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車通" 1000多戶居民的交通心結統統通了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路通+車通」,1000多戶居民的交通心結,統統通了!


  最近,梅隴鎮薔薇七村、八村小區傳出一件每個居民都受益匪淺的喜事——自家小區門口終於開通了公交線路。這個好消息讓不少小區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喜笑顏開。今年71歲的薔薇七村居民季祥芳告訴記者,「這家門口的公交線路真是方便,以前要走上20分鐘才能搭上公交,現在再也不用走遠路了,走出家門就能乘車。」

  記者了解到,該問題是黨代表大調研走訪過程中獲悉的,為解決居民的急難愁,梅隴鎮和區交通委通過反覆下功夫做工作,終於在小區門口開通了873路公交,給居民帶來了方便。

  薔薇七村、八村小區位於春申路東端,是上世紀建造的老舊小區,靠近閔行、徐匯兩區交界處,由於原先春申路是斷頭路,不具備開通公交線路的條件,居民們要步行到虹梅南路,足足走上20分鐘,才能坐上公交車。

  隨著原春申路斷頭路與徐匯區華涇路接通,具備開通公交線路的條件後,薔薇七村、八村兩個小區的1000多戶居民迫切希望在「家門口」開通一條公交線路,方便他們的出行。

  今年已近80的小區居民王進宇告訴記者因為需要去醫院配藥,常年需要乘坐公交外出,但每次都要走好久才能到公交站臺。

  「現在年紀越來越大,所以從家裡到公交站這段路也越走越慢」。

  區黨代表陳凱在大調研中獲悉了這個困擾居民多年的「疑難雜症」。他實地查看並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後,不久就有專業人員在春申路上拿著器材來測量。據悉,開通途經華涇路、春申路一線的公交線路涉及閔行、徐匯兩區,以及諸多複雜問題,所以一直以來難以解決。

  為了使居民們的願望能儘快實現,梅隴鎮和區交通委與市交通管理部門積極溝通,反映居民需求,今年1月底問題得到了解決,服務春申路一帶的873路正式開通。

  新開通的873路銜接莘莊地鐵南廣場與浦東三林地區的東泰林路康橋路,途經閔行、徐匯、浦東三區,線路全長20.6公裡。

  873路在閔行區範圍內設置了莘莊地鐵南廣場、都市路名都路、春申路都市路、春申路畹町路、春申路偉業路、春申路蓮花南路、春申路梅富路、春申路虹梅南路和春申路薔薇路站。

  此外,還在徐匯區的華涇地區和浦東新區的凌兆、三林等地區設有多個站點。

  873路線路開通後,有效提升沿線市民出行的舒適度、便捷度,薔薇小區的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出行體驗。

  經常要乘坐公交去三林的季祥芳告訴記者,現在通了873路公交以後,一眨眼功夫就到三林老街了,來回比過去要節省起碼半小時。

  「以前去同學聚會,經常會遲到,現在家門口通了公交車以後,再也不會遲到了」。

  薔薇七村、八村小區居委書記王順中表示,大調研為的就是讓居民有感受度,出行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公交線路的開通,暢通的不僅是居民的出行,還有黨委、政府與居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

