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人小溪裡的童年記憶……抓魚、遊泳

2021-01-09 大雜匯

小溪裡的童年記憶

劉其育

每次手機卡殼時,我都會習慣刪去一些曾經拍攝的照片,以節省空間。但有一張照片卻一直保留著,著實下不了手去刪除她,或者根本沒有想刪的念頭。

這張照片,我記得是去年夏天的一個中午,在老家(東留鎮大明村羅屋角自然村)門前的小溪邊,我用手機抓拍的。照片中,九歲的兒子和四個與他年紀相當的孩子圍成一圈,雖然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都在熱火朝天地玩著泥巴,搭建他們心中的城堡。

一陣清風吹過,孩童們天真無邪的笑聲,伴隨著溪水的潺潺聲,宛如在大山深處,空靈般傳來的鳥兒歡快的叫聲。

在他們的身後,還是那棵熟悉的大楓樹。她身形碩大,仿佛一位嚴肅的老者,正張開她那寬厚的臂膀,為孩子們遮住了酷暑,護住了烈日下的童趣,也護住了讓我魂牽夢縈的那灣小溪。

我已不記得這棵楓樹的樹齡了。只記得從我記事起,便有了她。樹齡是否要比我的父輩們的年齡還要見長,但已無從考證,也無需考究。至少,她比我年長,至今仍鬱鬱蔥蔥,如此足已。

望著那棵婀娜多姿的楓樹,和樹下平地上把玩泥巴的孩童,特別是那一灣恬靜的小溪水,所展現給我的每一幅畫面、每一個細節,無不會勾起我對童年的記憶。

在我的記憶裡,我們也常在這棵楓樹下玩泥巴、打泥仗。但更多的,是對溪水的迷戀,投身於溪水的懷抱中,盡情嬉戲、打鬧,遊泳、抓魚……樂在其中,仿佛記憶裡的孩童時光,幾乎全被這灣溪水所佔盡。

我記得離這棵楓樹,也就是小溪的下遊方向,約五十米開外的地方築有一外壩基,壩基是農耕時蓄水、灌溉用的。在暑假時期,壩基往往會蓄水,這時便是遊泳的好季節。

那時我們的遊泳,與其說是「遊」,倒不如說是「爬」,具體應稱為「狗爬」或許更為貼切些。因為那時,幾個玩伴都是旱鴨子,對遊泳一無所知。在當時的條件下,也不可能有專業教練教授遊泳知識。但我們堅信——只要敢於喝溪水,沒有遊不會的泳。

於是,我們幾個不會水的,在淺水區常一字溜排開,雙手撐著河底的沙子,「狗爬」逆流而上,光溜著屁股苦練基本功的場面異常壯觀。

這時,經常會遇見幾個年紀大點的、會水的隔壁鄰居也在遊泳。他們都是自學成才,泳姿自成一體。遊起泳來,五花八門,形態各異。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屑於我們這群仍基於「狗爬」的初學者。在我們正埋頭苦練基本功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冷不丁地將我們中的一個抬起,然後扔進足以將我們淹沒頭頂的深水區。

而此時此刻,被扔者只能奮力自救,幾乎是用盡全身力氣,兼天生遇水具有「狗爬」的本能,在水中半潛半浮、跌跌撞撞地回到岸邊。

被扔者在異常落魄的用手揩乾臉部的水珠後,全身直哆嗦,牙齒能打出幾個八拍節奏。回望著曾經與之殊死搏鬥過的溪水,暗自慶幸總算撿回了一條小命。

這時,稍有膽大點的,對著扔自已入水的「嫌疑」對象,張口就是一頓臭罵。引來的是對方一陣詼諧、詭秘的歡笑聲。

有膽小點的被扔者,此時往往已是聲淚俱下,淚水伴著溪水,任由在臉上直譁啦。更有甚者在抽泣著餘,帶著哭腔喊道「我要講給大人聽」!

