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法院:錄音錄像代替庭審筆錄,新的庭審這樣開!

2021-01-11 洛陽網

為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落實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要求,洛陽法院試行「無書記員」庭審新模式,推進裁判文書簡化改革,既有效提高了審判效率,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同時保障了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為深入推進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落實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定要求,洛陽法院試行「無書記員」庭審新模式,推進裁判文書簡化改革,既有效提高了審判效率,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同時保障了人民群眾多元化的司法需求。

  偃師市法院

  3月31日上午,隨著審判員石宗平敲響法槌,一起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買賣合同糾紛案在偃師市法院正式開庭。然而,與以往案件審理方式不同的是,承擔著庭審記錄重任的書記員座位上卻空無一人。該場庭審無書記員進行記錄,而是用庭審錄音錄像替代書面的法庭筆錄。整場庭審全程錄音錄像、畫面清晰流暢。這也是洛陽法院首次運用「無人記錄」的方式開庭審理案件。

  「本次開庭將實行全程錄音錄像,錄音錄像即為庭審記錄,不再另行書面記錄,是否同意?」在偃師市法院第五審判庭裡,因被告經合法傳喚未到庭,該案承辦法官石宗平向原告告知訴訟權利和義務。在當事人知曉情況並同意後,庭審正式開始,並且同步庭審錄音錄像與直播。庭審開始後至最後陳述前,當事人可以糾正已發言內容。整場庭審全程錄音錄像、畫面清晰流暢。庭審結束後,當事人可通過中國庭審公開網查看庭審過程或至法院電子閱卷室觀看庭審錄像。

  洛寧縣法院

  4月2日上午,洛寧縣法院速裁團隊員額法官金利兵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公開開庭審理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在原、被告全程參與,書記員席空無一人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此次庭審,並於當日下發「表格式」判決書。

  庭審開始前,金利兵就此次開庭採用無書記員進行記錄、以庭審錄音錄像替代書面法庭筆錄的方式,向雙方當事人進行了說明。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正式開庭並且同步庭審錄音錄像。由於書記員不再出庭負責庭審記錄,審判法官無需時刻注意書記員的庭審筆錄是否記錄完整,而是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審理案件爭議焦點,引導當事人圍繞證據內容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當事人在陳述時也可以一氣呵成,大大提高了庭審效率。

  未來,洛陽法院將繼續努力,全面提升司法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推進「智慧型法院」建設的深度應用,不斷優化審判資源、切實提高審判質效、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司法需求

