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古玩市場魚龍混雜,古往今來仿製的文物不知多少,何況如今科技水平在不斷進步,不法分子制假造假的水平也在不斷進步,普通人很難有分辨文物真假的能力。但是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如今喜歡文物收藏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如何分辨真偽呢?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最值得相信的當然是那些權威專家的話了。可是,有的時候專家也未必可信,比如接下來我們要說到的一位來自河南的朋友,就被電視臺請去的鑑寶大師劉巖給欺騙了。說起這件事情,這位河南的朋友只怕腸子都要悔青了。
隨著大家對文物的關注越來越高,很多電視臺鑑寶欄目應運而生。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想要辨別真偽實在太困難了,去找專門的鑑別機構又很麻煩,但是如果能夠有專家幫忙看上一眼,那可就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了。
雖然說,專家也難免會有打眼的時候,但是被電視臺請去做節目的專家,那總是絕對信得過的吧?可實際上,還真的未必能相信。
來自河南的朱雲,家裡收藏著一幅《崇陽漢柏圖》。聽家裡的老人說,這幅畫當初可是被乾隆皇帝親自鑑賞過的。如果確實如此,那就毫無疑問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可是年代久遠,家裡老人也記不清楚了,究竟是不是真的。
朱雲心裡一直存在一個疑問。正好那段時間,河南衛視正在播出一檔叫做《華豫之門》的欄目。這是河南電視臺推出的一檔鑑寶欄目,節目收視率很高,每期都有嘉賓帶著自己的寶貝來到現場,請專家幫忙鑑別真偽,估算價值。看到這,朱雲突然靈光一閃,既然心存疑問,不如拿去請專家幫忙看一看。
就這樣,朱雲帶著這幅畫來到了節目報名處。海選的時候,朱雲碰上了專家劉巖。那時候劉巖是《華豫之門》的評委,之前又是國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館、北京文物館的專家,可以說是妥妥的業界權威。
可是,他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嚴厲,反倒是十分和藹可親。朱雲拿著自己的畫,請劉巖幫忙看一看,這一看,就讓朱雲後悔了一輩子。
劉巖琢磨了很久,之後手一推,告訴朱雲這幅畫是贗品。朱雲雖然很失望,但是畢竟當初也不知道真假,所以心裡還可以接受。回到酒店之後,朱雲心裡空落落的,就在這時他接到了劉巖的電話。
劉巖說,這幅畫雖然是假的,但是偽造的很好,保存的也不錯,如果他願意,可以幫助朱雲出手,找一個合適的買家。朱雲一聽有門路,立即帶著畫來到劉巖所在的酒店。
劉巖說,這幅畫估計值個三四萬塊錢,不過自己會儘量幫朱雲爭取,朱雲一聽劉巖這樣幫忙,自是感激不盡。最後討價還價之後,這幅畫以十七萬的價格成交,朱雲喜出望外。
他原以為假畫不值錢,最後還是專家有門路,幫自己賣到了17萬。可是之後,沾沾自喜的朱雲卻氣得話都說不出來,原來有天朱雲從報紙上看到,在北京保利公司,《崇陽漢柏圖》拍出了8700多萬的高價,而那幅畫就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傳家之寶,也就是被自己當作假畫賣掉的寶貝。
很顯然,是劉巖欺騙了不懂文物的朱雲,套路了他的真寶貝。朱雲冷靜下來,決定起訴劉巖,可律師一查,卻發現有兩位叫做劉巖的專家,資料還一模一樣。
原來,朱雲遇到的就是那個假的專家,而那個真專家並非不知道有人冒充他,只是自己潛心研究,不屑於管這樣的事情,所以才任由他在外蹦躂。朱雲一聽就更生氣了,看來他不僅騙了自己,還騙了觀眾,騙了社會。
可是經過調查,警方認為買賣雙方是私下交易,你情我願的,所以如今,這位專家還繼續鑑寶,還被人視為眼光獨到的一流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