那夥人聽後,歡笑聲更加的詼諧、詭秘,鬼臉也自然多了起來。

「我們是為你好,不扔你下水,不喝它幾口,怎麼學得會遊泳」!

「想當初,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

那些遊泳健將你一言、我一語的喊道。

扔我們入水的理由足夠充分,讓涉世未深的我們不知所以然。

事畢,他們仍趾高氣昂地遊他們的泳,我們繼續我們的「狗爬式」訓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

但我記得,後面的那些日子裡,我們偶爾還是會被他們扔到深水區去「歷練」。

如此反覆,也確實或多或少幫助我們克服了對深水區的恐懼。偶爾也會主動冒險,藉助汽車內胎的浮力,膽戰心驚地在深水區來回那麼一兩趟。

就在我信心滿滿,準備完全徵服深水區的時候,有一件事,卻徹底阻止了我在遊泳領域自學成材的步伐。

記得那年夏天的一個中午,我正感冒發燒,精神低迷地的躺在老家大廳的板凳上。此時,玩伴們在大門口一閃而過的飄逸身影,以及那再熟悉不過的遊泳手勢,使我一個激靈地從板凳上爬起來。情不自禁地跟在他們身後,脫光衣服跳入溪中,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可好景不長,一刻鐘不到的功夫,玩伴們脫在溪邊的仍帶著餘溫的衣物,「熱情」地投入到了我的那位當村支書父親的懷抱,他手中還多了一根平日裡犁田趕牛時用的竹鞭子。

這時,兒時的玩伴怕遮羞的衣物被我父親抱走,趕忙從水中站起身,無懼「走光」,朝我的父親大喊:「那是我們的衣服,他的在那邊」。

玩伴們的手指整齊的指向我,一種被出賣的感覺油然而生,我的臉部比來時更加的燙手。

那天也許是「天助我也」。因我是後來者,所以陰差陽錯,單獨把衣服脫在了溪的對岸,父親只有望溪興嘆的份了。

因場面有點混亂,等到我的父親順著玩伴們的喊叫聲,望向我這一邊時,我已差不多就著溼漉漉的身子穿好衣服了。

父親指著我,隔溪大罵,手中的竹鞭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異發鋥亮。

我選擇匆忙逃離。這一過程中,對父親罵的內容未聽清楚隻字。在回頭觀察事態進展之際,忽然瞟見了我隔壁家那位慈祥的婆婆的身影,「得意」的站在橋頭觀戲。

在支書父親嚴肅認真、旁徵博引,擺事實、講道理,給我上了一堂有經、有典,內容深刻的思想教育課後(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父親手中的竹鞭始終沒有落在我身上),我痛定思痛,深刻檢討,咬著牙作出了保證:未經父親允許,絕不私自到溪中遊泳。

事後我才聽說,是那位慈祥的婆婆向我父親通的風、報的信。原來,那天站立橋頭觀戲,之所以「得意」,是因為現場檢閱了其提供的情報的正確性。

我恍然大悟,一個迷團終於解開。我說怎麼到地裡幹活的父親,對我到溪裡遊泳的情報會掌握的如此及時,如此準確無誤。

我已不太記得當時自己對待通風報信者的心理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但我至今仍清晰記得的是,那位慈祥的婆婆經常會在我放學經過她家門口時,或母親帶我去鄉電影院看電影時,悄悄塞給我一小包花生米,或一小包糖,或一大把瓜子之類的零食。這些食物,足以讓我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有機會細細品嘗一下舌尖上的美食的滋味。

現如今,我敬愛的支書父親和那位慈祥的婆婆都已離我而去久已。若真有天堂,你們在那邊還好嗎?

