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2020-12-14 湯圓學佛法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而大惡者忽得大福報往往是墮落的前兆。正所謂:「大福者臨趨善趣,痛苦猶如燃火」、「重罪者臨墮地獄,福德猶如降大雨」,對於這個深奧的因果道理,應好好思維,莫生邪見。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過不了這些關,闖不過這些難,降服不了這些魔,積累不到足夠的福德智慧,你休想取得「真經」,休想獲得成就;所以,真修道人對痛苦磨難要有正知見。

末法時代,我們經常出現違緣,世間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業越來越多,為什麼身體越來越差?為什麼不順利?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因果的規律;我們要明白這是前世的業力,並不是我們現在造善業,當下就馬上現前。有些人心裡疑惑,覺得佛法好像是假的,怎麼我修行越來越精進,身體反而越來越不好?修行越來越精進,什麼都越來越不順利等等,世間沒有佛法基礎的人經常怨天尤人,實際這就是在顯露愚痴的本性。

顯而易見,有痛苦才能了業,才能生出離心,否則你就會貪戀這世上的一切;所以,我們應當坦然地面對各種厄難,而毫無怯懦之心,這對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違緣和痛苦的時候就認為很痛苦、認為不應該,痛苦轉為道用的方法一點都不懂。

開悟乃是明心見性、無漏無染,修行人在開悟前會經歷幾方面的變化:

一、覺知擴張

就好像原來你只能留意到在自己周身50平米發生的事情,但現在覺知擴張之後,你的感知力一下子就擴張到了2平方公裡,或者2萬平方公裡;此外,它也許不是一個平面的擴張,而是立體的、三維乃至多維的、跨越空間的、跨越維度的。

也就是說,你開始能夠感知到不同的實相,你能夠知曉發生在自己身邊乃至很遙遠的地方,甚至是常人感知不到的世界發生的那些事。需要注意的是,你只是知曉,並將覺知的經驗整合到當下經歷的事件中,而不是被訊息和信念幹擾到精神失常、言行教條。

二、敏感度提升

在覺知擴張之後,也有人是同時的敏感度也提升了,這也有多種表現形式:

1、也許原來在你周圍發生的幾件事之間,你以為它們是獨立的,但敏感度提升後你會發現其間明顯的關聯關係(多個條件促成一個結果,某事件是其中一個條件)、因果關係(該條件決定事件的結果)。

2、以前你只能關注到自己在當下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其他人做了些什麼、怎麼做的,這已經是有覺知力的體現;有些人會將之形容為反思能力或敏捷學習能力,但本質是覺知。在敏感度提升之後,你能夠注意到這些事情更多的細節帶來的影響,並調整自身。

3、你對事物辨析的準確度和精微度提高。它可能反映在對語言和事物的理解能力上。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理解他人話語時戴著過濾網,即便旁人能聽出來,他們自己也會不斷誤解講話者表達的意思,再去以訛傳訛(這種人非常多,沒有大徹大悟、證道的人是沒有資格講法傳法的,因為一開口就會誤導他人,但他們並沒有自知之明)。也有些人將黑的說成白的,不會還原事件本身,而是加入很多自己的判斷。以上既耽誤自己又妨礙他人修行的大忌,在敏感度提高後會減少扭曲,乃至能識別出一句話裡哪個詞不是真相,將人事物還原成它本來的樣子。

三、能量聚攏

前兩個方面都是為第三方面打基礎的,大多數人需要完成前兩個方面之後,才會進入到這一層次,在此你的能量會有飛躍性的實質提升。有很多人認為,能量提升意味著自己身邊的一些看起來變得更好,但其實並不一定是那樣。

當你的覺知力擴展、敏感度提升,你能夠察覺到它是更多生命體的心念交織,這麼強大的感知力對於你來說可能會形成一種困擾。當你尚未識別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本心之時,這些壓迫級的能量和訊息看似冗餘,但這也是開悟之前必經的一個過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適合自身的修行方式,如果你僅僅是仿照著其他人成功的路徑,也許你一輩子都不可能摸到開悟的邊邊角角。

