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融史話】東張鎮深山裡的大墓!進士世家——龍田廬江何氏世系考略!

2021-02-13 玉融逸聞

關注《玉融逸聞》公眾號,傳播福清文化。每天好文章不斷!歡迎投稿。本文作者:著名作家、民俗專家、文史學者林秋明。

圖 小編拍攝於龍田廬江何氏入閩始祖為何萬墓前

概述:何氏祖先為避禍於安徽廬江,由韓姓改為何姓。其一支為避戰亂,攜子孫遷入河南光州固始縣繁衍生息。

龍田廬江何氏入閩始祖為何萬,何萬與當時大理學家朱熹友善。何萬善有《金代實論》、《理家良言》等理學著作流傳於後世。

龍田何氏自始祖何萬遷入龍田至今已經有840個春秋,凡38世,名宦輩出、政績卓著,乃吾玉融之望族也。據不完全統計,在宋、元、明、清期間,龍田何氏榮登進士者多達36人,任京官、地方官者有70餘人。其子孫後裔達20多萬人,遍及全球。記者現將近期考證的龍田何氏「進士世家」有關情況羅列如次:

小編留影於龍田廬江何氏入閩始祖為何萬墓前

●何萬:為龍田何氏始祖。何萬:字一之,生卒不詳。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癸未科木待問榜進士,歷官朝請大夫、漳州府太守、累遷尚書都司(先任尚書右司馬郎中,後任尚書左司馬郎中),出平江府(今蘇州)知府。

何萬從小好學、不畏權貴,著有《易辯》3卷、《淵源錄》3卷、《長樂財賦志》16卷、《鼎論》3卷、《時議》1卷。何萬「政績藹然,為朝廷所嘉獎,譽為『名宦鄉賢』」。娶玉井趙氏為妻。墓在清源裡石坑山(今東張鎮道橋)。

南宋鹹淳九年(公元1273年),何萬的玄孫、禮部尚書何君弼回鄉時,在今龍田鎮中街建造了廬江何氏宗祠,石木結構,六扇三進,佔地面積733平方米,座南朝北,其間廊廳穿插,布局嚴謹,明亮寬敞。進入祠內,放眼望去,除了祠堂森嚴宏大的規模先聲奪人之外,祠堂內的一梁一柱、一磚一木又無不顯示出藝術的含量。尤其是寢堂上那一扇扇由金箔拼帖而成的窗檁,讓人眼花繚亂、過目不忘。該祠1996年10月被評為「福州市十邑名祠」。

●何致政:生平不詳,為龍田何氏二世祖;何友金:生平不詳,為龍田何氏三世祖;何天瑞、何天壽、何天佑:生平皆不詳,為龍田何氏四世祖,始分三大支。自此,何氏後代瓜瓞綿綿、繁衍相繼、人才輩出。

●何貴甫、何夢登:為龍田何氏五世祖。何貴甫:生卒不詳,為龍田何氏五世祖,何貴甫為何天瑞的次子。宋開慶元年(1259年)巳未科周震炎榜進士,歷官朝議大夫、廣州端州(今肇慶)知府。後定居端州金渡。其後裔子孫皆在金渡繁衍生息;何夢登:字君弼,生卒不詳,南宋鹹淳(1271年)辛未科張鎮孫榜進士。

歷官朝議大夫、廣東潮陽知府、中奉大夫、禮部尚書,從一品。其長子、次子定居廣東潮陽縣,成為當地的望族。何夢登娶鄭氏為妻,享年73歲,墓在江鏡鎮東山頭元帥館。

●六世祖—八世祖名字、生平不詳;何善成:為龍田何氏九世祖。何善成:字復初,生卒不詳,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科任享泰榜進士,曾任廣東道監察御史,授中憲大夫。

