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仿造2幅假畫,使出簡單一招便讓專家鑑定為真,獲利7000多萬元

2020-12-14 騰訊網

近年來,文物造假之風日益壯大,不少收藏家都在正規拍賣行拍到了「鑑定為真,實為假」的書畫作品。在2013年12月,李可染大師的《江山盛景圖》以5232萬元的天價成交;在2016年6月,同樣是李可染大師的《井岡山主峰圖》以1800萬元的價格成交。然而,事後經調查得知,兩幅天價書畫作品實為贗品,而造假者僅僅使用簡單一招,便騙過了鑑定專家。

李可染,原名李永順,1907年出生於江蘇徐州,他不但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還是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習畫,49歲為變革山水畫,曾步行數萬裡進行旅行寫生。在李可染晚年的時候,已經在繪畫一途上登峰造極,信手拈來的一幅作品,便是傳世佳作。可是,正因為李可染如此出名,才給了書畫販子可乘之機。

在書畫造假圈內,有一製販名人字畫的「高手」汪某,汪某出生在北京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痴迷作畫,還曾利用家裡的人脈,得到過許多書畫名家的當面指點。通過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斷練習,汪某已經能將徐悲鴻、齊白石、李可染等當代名家的畫作模仿得爐火純青,他臨摹的許多作品曾在多家拍賣行賣出過高價。

由於《拍賣法》有規定,拍賣行對拍品的真偽有免責條款,所以很多造假者都將拍賣行視為洗白假字畫的重要渠道。混跡書畫造假界多年的汪某,則更是成為了箇中翹楚,由他親手送往拍賣行的100多幅字畫中,有87幅成功拍出,為其帶來了上千萬的非法獲利。事成之後,汪某便會將盈利的40%到50%作為酬勞,送給那些中間商。

上文提到的李可染大師的《江山盛景圖》與《井岡山主峰圖》,便是出自汪某的手筆。首先,汪某將李可染不太值錢的畫作的題款裁下來,再找裱畫師傅把裁下來的題款補到值錢的畫作上,此招在圈子裡叫「王佐斷臂」,經常能騙過鑑定人員的眼睛。不過,汪某真正的手段卻遠不止裝裱拼接那麼簡單。

汪某會拿拼接的假畫作,找到書畫名家的家屬認證,甚至請書畫大師在仿作上「題跋」,有了題跋,假的也就成了真的。所謂「題跋」,其實類似於本人籤名和他人籤名,字畫前面的文字叫「題」,後面的文字叫「跋」,總稱「題跋」。有了題跋之後,就相當於得到了官方認證,所以汪某就能輕而易舉地騙過專家,仿作也會被鑑定為真。