相關焦點

  • 怎樣修行才能開悟?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只因處在佛法的末法時代,佛緣淺薄,世間的功利與攀比心甚重以至人心不古,所以想要在修行上開悟,首先要恢復自性的,清靜心。心清靜,用無分別心讀經,聽經一看就開悟了,開悟的人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80億劫生死重罪,我們念80萬句,阿彌陀佛,也消不了一個罪業,為什麼?效果不一樣。
  • 修行人受大磨難,是成就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魔難,不魔不成道,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 有些人心裡疑惑,覺得道法好像是假的,怎麼我修行越來越精進,身體反而越來越不好?
  • 開悟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如何修行才能開悟?
    「修行」應該是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從來沒想過自己要修行,但是在不斷的尋找人生答案的這條路上,我發現只有「修行」這兩個字可以給人生找到答案,而我所探索到的修行,並不需要跑到寺廟裡出家才能修行。如何修行才能開悟?如果我們能搞明白這些問題,那麼在修行這條路上,就可以少走些彎路。實際上,世俗對修行的認知往往也存在誤差,更多的人把修行當作一種逃避,認為修行可以用來解決自己的某些痛苦,這導致很多人認為:「修行是給那些苦難的人的,跟自己沒關係,自己沒必要修行」。
  •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
    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 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是通過修行而悟道的。 正如黃檗禪師所說:「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
  • 如何開悟?坐禪能開悟嗎?開悟了的法師這樣教人「開悟」
    自古至今,信仰佛陀的人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開悟。因為只要開悟了,就有了佛陀般的大智慧。如何開悟呢?通過坐禪能開悟嗎?對於坐禪能不能開悟,大師們的看法有所不同。多數人認為,坐禪不一定能開悟,但開悟者一定經過坐禪。大家在寺廟裡可以看到,所有的佛和菩薩的坐姿雕像,都是雙腿盤坐的姿式。釋迦牟尼佛開悟前,就是以雙腿盤坐的姿勢,在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後睹明星而開悟。
  • 開悟還是誤入歧途
    ,有的將意識造作的境界當作了開悟;有的將理論了知當作了開悟;有的將覺受當作了開悟……在佛教的「四法依」中有「依智不依識」的教誨,而在修持大圓滿的竅訣中也有辨別心識與智慧的實修引導,還有《楞嚴經》中開示了五十種陰魔境界,目的都是為了讓修行人不要誤入歧途,順利趣入菩提康莊大道。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他們的修行方式或者各不相同,但是目標應當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佛」。為什麼都想要成佛呢?因為在世人的心目中,「佛」的含義包括了所有的殊勝: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邊的神力;無上的智慧;五眼六通等等等等,不管是衝著哪點殊勝,總之他們都會有堅定而足夠的理由。那麼想要成佛,就會有機會成佛嗎?想要成佛而未成佛的都是普通人,那麼普通人可以成佛嗎?普通人與佛的距離有多大呢?
  • 開悟!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瑜伽老師還能夠明白他說的是靈性修行在商業上的運用,兩個前臺就覺得他是「神棍」,只是我們的館主勞老師特別信他這一套,覺得他會給瑜伽館帶來真正的改變。他開會之前都讓我們給自己的誠信、感恩等品質打分,並且讓我們想一想能夠為瑜伽館做些什麼?之後讓我們做人生九宮格,寫下目前人生最重要的九個點。比如,健康、工作、財富、愛情等等。
  • 《心經》經典名句,越看越開悟!
