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的天才女友》到《正常人》,女性如何走出自我困境?

2020-12-16 澎湃新聞

「大方live」是中信出版·大方的活動品牌,每月定期推出系列線上主題分享,收聽來自文學藝術界的新聲,激發不受時空限制的交流,建造無形卻熱烈的現場。

PUA、性騷擾、婚戀壓力、生育壓力……現實中,女性面臨的困境似乎無處不在,也頻繁成為當下熱點。女性力量崛起,女性困境卻依然存在。

在過去,女性生活被婚戀和經濟束縛。而女性部分解放後,女性又在情感和欲望中掙扎,面臨結婚生育的選擇和痛苦,承受著社會的結構性歧視。陷入困境後,我們如何面對,又如何自救?

本期大方live的分享人是中英寫作者、譯者鍾娜。她以《傲慢與偏見》《包法利夫人》《正常人》等文學作品為例,和我們聊了聊女性困境。

鍾娜認為,女性的困境從未消失,只是隨著時代變化有不同的主題。在探討這些困境後,她談到文學作品中的女性自救,以及我們能獲得的啟示。希望從文學作品主角們的自救之旅中,我們能獲得面臨困境、重建自我的勇氣。

鍾娜

中英寫作者、譯者。譯有《聊天記錄》《我們所失去的,我們所拋下的》《正常人》。

最典型的女性困境:

婚戀困境與經濟困境

今天我們要談的是「自救」,所以需要先對困境進行定義。困境,可以是一個或一連串來自內部或外部的事件,它們導致事態離主人公期望或需要達到的目的越來越遠。

《傲慢與偏見》裡,伊莉莎白和她的姐妹們沒有遺產繼承權,父親離世後面臨被掃地出門的危險,因此她們需要找到一個好人家。然而伊莉莎白拒絕了年收入不菲的達西,差點被軍官威克漢姆所迷惑,威克漢姆最後還把她妹妹拐走了,導致她們家庭的社會聲望更加岌岌可危——這是一種困境。

《傲慢與偏見》

《包法利夫人》裡面,熱衷於閱讀浪漫小說的艾瑪,不滿足於自己平庸的生活,於是她用一種最平庸的方法脫離平庸,那就是出軌。然而她的真心卻被情人辜負,心碎的同時債臺高築,最後不得不服毒自盡——這是另一種困境。

但這兩位女性的不同之處是,伊莉莎白的故事柳暗花明,最後的結局皆大歡喜。而艾瑪則在困境中越陷越深,最後唯有自盡才能解脫。

《包法利夫人》

這兩部作品體現了兩種非常典型的女性困境:婚戀困境和經濟困境。

這兩者往往都不會單獨出現。女性在諸多因素的驅動下私奔、失貞,並且失貞往往發生在暗處,寫得非常含蓄隱晦。這種「不能言說」,反證出失貞其實是她社會名譽的破產。

這種困境的反覆出現當然說明了,當時的女性生活就是受到這兩大因素的約束。

女性困境隨著時間而變化

隨著女性得到部分解放,這兩個主題沒有消失,而是有了一些變體。

在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裡,女主人公埃萊娜和莉拉的部分困境仍然來自婚戀和經濟。

莉拉因為家境貧困,無法繼續上學,只有嫁人。埃萊娜有幸得以繼續學業,最終成為作家,但仍然免不了在感情和欲望中掙扎。

埃萊娜和莉拉

我本來想說,埃萊娜和莉拉比艾瑪和伊莉莎白更具備主觀能動性,但我覺得這種想法對後兩位女性不太公平。

伊莉莎白的主動性體現在她選擇自己的丈夫時,全憑自己的主意。這是一種消極的主動,體現在勇於拒絕和猶豫。

艾瑪的主動性在於她敢於躍出婚姻的桎梏,勇敢追求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法國社會也是堪稱驚世駭俗的。

相比之下,埃萊娜和莉拉更接近當代的獨立女性。她們拒絕被困境徵服,拒絕所謂命運的安排。

就像埃萊娜對莉拉的評價那樣,「她總是去主動獲取她想要的東西,讓她充滿激情的東西,她總是竭盡所能,根本就不害怕別人的鄙視、譏笑和唾罵,也不害怕挨打。」

正是這種對世界的激烈拷問和對自我毫不迴避的凝視,讓這兩位女性的故事閃閃發光。

莉拉和埃萊娜

新穎的女性困境:

母女關係和身為人母

近幾十年來,文學中漸漸出現兩個較為新穎的女性困境:母女關係和身為人母。

在費蘭特的前一部小說The Days of Abandonment(《被拋棄的日子》)裡,女主人公懼怕自己大嗓門的母親,因此時時刻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哪怕丈夫宣布愛上別人離開她,她也仍然將恐懼和憤怒困在體內,直到最後在密閉的空間裡和自己進行了一場困獸之鬥,才徹底走出自己的困境。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如今的母女之間充斥著張力和衝突。與此同時,哪怕她們之間的差距再大,身為女性,她們都不得不面對社會的結構性歧視,不得不面臨結婚、生育的選擇和痛苦。因此她們對彼此的缺陷和掙扎有著生理性的體驗,這又成為她們渴望和解、理解的基石。

《坡道上的家》

關於生育和育兒困境,近幾年有角田光代的《坡道上的家》、英國作家蕾切爾·卡斯克的《成為母親》,以及加拿大鬼才Sheila Heti的作品Motherhood,討論的是究竟要不要生小孩。

說實話,我相信不少讀者讀到這些書的時候,都會驚訝:為什麼以前從來都沒有人告訴我們?不講述,不代表不存在。

與其說這些作品讓女性恐育,倒不如說,它們促使整個社會進行思考如何從家庭、公司等各個社會單元對女性進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報導出生率懸崖式暴跌的新聞。

《倫敦生活》

其實身為人類,男性和女性都有自身特有的和共同的困境。

《倫敦生活》第二季裡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女人的疼痛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生理上註定遭受的罪。月經痛、哺乳痛、產痛,它們貫穿了我們的一生。男人則不用,他們的痛都要自己去尋找……他們還會打仗,就為了能讓彼此感受疼痛,沒有仗可打他們就玩橄欖球。而我們的痛苦一直都在。直到……你絕經了,它是這世上最讓人幸福的事。」

柏拉圖在《理想國》裡感嘆過,男人不再有性慾之後,獲得了巨大的解脫——我覺得這兩句話簡直可以做成一副對聯。

陷入困境後,

主角們如何自我救贖?

簡·奧斯汀給的建議非常實在:結婚可以,但一定要是對的人。

她的故事其實歸根結底,都是聰明的女性,儘管一時糊塗,最終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真愛。《傲慢與偏見》《艾瑪》《勸說》都是如此。

這個建議其實沒有乍一聽那麼庸俗。在現在這個複雜、飛速變化的時代,確認什麼樣的人值得愛,以及確認什麼是愛,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

其實愛爾蘭作家薩莉·魯尼的第一部小說《聊天記錄》說的就是這麼一件事,你從它的題詞就可以看出來,它引用了美國詩人弗蘭克·奧哈拉的詩:「在危機關頭,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確認,我們應該去愛誰。」

影視劇《正常人》

到了《正常人》,我們把瑪麗安的幾段感情經歷拿來進行對比,也看得出來,什麼樣的情感關係是有毒的,什麼是有益的。

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段好的感情關係都應當是兩個人彼此贈予對方美德,哪怕最後沒能在一起,雙方仍然獲得了成長。我們可以不結婚,可以不生子,但是人生如此漫長,不可以不愛人,不被人愛,不是嗎?所以簡·奧斯汀的小說流傳到今天,仍然非常實用,非常有價值。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教育。去年有一本非常火的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一個十七歲未踏入教室的女孩,如何一步步為自己爭得教育的權利,最後考入劍橋攻讀博士學位。

教育不僅重塑了她對世界的認識,還幫助她建立了相對穩固的自我,讓她得以與原生家庭的負面力量進行對抗,最終掙脫它們的影響。

類似的還有那不勒斯四部曲。埃萊娜通過教育,找到了自己的志業,獲得了表達自我的勇氣;莉拉儘管沒能堅持學業,但她從未放棄學習的機會和權利,也正是她的求知和睿智,不斷激勵埃萊娜前進。