這次遊泳發生這樣的"重大意外事件"之後,每當父親偶爾外出的檔口,我也會偶爾忘記保證的內容,趁機偷偷遊過那麼一兩回。但這樣與溪水屈指可數的接觸次數,足以讓溪水把我疏遠,把我拒之門外。以至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仍會經常感懷,感嘆一位遊泳健將從此埋沒人間。

說來也怪,有些東西,很多時候,越有外在力量限制你不能這樣或那樣做的時候,你往往更有一種偏要這樣或那樣做的衝動。在我的記憶裡,孩童對溪水的眷戀便是如此,甚至更勝一籌。

在威嚴支書老爸的眼皮底下,脫光衣服到溪水裡暢遊,固然是一種奢侈、冒險的行為。但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總能變著招兒與溪水親密接觸。諸如下溪摸魚,或站在岸邊釣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每個夏季裡的周末或暑假,我都在擠時間混跡於這條小溪中。甚至風雨無阻,畢竟下雨也是釣魚的好日子。

對待釣魚這件事,在我的孩童時期,那是認真的。從到山上砍竹子選魚杆,到拴魚線,綁魚鉤,那些都是精細活,每一個環節都得認真對待。

「釣鞭長,釣魚王」。選好魚杆顯得尤其重要。竹魚杆一定要選細長、筆直,尾部要稍稍帶彎的那種細竹子。有時為了選中這樣一根魚杆,往往要提前計劃,到屋後的竹山上物色好。有時甚至要翻山越嶺,才能砍回一根滿意的魚杆。在除去多餘的枝葉後,晾乾備用。若時間來得及,還得用柴刀將竹魚杆的周身刨光滑,以增加釣魚時的手感。

魚杆備好後,下一步驟就是拴魚線了。在拴魚線時,先取出花兩毛錢在食雜店買的魚線,根據魚杆的長度量身定製魚線的長度。先得把魚線的一頭在彎曲、細的那一頭綁緊。這頭需要在砍去多餘的枝葉時,留個心眼,要在竹節處下刀,這樣便有個竹節頭,便於固定魚線。另外還得在握手的那一頭,距底端約二十公分處釘上一枚小釘子,用於固定魚線,便於攜帶。

最後,便是在魚線底端部位安裝墜子跟魚鉤了。

墜子是用保險絲自製的。有時會講究一點,將保險絲放在火鏟上用火鍛燒溶化成一個圓球形狀,冷卻後纏繞在魚線上。通常都是用保險絲直接纏繞成彈簧狀固定在魚線上即可。墜子的大小、重量也是有講究的。重了,把裝蚯蚓的魚鉤快速帶入水底,不利誘魚上鉤;輕了,浮於水面,無法拿捏起杆時間。因此,時常會把保險絲墜子託在手心掂量掂量,或長度多預留一點,在釣魚實戰中再作刪剪、調整。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綁魚鉤了,之前的魚鉤設計,很適合我們孩童,很人性化。只需把魚線穿過魚鉤的尾部的線洞打上死結即可。若擔心綁不緊,也可點上一根火柴靠近線頭,這魚線塑料的特性便暴露無疑,迅速長成一個黑球,堵住了線頭回竄的洞口。

如此這般,一根標準的魚杆便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便是挖蚯蚓了。我記得以前的魚餌是很單一的。除了蚯蚓還是蚯蚓,沒有像現在這樣繁雜、多樣。曾聽喜歡釣魚的朋友說,南瓜葉子、青辣椒等,甚至我們老家種的李子、萘子等水果,都是很好的垂釣誘餌。聽後真讓人眼界大開、耳目一新,感慨世界之大無其不有。

準備魚杆、魚餌的過程,也是屬於釣魚的一部分,因此也樂此不彼。下一個環節,就是到溪邊釣魚了。在魚鉤上裝上蚯蚓,往水裡一放,數數不出十下,保準有魚來吃餌咬鉤。但能不能上鉤,並把魚給釣上岸,就要看你的技術水平啦。