●十世祖名字、生平不詳;何熙、何慎齊:為龍田何氏十一世祖。何熙:字敬止,生卒不詳,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戍科孫賢榜進士,歷任陽山教諭、廣東中式參政;何慎齊:字齊美,生卒不詳,明永樂四年(1406年)丙辰科林環榜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山東道監察御史。娶林氏為妻。

●何南、何宜:為龍田何氏十二世祖。何南:字豪南,生卒不詳,明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武進士,歷任廈門總鎮都督府榮祿大夫。娶林氏為妻;何宜:字行義,生卒不詳,為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年)戊辰彭時榜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兵部郎中,遷浙江參政,轉江西左布政使。何宜,「為官清廉,「民譽以郡邑鄉賢」,去世時,「篋中唯圖書數卷而已」。明成化癸巳年欽賜於時和裡(今龍田鎮)立進士牌坊一座,以旌表其清操名宦。據清乾隆版《福清縣誌》記載:「成化初,疆圉多事,警報沓至,(何)宜區畫多稱旨,一時卿佐極加器重,有大議皆倚諮決……勵志甘貧,澹約若寒士。入覲,舟僅容身,隨從數人,日只一炊。性謹密,簿書一字個輕過,侍吏疆立,多欲顛踣。」何宜的四個兒子皆中進士,三代九官,名噪一時。

●何半坡、何良言、何南楚、何御、何統、何琛、何昭、何魯:為龍田何氏十三世祖。何半坡:諱英才,字時英,生卒不詳,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楊慎榜進士,歷任奉政大夫、惠來縣知縣,終遷靖江左長史。

何半坡 「安詳不擾民,民樂安靜」,政績卓著。素有治才,秉性至孝。據記載:嘉靖已酉年,何半坡回鄉奔喪。翌年,嘉靖手詔其入朝拜相,惜詔到人已病逝。嘉靖帝欽應天府尹鄭漳蒞臨代天御祭,並勒石碑「敬賜祭葬」。該碑尚存龍田鎮上和洋鸕鷀穴其墓地前。何半坡娶上鄭鄭氏、珍塘林氏為妻;何良言:生卒不詳,明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毛澄榜進士,歷任奉值大夫、江西巡察史。嘉慶二十四年(1545年)乙巳時,為龍田廬江入閩何氏撰修族譜發起人。娶林氏為妻。墓在後倉下埔;何南楚:生卒不詳,明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呂抽榜進士,歷任通奉大夫、欽命廣州知府;何御:字範卿(一說字範之),號藍川,生卒不詳,為何熙的孫子,明嘉靖十六年戊戌戍科章日闇榜進士,歷官廉州知府、兩淮運史。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御「有清操。歸隱於白湖草堂,著書自樂。尤工於詩,有《白湖集》(6卷,一說12卷),其氣味醇古,仿佛近陶元亮先生……傳誦不已」。《白湖集》現尚存於省圖書館;何統:生卒不詳,明天順四年(1460年)庚辰科進士,歷任兵部侍郎、湖廣按察副使;何琛:生卒不詳,明成化二年(1466年)丙兵戍科羅倫榜進士,歷任永州府同知、浙江巡撫;何昭:生卒不詳,明成化五年(1469年)已醜科張升榜進士,歷任工部侍郎、四川太平縣知縣;何魯:生卒不詳,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戍科曾彥榜進士,歷任翰林學士、廣東懷安縣知縣。

