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一起出門走走,去鍛鍊身體呀,專家說多走路還能長壽呢!」「老了不想動了,走路跟壽命有什麼關係,肯定是瞎說的!」
基本上大家每天都需要走路,尤其是自己50歲之後,很多人都會跟自己說,沒事就要多出門,可以到公園裡面去走路,不但能鍛鍊身體,還會影響壽命,讓自己更加長壽,很多人都會感到好奇,怎麼走路跟自己的壽命還能扯上關係呢?
走路能鍛鍊身體,還能影響壽命?
大家都知道,適當的運動,對自己的身體的確會有一些幫助,很多人都會選擇比較簡單的一種方式,那就是走路,尤其是當自己過了50歲,經常去散步走路,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不斷流動,改善細胞新陳代謝的狀況,血液經常流動,出現血液黏稠的情況就會減少,對預防血栓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堅持走路活動自己的關節,可以讓自己的手腳靈活,還能刺激骨骼細胞,促進骨骼對鈣的吸收轉化,能延緩骨骼退變的速度,經常走路的確能鍛鍊身體。
大家不要小看走路,雖然走路很簡單,但是走路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影響,有些人說的走路會影響到自己的壽命,這個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也有一些道理的,走路對壽命的影響,可以分為好和壞兩個方面。
好的一方面就身體在走路的過程中,血液流動速度變快,心功能就會得到鍛鍊,對身體健康有很多好處,比很多騙人的保健品更有作用,走路對壽命壞的影響,就是自己過度運動,走路速度太快,或者堅持時間太久,超過了身體能承受的範圍,就會讓心臟供血壓力變大,長期超負荷運轉,很容易讓心臟受到損傷,尤其是患有心臟疾病的中老年,如果走路方式不健康,容易引起疾病發作,對生命健康會產生一定影響。
提醒:50歲後,不再適合這樣走路
當自己過了50歲,想要讓自己的身體得到鍛鍊,在走路時,就要避開這些「坑」,不適合在這樣走路,健康科學的去走路活動,可以讓自己更長壽。
1. 早起走路
很多人在過了50歲之後,都會感覺到自己老了,好像沒什麼事幹,每天外面還沒亮,自己就睡不著了,想著鍛鍊身體,就早早起來到公園去走路,其實50歲之後,是不適合早起去走路的,尤其是冬天室外溫度較低,血管受到低溫的刺激,就會猛烈收縮,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關節和肌肉沒有平時靈活,大家可以選擇下午或者傍晚走路。
2. 走路運動量大
有些人一味地去追求鍛鍊,就想著自己要再動一下,多走一點路,走得再快一點才能起到效果,其實自己在過了50歲之後,就不再適合這樣去走路,強度過大容易造成關節損傷,相關研究表明,總步數在六千左右,速度不要過快,比正常走路稍微快一點就可以,這樣走路就會比較健康,隨著年齡不斷增大,或者身體患有疾病,可以適當減少步數,放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