說到這裡,另一個女性自救的途徑已經呼之欲出,就是女性友誼。

我自己很受女性朋友們的鼓舞和影響,並且從中獲得很多快樂和慰藉。通過交談,甚至只是存在,女性就可以充當彼此的參照系,鼓舞士氣,知道自己經歷過的別人也曾經歷,並且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正因如此,伍爾夫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常常遺憾缺少前輩的女性作家作為效仿和觀察的對象。

經驗分享,其實是族群進步的一個關鍵因素,而我覺得中國女性最不願意分享的恐怕是和性相關的經驗。所以,當我讀到《女孩之城》裡,薇薇安在姑姑劇團的舞女演員們的帶領下,完成了性啟蒙時,覺得非常新鮮,也非常讓人愉快。

除此之外,寫作也是女性自救的方式。比如《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寫成為奪回自我的方式。

離開現實主義小說後,我們還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新奇、腦洞大開的女性自救方式。韓國作家韓江在《素食主義者》裡寫到,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飽受失眠和噩夢的折磨,最後變成了一株植物,活生生憑藉自我意志,決絕地掐斷了自己和家庭乃至人類社會的聯結。

這個變化本身其實是另一個困境的開始。從她開始拒絕吃肉起,她的家人和丈夫就開始從各個方面向她施壓,試圖扭轉她的意志,最後甚至將她送至精神病院。她被迫為自己的叛逆和反抗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所以有時候我們說女性自救,她付出的可能是自己的血肉之軀的代價。像鳳凰涅槃一樣,十分讓人唏噓。

當代女性能從文學作品中得到哪些啟發?

PUA、性騷擾、傳統觀念的禁錮......這些問題一直都在,現在成為熱點,是因為人們開始注意到並且承認女性受到的痛苦,當然也和更多的女性受到教育、擁有經濟實力有關。

不良PUA、傳統觀念的禁錮都有一個特點:它們往往不直接施加身體暴力,而更多的是一種「洗腦」,一種對女性的自由意志的傷害和操縱。

在悲劇發生之前,它們通常是隱形的,發生在聊天記錄裡、發生在緊閉的房門背後。因此不僅法律上難以定罪量刑,甚至還會有不少人為施害者辯護、對受害者評頭論足,施行二次傷害。

維吉尼亞·伍爾夫

我們能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的啟示之一,是一種合法性。女性困境值得被講述,值得被理解。如果有一些困境,我們無法向人傾訴,至少閱讀女性困境和女性自救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安慰和鼓勵。

更重要的一點,這些描寫女性自救之旅的作品,為女性困境提供了最鮮活最直觀的定義和證據。語言為我們的經驗提供形狀,講述則賦予它意義。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語言的使用是粗糙的、不準確的、甚至落後的。比如「嫁出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這句話難道不落後、不傷人嗎?某些高校的女生節標語,「春風十裡,不如睡你」,難道不讓人厭惡嗎?

女性面臨的困境之一,是家人、陌生人、網友、社會、法律不把你的困境當作困境。

在某個科普不良PUA的帖子下面,我看到還有一些留言在質疑受害的女性,認為是她們自己的問題,或認為她們在大驚小怪。這種拒絕承認女性困境的輿論環境,會導致女性對自己的情緒和經歷產生懷疑,從而產生自我否定。

而閱讀女性自救的作品,能幫助女性找到一個穩固可靠的參照系,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再定義。

女性想要「自救」,

必須先建立一個「自我」

從我自身經歷和閱讀經驗來講,「自救」的意識來自對痛苦的感知,對現狀的不滿足,渴望改變現狀的願望。

就拿我最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故事來說。我們知道,在有的地區,家長為了乞求下一胎得一個男孩,會給出生的女孩取名招娣、迎娣。這個名字當然很不尊重,是一個讓人不快、委屈、痛苦的名字。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長大了,不喜歡這個名字,決定改名。聽起來不是一件難事,但她卻經歷了來自家庭、權力機關的阻撓。這個名字其實就是一個很真實的困境,而且它很可怕,因為名字如果不改,它是如影隨形的,它具有社會功能,還具有象徵意義,是你個體的一部分。因此女孩決定改名,就是一次自救。