●何司明、何邦禮、何宗魯、何邦靖:為龍田何氏十四世祖。何司明:字致虛,號金山,生卒不詳,為何宜的侄孫。明正德十四年已卯科陳公升榜進士。授穎上縣教諭。著有《四書訓字》、《經義典則》、《梅花百吟》而行於世,享年82歲。墓在龍田福廬山。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司明「嚴立課程,時為講解,士因而感奮,彬彬幾與畿輔土孚。又捐俸葺學宮,闢泮池,恤貧士之不能婚葬者。部使者以學行兼優獎之。」何邦禮:字大中,號履軒,生卒不詳,何邦靖的弟弟,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科黃星耀榜進士,授江西撫州推官。在任時勤修政事,不畏權勢,為保境安民而積勞成疾,年僅三十三歲即忠殉報國。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當時撫州「頑梗難治,(何)何邦禮奉三尺從事,亡(不)敢格者。」有一次,數十名群眾被陷遭捕,何邦禮聞訊後,不畏強暴,捉拿真兇,使無辜遭捕群眾得以釋放。另有一次,東鄉縣盜賊橫行,何邦禮親自帶兵捉拿兇魁等300多人,使社會治安得以好轉。上級因此舉薦何邦禮。可惜他「竟以勞瘁卒,年三十三。」何宗魯:字可宗,生卒不詳,為何半坡的兒子。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黃繼周榜進士。曾任奉直大夫、惠州府同知。「居官清介」,著有《詩經說意》、《詩辯考證》4卷,「一時學者多宗之」。何邦靖:字應元,號肖溪,生卒不詳,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科王大道榜進士,歷任河南葉縣司教、崇仁縣知縣。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邦靖任河南葉縣司教時,曾上書大司徒馬森,為葉縣百姓減免賦稅,受到百姓擁戴。在任崇仁縣知縣時,曾捐款修建城河,還「建學門,修傳舍,葺倉社」。閒暇時,則與「諸生講業」。後來,何邦靖遭人中傷陷害,「竟掛冠歸,優遊泉石者八載,卒年六十。」

●何世棋、何祿,為龍田何氏十五世祖。何世棋:字勉翼,生卒不詳,為何司明的兒子,明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邱愈榜進士,歷官穎上縣教諭、慈谿縣知縣、歸舍縣知縣。據清乾隆版《福清縣誌》記載:「(何世棋)精明為治,裁抑豪猾。邑造冊籍,核戶口,杜欺隱,豁虛稅。或曰:『以例有稅契。』世棋曰:『已徵科價矣。』『有稅畝』,曰:『裡甲自辨工墨矣。』」何世棋為官體恤平民,百姓都稱讚他是一個好縣令。據清乾隆版《福清縣誌》記載:何世棋「有操守,為鄉人敬」。何世棋工詩詞,但存世罕見,茲抄錄《石竹山》一首:「聞山此日始登山,山鳥山花匪一般。山北山南雲片片,山前山後水潺潺。山猿啼徹山鍾冷,山客歸來山寺閒。回首看山山欲暮,山光環映滿山灣。」何祿:生平不詳,生三子:長子何其玖為龍田何氏輝山支系祖,次子何其珍為寶林支系祖,三子何其玫為臺石支系祖。