相關焦點

  • 賣假鞋狂銷7000萬,連爸媽都給他打工
    賣假鞋狂銷7000萬,連爸媽都給他打工 北京時間7月12日 前兩天看到一條新聞: 《95後小夥賣假鞋超7000萬,
  • 女子拿齊白石畫鑑定,專家說是仿品,女子捂嘴笑:齊白石是我爺爺
    齊老為畫蝦專門在房間飼養了一缸蝦,每日觀察它們的遊動,覓食等姿態和形態變化,畫起來得心應手。齊白石畫蝦,不僅能夠做到一氣呵成,更掌握了濃淡墨筆的運用,各處墨色的處理妙不可言。蝦的頭部和尾部都用濃淡不同的墨水錶現,墨色潤澤,筆觸有力道,仿佛蝦身永遠是溼淋淋的,好像真的生活在水裡,宣紙在齊白石的筆下就是一汪清水。因此他的畫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許多真跡都拍賣出了高價。中國人也喜愛收藏珍寶,不僅僅是書畫,還有古董,玉器等古玩。
  • 老人仿了兩幅畫,一幅賣7000萬,一幅賣1.3億,網友:氣死原作者
    確實是有文物鑑定專家會進行鑑定,可是問題現場上的所謂專家,其中許多都是徒有虛名的,就算是真正的文物專家也會出現許多的錯誤,想像下當年的「金縷玉衣造假案」,這還是被幾個頂尖故宮專家的鑑定過的呢
  • 猖狂的文物騙局:鑑寶專家花17萬買 「假畫」,轉手賣了8736萬!
    猖狂的文物騙局:鑑寶專家花17萬買 「假畫」,轉手賣了8736萬,這是騙局!古人言:江湖險惡,人心叵測。前幾年,關於鑑寶的電視節目層出不窮,處於人們對稀有寶貝的好奇,收視率也很高,很多人都會帶著自己寶貝來到節目上鑑定,一是確定寶貝的真假,二是看看預估的價格,心理好有個數。但是人無完人,就算是專家,也有看花眼的時候。
  • 用17萬騙畫,轉手賣了8736萬 鑑寶專家劉巖,後來咋樣了?
    一些人看別人搞收藏獲利頗豐,也一窩蜂地跑去搞收藏,結果卻賠了個傾家蕩產。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專業人士替我們來鑑定。而咱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卻在鑑定的過程中被專家給欺騙了。事情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女子拿一幅畫去鑑寶,專家卻說是假的,女子:你們可知道我是誰?
    簡單來說,就是製造這件「古董」的人是不是當時的一個名人,就好像唐伯虎的《落霞孤鶩圖》一樣,不僅畫得好,還有唐伯虎這樣一個大才子為其背書,其價值自然不言而喻。就拿我國近代書畫大師齊白石來說,他的書畫作品,就屢屢被拍出上億元的天價。齊白石,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等。
  • 「七賢圖」估值300萬,二次鑑定卻成了假的?國家文物局這麼回應
    杭州餘杭崇賢的劉師傅反映,他有一幅珍藏多年的「七賢圖」國畫,而且有國家文物局鑑定中心的證書,但是現在這幅畫到底是真是假,他也犯迷糊了。1第一次「鑑定」為真 第二次成了假的?劉師傅給記者展示了這幅「七賢圖」,鑑定證書上寫明,這幅畫的作者是近代著名畫家李可染,經鑑定,是作者的真品。落款是國家文物局鑑定中心,鋼印顯示的是國家文物局書畫鑑定中心,多了書畫兩個字,鑑定日期是2007年4月17號。
  • 女子拿一幅名畫鑑寶,專家鑑定為贗品,女子大笑:齊白石是俺爺爺
    而對他們來說,收藏到自己喜歡畫家的一幅真畫,就是人世間最幸福的事了。而這時候有這樣鑑寶節目的渠道,令他們可以前去分辨自己收藏的真假,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在2013年2月12日播出的一期《尋寶》節目中,卻出現了錯判的事情,將一幅齊白石大師的真跡誤判為假,引起了世人轟動,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假畫基地調查報告,徹底震驚!
    「這幅畫看上去跟原作簡直一模一樣,您的畫工這麼好,為什麼不去畫原創呢?」其實我上次來就留意到牆上掛著幾幅他自己的畫作,無論從構圖還是寫意都足以打動我。  他像是一怔,定定神看著我:「這樣問話的就您一個……其實道理很簡單,您來我這裡,一定不是奔著我自己的名字、我自創的作品來的,對嗎?」  「對此,您……悲哀嗎?」
  • 女子攜名畫參加鑑寶,專家認為是贗品,女士笑道:我爺爺是齊白石
    甚至流傳下來的很多技術已經失傳,前人的智慧讓我們敬佩不已,雖說用我們現在的科技會仿造出之前的文物,但是,沒有古人創造的那樣具有神韻。女子讓專家鑑寶在現在的社會中,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之後,人們便開始追求精神世界。不少收藏家開始收藏字畫,年代越久遠更是出自名家之手,那這幅畫就非常的具有價值。
  • 這幅假畫,一個億我都要!
