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高玲 心聲經典
編者按:高玲治療師應用睡眠意象治療的方法治療四次,沒有服用一顆抗抑鬱藥物,使一例重度抑鬱症患者得到了迅速緩解,真可謂妙手回春,特此分享給大家。
王丹,女,18歲,西安某學校大一學生。五天前與男友分手第二天看到他有了新女友,遂即出現失眠,情緒波動較大,上課聽不進去,注意力無法集中,納食時好時壞,有輕生的念頭。該求助者交談流暢,思維清晰,自知力完整,無幻覺妄想等症狀。自訴高二開始談男朋友,並一直分分合合,受此影響情緒波動很大。於2018年底出現自殘,例如用小刀刮自己、吃多片頭孢等,並有輕生念頭。並為自己人際關係不好,學習不好,特別是對象也談不好,而感到痛苦,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但與男友關係好轉,情緒也隨之好轉,有矛盾就又出現上述情況。2019年實施自殺,被同桌發現,老師讓其回家調整一段時間後,轉為走讀,並時常因為情緒時好時壞,並屢有輕生念頭而不得不常常回家做調整。2019年9月份,在石家莊某醫院診斷為「重度抑鬱症和焦慮症」,未做相應治療。2020年初,因為疫情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情況逐漸平穩,6月回校備戰高考。近期遭遇失戀,情緒波動較大,再次有過激想法,失眠情況再次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且較為嚴重。
該生經學校新生心理篩查,量表檢測結果顯示抑鬱因子分很高,且有自殺傾向。輔導員建議儘快進行幹預,並請精神科專家會診,診斷為抑鬱症,遂推薦做睡眠意象治療。
治療過程:
第一次治療(2020年10月24日)
王丹記錄:第一次治療前的狀態為情緒低落、壓抑且持續時間長、失眠情況較為嚴重,胡思亂想,容易出現輕生的想法,注意力無法集中,嚴重影響學習。
治療師引導求助者全身放鬆,在放鬆過程中觀察到她出現意識恍惚的睡眠狀態。幾天來她受情緒困擾,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睡眠嚴重受到幹擾,放鬆是調動她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加深更內在的力量,人的內在正氣充盈,機體自然強健,不適和邪氣就會被快速清除。
在放鬆的意識專注狀態裡治療師引導她進入意象。接著她出現河流的意象,當她沿著河流走時看到一座房子,是參差的多頂的石頭砌的兩層樓,門窗關著。治療師建議她進去,但她不想進去,詢問為什麼,她說沒有原因。治療師進一步鼓勵,她說打開了鐵門...房子代表她的心靈結構,石質的房子,以及關著的門窗,特別還是鐵質的門,都說明她的自我封閉的狀態和過強的防禦。治療師引導她打開門進入房子。是讓她打開緊閉的防範,打開與外界的溝通。若她能打開防範就有可能進入自我,了解自我。此時她不願意進入房子,同時證明她逃避自我,不了解也不願了解自己的內心,這也應證了她的經歷。正如她糊裡糊塗的談戀愛,糊裡糊塗的鬧矛盾,又糊裡糊塗的分手,並因此而痛苦難受。兩年多的戀愛,只是在周而復始的重複分手和好,和好又分手。這種逃避的不願深入自己內心的膚淺的生活,導致她表面的膚淺的生活好轉了,她就好了,反之則跌入谷底。這就是她近兩年來罹患抑鬱症且持續不愈的原因(許多抑鬱症自愈的例子,說明抑鬱有自愈的機率)。治療師引導她進入象徵她心靈的房子,是讓她進入不願進入的內心,讓她認識自我,讓她有機會從無意識裡認識並完善自我。
這所房子陳設乾淨整潔,有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她希望讓父母住,另一間她喜歡的臥室,光線很暗。說明她喜歡沉浸在昏暗中,這就像她的抑鬱一樣,她一直樂在其中又備受煎熬。治療師引導她打開窗戶,讓外面的亮光照進來,改變了她沉浸在昏暗中的模式,讓陰鬱的心靈照進陽光,從而改善她的抑鬱情緒。她在房子裡轉了一圈後就想離開,也說明她不能面對自己,不能與自己和諧相處。很多人一生都不能認識自己,人越是遠離自我,被異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經過反思,回歸自我也就成為虛妄,而在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遇到外界的不良影響時,不夠強大的甚至萎縮的自我無以抵禦,則身體的疾病或者心理的疾病就會隨之而來。本案中的求助者就是如此。意象中她從房子裡出來到繁華的鎮子上逛了一圈後,治療師引導她回到房子。她到了自己喜歡的已經變的明亮的臥室……治療師再次引導她回到房子,是讓她接納,親近,認識和回歸自我。治療師引導她躺在舒服的床上放鬆,是讓她在自己的房間,在自我放鬆。在放鬆裡讓她體會到強大的自身的力量,並沉浸在這種安靜的與自我接近的美好感覺裡。同時治療師引導她體會機體的放鬆以及內在更深的放鬆也是恢復睡眠對軀體和精神自然的調節作用。所以在第二次也是第二天來做治療時,求助者報告不但睡眠恢復正常,情緒也有所改善。
王丹記錄:經過第一次治療後,心情及情緒有所改變,但也會有情緒低落,失眠仍然存在,會多想,但輕生想法很少出現了,注意力仍無法集中,仍然影響學習。
睡眠意象治療師高玲簡介
高玲,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國際催眠師。2012年在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理衛生科進修一年。治癒700多例心理障礙患者。諮詢個案300多例。擅長抑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癔症、應激障礙等各種心理障礙的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