●何玉成、何文賢、何其智、何尊祖、何其玫、何其高、何其情、何天衢、何其義、何敬祖、何其惕、何其忻、何舜欽、何其宏、何其偉:為龍田何氏十六世祖。

何玉成:字子純,生卒不詳,明萬曆三十四年丙午科郭應響榜進士,歷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員外郎、廣東廉州知府。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玉成出任廉州時,社會混亂。他「設邊防、剿巨盜,安民保境,勤修政事」,「 廉州百姓感其德,為其立祠以祀之」。何玉成熱心梓裡事業,曾與葉向高兩次重修龍田福廬寺,並積極籌建宗祠,去世時64歲。墓在臨江裡厚穆山;何文賢:生卒不詳,明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餘煌榜進士,曾任四川南雄縣知縣;何其智:字侗卿,號古侗,生卒不詳,為何御的曾孫,清崇禎六年癸酉科陸希韶榜進士,曾任江西德興縣知縣。「為人至孝,愛民如子,百姓祀為名宦」。享年71歲。據清乾隆版《福清縣誌》記載:在赴任德興縣時,「巖邑凋敝,寇盜充斥,(何)其智單車蒞任,上其事於督撫,而親自戢平。復招徠遺黎之竄亡者而撫綏之。勸學興農,未三月而大綱畢舉。因念母老,屢請終養。當事諒其孝思懇切,疏允其歸,得奉板輿之御者二十餘年。迨母以耄壽終,(何)其智治喪哀毀,尚未反葬,遂於次年卒,壽七十一」;何尊祖:字克美,為何宗魯孫子,生卒不詳,明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餘煌榜進士,歷官雅州學正、定安縣知縣;何其玫:字文卿,生卒不詳,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汪繹榜進士,歷任奉政大夫、浙江湖州府同知。娶餘氏為妻。享年63歲;何其高:生卒不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韓炎榜進士,歷任山東膠州參府、內閣信中書;何其情:生卒不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戍科蔡升之榜進士,曾任淮府工正敦都司;何天衢:生卒不詳,明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劉若宰榜進士,歷官武進主簿、臨江知府;何其義:字亮卿,生卒不詳,何御曾孫,為崇禎年間撥貢,曾任澄邁縣知縣;何敬祖:字得袞,生卒不詳,拔貢,為何尊祖的弟弟;何其惕:字惟勤,生卒不詳,崇禎年間舉人,曾任江寧縣知縣;何其忻:字惟榮,生卒不詳,崇禎年間舉人,曾任溫州經歷;何舜欽:字惟康,生卒不詳,崇禎年間舉人,曾任寶慶衛經歷;何其宏:生卒不詳,明萬曆四十六年戴國章榜進士;何其偉:字梧子,生卒不詳,清崇禎十五年壬午科何承都榜進士。

●何杏山、何愛山、何瑞人、何雲峰、何椿、何連城、何陳宮、何鵬程:為龍田何氏十七世祖。何杏山:生卒不詳,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陳亻炎榜進士,曾任河間縣知縣。娶曹氏為妻;何愛山:生卒不詳,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于振榜進士,曾任江西彭澤縣知縣。娶蘇氏為妻。墓在龍田積庫山;何瑞人:生卒不詳,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陳德華榜進士,曾任順天府丞翰林院庶吉士。娶林氏為妻;何雲峰:生卒不詳,清雍正八年(1730年)庚戍科周彭榜進士,曾任瑞安縣知縣;何椿:字得齡,生卒不詳,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戍科武進士,曾任榮祿大夫、大名府參將;何連城:字如璧,號璞野,生卒不詳。,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戊辰科進士,曾任南靖縣學教諭、建寧教授,甲辰年聘浙闈同考。秩滿,升國子監助教。擅長詩詞,時有佳作馳世,著有《蔭山集》、《蔭山齋詩稿》。享年71歲。墓在龍田福廬山;何陳宮:字君昭,號耕南,生卒不詳。「清雍正癸卯舉於鄉」,為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科彭啟豐榜進士,歷任沙陽教諭,山西安邑縣令、沁水知府。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陳宮「凡有公需,悉捐俸以資,毫不累民。」他「精岐黃術,民有疾,匍匐至公庭,悉代療,不以為疲」。他「設義學,置學田,造橋梁,凡利於人者無不舉。卒之日,士民巷哭。宦囊如洗,柩幾不得歸。邑人相率投櫃以贈,返葬故裡,立祠以祀於橋之旁」。何陳宮墓在龍田七井坑;何鵬程:字砥昆,生卒不詳,為何敬祖的兒子,清康熙九年(1670年)庚戍科蔡啟亻尊榜進士,曾任江西南城縣知縣。娶陳氏為妻。墓在上和洋。

●何登瀛、何昂駒、何芹、何翊:為龍田何氏十八世祖。何登瀛:字郎昆,生卒不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壬辰科王世琛榜進士,歷任工部員外郎、太原府知府;何昂駒:字右承,生卒不詳,何連城的兒子,清康熙五十年辛卯科王必懋榜武進士,歷任兵部郎中、漢中參將、河南提督等職;何芹:字君耳,生卒不詳,為何玉成的侄孫,清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繆彤榜進士,歷任奉值大夫、廣東新興縣知縣;何翊:字調承,生卒不詳,何連城的兒子,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金德英榜進士,歷任廣西武緣縣知縣、思恩府知府。

