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A Last Supper by Lorna May Wadsworth
一幅仿製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的大型畫作將耶穌描繪為黑人,這在英國上下和世界各地都引起了爭議及激烈辯論。
可我認為,這可不是什麼壞事情。實際上,它可能確實有著積極意義。
7月的第一個周末,距離倫敦市中心以北的赫特福德郡北部20英裡(約32.18公裡)的聖奧爾本斯大教堂(St Albans Cathedral)正在安放這幅畫作,以示「與『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站在一起,成為改變的盟友。尋求建立一個尊重及慶祝每個人尊嚴的強大、公正和公平的社區,這裡可以聽到黑人聲音以及黑人生命同等重要。」
安置的是一件惹人注目的藝術品,而且就像其本身一樣,安放工作就已經引發了強烈反響了。人們以鋪天蓋地的意見進行著回應。有人歡迎這副藝術品,還有一些人感到憤怒,指責大教堂朝著「政治正確「的方向傾斜。還有些人稱呼此事為追求」潮流「、成為一場流行運動的弄潮兒。
在大教堂內部,當地一位生意人表示:「我並不虔誠,但我是聖奧爾本斯大教堂、其神職人員及工作人員、特別是座堂牧師的大號粉絲,因為我在大教堂這裡看到了『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運動以及他們用這件藝術品做出的偉大且重要的聲明。「
聖奧爾本斯大教堂對我來說是個特殊的地方。在那裡,我被按立為牧師。我也在這座歷史悠久的教堂裡擔任過白天隨行牧師,還在這座城市中牧養過一座教區教堂。大教堂建立在紀念英國第一位基督教殉教者聖奧爾本斯的古老神殿之上。數百年來,它一直歡迎著各方賓客。今日,大教堂成為了人潮鼎沸的敬拜中心、社區中心,以及每年拜訪它的成千上萬名朝聖者的招待中心。
畫作的作者洛娜·梅·沃茲沃思(Lorna May Wadsworth)說過:「我是以牙買加出生的塔法裡·辛德斯(Tafari Hinds)為我的耶穌,讓人們對耶穌金髮藍眼的西方神話產生懷疑。我也知道,從之前對於塔法裡的頭像來看,他的面容讓人感到非常同情和感動,而這就是我希望我的基督能體現出的壓倒性品質。「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位藝術家的觀點。大教堂Facebook上的一則帖子在短短一小時內就吸引了400條評論,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就支持或反對這件事而進行著激烈的爭論。
有人回應到:「這真是件發人深省的藝術品。我喜歡並迫不及待地想去觀賞它。種族主義在我們社會中的根深蒂固讓我感到悲傷。「
另一位評論道:「教會並沒有改變耶穌的膚色,還決定展示這件描繪了耶穌是黑人的藝術品。我們希望它給予人們一個機會來質疑一慣接受為正確的事物。「
其他評論則更具有批判性,如一則典型的回應就寫道:「更為無恥地迎合了『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將時下流行的政治議題引入到了這座傳統教堂之中。「
就在這一周(譯註:作者寫作的時間,即6月底至7月初的那一周),我聽聞一位主教稱世界正處在三種傳染病之下:新冠狀病毒、氣候變化和種族主義。如果我們需要生存發展,那就必須應對這三個問題。
人們可能會強烈反對洛娜·梅·沃茲沃思的這這幅畫作,也可能對它表示歡迎。無論哪種方式,它都引起了一場對於種族主義在我們社會中的作用以及我們如何在西方文化中描繪基督的重要辯論。
聖奧爾本斯大教堂激起了一場波瀾,但這或許是挑戰樹大根深的態度並形成新觀點的唯一途徑。
文章原作者彼得·克魯普勒(Rev Peter Crumpler)是英國聖奧爾本斯的聖公會牧師,前聖公會聯絡處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