整個帖子讀得我非常心驚膽戰,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遇到的阻撓,都可能讓她就此放棄,錯過自救的機會。但這個姑娘非常了不起,她試圖說服家人,她收集資料,讓申請材料儘可能完備,她也是幸運的,因為她最後獲得了部分親屬的支持,她們幫助她獲得了大家長——也就是她的爺爺——的同意。

我感到特別開心的是,她沒有因為別人不認同她的痛苦和委屈,就否認自己感受到的情緒;她沒有因為手續繁瑣,就放棄和整個流程交鋒;她沒有因為旁人的警告而退卻;幸運的是,她不需要付出和家人關係惡化的代價。她有感知力、行動力、判斷力,有這三種力量的人往往擁有強大的自我。因為想要「自救」,必須先建立一個「自我」。

女性自救相關的文學和電影作品

分享一部我很喜歡的電影,《末路狂花》。

它講述一個不堪忍受乏味生活的家庭主婦塞爾瑪,接受好朋友路易絲的邀約,兩人開車結伴出門去釣魚。結果剛上路沒多久,塞爾瑪差點被酒吧結識的男子強暴,情急之下路易絲拔槍將男子射殺,她們被迫開始亡命天涯。

電影《末路狂花》

塞爾瑪剛登場時是一個美麗有餘、智慧不足的女性;路易絲則強悍能幹、經驗豐富。一路上她們兩人互相支持、影響,最後兩人的性格都發生了轉變,獲得了心靈上的解放,然而最後仍然付出了無法挽回的代價。

這就回到了剛剛我提到的,女性似乎只有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完成自救和覺醒。

另外推薦一個我很喜歡的小中篇,英國作家扎迪·史密斯的《使館樓》。它講述一個叫法圖的姑娘,輾轉來到英國,在一個移民家庭做幫傭。她經歷過很多磨難,曾被酒店客人侵犯、被僱主輕慢和剝削。

但她始終沒有失去自我,懂得為自己爭得一些小小的權利,比如用主人家的會員卡去遊泳池遊泳;她非常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非常實際地為自己的生活進行規劃。一個很有趣的細節是,法圖去遊泳,但是捨不得買泳裝,於是就穿了一個結實的黑色胸罩,配一條黑色內褲。

借用小說裡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分享,「Whether back home or here, the key to surviving as a people, in Fatou’s opinion, was to make your own arrangements.」(「不管是在老家,還是在這裡,在法圖看來,一個民族能生存下去的關鍵就是——你得自有安排。」)