●何裔芳、何奕松、何述材:為龍田何氏十九世祖。何裔芳:字嘉趙,號平楚,生卒不詳,清康熙五十三年登甲午副榜元第一,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進士,任山西代州通判。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裔芳「蒞事僅年餘,而輿人頌德。未幾,以老乞歸,當事相率鐻金以贈。至家檢其橐,僅遺敝衣數襲而已。年七十卒」;何奕松:生卒不詳,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科進士,歷任朝議大夫、侯選府同知事加一級。娶陳氏為妻;何述材:生卒不詳,何愛山之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進士,曾任應天府參將。

●何恆鍵、何恆鎮:為龍田何氏二十世祖。何恆鍵:字關承,號蘭汀,生卒不詳,清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莊有恭榜進士,授文林郎,歷任江蘇海州贛榆縣知縣、江蘇鄉試同考試官加一級,誥封振威將軍。娶莊氏為妻;何恆鎮:字雅承,號玉溪,生卒不詳,清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戊戍科進士,歷任江西武寧縣知縣、江西鄉試同考試官。娶張氏為妻。

●何履亨、何知御、何式珍:為龍田何氏二十一世祖。何履亨:字翔卿,生卒不詳,清鹹豐六年(1856年)丙辰科進士,曾任甘肅鎮番縣知縣。據記載,何履亨的父親於道光年間遷居福州,先租住林姓人家所有的文儒坊詩人黃任舊居「香草齋」,同治壬戌年購置並重修,題匾「舊香草齋」。何履亨自書長跋記其屋本末。抗戰前夕,鬱達夫遊玩於此曾居住;何知御:生卒不詳,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歷官資政大夫、廣西懷集縣知縣;何式珍:生卒不詳,清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進士,歷官山東曹縣知縣。

●何剛德、何在椿、何鹹德、何晉德:為龍田何氏二十二世祖。何剛德(1855~1936年):字彝毅,號肖雅。住福州朱紫坊,晚年居上海。為清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曾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等職,特授江西建昌府知府、撫州府知府、蘇州府知府兼理蘇州關監督。民國三年任江西內務司司長、長江豫章道道尹。何剛德娶黃氏、薛氏、梁氏,墓在東關外上埔祖山。

何剛德著有《春明夢錄》、《客座偶談》,記錄其親身經歷,史料價值頗高。何剛德在江西撫州任職時,創立農學堂,多有建樹。1900年,何剛德任蘇州知府時,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警察局。何剛德是一位農學家,他重視農業生產,最早記下了向日葵的農時栽培法和綜合用途。他還是中國首次記載葵花子用於榨油食用的人,著有《撫郡農產考略》、《農話》等書。(註:何剛德事跡參見本報10月29日《何剛德:中國創辦警察局第一人》)何在椿:生卒不詳,曾任太平知府,清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進士,歷官資政大夫、太平縣知縣;何鹹德:字佑襟,生卒不詳,清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恩科解元,歷官候補知縣、戊子科江西鄉試同考試官、四川宜賓縣知縣、戊午科四川鄉試同考試官。何鹹德娶羅氏;何晉德:生卒不詳,清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歷官六部員外郎、蘇州(一說惠州)知府。