相關焦點

  • 北京通州:通68路區間車恢復運營,沿途要有站牌了
    為了方便通州區張家灣鎮南姚園村的居民出行,通68路公交車在2018年加開了一輛區間車,從南姚園村開往梨園地鐵站。近日,南姚園村居民李先生向北京12345市民熱線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這趟區間車就停運了。2020年12月21日,通68路區間車恢復運營,當天有乘客去乘坐這趟公交車,卻撲了空。
  • 通了通了!昔日爛路變寬變靚 謝了謝了!修路為民造福造富
    通了!通了!1月15日上午,博羅縣柏塘鎮解放南路(原石板街)改造工程完工並通車,整條街沉浸在歡樂的氛圍裡,居民代表自發為柏塘鎮黨委、政府以及參與該項工作的鎮、社區幹部送去錦旗,感謝他們回應了百姓期盼、解決了民生難題。
  • 「道路通了,出行更方便」
    新建後寬闊的連接道陵園路與翠溪路之間的連接道整治後,市民稱讚:「道路通了,出行更方便」近日,碧玉江南東北側附近的居民連聲讚嘆:「積水沒了,道路通了,出行方便了!」 陵園路與翠溪路的連接道,原本沒有通車,是一條表面坑窪、亂擺亂放的髒亂道路。道路兩邊布局有居民樓房、商鋪、超市,由於沒有通車,許多殭屍車停放在此,還有一些違章停放的私家車停到裡面,再加上路面垃圾、泥土多,該片區整體形象髒亂差。 在區長馬路辦公室,市民反映的這一問題得到解決。
  • 群租戶多擠垮區域交通 再增線居民依然難上車
    儘管這樣,天通苑居民對公共運輸的呼籲依然很強烈。  2009年8月26日,連接安定門到天通北苑的快速公交3線支開通,進出天通苑又多了一條線路。  儘管快3的車次較多,早高峰時仍有居民擠不上車的情況。  居民王紅說,她在北三環工作,到那邊的公交車有不下5趟,但擠不上車導致上班遲到的情況時有發生。
  • 臨安昌孫線全線貫通 800戶農戶通了「致富路」
    每每提起這條路,人們總要嘆息幾聲。近年來,村裡也幾次籌措資金給主要地段修整,但終究指標不治本。暢通昌孫線是鎮政府和石鋪、孫家兩村多年的心願。「因為路況不好,每年山核桃都買不上好價錢。本來想搭著電商的順風車,把山核桃銷出去,可路況這麼差,快遞小哥都不願意進來。」石劍說。 兩年前,臨安區昌化鎮著手規劃修建昌孫線。
  • 2020年河南省新增1.69萬個自然村通硬化路
    1月1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第六場新聞發布會,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唐彥民介紹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實施情況。  「百縣通村入組」,即實現20戶以上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全覆蓋。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在2019年實現全省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標的基礎上,全面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並連續兩年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
  • 「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2017年,在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的支持下,為切實解決貧困戶住房安全問題,海鹽出資1000萬元,啟動了高田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工程建設,全村9個組26戶(易地扶貧搬遷戶18戶)群眾搬遷來此建房集中居住,取名為幸福家園,希望遷往此地的村民能真正過上幸福生活。「現在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 總裡程1556公裡 陝西漢濱村村通客車
    中國經濟周刊一經濟網訊     「以前進城很不方便,一來一回,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有時候當天還趕不回來,現在好了,說走就走,說回就回,現在可是方便的多了。」花果村村民丁禮琴說。地處漢江沿岸的花果村,毗鄰316國道,與旬陽縣交界。
  • 高鐵+公路+地鐵,通!通!通!
    該高速作為廣東省"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粵東北山區脫貧路,溝通連接了梅州市大埔縣和潮州市饒平縣這兩個省級貧困縣。通車後,將進一步補齊貧困山區基礎設施短板,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該公司負責的13標項目工程包括橋梁16座,路基641米,接長箱涵2道,其中金灶互通為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工程施工均位於既有一級公路上方,交通疏導壓力大,徵地拆遷難度高。進場三年多來,該項目圍繞各節點目標超前謀劃,精心組織,在施工進度上領跑全線,安全始終保持「零事故、零傷亡」,環保實現零投訴。線路通車後,將進一步優化粵東地區高速公路網布局,引領汕潮揭都市圈融合發展,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圈。
  • 村村通,中中中!
    全省農村客運線路達到4500餘條,運營總裡程29.4萬公裡;負責建制村通客車的運營車輛達2.5萬餘輛,農村客運站亭、站牌4.3萬餘個;各地在站牌、場站、車輛購置、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累計投資總額達到23.9億元。北水峪村地處寶豐西部山區,坐落於寶豐、魯山、汝州三縣交界處,距縣城40餘公裡。雖然2016年村裡就通了發往縣城的客車,但每天只有兩班,村民出行多有不便。