祝願所有的讀者,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希望你們都能在自己的安排下,在自我意志的指引下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強勢回歸
    HBO劇集《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強勢回歸,改編自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第一季對殘破、充滿暴力的那不勒斯的各個家庭背景進行了鋪墊。童年時期的出生於社會底層的莉拉和萊農,她們看書,把知識作為逃離城區的救命稻草,一起學習拉丁語、希臘語,對抗那不勒斯城區裡粗鄙的男性。
  • 《心靈捕手》:看困境中的天才少年,如何實現自我重建與心靈救贖
    更重要的,電影以巧妙的故事線布置和流暢的情節推進,講述了處於人生困境中的天才少年,如何實現自我重建和心靈救贖的故事。它是一部能夠直抵人內心的溫暖治癒系電影,撫慰和救贖了無數孤獨、破碎、受傷的心靈,給了一代又一代人以啟迪和激勵。
  • 丨《正常人》譯者鍾娜
    「女性面臨的困境之一,其實是家人、陌生人、網友、社會、法律不把你的困境當作困境。」在《正常人》譯者鍾娜看來,這種拒絕承認女性困境的輿論環境,會導致女性對自己的情緒和經歷產生懷疑,從而產生自我否定。上周,在薩莉·魯尼的新一部作品《正常人》出版之際,再次擔任譯者的鐘娜做客中信大方主題分享活動「末路狂花們,一路狂野下去吧」,在線上與讀者就文學作品中女性的困境以及女性的自救等話題進行了分享。鍾娜,中英寫作者、譯者,譯有《聊天記錄》《我們所失去的,我們所拋下的》《正常人》。
  • 《我的天才女友》:義大利塑料閨蜜情圖鑑
    才開年兩個月,今年就爆出了不少高口碑好劇,《想見你》、《梨泰院》、《局外人》……可謂滿足了各路影迷的觀影需求,而今天瑪妮要推薦的這部,更是年度劇王級別的好劇——《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豆瓣9.3分、爛番茄新鮮度93%、IMBD8.5,《我的天才女友》是前年口碑最好的劇集之一,它改編自女作家
  • 張艾嘉劉若英《203040》當女性進入困境,結婚做解藥還是自我救贖
    這部反映女性找尋自我價值的電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華語傳媒大獎多獎項提名!電影講了什麼讓很多女性共鳴還引發業界關注,是說不同年齡女性如何解決自己的生活困境麼?1 20歲女孩的困境和出路,不識愁滋味繼續闖世界小潔從馬來西亞來到臺北,和另一個女孩依童組成組合,在黃秋生帶領下準備進軍唱片業!
  • 《我的天才女友》:尼諾的「渣」是如何養成的?
    《我的天才女友》是2018年在新劇中評分最高的英美劇,目前豆瓣6萬多人打出了9.3分,比原著高出了將近1分。吸引我們的,除了聰穎霸氣的莉拉和乖巧懂事的萊農之間的友情,還有那不勒斯城區青年男女的愛情和婚姻故事。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尼諾。
  •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開播,這裡有不再缺席的女性友情
    在國內,2017 年該系列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在上市的 3 個月內就加印了 4 次。這個系列為作者埃萊娜·費蘭特奪得了不少榮譽。2015 年,埃萊娜·費蘭特被《金融時報》評為「年度女性」;2016 年,《時代》周刊將埃萊娜·費蘭特選入「最具影響力的 100 位藝術家」,即便如此,她還是隱藏在作品背後。
  • 女性應該如何走出心靈困境?榮格分析心理學啟迪:明辨善惡是關鍵
    她創意性地把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運用到對童話的解讀上,於是有了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這本《童話中的女性:如何走出心靈困境》。2.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是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兩個專業名詞,想要了解分析心理學,這兩個名詞是怎麼也繞不過去的。
  • 我的天才女友:我愛著你,同時我也嫉妒你
    近年來,隨著女性主義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反映女性友誼的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但優秀的影視作品卻屈指可數。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一部非常優秀的主打女性友誼反映女性命運的美劇——《我的天才女友》。有人這麼評論過,「關於女性的友誼,無論是日式百合還是中式「撕逼」亦或是美式chick flicks,都或多或少令人尷尬,她們的痛苦和衝突太輕,而我們的生活太重;她們的衝突簡單到可以通過一次劇情高潮就能解決,而我們的關係複雜到也許只能體驗,不能言說。」有人把它與我國上映的《七月與安生》相對比,我認為這樣的話是大大低估了這劇作品的價值。
  • 豆瓣9.6分《我的天才女友》一部女性必追的成長史詩
    《我的天才女友》是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 中見證了兩個女孩的童年和少女時代。「那不勒斯四部曲」講述了兩個在那不勒斯貧困社區出生的女孩莉拉和埃萊娜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友誼和戰爭,細膩地關注女性的成長曆程,可以說,它幾乎涵蓋了女性成長過程中所有真實深刻的欣喜、迷茫、嫉妒、悵惘和悲傷。《我的天才女友》中,女孩莉拉蒼白瘦小卻兇狠堅決,曾經骯髒無禮,卻終究貌美耀眼,曾經瘋狂可憎,卻一向才華橫溢。