在何氏後代中,比較出名的還有——何好生:字崇德,戶部主事。明正統年進士;何貢:字彥琛,明天順七年進士;何文清:字仕廉,訓導,明宏治年進士;何良林:字大任,訓導,明嘉靖拔貢;何增贊:字國化,訓導,明隆慶拔貢;何運登:字薦甫。任古田學貢,後任教諭;何大備:字愧人,福寧州學貢;何肇元:字君聲,閩清縣學貢;何芳振:字明起,福州府學;何仲慈:字幼齋(又字「幼齊」)。據清乾隆《福清縣誌》記載:何仲慈「廉謹方正,蒞官肅若神明,不畏強御。有犯法,雖權貴亦不貸,吏民服之。」何仲慈曾任興化判官;何太初:字仁仲,舉人,任主簿;何睦:明洪武年間舉人;何惟善:字從善,長樂學中,明永樂十五年李馬榜進士;何子顯:字獻忠。曾任和平縣知縣。明嘉靖十九年鄭啟謨榜進士;何應軫:字廷弼,何御的孫子,曾任寧德教諭。明萬曆十年壬午科謝綗榜進士。過去,在縣城水陸街靠近西城門外,建有一座橫跨路面的牌坊——盛時奎璧坊,上面刻有葉向高、林茂槐、何應軫等16名進士的芳名。可惜毀於文革期間;何瓚:字得黃,清崇禎十五年葉瓚榜進士;何徵蘭:字紉秋,府學中,曾任南川縣知縣。清順治十一年熊臣忠榜進士;何瀛:字惟崇,清康熙二年癸卯科李達可榜進士;何美:字君範,吳川縣知縣,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鄭基生榜進士;何杰:字日君,清康熙四十四年施鳴綸榜進士;何奕奇:字嘉穎,曾任鳳山教諭、太平縣知縣,清康熙五十年辛卯科許鬥榜進士;何瀚:字君濟,府學中,曾任崇安縣教諭、知縣,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黃煥彰榜進士;何蘭:字其芬,曾任安達縣知縣,清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謝道承榜進士;何彬:字文京,曾任延平中路城知縣,清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謝道承榜進士;何文興:字祖承,閩縣學中,清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蔡雲從榜進士;何恆潮:字東承,閩縣學中,清乾隆元年丙辰恩科蔡雲從榜進士;何僖:字芳振,清乾隆九年朱仕秀榜進士;何乾布:字光宇,為何仲慈的雲孫(註:玄孫以上有曾孫、孫,玄孫以下有來孫、昆孫、仍孫、雲孫),拔貢,曾任桂林經歷;何昌祚:字德符,為何仲慈的雲孫,拔貢,曾任南陽縣丞;何昌蜀:字伍寅,為何仲慈的雲孫,拔貢,曾任京衛經歷;何懋灼:字養晦,為何仲慈的雲孫,拔貢,曾任開封府判;何道暉:字斌侯,為何傅的兒子,拔貢,曾任鳳陽通判;何道暄:字通侯,為何傅的兒子,拔貢,曾任內閣中書;何湄:字山長,拔貢,曾任長江教諭;何崇:字啟昆,拔貢,曾任晉州知州;何際逑:字敘昆,拔貢,曾任湖州司知。

●何紹穆:字仲遠,清康熙二年林升璘榜武科進士;何士光:字君謙,清康熙五年癸卯科張略榜進士;何正煒:字行坤,清康熙八年林堡榜武科進士;何申興:字文申,清康熙十一年黃錫履榜武科進士;何椿:字得齡,清康熙三十二年癸酉科鄧尚文榜武科進士;何侗若:曾任贛州衛守備,清康熙三十五年林和榜武科進士;何天球:字延王圭,清雍正十年壬子科黃開先榜武科進士。

      本文作者:著名作家、民俗專家、文史學者林秋明(福清人)

