必定可以見佛,親近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 《淨土聖道》序:破淨土真宗本願念佛法門
    ,將對淨土與禪宗一切行者產生極大之利益,消除淨土與禪門行者以往對淨土真義、淨土內涵之誤解,提升大眾對淨土一門之正知見。是故正德居士將其所著《淨土聖道》一書之初稿示餘,以邀餘之序文,讀後生大歡喜,乃造此序略抒管見,以申餘之所見及所喜焉。  古來多有淨土宗祖師教導學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者,然而彼諸祖師所說之語,常有誤導眾生之處,譬如倡言:「生西之後即是已經脫離三界生死。」
  • 淨土法門:念佛即是大勢至,人仗佛勢速成佛
    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這是講時間,是在什麼情況下得到了念佛圓通,這個法是從何而來的。三、佛教念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第三部分是「佛教念佛——彼佛教我,念佛三昧」。第四部分是「釋義」,就是解釋修因證果的過程,列了一個表格。
  •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啦~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超日月光佛告訴我們,如何叫做念呢?這是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如何念佛,讓把我們憶念轉過來,不走世間的憶念,他告訴我們,十方世界一切成就的如來聖賢,都在如母親想念兒子一樣在憶念我們,但為什麼我們不能見佛呢?就是因為你憶念佛不夠,如插電源,線路不通,接不上電源。
  • 佛教:念佛之人,常讀這本文鈔,淺顯易懂,歸家越來越有把握!
    他體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弘揚淨土。利益眾生。數十年如一日。不辭勞瘁。」太虛法師云:「親其教覽其文者,輒感激威德力之強,默估折服,易估崇仰,為蓮宗十三祖,詢獲其當也。實為近代佛子僧人典範。」圓瑛法師云:「乘願再來勢至身,圓通念佛訓群倫。風光本地無他術,聲教當年自有真。」印祖的《文鈔》非常殊勝。
  • 音聲訓練之清除音聲的掛礙相 節奏念佛 大聲 小聲 哼聲 默聲念佛訓練(一)--丹田氣 一合相念佛
    你會念佛吧?沒有說不會,是不是啊?你會一合相念佛嗎?會不會呀?真會吧?真的會。就是啊,你不覺悟他就不會,你覺悟了他就會,是不是啊?那麼一合相念佛是什麼呢?我就問你啊,你會打哈欠吧?「啊——呼——」這是什麼氣呀?丹田氣。你會用丹田氣,人人都會,是不是啊?
  • 地藏法門最主要的精義(成觀法師)
    地藏法門最主要的精義—恭錄自 成觀法師《地藏本尊十觀法之第七名字觀》也就是說:地藏二字是他的德號,他所修的功德之總稱。地藏菩薩之所以願負擔起一切的困難,累劫度生不辭辛勞,無有疲厭,是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都是可造之材,不是不可雕的朽木,因為你們都是可堪造就的,所以我願擔負起一切的困難,一再救拔你們。你們若不能得度,豈不是太可惜了嗎?而且這樣流浪生死,也太可憐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心地寶藏即名如來藏,連最愚痴的人,及業障最重的地獄眾生,其心也都具足了如來藏。
  • 《無相念佛》 注釋
    究竟解脫者於解脫道已經親證並究竟了知,已無可學謂之無學。 注四、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種類繁多,欲知其詳,可參閱大正藏經第十三卷大集部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三、念佛三昧品。或菩薩念佛三昧經,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分。一般所說念佛三昧大多是指:念化身佛、念報身佛、念法身佛之三昧。無相念佛即是念佛三昧,屬於念法身佛諸種三昧之一種。因此種無相念佛工夫而入之三摩地亦是念佛三昧。
  • 【覺海傳燈】般若之燈—如何是實相念佛,如何見佛,為什麼諸法空無所有
    【覺海傳燈】般若之燈—如何是實相念佛,如何見佛,為什麼諸法空無所有心燈佛教文化工作室  公眾號:fojiaozhengfa     我們知道佛經裡常說諸法空相
  • 圓瑛大師《勸修念佛法門》第九:念佛具足三學
    三、觀像念佛。即靜坐觀佛形像。先觀彌陀眉間白毫相光。毫相觀成,漸次觀佛面部,以及全身。觀像功成,即能隨身所向,皆得見佛,相好莊嚴。  四、持名念佛。即《佛說阿彌陀經》所示執持名號之法。不假參究,不必觀想,不勞觀像,但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或加「南無」(譯「皈依」)二字,更可表示皈敬之意。念佛之法,貴在一心。口念心念,心口如一。若口念心不念,難成功效。
  • 彌陀贊——念佛法門
    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故知: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
  • 念佛在修行路上的重要性!
    殊不知,他們眼前這道菜之價值非金山銀山可比啊。緣起之二:末學時常觀察諸多學人稍有慧根,學習大善知識法寶知見後,便將大善知識之知見當作自己知見。若此人能有配合行門功夫一點點實證,則不會有太大問題。就像練跑步,如果慧力與定力,兩條腿,單單只練一條腿,別說跑步,連走路都難。
  • 珍貴開示:廬山東林寺方丈大安法師開示的九種重要的念佛方法
    我們念佛修行最主要的就是以往生西方淨土為旨歸,當然,也要以對治自身的煩惱、清除自己的妄想雜念為下手的功夫。我們的六根為六賊,這些賊眾難以一網打盡。娑婆世界的凡夫眾生,以耳根最為圓通,意根的功德最為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