  • 她往女性傷口上撒鹽,寫出了人人都愛的天才女友
    或許你會對費蘭特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在圖書排行榜上看到過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或者注意到關於這個系列的諸多討論。在HBO將「那不勒斯四部曲」拍成劇集後,製作精良的劇集使關於《我的天才女友》的討論更加熱烈,而從未在公眾場合出現過的作者費蘭特也引發了無數討論。
  • HBO續訂《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圖片來源:HBO美國有線電視巨頭HBO與義大利電視機構RAI日前宣布續訂熱播劇《我的天才女友》(My Brilliant Friend)第三季。據了解,《我的天才女友》根據Elena Ferrante的同名暢銷系列小說改編,講述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兩位女性長達十年的友情故事。
  • 從《聊天記錄》到《正常人》:怎樣在突破自我的愛中尋回自我
    《正常人》裡的瑪麗安和康奈爾在一次次分離和重聚中,經受這種選擇的考驗,無論結果如何,都將為彼此帶來持久的影響。小說《正常人》是薩莉·魯尼的第二部作品,講述瑪麗安和康奈爾在戀情中彼此成長的故事,今年夏天,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劇集再次將這個故事帶回觀眾的視線。
  • 《我的天才女友》:一蒂二花,相向而生
    《我的天才女友》改編自義大利當代作家Elena Ferrante的同名暢銷小說,作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講述了那不勒斯小鎮上兩個女孩長達六十年的羈絆和友誼。該劇於2018年11月首播,是HBO史上第一部原創非英語劇,語言為義大利的那不勒斯方言,豆瓣評分9.4,共8集,截止目前連載到第4集。義大利暢銷小說《我的天才女友》故事的開頭,老年Elena從Lila兒子打來的電話得知Lila人間蒸發的消息,衣櫥裡的衣服都被撤空,Lila還把自己從家中所有的合照裡剪掉。
  • 走出困境的三把鑰匙:看開、看透、看遠
    人生這條路上,總會有一些困境,像一團迷霧,讓人辨不清方向,找不到前行的路。有的人在遭遇困境時,能快速尋找到出口,突破自我,開啟新的人生階段;而有的人,卻會選擇放棄,或者是停留在原地,不再往前,一輩子活得渾渾噩噩。困境,是人生路上都會遇到的一個曲折。
  • 你是我的天才女友|看了《那不勒斯四部曲》
    四部曲中的第一部,HBO已經拍成了同名電視劇,叫做《我的天才女友》。兩人間足夠親密又波折的情感,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放到50年的時間跨度中,都會顯出極為複雜與深刻的糾葛與人性。那是"把觸手深深扎入對方血肉的體驗,享受血脈相連的滋養也承受撕心裂肺的傷害。"不過具體來說,這三種感情裡滋養與傷害的形式可能截然不同。
  • 終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大一女生如何走出困境(上)?
    終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大一女生如何走出困境(上)?五天前與男友分手第二天看到他有了新女友,遂即出現失眠,情緒波動較大,上課聽不進去,注意力無法集中,納食時好時壞,有輕生的念頭。該求助者交談流暢,思維清晰,自知力完整,無幻覺妄想等症狀。自訴高二開始談男朋友,並一直分分合合,受此影響情緒波動很大。於2018年底出現自殘,例如用小刀刮自己、吃多片頭孢等,並有輕生念頭。並為自己人際關係不好,學習不好,特別是對象也談不好,而感到痛苦,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 《心靈捕手》擊碎人際隔閡壁壘,縱觀一名「數學天才」的自我救贖
    女友斯凱蘭因為要到加州的斯坦福去深造,希望威爾能和她一起去,但威爾卻因為無法與斯凱蘭赤誠相待而痛苦糾結, 他無法跟女友共赴加州,因為他害怕向她展露最真實的自己,他內心充滿恐懼和糾結,只能靠謊言支撐這段愛情。
  • 柳婉琴:女性創業從自我革命開始
    傳統家庭理念中,女性承擔家務撫養孩子是「必要責任」,社會總是要求女性將家庭責任放在首位。很多女性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先是為了愛情,然後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甚至喪失自我。隨著數字時代到來,領導力的內涵發生改變,管理更趨向柔性化,越來越多的女性想要走出家庭。這一代的女性始終都在追求成長,卻總是缺少一個幫助她們成功的平臺。
  • 【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李少紅:困境反而讓女性題材覺醒
    11月26日,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的第33屆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在廈門舉行,論壇由陽光媒體集團、中國世界電影學會主辦,活動得到了弓立醫療用品公司獨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