公眾號首發、轉載請註明《玉融逸聞》

相關焦點

  • 《江西、廣東龍氏世系略考》
    《江西、廣東龍氏世系略考》《江西龍氏永新世系源流》(新曆)公元二零一七年一月二日網名:寧靜致逺(龍氏子孫)整理 二十八世:庚,生於唐代(元和)807年,開成(838年)鄉舉大中,857年自湖廣道州任江西廬陵吉水丞
  • 貴州遵義[何氏家譜]
    鹹通中,南詔陷播州,乾符二年,夜郎復叛,何中立被封平播將軍,謹奉禧宗之命,掛大將軍印,領兵伐播。三戰皆捷。後因兵少難攻,請命益師。乾符三年,朝廷派楊端合兵助陣。播平,封中立祖為播州總管,賜以爵士,許以子孫世襲,永鎮邊疆,設總管府於播東九龍鎮<今團澤鎮九龍場>,距中立祖墓僅數裡<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洪水村養馬塘>。中立祖傳至懋公共23世。
  • 何氏家聲遠!晉陵望族長
    後來戴聖的兒子犯法,關押在廬江府,雖然戴聖傷害過自己,何武平心判獄,免於死罪,對於胸襟開闊的何武,戴聖非常愧疚。何武為人仁厚,常常稱人之善,漢成帝拜為大司空,封汜鄉侯。哀帝時,何武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規定超過日期者一律收歸官府,這項政策可以緩和日趨尖銳的階級矛盾,但遭到豪門巨族的激烈反對,遂未能實施。西漢末年,眾大臣推薦王莽為大司馬,何武堅決反對。
  • 晉陵望族 何氏家聲
    晉陵何氏第七世何蕃,字勁懋,德宗朝進士,居和州(今安徽和縣,含山等地),與陸贄同朝為官。陸贄(754—805)字敬輿,浙江嘉興人,大曆進士,德宗朝為翰林學士,拜宰相。有《陸宣公翰苑集》傳世。德宗貞元十年(794),何蕃請陸贄作序,陸在序中稱:「溯其根本,無論和州、長安、山陽、閬川,即晉陵何墅,尤其後焉者也」。
  • 何氏家族!偉大的姓氏之一
    在漢朝的官位中,凡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執金吾等中央機構的主管長官,皆為中二千石俸祿。在娙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母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何氏。②安徽廬江黃屯何氏,是明朝時期著名大儒方孝孺的後代,方孝孺被慘遭極刑後,方氏族人因避家難,從江西遷到安徽,改方氏為何氏。但該支何氏在族譜裡規定,他們生姓何,逝世後複姓方。這在何氏族源裡是極為特殊的一種情況。③在清朝時期何可昆纂修的浦陽《球山義門何氏宗譜》中稱:該支何氏一世祖何延壽,於唐大中八年自太末遷浦陽,至元末第二十代懷恩,無子嗣,遂以外甥徐宗富為繼。
  • 何氏家族簡介
    葬與夫合墓。是為瀏陽何氏始祖。何肇沅、何楚芳:字福八,號庚二,元至正間由江西南昌府豐城縣登仙鄉黃埠裡滄溪保何遷居湘鄉二都城前實為始祖。元配:吳氏,生沒葬失考。子二:何楚芳、何楚思。一派祖:何楚芳,明洪武二年已酉十月十七日寅時生,永樂二十一年癸卯九月初五日亥時沒,葬湘邑二都城前區鈐。是為湘邑何氏始祖。
  • 【玉融史話】錦江望族——閩王后裔在福清市港頭鎮的發展概況
    據《開閩忠懿王氏族譜》載—王審知第十三世孫王璟,為元代進士,他從福州遷居福清錦江,而王璟的兒子王七良,是王審知的第十四世孫,則被尊為錦江王氏一世祖。另據原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館長王鐵藩保存的《錦江王氏支譜》載—王審知兒子王延政的次子王繼元(又名王元和),為玉融太尉,後定居於福清。王繼元子王壽康隱於錦山十餘世傳至王景,又傳數世為七良公。若按此譜所載,王審知的後裔遷居錦江並繁衍發展,則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 何氏山西大槐樹尋根(上)