但這樣釣魚,卻能使人精神專注,心情愉悅。不用提前「打窩」,不用講究釣魚技法,不用抽菸等待……,只需扛根竹杆,走到哪,釣到哪,一切都是那麼的隨意、自然。

那溪對我的誘惑,絕不亞於蚯蚓對魚兒的吸引力。開學了,總是盼望能早點到周末;冬天了,總是盼望能快點到夏天;暑假了,總是盼望能天天下雨,因為下雨的話,就不用幹農活了,這樣才有屬於自已的時間。而這種時候,在家門口的那條小溪旁,總能看見我的身影。哪怕是雷雨交加的間隙,也要到那裡過上一把釣魚的癮。

回想起過去的這三四十年,我對老家門前的那條小溪的記憶,如同在腦海裡翻動一幀幀黑白膠捲一般。曾經有過令人難忘的景象,但也有過令人難過的畫面。

但不管怎樣,兒時讓人迷戀的小溪經過整治,又悄然回到了我們的身邊。

值得慶幸的是,兒子同我一般,非常喜歡老家門前的這灣溪水,也常像我孩童時一般,在那棵大楓樹下,肆無忌憚地跳入溪中戲水,如此著迷、如此忘情、如此流連忘返。

此時此刻,已過不惑之年的我,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捧起一大把的溪水,對準太陽,撒向空中,期待呈現一彎美麗的彩虹。每每此時,總會引來在溪中洗刷衣物、菜蔬的大家們駐足欣賞一番。有話說?點擊右下角「寫留言」參與討論!喜歡這文章,就到文末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龍巖記憶】龍巖古城,曾比鳳凰古城美太多太多!
    青磚、石材不夠,便把古城牆大部分拆掉做材料,使龍巖古城遭受嚴重破壞。雖經大破壞,直到我童年記事的時候,龍巖古城內還保留有大量劫後餘生沉澱下來的名勝古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龍巖洞」、「龍巖八景」中的」雙井流泉」、孔廟、姑婆宮、關帝廟……嶽頂山上的「趙公城」遺址,縣山歌劇團裡的「皇家園林式」的「翁家花園」遺址。
  • 抓高空老鷹,我兒時的記憶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經常玩一些有趣的事情,在田間裡追野狐狸,在小山丘上挖穿山甲,在田野上趕野鴨,還有在田間趕麻雀,在雪地裡冬天捕鳥,去小溪裡抓魚,去水稻田裡抓泥鰍,就是我們經常幹的事情。還有去山裡採蘑菇,去扯豬草,去採野蔥,去撈松樹的針葉,去池塘裡遊泳,去草地裡放牛,哈哈,那些有趣的事情我都幹過。
  • 夢見跳水裡預示著什麼 夢見跳水裡抓魚是啥意思
    夢見跳水裡預示著什麼 夢見跳水裡抓魚是啥意思無論你的夢裡出現的是寧靜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靜的海洋;夢中的水總是喻示著生命的精華,代表了精神的洗禮和重生。準備考試的人夢見跳水救人,意味著口試成績較差,有錄取的希望。談婚論嫁的人夢見跳水救人,說明意見不和婚姻不成,個性剛強難以成配。創業的人夢見跳水救人,代表社會局勢造成景氣欠佳,營運不順。懷有身孕的人夢見跳水救人,預示生男,春佔生女,慎防挑重、土石之傷。打算出門的人夢見跳水救人,建議有改變地點或改變日期。
  • 我們老家的溪水,夏天清涼徹骨,冬天反而溫熱,小溪裡的魚味道特別鮮...
    我們老家的溪水,夏天清涼徹骨,冬天反而溫熱,小溪裡的魚味道特別鮮美,老一輩說是給皇上進貢的御品!……七八歲的時間,不管冬天夏天,只要小溪裡有魚,就沒有我抓不到的!!……那時候熊孩子多,小溪裡根本看不見魚!!
  • 八零年代的記憶-我們的童年時光
    80年代出生的人,最大的年齡已經到了40,最小的也已30出頭,那段時光大家是否還記得,特別是我們的童年時光?(懷念童年時光,不會因為生活條件的好壞而有所改變,懷念的是我們的童年,我們的童真,我們的無憂無慮,我們逝去的時光。)