    王翬 山水 冊頁(兩開)上面提到的這些「假畫」,無論是畫工技巧、藝術品位都是高水準,而且時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留下了時代包漿,儼然都成了具有相當收藏意義的古畫,至於真與假……你是不是和我一樣他們並不以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且許多大方承認「本畫為仿品」。從這個角度來看,古時的那些不能叫造假,頂多叫「摹」或「仿古」。現如今,一些蓄意造假之人用各種手段仿製假畫,擾亂市場,獲取經濟報酬,他們的行為,不但是造假,而且還違法。
  • 靠假畫獲利千萬美金,又出資解救性奴少女。這位大師有著雙面人生
    從印刷學校畢業後,Perenyi便火速投身到油畫學習和創作,事實證明,Perenyi的天賦不是一般的高。只練了兩年,1967年Perenyi就畫出了人生第一幅頗受好評的作品,還結識了一大幫收藏家,古畫掮客。然而他就此發現,藝術圈也不是那麼好混的。
  • 靠假畫獲利千萬美金又出資解救性奴少女。這位大師有著雙面人生
    從印刷學校畢業後,Perenyi便火速投身到油畫學習和創作,事實證明,Perenyi的天賦不是一般的高。只練了兩年,1967年Perenyi就畫出了人生第一幅頗受好評的作品,還結識了一大幫收藏家,古畫掮客。然而他就此發現,藝術圈也不是那麼好混的。
  • 花重金買了幅齊白石的蜻蜓圖,放大10倍,專家一番話讓他捶胸
    於是他就找到了國內比較權威的鑑定專家,對這幅自己收藏了三十來年的畫做個「最終裁定」,假的他就一把火燒了以後再也不玩收藏了。專家看完之後,就問他這幅畫的來歷,他如實說了自己80年代200元買的事實。沒想到專家聽完,卻對他說:你咋不多買幾幅呢?值哇!你可撿到寶了!這可是真跡呀!
  • 萬一碰到完美的仿造幣,我們該怎麼辦?
    古錢幣市場不同於其他的市場,這個領域中很難去批量的製造古錢幣,市場中古錢幣的流通速度是固定的,造得多了也沒法快速出手,況且每一款產品都要成功騙取每個顧客的信任,這是非常難的。透過古錢幣的仿造,可以判斷出偽造者的閱歷與功底,這些能力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也包括歷史、書法、審美方面的造詣,這位大師如果真的在閱歷和能力方面造詣很高,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利,無需鋌而走險。完美的仿造幣能被製造出來嗎?
  • 鑑寶欄目的「貓膩」,專家17萬買下選手「假畫」,轉手就賣八千萬
    那時候劉巖是《華豫之門》的評委,之前又是國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館、北京文物館的專家,可以說是妥妥的業界權威。可是,他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嚴厲,反倒是十分和藹可親。朱雲拿著自己的畫,請劉巖幫忙看一看,這一看,就讓朱雲後悔了一輩子。劉巖琢磨了很久,之後手一推,告訴朱雲這幅畫是贗品。
  • 冷軍最貴的一幅畫,賣了7015萬,他到底畫了什麼?
    從以金屬為素材的第一階段,再到以日常靜物為主題的第二階段,再到回歸審美本身的肖像階段,冷軍的作品經歷了兩次深刻的藝術蛻變。而冷軍的這些變化,也讓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了極大地提升。隨著冷軍名氣的擴大,他的作品價格也水漲船高,他最貴的一幅作品,也賣到了7000多萬。大家不妨參照下圖。
  • 美女帶齊白石畫參加鑑寶,專家看後說假的,女子:齊白石是我爺爺
    帶著家裡的寶貝參加鑑寶節目的人還是比較多的,在曾經的一檔節目中,現場就來了一位美女,她帶來的是一幅名畫,這一幅名畫可不一般,是齊白石老先生的作品,美女表示是自己的爺爺送給自己的。雖然節目現場請來的專家鑑寶經驗都是非常豐富的,也有著深厚的文物知識底蘊,但是有時候也不免會看走眼,就比如說這幅畫作,鑑定結果就出現了錯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從王太太家掛假畫說起,真正的富人愛買什麼畫?
    難怪大劉要說,買畫有時候比買樓划算。「不務正業」的王中軍,也是收藏大家,他認為「如果你有了大HOUSE,擺放無數的家具,不如掛幅名畫」。2004年,王中軍在股市套現5億元,轉手在紐約蘇富比以3億多人民幣拍下梵谷的《雛菊與罌粟花》。第二年,又拍下畢卡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
  • 當年以17萬「騙畫」,轉手賣了8736萬的鑑寶專家劉巖,後來咋樣了?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收藏品進入人們的視野。為了幫助大家鑑定手中藏品的真偽,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鑑寶節目。比如浙江衛視的《鑑寶》、央視出品的《一錘定音》、河南衛視的《華豫之門》等,都是相似題材的欄目。很多收藏者為了弄清自己手中藏品的價值,都心懷忐忑地走上了鑑寶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