相關焦點

  • 徐匯法院探索智慧庭審 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自上海法院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徐匯法院推進錄音錄像替代法庭筆錄及音字轉換技術的法庭應用。截至4月10日,累計運用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開庭61件。圖說:徐匯法院探索智慧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徐匯法院供圖4月9日13:50,徐匯法院第二法庭,一起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案即將開庭。法院知產庭法官俞海苓和書記員張琤步入法庭,俞海苓登錄「上海法院智慧庭審系統」,選擇即將開庭審理的案件,點擊「準備開庭」後開始庭前準備工作。
  • 上海知產法院推進庭審記錄方式改革 全程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上海知產法院推進庭審記錄方式改革 全程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2020-04-24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鐵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試點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
    上鐵法院在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試點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原來,自2020年4月1日起上海法院啟動為期6個月的運用現代科技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為貫徹落實市高院關於深化庭審記錄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高庭審質效,提升司法公信力,4月13日至14日,上鐵法院作為首批庭審記錄改革試點法院之一,嘗試運用庭審錄音錄像替代庭審筆錄的方式開庭審理了三起案件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電子訴訟庭審規範
    人民網北京2月21日電 (孟植良)21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線舉行電子訴訟庭審規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以下簡稱《規範》)。 在線庭審為原則 線下為例外 《規範》對線上訴訟的身份認證和帳號使用,在線庭審的著裝、環境、禮儀,證人出庭方式、異步庭審方式、庭審筆錄、庭審公開等作出明確規定。同時,《規範》強調「以在線為原則、以線下為例外」的庭審原則,第一條規定:「電子訴訟採取在線視頻方式開庭。
  • 【嶺東區法院】千裡之外的「面對面」庭審
    【嶺東區法院】千裡之外的「面對面」庭審 2020-03-25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司路心語】首次庭審筆錄
    今日推送首次庭審筆錄作者:陳朝偉 義馬法院執行局2017年9月19日,對我而言是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因為就在這一天,在歷經一個多月的報考程序後,作為「書記官」專業出身的我,被義馬市人民法院招錄,「名副其實」地成為該院民事辦案第二團隊的一名書記員。
  • 當事人能否當庭拍照、複印民事案件庭審筆錄?
    庭審是訴訟的重要環節,而庭審筆錄記錄著庭審的各個流程,包含著當事人的陳述、提交證據的內容以及雙方激烈的辯論。一個好的書記員能夠通過當事人繁瑣的語言歸納出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能讓人透過一紙文字感受到庭審現場的火藥味。
  • 蔣海松:庭審直播,讓正義看得見
    中國庭審直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為這句法諺做了最好的註腳。截至2020年12月4日上午9時,全國2020年庭審直播共4275703場,全國法院庭審直播數量累計突破1000萬場。全國共計3502家法院依託中國庭審公開網網站開展庭審直播活動,參與直播的員額法官超過29萬人,單日庭審直播最高場次數量已達36923場。中國庭審直播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進步,為司法公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 庭審筆錄沒看就籤字了,現在案子輸了,咋辦?
    法眼掃描作為執業28年的律師,遇到的奇葩事情也算是比較多的,題主庭審之後沒有看庭審記錄就籤字的情況比較少見,因為這個事情應該是你的律師幫您把關,律師沒有仔細審閱庭審筆錄就籤字,導致委託人也跟著籤字,那律師的責任就比較大了。現在只能先上訴,讓一審輸掉的判決不生效,然後再分析一審輸掉的官司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難道僅僅是因為庭審筆錄記載的內容對題主不利嗎?
  • 經過13509次、總時長7792小時的在線庭審實踐後,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規範》的重要內容《規範》對線上訴訟的身份認證和帳號使用,在線庭審的著裝、環境、禮儀,證人出庭方式、異步庭審方式、庭審筆錄、庭審公開等作出明確規定,張雯院長對《規範》中的重點內容作了詳細介紹。證人出庭作證方式予以明確異步庭審並未廣泛應用證人出庭是在線訴訟程序設計上的難點,《規範》第十七、十八、十九條對在線訴訟的證人出庭方式予以規範,明確證人不得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於同一場所參加庭審;法院應當採用音視頻信號隔離等方式,確保證人在線作證前及完成作證後不能在線旁聽庭審;證人在線參加庭審的,不公開庭審直播,但庭審結束後應當公開庭審錄像
  • ——訊問錄音錄像為什麼不給辯護律師看
    三位辯護律師將該情況反映給二審法院七日之後,承辦法官電話告知,經與人民檢察院再次溝通,人民檢察院答覆:該案訊問錄音錄像不是證據,一審時未作為證據向一審法院移送,一審庭審時也未作為證據向法庭舉證,因此二審時也不作為證據移送。因此承辦法官明確答覆,二審法院同意人民檢察院的意見,不會調取該案訊問錄音錄像。
  • 籤字後又故意撕毀庭審調解筆錄 女子被判處拘役三個月
    2019年11月,潘某在庭審調解中,乘人不備將庭審調解筆錄最後一頁籤字部分撕毀,涉嫌擾亂法庭秩序罪,最終被法院判處拘役三個月,緩刑六個月。原有的案件是一起共有物分割糾紛案。2019年11月,龍馬潭區法院石洞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原告徐某某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經法院當庭主持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潘某作為原告徐某某的法定代理人在庭審調解筆錄上簽字確認。
  • 中國庭審公開網公開庭審總量突破1000萬場
    中國庭審公開網公開庭審總量突破1000萬場本報北京12月4日訊 記者蔡長春 見習記者趙婕 記者今天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中國庭審公開網公開庭審總量已突破1000萬場。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入庭審公開網,近30萬名法官開展過網絡庭審直播,訪問量300多億次,單場庭審最高點擊量達九千多萬次,成為了全世界最大體量的庭審網際網路公開平臺。
  • 鄯善縣人民法院縱深推進庭審直播
    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鄯善縣人民法院大力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積極擴大庭審直播覆蓋面,有效促進司法公正公平公開,實現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鄯善縣人民法院為推進陽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迎難而上,多措並舉克服疫情影響,緊抓審判公開庭審核心環節,強化科技法庭應用,大力推進庭審同步錄音錄像和庭審網絡直播,利用「中國庭審公開網」和「新疆訴訟服務網」併網直播庭審全過程。截至11月25日,該院網絡直播庭審729場,群眾累計觀看量8萬餘次,庭審直播位列吐魯番市全區法院第一。
  • 刑事庭審筆錄律師服務團隊
    刑事庭審筆錄律師服務團隊,我幾乎沒有節假日,一般晚上8點以後才有時間處理工作以外的事,雖然很辛苦,但每當為當事人爭取到合法權益,當事人肯定我的付出時,我感到非常幸福,這也是對我的最高褒獎。
  • 語音識別黑科技「好身手」 為庭審工作提質增效
    根據各地法院審判優化要求,視爾信息積極助力人工智慧技術在司法場景的深度應用,其中,智能語音轉錄系統保障了法院在線庭審的有效運行,為人民法院工作服務便捷化、執行效率化、信息透明化、審判智能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 【多元解紛】霑益法院「雲庭審」又來了
    案件情況介紹:    韋某訴董某離婚一案,法院受理後,在向被告送達訴狀副本時得知被告在外地,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被告遂向當地村長詢問自己能否參加庭審,村長說:「疫情防控期間不建議去,如果去了,可能在疫情結束前不能回到本村」。承辦法官考慮到這個因素,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決定採用微信方式進行庭審。
  •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立規在線訴訟,學者:可成為行業標準參照
    2月21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發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電子訴訟庭審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明確在線訴訟的身份認證和帳號使用,在線庭審的著裝、環境、禮儀,證人出庭方式等內容。有學者指出,這一《規範》將成為其他法院和訴訟主體進行電子訴訟和在線庭審時可資參照的行業標準。
  • 智慧戰「疫」 | 病毒,擋不住庭審——河間法院網際網路開庭工作紀實
    不能開會,審管辦就把培訓搬到了手機上,通過微信工作群發教程、整理庭審筆錄模版,他們還隨時分享庭審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目的只有一個,保證大家儘快掌握開庭技術,順利完成庭審。為了確保法官們真正做到防疫審判兩不誤,審管辦又主動承擔起了庭審的「善後」工作:法官開完庭可以立刻返回值勤點,庭審資料、庭審錄像的下載和光碟的刻錄工作,審管辦全包了。每天,法官們下班了,審管辦還在排期、下載、刻錄,加班成了常態。但令他們欣慰的是,大家很快從零基礎變成了熟練掌握,從畏難牴觸變成了欣然接受、樂享其便利,網際網路庭審已經成為疫情期間河間法院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