  • 新貴族遊泳健身連鎖---抓魚比賽
    6:30開始二、活動地點: 新貴族遊泳館(江大花園售樓部,原廚子豔遇)三、活動對象:5歲--50歲四、活動規則:1、報名獲得名額,(需家長陪同小孩,需穿好泳衣)到場進行領號制,按號碼分組2、在魚池中徒手抓魚,不得藉助任何工具,所獲鮮魚比賽人員可自行帶走,抓魚條數最多可獲得千元大獎3、每輪參賽人員20人,每輪比賽時間為
  • 廣東有個景美人少的好地方,被譽為珠三角的九寨溝,還可下水抓魚
    裡面可以在大型山泉活水泳池中遊泳,也可以觀看大型雜技表演、進入自然生態景區中溯溪徒步,或者到觀音廟紫竹林祈福,山下還可以進行自助燒烤,是團建、聚會的好地方。景區大門不遠處,建有一個雜技舞臺,每天定時有精彩的節目演出,上圖是我們經過時正在表演的節目,一隻猴子騎在山羊背上,然後山羊爬上鐵梯、過獨木橋,非常精彩。
  • 「老鷹抓小雞」究竟用什麼喚醒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你是否還記得童年時的遊戲「老鷹抓小雞」?不曾做過老鷹抓小雞遊戲的人,不算擁有完整的童年!真正意義上「老鷹抓小雞」帶給我們的童年不僅僅是歡喜,還有無數的的「與眾不同」!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 憶龍巖古城十八堂和南門頭
    青磚、石材不夠,便把古城牆大部分拆掉做材料,使龍巖古城遭受嚴重破壞。雖經大破壞,直到我童年記事的時候,龍巖古城內還保留有大量劫後餘生沉澱下來的名勝古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龍巖洞」、「龍巖八景」中的」雙井流泉」、孔廟、姑婆宮、關帝廟……嶽頂山上的「趙公城」遺址,縣山歌劇團裡的「皇家園林式」的「翁家花園」遺址。
  • 100年前中國兒童罕見的老照片,感覺他們童年才是真快樂
    1917年西安,一群小孩在小溪裡捕魚,經常下河撈魚的他們是抓魚的老手,還經常在河裡遊泳。 1917年的廣州碼頭,小女孩站在岸邊向遠方眺望著,大人們為了防止不會遊泳的孩子遇到危險讓他們背著一個救生腰帶,在水裡不會下沉。
  •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上次出釣的遺憾,便是沒能沿著清澈的小溪尋釣馬口魚。於是今天又來到了老地方,只不過今天的主角是小溪,而不是大河。這裡簡直是風景如畫,令人嚮往田園遊釣生活,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釣點,因為這裡有名貴的溪水魚類,百元一斤的馬口魚。
  • 龍巖古城,曾比鳳凰古城美太多!你一定不知道…
    青磚、石材不夠,便把古城牆大部分拆掉做材料,使龍巖古城遭受嚴重破壞。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龍巖龍巖雖經大破壞,直到我童年記事的時候,龍巖古城內還保留有大量劫後餘生沉澱下來的名勝古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龍巖洞」、「龍巖八景」中的」雙井流泉」、孔廟、姑婆宮、關帝廟……嶽頂山上的「趙公城」遺址,縣山歌劇團裡的「皇家園林式」的「翁家花園」遺址。
  • 家鄉的小河,童年的記憶
    每個人都會有家鄉的小河的記憶。在我的童年裡,家鄉的小河是特別的清冽,每天下午放學後,我和小夥伴們都會來到小河邊,脫衣褲光溜溜的下河。我們的遊泳技術都和泳池無關,我們的教練就是半大的兄弟們。野外的河流就是我們的泳池。當時還特別羨慕有高手,他們會把脫下的褲子紮起來,吹進氣,做成簡易的救生圈。褲子救生圈也挺管用,在河裡幾個來回都沒有問題。我們也會跟著大哥哥們釣魚,沒有魚竿,就直接用魚線紮起魚鉤,穿上蚯蚓,然後就放進河裡,另一端放在河岸邊的青草裡,用一塊石頭壓著。當鰱魚或者泥鰍被拖出來時,大家就一聲歡呼。
