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都市人,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體重。加肥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噩夢。
但是,你們真的知道減肥的真相嗎?
接下來,我會跟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減肥的硬核乾貨,希望能夠為大家的減肥提供一些參考。今天我們首先談談第一個問題,那就是肥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人和豬究竟誰更胖?很多人會下意識地選擇豬。但是很遺憾地告訴你,目前人類的平均體脂率要遠遠高於豬。普通的人類男性如果體脂率在15%,肌肉線條就已經很明顯了,唯有競技健美運動員在比賽前的體脂率才會控制在5%以內。看下面這張圖,估計大多數人應該會將自己的體脂率對應到第三行。至於女性,普通女性的體脂率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
以上為不同體脂率的人類男性
以上為不同體脂率的人類女性
那麼,跟人類相比,一般家豬的平均體脂率是多少呢?答案是15%!是的,你沒有看錯,家豬的平均體脂率足以秒殺大多數人類!而野豬的體脂率更是低到10%以內!所以我們說你比豬還胖並不是一句誇張的話,因為你的確比豬還胖。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下我們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的體脂率。答案同樣讓人沮喪,所有的除人類之外的靈長類動物的體脂率都低於10%。
其實不僅是豬和靈長類,在哺乳動物中,人類的體脂率都可以排在最前面的行列。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會有這麼高的體脂率?
要解答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或者換句話說,造成人類肥胖的因素是多重的,而非只有一個。根據目前的科學研究,大致可以將人類肥胖的原因歸結為生理原因和社會原因兩個。
首先來看生理原因。人類的體脂率為何高於大多數哺乳動物(海洋哺乳動物和冬眠動物等除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的大腦是耗能大戶,如果體脂率低,那麼身體儲存的能量不足以維持大腦的運作。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人類近親大猩猩的體脂率不到10%,從下圖就可以看出,大猩猩的肌肉線條非常明顯,絲毫沒有被脂肪包裹。
肌肉發達,體脂率低的大猩猩
很多人可能會提出質疑,大猩猩不是很胖嗎,不然你看他們的肚子。
挺著大肚子的大猩猩
其實認為大猩猩肚子大就是胖完全就是種誤解。不同於人類的肚子大是因為體脂高,大猩猩的肚子大是因為消化器官非常發達。其實不只是大猩猩,如果我們去觀察多數哺乳動物,就會發現它們往往都會有一個大肚子,而這個大肚子中有著遠比人類發達的腸胃。
現在讓我們回到今天要討論的話題,肥胖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要想生存,必須具備三種必要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通俗的稱號就是各種結構的「糖」)、蛋白質和脂肪。這三種物質主要功能分別為提供能量,構建、維繫身體組織以及儲備能量。當然,在關鍵時刻,蛋白質也可以分解作為能量的來源。這三種物質中,脂肪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可以看成是碳水的另外一種形態,或者說可以長時間儲存的能源。
事實上,在自然狀態下,生物要達到肥胖的狀態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情。除了海洋生物和冬眠生物外,大多數生物根本沒有機會囤積下多餘的脂肪。因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充分調動自己的消化系統將食物轉換為能量。
對於動物來說,來自食物的能量除了維繫日常的生理運作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支持肌肉的正常運作。面對殘酷的自然競爭,所有的動物都會想盡辦法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速度、力量、耐力,不管發展的方向在哪裡,肌肉永遠是動物的高能耗單位。正是因為發達的肌肉系統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所以很多動物是不可能有多餘的能量作為額外的脂肪囤積下來的。
相比之下,人類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演化道路。人類沒有其他動物發達的肌肉或者敏捷的身手,但是人類有自己最強大的武器——大腦。因為大腦的進化,人類具有了更加複雜的思維能力,人類學會了使用工具,發明了語言,形成了社會寫作。於是,人類逐漸戰勝了遠比自己強大的各種動物對手,最終成為了地球的霸主。
對比大猩猩我們就會發現,人類的大腦在幾百萬年時間裡體積增加了兩倍,而大猩猩卻幾乎紋絲不動。當然這樣的進化也不是沒有代價的。由於大腦體積的增加,大腦耗能居然佔到了人類耗能總量的20%以上,相比之下,大猩猩的大腦耗能佔總耗能的比例不到10%。為了擠出提供給大腦的能量配合,人類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消化系統和肌肉的強度。我們的消化能力和肌肉力量遠遠落後於其他動物。例如,人類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和肌肉的能力遠不如大猩猩,而人類中最強壯的個體,在面對大猩猩時都無法佔到上風。
但是這一切跟人類肥胖又有什麼關係?
剛才我們談到,在自然狀態下因為覓食成本較高,所以動物很難出現肥胖的狀態。更何況對於肥胖的個體行動不便,生存機率更低,所以絕對會被大多數動物擯棄掉。但是人類不一樣。人類通過社會化創造了強大的生產力,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讓人類儲存剩餘的食物成為可能。而定居生活也讓人類不必付出太多的精力和體力消耗掉大量寶貴的能源。而當不事生產的統治階層和智力階層出現時,人類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胖子也就出現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肥胖是人類的生理機能無法適應人類社會的巨變而產生的。原始人出現肥胖的機率非常低,因為那個時候的人類還掙扎在生存的邊緣,怎麼可能會有富餘的食物?而當人類生產力逐漸提高,尤其是到了現代社會以後,人類完全不必為生計擔憂,而技術的進步也讓人類的日常能量消耗降到了從未有過的地步。
一方面是能量消耗的降低,一方面是能量供應的充足,一降一升之下,唯一的結果就是脂肪的大量出現。人類社會在兩千年間,尤其是最近一百多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人類的身體卻沒有辦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發生改變。我們渴望糖,我們渴望脂肪,因為這些東西在饑荒時期是保命的財富。在遠古時期和工業文明之前,只有少數人有資格享用這些奢侈品。甚至到了我們的爺爺奶奶輩,仍然有關於食物短缺的辛酸記憶。在那樣的情況下,想要出一個胖子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到了今天,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工業化食物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廉價的地步,以至於在發達國家,肥胖甚至成為了貧窮的代名詞。
來自美國的多項研究證明,肥胖與貧窮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
因此,當我們討論肥胖問題,其實討論的便是人類的身體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問題。這是作為社會性動物的人類根本無法迴避的。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面對肥胖就束手無策了呢?不,即便在現代社會,我們依然可以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減肥,當然,這跟你想像中的減肥可能不太一樣。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跟大家聊聊減肥的原理以及我們該如何減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