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軍民融合」:美海軍這樣投資民間科考船

2021-01-19 荔枝網新聞

  美國海軍預算不夠花,很多新船沒錢造,項目被迫下馬,早已經不是新聞。但在如此摳門之際,竟幾十年如一日捐錢給一個民間組織造新船?這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得了。

  這個組織叫「大學國家海洋實驗室系統」UNOLS,是全美與海洋科學相關的58所專業研究機構和大學的聯合體。截至2017年,這個機構擁有19艘民用海洋科考船,大家一起來共享船隊資源,安排船期,搭載各種人員和設備進行各種海洋科考研究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這19艘科考船中,竟有6艘都是美國海軍掏的錢,且都是大中型船隻!

  原因很簡單:

  1、 海洋環境科學,對海軍的軍事行動至關重要:潮汐變化與兩棲登陸和特種作戰密切相關;水下的溫度、密度、鹽度變化,對反潛和潛艇作戰至關重要;而海洋氣象和浪潮流與海軍艦艇飛機行動和遠程精確制導武器使用、傳感器探測效果直接相關,因此美軍高度重視對海洋環境科學的研究和數據的採集;這也是美軍科考船、潛航器長期在中國周邊海域活動的原因。

  2、 海洋科學軍民兩用,資助民間科考船,便利多多: 美軍自己不乏軍用科考手段,前有「無暇」號,後有「水下滑翔機」。但這些都目標太顯眼,容易被各國防範。而UNOLS的民間科考船,打著大學和私立研究機構的旗號,更隱蔽更低調,還僱傭到了頂級科學家,節省了日常運維和人力成本,一樣承擔軍方課題,共享研究成果,比全部自己養,好多了,何樂而不為? 就看其中Roger Revelle號的歷史航跡就知道在中國周圍多活躍!

這裡不妨大起底一下這6艘美國海軍捐贈的科考船的情況:

1、R/V Roger Revelle號

  全球型,美國海軍所有,平時歸Scripps海洋研究所管理,IMO號:9075228

  2009年參加過印度洋、西太平洋科考行動。編號AGOR24,Halter Marine公司建造,1996年美國海軍科研局ONR委託Scripps研究所運作。

  尺寸:長273英尺,寬52英尺,吃水17英尺

  噸位:3512噸

  人員:船員21+科學家37人

  速度:巡航11.7節,最大15節

  自持力:60天

  續航力:15000海裡/12節

  實驗室面積:4000平方英尺

  工作區域:4070平方英尺

  常設的NB設施包括:

  水下都卜勒聲納系統HDSS,這是一種獨一無二的船體遠程雙拼都卜勒聲納(50/140kHz),深度1000米,解析度15米。

  裝有比普通商用產品解析度高得多的聲學都卜勒電流分析儀ADCP。

  具有先進的導航設備和精準的動力定位系統。

  一個EM 122深水多波束測繪系統;

  一個測量海表波浪特性的X波段雷達;

  三重冗餘的寬帶網絡連結(HiSeasNet, 艦隊寬帶, 3G蜂窩網),支持數據的實時回傳本土。

  除了上述常設設備,還有4000平方英尺空間搭載臨時加裝的其他設備。

2、R/V Thomas G. Thompson號

  全球型,美國海軍所有,平時歸華盛頓州立大學管理,IMO號:8814419

  是R/V Roger Revelle姐妹船。

  編號T-AGOR-23,1991年交付使用。

  噸位:3200噸

  尺寸:長274英尺,寬52英尺,吃水19英尺

  巡航速度12.5節

  人員:25名船員,34名科學家

3、R/V Atlantis號

  全球型,美國海軍所有,平時歸私立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運作,IMO號:9105798

  軍方代號:AGOR-25,全球最先的科考船之一,專門用於運作著名的「阿爾文」號載人深潛器。

  1997年交付給Woods Hole研究所。內有6個科學實驗室,設備間,精密的導航系統,海底地圖聲納,衛星通訊設備。擁有3臺絞車,3臺起重機,機械車間,專門機庫用於運作「阿爾文」和其他深潛器。

  尺寸:長83米,寬16米,吃水5.8米

  噸位:3510噸

  速度:巡航11節

  航程:17280海裡

  船員22人,科學家24人,深潛器操作人員12人,2名技師。自持力60天。

  常年活動於太平洋海域,尤其是海底火山和熱液口。

  4、R/V Kilo Moana號

  大洋型,美國海軍所有,平時歸夏威夷大學運作,IMO號:9229037

  軍方代號:T-AOR 26,這是一艘小水面雙體船,是一個非常穩定和舒適的科學平臺,2002年投入使用。

  尺寸:長186英尺,寬88英尺,吃水23英尺

  噸位:2542噸

  適航性:6級海況

  人員:船員20+科研人員28

  速度:巡航12節,最高15節,最小可控1節以下;

  自持力:50天

  具有動力定位系統。

  有用多種海洋科考設備:2臺多波束回波測深聲納;底部探測器、重力儀、磁力儀、都卜勒流量剖面儀,CTD, Pco2、氣象與反射性同位素檢測設備。有8個不同的實驗室和2500平方英尺的空間。外部甲板還有4000平方英尺的空間。