  • 原先出趟門一身稀泥巴,如今硬化路通到家門口
    不僅如此,板橋路通了,鄉村旅遊也開始發展。負責柳溪河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園區工程建設的餘業東稱,柳溪河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園區是以柳溪河、本尊寺片區為主要開發區域,首期投資3000萬元、建設面積1000畝,目前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 「脫貧攻堅走基層」紫雲克田村:路通產業興 致富有奔頭
    路通「血脈」暢 發展有門路「交通靠走,通訊靠吼!」對於克田村來說,這不是一句調侃,而是曾經真實存在又極為窘迫的狀況。走進克田村,記者欣喜地看到,這裡從基礎設施到產業發展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種從內而外的「變」,一個局外人,遠不如局中人體會得深刻。
  • [聚焦熱點難點] 永豐所有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客車
    吉安新聞網訊(曹孝平、記者吳廣城)8月15日9時,一輛城鄉小公交徐徐開進永豐縣中村鄉龍頭村,由此結束了龍頭村不通客車的歷史,這也標誌著永豐縣所有建制村實現「村村通客車」。「七座的車,除了司機,能帶六個人,我們這一趟坐滿了。」
  • 路通了! 阿布洛哈村「賽摩小夥」自信明年要圓結婚夢!
    未通路之前,進出村需要村民扭著馬尾巴往上徒步約4公裡,翻越落差約1000米的山崖路,到通車的村子或是往下走到谷底,通過溜索前往河對岸。今年元旦前,阿布洛哈村採取峽谷纜車擺渡方式打通對外通道,徹底結束了村民揪著馬尾攀爬懸崖峭壁4個小時才能出村的歷史;6月26日,通村公路全線貫通,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6月30日,包括29戶貧困戶在內的33戶村民喜遷新居
  • 路通了!阿布洛哈村「賽摩小夥」自信明年要圓結婚夢!
    未通路之前,進出村需要村民扭著馬尾巴往上徒步約4公裡,翻越落差約1000米的山崖路,到通車的村子或是往下走到谷底,通過溜索前往河對岸。今年元旦前,阿布洛哈村採取峽谷纜車擺渡方式打通對外通道,徹底結束了村民揪著馬尾攀爬懸崖峭壁4個小時才能出村的歷史;6月26日,通村公路全線貫通,成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建制村;6月30日,包括29戶貧困戶在內的33戶村民喜遷新居,住上了二層小樓的新房子。
  • 阿布洛哈村車路雙通後 阿達當洛開啟「創業夢」
    「路通了,方便得很,商家直接開車送貨上門。」修路建房,3個月有了創業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公路修通前,阿布洛哈村人要出山尤為艱難。「以前出去趕集,要靠馬馱、肩挑背扛,揪著馬尾爬懸崖峭壁3個多小時才能走出村。」阿達當洛回憶說。去年6月起,村上開始修路建房。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全村16個村民小組,7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25戶。自然條件不足,村民長期過著靠山吃飯、看天出門的生活。受交通、地域、環境等因素限制,投資企業望而卻步,失去了很多產業項目和發展機遇。  2015年8月,雲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新一輪扶貧工作,雲南省公安廳與馬臺鄉平河、南糯、那杏3個行政村結成扶貧對子。
  • 「貴州通」:交通便民 數字出行
    在貴陽,許多市民在乘坐公交車時習慣打開「貴州通」APP,辦理公交雲卡掃碼乘車,折扣優惠、換乘免費,不僅省去了忘帶公交卡和沒有零錢的煩惱,更用移動便捷的方式提升著市民的幸福感。開發「貴州通」APP的貴陽移動金融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築動融」)位於觀山湖區金融城,是IT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投資控股,貴陽市政府、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於2014年7月組織創設的移動金融科技服務商,負責建設和運營國家移動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務平臺的貴州節點(簡稱「貴州通公共可信平臺」),聯合銀聯、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實施貴陽市國家移動金融科技創新試點。
  •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路車」雙通 村民分新房開始新生活
    四川涼山阿布洛哈村「路車」雙通 村民分新房開始新生活 (2/10) "← →"翻頁
  • 【精準扶貧在三湘】路通了,就可造福一方——跟石門縣一位扶貧隊長...
    近日,常德市最偏遠、海拔最高的自然村——南北鎮白竹山也通了土公路。以前,從白竹山去集鎮,沿著山谷河道來回穿行,要過18道彎(也叫「18道水」),然後翻山越嶺,單程就需五六個小時。現在坐「麻木」車,2小時可到。「麻木」車是當地人對三輪車的暱稱,在險峻崎嶇的「天路」上,小轎車不敢輕易開行,而坐在三輪車上,人又顛簸到麻木。 目前,白竹山已合併到金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