  • 童年,那些記憶中的快樂!
    童年,那段人生最純潔的時光每到六一,不光小朋友們歡喜雀躍,連成年人那顆蠢蠢欲動的心在這個節日裡也不甘寂寞!歲月的流淌,把我們歲數一步步烙上了年輪的痕跡,可那顆童年的心一直未曾磨滅。如今的我們,已為人父母,為了孩子努力打拼,為了家庭奔波忙碌,在這個充滿真善美醜的世界裡,人還是那個人,心卻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 80年代的記憶-我們童年的遊戲
    80年代,改革開放的初期,那個年代有很多我們難忘的記憶,特別是我們懂事以後,上小學以後,我們常玩的遊戲。童年時光1-丟手絹(丟手帕),先準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
  • 男子用原始的方法來抓魚,不一會兒抓到一大盆,還有意外的收穫
    而抓河鮮的方法,可以說是有很多種的,像是設置地籠,用漁網捕撈,或者是釣魚等等都可以。而像這群小夥子一樣,用這樣的方法來捕魚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方式,而且還很簡單,到底是什麼方法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小夥子們來到的地方是田間的一條小溪,在這樣的小溪裡面,往往藏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野味,小夥子們就是衝著這些野味而來的。
  • 海南周刊 童年,與大自然嬉戲的時光
    繽紛多彩的自然,陪伴了繽紛多彩的童年。大自然,是童趣最好的伴侶。從感知世界的新鮮與神奇,發明充滿樂趣的遊戲,到從中汲取知識養分,童年與自然相處的時光,是一個人一生中難忘的記憶和人生體驗。作家張煒回憶童年說:「伏在桌上安安靜靜讀一本好書是愉快的,而到田野裡接受大自然的沐浴和陶冶就更加幸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麼,「70後」「80後」海南人的童年,又在自然中經歷了怎樣的沐浴與陶冶呢?摘荔枝。
  • 思念農村老家隨筆,80後的記憶有多少你的影子?
    城市中遊蕩,夏日的驕陽有時熱得讓人有點心慌。鋼筋混凝土的叢林裡心臟被隔離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感覺呼吸也沒有那麼自由。當人停下腳步,心靜下來的時候,美麗農村的畫面填滿腦海,故鄉的思念油然而生。從有童年的記憶到外地求學,她一直是我想逃離的地方,當背井離鄉以後我有了體會膚淺的故鄉,隨著時間流逝和年齡的增長才慢慢懂得故鄉的味道。春天,冰雪融化,萬物復甦。門前清澈的小溪,偶爾還能可以看到魚兒在遊動,讓我情不自禁地就會伸出小手,抓起水中孩子心中的興奮和快樂。小溪邊的小草露出嫩芽,柳樹也抽出新的枝條,扯一個樹枝擰一圈抽出樹幹,口哨就可以吹起來。
  • 我記憶的童年瑣事
    [原創]我童年在池塘玩耍一直留在我的記憶之中,尤其是在池塘邊小夥伴們之間那充滿童心與歡樂的事,最使我難忘。小池塘雖然不大,可池塘裡的青蛙還真不少,小夥伴們便不約而同地去池塘邊抓青蛙,突然有人提議:「 咱們看誰抓的多!看誰抓的少,誰要是抓的少,就讓他當烏龜,在地上爬三圈。」 大家都同意,便各自去抓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