89BAB4328DC46E4F1BFD0C8_size17_w450_h252.jpeg">

  5、R/V Neil Armstrong號

  大洋型,美國海軍所有,平時歸Woods Hole私立海洋研究所運作,IMO號:9688946

  海軍代號AGOR-27,2015年由美國海軍交給Woods Hole運營,船名來自登月第一人,海軍軍官阿姆斯特朗。

  能在全球熱帶和溫帶海域開展科學研究。

  噸位:3043噸

  尺寸:長73米,寬15米

  速度:12節

  航程:10545海裡

  自持力:40天

  人員:船員20+科學家24

  6、R/V Sally Ride號

  大洋型,美國海軍所有,Scripps海洋研究所運作,IMO號:9695171

  2016年交付,是最新的科考船,代號AGOR-28,是R/V Neil Armstrong的姐妹船

  噸位:3043噸

  尺寸:長73米,寬15米

  速度:12節

  航程:10545海裡

  自持力:40天

  人員:船員20+科學家24

  點評:

  1、 美軍高度重視海洋科學研究和環境信息採集,以支撐軍事行動的做法,值得學習!

  2、 美軍這種「以民掩軍」的模式值得注意,看看R/V RogerRevelle在亞太的航路圖就知道了它們對中國周邊海域多麼地關注!以後對這些民間科考船也要防範啊;

  3、 美軍「軍民融合」的模式和力度令人刮目。其實這種UNOLS合作模式持續幾十年了,很合理地把軍方的需求、資金,和科學界的研究力量有機銜接在一起。海軍不是光伸手找科學界要數據,而是願意從有限的軍費裡擠出真金白銀,長期資助這些私立研究所和大學的科學研究,這魄力,和跨部門頂層的資源統籌能力,值得借鑑!這才是舉國體制呢!

