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瓷器的鑑定方法

2020-12-23 騰訊網

文/古今文博

中國被西方國家稱之為「瓷器大國」,在今天的歐、亞、非各國都有中國瓷器出土。歷朝歷代出產的瓷器,唐代的秘色瓷,宋代的鈞瓷,元代的青花瓷,清代的琺瑯彩瓷,另外還有雕塑瓷,外銷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那麼,鑑定瓷器真偽的方法有哪些呢?重點記住一句話:時代風格不可逆!

一、看款識

歷代款識千差萬別,體會各代款識的不同風格,可以從研究筆法入手,結合實物將真假款識相互比較,反覆審度字體的結構,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澤的深淺濃淡等。另外還應注意總結同一時期早、中、晚期款識不盡相同的變化規律。

二、重紋飾

紋飾,造型和款識一樣,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1、題材內容、裝飾手法擬或工藝技術,不同時期的紋飾均有不同的表現,成為瓷器斷代和辨偽的有力依據。例如明初永宣瓷器中的青料暈散和下凹斑痕等特有現象,後代仿品都不能準確再現;清雍正仿永宣器,常用復筆加重點染青花來刻意仿較宣青的效果,但因鈷料不同,就無法克服色彩漂浮的弊病;又如成化鬥彩文飾中「花無陰面,葉無反側」,畫人物衣紋不加渲染,表裡不分,如著單衣,這些微妙的時代特徵,往往為後世仿造者所忽略。

2、施彩工藝的演變。如成化鬥彩中獨具的奼紫色和不施黑彩(用黑彩勾勒輪廓線最早不應早於正德),明代及清初紅彩均為深棗皮紅色,明代綠彩多顯黃綠色,粉彩是於康熙中晚期才出現的,此類知識必須具備。

3、紋飾圖案所表現的畫風和筆法,也特別值得注意。如後仿清前期琺瑯彩、粉彩、五彩、鬥彩等器物,運筆常顯拘謹、幼稚、生疏、滯斷,或圖案層次不清,無生動感,還有的紋飾過於細膩,亦足以引起我們的懷疑。

三、分胎釉

1、胎為骨,釉為衣。鑑別胎質時,可從器足的無釉處入手,注意胎土淘煉的純淨與燒結的縝密程度。因時代淘煉方法有別,明代以前較之清代、民國,胎土中含金屬雜質為多,如著名的永宣細砂底器,露胎處可見金屬自然氧化形成的黑褐色星點或火石紅色;而後仿清代、民國胎體,卻均因淘煉過細,沒有這種氧化斑,成為贗品致命的破綻;另外明代胎體迎光透視,多顯肉紅色;明成化胎體透光顯牙白和粉白色;而清代及民國仿品則顯青白色;清康熙瓷胎質純淨、細膩、堅硬為清末初仿品所不能及,而很多日本仿中國明清古董瓷器,其胎質燒結瓷化的程度又過高,以指輕扣,發聲清越,就仿品之逼肖而言,亦成缺陷。

2、鑑別釉面主要應注意觀察釉質的粗細,光澤的新舊,釉層的厚薄,以及氣泡的大小和疏密程度。例如明代古董釉面都閃現不同程度的青色,器足釉面與器身釉面多不一致,明早期釉面常有無色的自然開片及縮釉現象;明代宣德的桔皮釉,與清雍正和晚清、民國時期後仿器的小波浪紋之間,有著細微的差別;清康熙古董釉面具有緊密感,出現硬亮青釉,漿白釉,並有破泡現象,種種各自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徵,對於辨識贗品最具說服力。

3、另外,從釉面的新舊光澤看,很多仿品故弄玄虛,將釉面做舊,土埋、打磨、藥滑、茶煮、漿沱,甚至稍加損破,以示出土狀。然而這些不自然的作舊光澤,決無古瓷那種年深日久、自然形成的「酥光現象」。

四、針對宋鈞窯,幾個教科書級的鑑定方法

1、宋鈞窯鑑定主要看看釉色,從時代特徵看,鈞瓷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釉色,如唐代是黑釉藍斑,宋代的紫紅花釉,宋元兩代的天青、天藍、白釉等。

2、看胎質,鈞窯由於是用還原焰燒成的,因此,無釉的胎質表面(主要是器物足部)一般呈醬黃色。

3、看造型,鈞瓷的造型明代以前多為生活用品,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4、看工藝,古鈞瓷製作為手工成型,諸窯是手拉坯和印坯。