    《心經》也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被無數人奉為修行的經典,無論是整篇經文還是其中的某一句,都存在著無上的奧義。正因為裡面存在的修行奧義極深,所以裡面的經文,哪怕是一句,對修行人都能起到開悟的指導作用。這句大意是指,在你沒有開悟之前,你會發現色與空是對立的。當你開悟後,你會發現,色與空,其實本來就是一體。因為在實際的事物,它始終會有消亡的時候。這句意思是告訴我們,不要被世間的任何表象所迷惑。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顆清淨心,就是一種修行的狀態了。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轉自嶧山興國寺 開悟,即是對生命及宇宙本體實相的真實發現和覺知,又稱見道,也叫開心入無漏智,亦名明心見性。開悟,是修行中的一個重要證量名詞,它既是有為法和無為法的轉折點,也是世間和出世間的分界點。由於開悟時上述氣脈變化證量的決定性存在,所以,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對此皆有大致統一的描述,譬如,「入流」、「入心』、「入中」、「登地」(即登入心地),「桶底脫落」、「花開見佛」,等等。
  • 真正開悟的人,究竟有多厲害?不可思議!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這就是開悟的狀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真正開悟的人,從不談開悟。相反,那些整天為了尋求某種特殊能量而去修行或者開悟的人,它們追求「永生」、想要「斷輪迴」、其實都是執念,這種人永遠也不能真正開悟。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從生死輪轉之中解脫,但關於開悟的境界,描述起來,總有點像是說神話,類似於神仙得道,從此食氣不死的傳說。可按理來說,開悟,本該是心靈的醒覺,不是什麼神通奇異,為何會給人這樣的感覺?開悟為何像是說神話?
  • 開悟之人,會有什麼特徵?
    比如有些修行人,外面行為也特別莊重,似乎內心非常成熟,人人對他讚不絕口,但他內在的貪心、嗔心、噁心非常可怕,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來。而一些內心與佛法完全融為一體的大修行人,從表面上看完全沒有成熟,甚至瘋瘋癲癲,就像濟公和尚一樣。其實包括慧能大師,直至開悟時也不認識字,仍是個在家人,外面好像沒有成熟,但內在的證悟已臻究竟。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開悟見性,明白了佛所說的經義真實不虛,自然就能見到佛了。修佛修的是心,是指心靈的開悟,但是對於開悟許多人並不了解,畢竟學佛之人無數,開悟的能有幾個?
  • 《金剛經》中的四個經典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也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教人修行悟道的重要經典。禪宗六祖慧能因為聽到其中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開悟,給諸多修行者,留下不識字,卻能悟道的典範。可以說,《金剛經》中諸多經典,都能讓人見性、開悟。
  •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看看你有嗎?
    佛教裡講究「覺悟」,一切眾生皆可通過修行而明心見性、覺悟成佛。那麼,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了呢?開悟是不是就像佛菩薩的神通那樣無所不能呢?並不是。佛教從來不是談玄說妙、搞神通,佛陀也告誡後世弟子嚴禁以神通說法,因為這樣易使人走上邪路和迷信。
  • 對圓頓了義教法中有關開悟的一點淺見
    其中都涉及到有關開悟與修證的理念,小編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曾多次引用,但每次都會有網友提出異議,主要還是關於開悟是來自於聽經聞法的慧悟還是實修親證的證悟上的探討。有關悟有解悟和證悟的區別,許多祖師大德都做過開示,開悟多指是證悟。小編自知學短道淺,也沒那個膽量敢冒犯祖師威德。但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小編自己覺得不同根器和不同的修行法門,對開悟的認知標準也不徑相同的。
  • 站樁修行一生一世之1006天的開悟:先把您的杯子空掉!
    事情是這樣的,因為太極站樁功法的相關文字我已經寫在前幾天的開悟系列文章中發表過,所以昨天將這一塊內容拿出來單獨形成《太極站樁功法》一文發表時,系統提示說「因與您發布過的內容高度相似,將僅推薦給粉絲。」申訴後亦無效。
  • 聖嚴法師 :開悟的條件
    我在美國有一個學生,他是基督教的資深牧師,跟我學了一段時間的打坐方法,對我所教的初步方法都很有用,後來也參加了禪七,他總以為他的熱心和努力,照著我教的方法修行,開悟的可能性要比一般的人為高,結果,七天的禪七打完,他的確有不少進步,而且也有一些頗為神奇的感應,就是沒有開悟。因此問我,基督教所說的「重生」是否相當於禪宗的開悟,因為他是先有了重生的經驗而決定獻身於上帝,做牧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