  --

相關焦點

  • 隸屬美國海軍的科考船湯普森號停靠高雄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0月16日報導稱,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的公務船託馬斯·G·湯普森號(T-AGOR-23)於10月15日停靠高雄港,該船目前正由美國大學暨國家海洋實驗室使用,執行氣候研究任務。
  • 中國科考船斯裡蘭卡受阻,印媒喊話海軍立即驅逐
    據印度新聞網11月14號報導,近期在斯裡蘭卡海域發現,有兩艘中國科考船正在活動,時長一個多月。他們認為這2艘中國科考船沒有向斯裡蘭卡主動通報活動細節,很可能就是在進行非法的「數據採集」活動,或者是在搜集印度海軍的行動情報,所以他們緊急呼籲印度海軍對這兩艘遊船儘快驅逐。
  • 中國科考船斯裡蘭卡活動,印媒要求海軍立即驅逐:印度洋是印度的
    據印度新聞網11月14號報導,斯裡蘭卡海域最近有兩艘中國科考船正在活動,並且已經停留了長達一個月,印媒認為這些船隻表面上在搜尋鄭和艦隊的遺蹟,實際上是在搜集印度海軍行動的「關鍵數據」,其中就包括印度潛艇的行動軌跡。
  • 臺灣稱是科研船 停靠高雄的"湯普森"算不算美軍艦?
    臺灣媒體在高雄拍攝到的「湯普森」號科考船呂禮詩在受訪時暗藏深意地表示:這種廣義的美艦在這個敏感時間來臺,引發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今年5月1日,美國海軍官網還刊發了「湯普森」號在經過18個月的升級延壽後重新投入使用的消息,而其服務的對象也很明白的是「美國海軍和科學研究組織」。對軍方來說,這種操作自然是為了加強與大學之間的關係,從而方便與學校展開其他涉及軍事內容的合作,對於科考船本身幹的活兒有沒有軍事意義,倒不是特別在意。對於美國的學術機構來說,和軍方聯合使用科考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省錢。
  • 中國科考船在斯裡蘭卡活動,印媒要求海軍立即驅逐
    據印度新聞網近日報導,最近有兩艘中國科考船正在斯裡蘭卡附近海域進行活動,印度方面似乎認為這些科考船表面上是在進行科學考察,實際上是在對印度軍隊的活動進行數據搜尋,很有可能威脅到印度國家安全,為了保障國防安全,印度媒體呼籲印度對中國科考船進行驅逐。
  • 華高萊斯:軍民融合產業領域之通信領域
    對軍民融合產業、軍工科研體制機制建設、區域開發、旅遊開發、產業策劃、新農村建設等多領域有深入研究。張天天,清華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對軍民融合、城市戰略、城市更新、區域發展、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等多領域有深入研究。李豔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金融學、經濟學碩士。對軍民融合、特色小鎮、城市戰略、區域發展、產業發展等多領域有深入研究。
  • 報廢軍艦那些事(下):出身成分複雜的日本科考船宗谷丸號
    從性能上考慮,「宗谷丸」號強大的破冰能力及船上較為充裕的空間讓「宗谷丸」成為了該行動的首選,不過因為改裝預算等問題,最終日本決定派出升級潛力巨大的「宗谷」號作為南極觀測船,前往南極執行科考任務(註:日本船名的丸,相當於漢語裡的號,稱為宗谷號、宗谷丸號都是ok的)。
  • 俄羅斯首艘特種極地破冰科考船下水
    12月18日,「北極點」號(Северный полюс)極地浮動科考平臺在聖彼得堡的金鐘造船廠(即聖彼得堡聯合造船廠下屬的海軍部造船廠)順利下水。 「北極點」號特種極地科考船是一艘自航抗冰科考平臺(簡稱LSP,00903工程,工廠編號02404),這是為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學和環境監測局(Rosfromet)建造的特殊船舶,將用於北極海域的科學考察。這艘船擁有古怪的外形,而且定位為北極全季抗冰科考平臺,為世界上第一艘此類船型。
  • 海洋科考重器 「實驗6」科考船廣州交船入列
    【解說】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交船暨入列儀式在廣州舉行。  【解說】據介紹,「實驗6」科考船的交付入列,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及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為南海及其島礁國土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平臺支撐。  【解說】「實驗6」科考船具備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觀測能力,以地球物理調查為主、兼顧多學科科學考察。
  • 西安兵器基地軍民融合只爭朝夕
    西安彩晶光電科技公司項目負責人劉建韜告訴記者,這是個軍民兩用項目。該項目由兵器204所投資,總投資2億元,佔地155畝。2015年底開工建設,今年8月底將實現投產,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測試階段。公司生產的彩色液晶顯示器材料,是一種軍民兩用的高檔電子化學品,市場前景廣闊,且出口需求量大。項目全部投產後年產值可達4億元。
  • 土耳其又跟鄰國爆發衝突,軍艦強硬驅逐以色列科考船,差點大打出手
    繼大規模出兵敘利亞北部引發與敘政府軍對峙後,土耳其剛剛又和鄰國以色列爆發衝突,竟直接出動軍艦在地中海強行截停以色列科考船。 12月15日據以色列時報報導,以色列高級官員接受公開採訪時表示,土耳其和賽普勒斯在地中海靠近賽普勒斯的海域發生衝突。土耳其海軍兩周前突然在賽普勒斯海域強行攔截一艘以色列科考船。
  • 印度海軍坐不住了,邊境緊張局勢下,開始不間斷跟蹤中國測控船
    據印度媒體9月17日報導,印度在中印邊界與中國對峙的緊張情況下,印度海軍又在印度洋跟蹤正執行研究任務的中國的遠望號科考船。印方稱近幾日一艘中國的研究船,印度海軍的軍艦對其不斷進行跟蹤。該船於上個月進入印度洋海域,懷疑其目的並不單純。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在與「奮鬥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聯合作業期間,「探索二號」搭載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滄海」號視頻直播著陸器,成功與「奮鬥者」號實現了萬米洋底對接。
  • 中國科考船監測火箭發射,印媒又扣了兩個帽子
    印媒報導 近日根據印度「The Print」新聞網當地時間14日消息稱,在斯裡蘭卡海域活動的兩艘中國科考船「正處於印度海軍的關注之下」,他們認為這可能是更大戰略的一部分
  • 青島海地所「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交付使用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12月19日上午,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在威海石島黃海造船廠交付使用。「海洋地質七號」科考船,由青島海地所原「業治錚」號塢修升級改造而成,是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命名規則對「業治錚」號啟用的新船名。據了解,「海洋地質七號」(原「業治錚」號)調查船是以我國已故著名海洋地質學家業治錚院士命名的海洋地質科學調查船,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投資建造的專業海洋地質科學考察船。
  • 美達股份(000782):擬出資3000萬元發起設立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
    >   格隆匯9月28日丨美達股份(000782.SZ)宣布,為進一步完善公司在軍民融合行業內的產業布局
  • 青島海軍公園,1+1大於3的完美融合
    古鎮口為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軍公園位於青島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是一個軍事文化色彩和自然景觀相融合的開放性濱海公園。武器陳設與優美環境相融合公園沿海岸線布局,海洋文化為重要元素據相關資料介紹,海軍公園是國內第一個建成的海軍主題公園。
  • 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
    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金羊網  作者:陳亮  2020-08-28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
  • 361°童裝「鋅」升級:攜手中船重工抗微生物打造新一代抗菌產品
    與361°童裝攜手,是中船重工集團「軍民融合,強國興軍」戰略的又一次成功踐行。目前,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向優秀的民族品牌導入軍工科技,培育軍民融合骨幹企業,推動軍民融合科技創新,已經被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展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的高度。
  • 海洋地質8號科考船再次到中國南海進行地理勘察,海警船全程伴航
    海洋地質8號科考船是我國的明星艦船,近日,該船在萬噸級護航編隊的陪同下再次南下,前往中國南海進行海洋地質科考任務。海洋地質8號科考船從海南三亞出發,一直南下,經過西沙群島,穿越南威島與西礁,一直到金盾暗沙附近(金盾暗沙是南薇灘的組成部分),稍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