5、看底足,宋代官鈞窯底足一般抹有芝麻醬色釉或較稀薄的青白釉。

更多古玩鑑定小知識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古今文博」。

相關焦點

  • 知名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視頻在線觀看)
    謹記搜索「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業界知名教授伍秋鵬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① 聘請名師授課伍秋鵬:實戰古瓷鑑定家、大學教師。長期從事文物考古、收藏鑑定和教學培訓。開創了開片、火石紅、磨損痕跡、保存環境、傷殘、彩料、紋飾、燒造工藝等獨具特色的古瓷鑑定方法。在文物考古、收藏類刊物發表研究及鑑定論文50多篇。
  • 宋元明清各時期哥窯瓷器特徵及鑑定方法
    「金絲」就是指瓷器表面呈黃色的細碎的開片;「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哥窯瓷器能夠呈現「金絲鐵線」,原因就是它的釉面要炸裂兩年。當瓷器燒好出窯冷卻以後,再將其直接放到炭黑水裡,拿出來之後,瓷器表面就形成了大塊的黑色開片。而那些細小的開片,由於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但是時間長了,空氣進去以後就會氧化成黃色。
  • 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特點及真偽鑑定
    中國的古瓷器歷史非常悠久,尤其以清代的粉絲瓷器製作精美,工藝精湛。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述古瓷史話(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瓷器特點與真偽鑑定,通過本篇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您對清代鼎盛三朝的粉彩瓷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 瓷器鑑定:古瓷釉面常見瑕疵十三種
    因此釉面的各種瑕疵痕跡在鑑定中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依據。以下介紹常見的一些瑕疵痕跡。 這種方法很值得商榷。筆者經與專業學者探討後了解到,氣泡的形狀、顏色是受到釉的薄厚、釉的粘稠度、釉所處的自然環境或人為做舊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氣泡的顯微效果要從多方面考慮,對瓷器鑑定來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是絕對的。
  • 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舉一反三視頻講解)
    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一直以來都是廣大古玩愛好者所探求的知識理論,單純的理論知識不足以滿足真正的實踐需求,真正的實戰經驗又不知道到哪裡可以學到。「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開課啦!伍秋鵬教授的課程是廣大古玩愛好者的福音,想提升瓷器鑑定能力的廣大古瓷愛好者朋友們可以直接報名哦!
  • 越窯瓷器拍賣價值多少錢 越窯瓷器鑑定方法 越窯瓷器最新成交記錄
    越窯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窯場之一。「越窯」一詞,出現於唐代。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 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特徵及鑑定要領
    瓷瓶為傳世御用汝瓷中絕無僅有,也為刻花汝官瓷的鑑定提供了實物依據。刻花鵝頸瓶不僅造型講究,而且用刻花裝飾,更飾以天藍釉,保存完整無缺,實在彌足珍貴。1、汝窯汝窯瓷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一帶,宋時為汝州地,故名。汝窯除燒青瓷外,兼燒黑瓷、醬釉瓷和鈞釉瓷,以青瓷最為精緻。
  • 2020「盛世收藏」文物鑑定正式收官,「金繕」絕技讓瓷器「復活」!
    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聯合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欄目、深圳市收藏協會共同舉辦。本場活動的主題是陶瓷、書畫和雜項,邀請到鑑定諮詢專家、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副站長何鋒、原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所長任志錄、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和原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劉濤為廣大藏友現場「鑑寶」。
  • 斷代 | 清乾隆瓷器特徵及鑑定要領,一起來探討!
    > 乾隆一朝堪稱中國彩瓷歷史之巔峰時代,其彩釉之豐富,品類之繁複,技術之高超,皆空前絕後,特別榷陶使者唐英殫心竭慮,集歷代名窯之大成
  • 關於瓷器鑑定:可以看看這一篇
    老瓷器是古代人們使用過的物件,有出土的、有傳世的。辨別一件瓷器的新老,要從各個方面考慮,看、摸、聞、聽都要用上,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每個時代特徵。老瓷器有官窯瓷器,有民窯瓷器。元青花.唐三彩、甜白瓷、絞胎瓷,汝窯鈞窯磁州窯;景德鎮的瓷器遠近聞名。很多喜歡古玩的朋友多少都會接觸到瓷器的,瓷器是古玩收藏類目中比較廣泛和常見的。那麼我們看到一件瓷器,怎麼去看是新是老,是真是假呢?
  • 瓷器科學鑑定:信磚家還是信熱釋光?
    第二屆中國民間元青花藏品研討會會議紀要對國際上採用熱釋光測年法鑑定高溫瓷器年份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提出了嚴重質疑。
  • 清代鬥彩瓷器特徵,如何鑑賞清代鬥彩瓷器
    鬥彩瓷器是明清彩瓷中最負盛名的瓷器,被歷代瓷器收藏著所熱衷,鬥彩瓷器以青花料在瓷坯上雙勾出花鳥、禽獸、人物的輪廓線,施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二次入窯經低溫燒成的瓷器,上彩一般有三四種,多則達六種以上,色彩較鮮豔。
  • 解析藍寶石及其鑑定方法
    其實鑑定玻璃還是較容易的。玻璃是高溫下壓模而出來的,冷卻後自然收縮,平面向內凹陷。這凹陷現象肉眼不易發現,必須藉助放大鏡,使用放大鏡時,不能直線聚焦,應該斜向聚焦,就易發現凹面,凹陷的,通常是玻璃。而寶石的打磨拋光,通常達到十分平整的效果。另外一個鑑定方法是,玻璃中的包裹體種類繁多,最常見的就是氣泡,而寶石沒有氣泡。玻璃裡的氣泡,用10倍的放大鏡觀察,就能發現。
  • 戴白手套鑑定瓷器的是專家?馬未都說出真話:不是外行,就是騙子
    戴白手套鑑定瓷器的全是專家?馬未都說出真話:不是外行,就是騙子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之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共同的片段,鑑定專家們總是喜歡戴著白手套,為古董和文物進行一番研究,眼神之中流露著一種專業的技能,還有著愛惜的神情。
  • 民國瓷器之動物紋飾鑑定
    他們的作品,代表了民國時期瓷器動物裝飾的最高成就。其次是成名略晚於前者,或承家學,或得名師真傳的藝人,如得鄧碧珊真傳的張沛軒,所繪遊魚不遜乃師,又如一生畫虎而有「畢老虎」之譽的畢淵明,有「魚痴」之謂的時幻影等,他們的作品亦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惟名氣略遜於前者,其作品也可人民國一流之列。
  • 越窯及鑑定方法
    唐代越窯青瓷已很精美,博得當時詩人的讚美,如,顏況「越泥似玉之甄」,許渾「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與越人,皆能造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雲魄起」,陸龜蒙「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五代吳越時越窯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為吳越王錢氏御用及貢品。進貢瓷器動輒萬件;入宋以後,貢瓷數量有增無已,一次進貢有多達十四萬件者。越窯在南方浙江省紹興,主要製造青瓷;邢窯在北方河北省邢臺,主要製造白瓷。
  • 「同光中興」漫談光緒時期瓷器鑑定特徵一
    光緒三十年(1904年),為慈禧七十歲「萬壽慶典」燒制的瓷器又耗費白銀38500兩。這數次生產的瓷器,品種眾多,包括餐具、西餐具、文房用具、陳設瓷、賞賜瓷等各種類型。以「天地一家春」、「長春同慶」、「吉祥如意」、「永樂長春」款的瓷器最為精美。
  • 耿寶昌:順治 康熙 雍正瓷器鑑別要點
    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是蜚聲海內外的陶瓷鑑定專家,其撰寫的《明清瓷器鑑定》是國內首部古陶瓷研究鑑定學論著。
  • 瓷器怎麼通過儀器來鑑定?
    瓷器怎麼通過儀器來鑑定?也可以這麼去直接看,貼上看,然後要看到折射光的老化痕跡,需要把這個儀器打到Z3檔上,Z3檔上會有一個折射光亮區,把這個亮區調清楚,你會看到瓷器上這些折射光的痕跡,這個瓷器就是一個老瓷器,他是有雜亂無章這種點線面結合這種痕跡的
  • 廣東省中博藝術品鑑定有限公司: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
    從年款、焙燒瑕疵、色彩、彩釉以至瓷窯,此文介紹如何入手了解有關中國瓷器的種種。同時介紹數件即將拍賣的精選拍品,以及曾於佳士得創下佳績的重要瓷器。不妨善用各地知名拍賣行舉行的拍賣,認識不同類型的中國瓷器,由於拍賣行能讓藏家親身接觸瓷器,因此在很多方面也比博物館更勝一籌。藏家能藉此了解瓷器的觸感、重量與彩繪品質。2多發問藏家往往要花上多年時間,才學懂分辨瓷器的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