    〔家乘譜牒〕最早的何氏譜本是《隋書經籍志》第三卷《何氏家傳》,修譜最多的是在清代到民國期間。修撰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廬江郡何氏大同宗譜》,記載了全國11個省市152支何氏宗支的世系及相關內容,是我國目前比較系統而完整的族譜之一。
  • 開平龍塘何氏始祖祠修復重光大典志-廬江書院恩平房何卓平
    開平龍塘何氏始祖祠修復重光大典志【廬江書院】(恩平房何卓平)慶清甫光輝裔譽聲隆2019年11月23日,恩平何氏源澄堂理事3名,那吉城圍村代表4名,良西大田聯村代表10名,橫陂龍塘村代表60多名,恩平一行近八十名代表赴開平水口龍塘何氏始祖祠參與修復重光大典。恭祝重光大典圓滿成功!
  • 何氏三鳳堂考釋
    [3,4]       歷史上,何氏傑出人物眾多,為後裔樹立了光輝榜樣。北宋政和五年(乙未,1115),何慄與兄何棠二人均考取進士,何慄為狀元。南宋建炎二年(戊申,1128)何慄弟何榘也中了進士。此事轟動朝野,弟兄三人被尊為「何氏三風」,一些何氏宗親就把自己分支命名為「三風堂」了,如富春姆岑何氏(證見附圖一、二、三)、義烏泮山何氏(附圖四、五)[5]、富春裡山何氏壽公房等。        一些何氏分支雖不命名自己為三鳳堂,但在家譜中也記載有關三鳳一類的事。如安吉廬江何氏宗譜記載:「執中公,劉、徐、金三夫人生五子一十六孫。
  • 廣東羅氏世系源流(一)
    羅維清,娶街邊何氏,生四子:應奎、應婁、元振、復振;羅應奎遷岑村立籍,羅元振,於宋寧宗慶元二年丙辰(公元1196年),登鄒應隆榜進士,授江西南昌郡守。致仕,由橫沙遷徙東莞縣之鐵崗立籍,為東莞羅氏起居始祖。   2、康樂村派衍世系   康樂村地處海珠區鬧市中心,中山大學對面。
  • 嶽武穆王后裔進士考略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嶽飛家世考》第八冊〈北京通州區嶽雲後裔考〉)嶽相  山東壽光人。字經魁。嶽飛十六世孫。嶽雷次子嶽緯裔。嘉靖三十八年進士,三甲第七十二名。任武進縣令,「因御倭背荒具有方略,由兵部轉尚寶卿」。以正言忤當道,謫鳳陽倅。遷光祿寺少卿,與時相議不合,告病歸家。棲身茅茨,衣食自足,性慷慨好施,廉介名當世。
  • 俞大猷師友關係和生卒、世系考略
    御史李瑚再劾宗憲三大罪,瑚與大猷皆閩人,宗憲疑大漏言,劾大不大力擊,大猷遂被逮。再一次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興化之役,時大猷任福建總兵官,繼光副之。及「(興化)城陷,(總兵)劉顯軍少,壁城下不敢擊,大猷亦不欲攻,需大軍合以困之。四十二年四月,繼光將浙兵至,於是巡撫譚綸令將中軍,顯左,大猷右,合攻賊於平海。繼光先登,左右軍繼之。」
  • 全國〖何氏家譜〗:這些省都有,太珍貴[建議收藏]!
    官必有譜狀,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狀以查官次,處者則考世系以辨本支。官方有專門管理譜狀的譜局。  尊崇敬祖,敦親睦族,揚善勸惡,光大門庭是撰修族譜的基本目的和一貫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特別是近代西學東漸的新風吹來,何姓在修譜緣起,目的任務等方面在思想觀念上也不斷發生變化。撰修於20世紀30年代的浙江奉化《計然村何氏譜》,修撰者的目光與古代相比,已遠不是一家一族的「門戶之見」,是譜在《何氏源流考》中開宗明義地說道:「古時吹律定姓,凡數千年來庚續演進於世宙者,皆黃帝子孫」。
  • 仲子世家考略
    仲子世家自始祖子路以來,已逾2550多年,延續80多代。女子訴說親人被虎咬死,仍不願離開此地時,孔子發出「苛政猛如虎」的慨嘆。自齊返魯後,子路從孔子退修詩書,隨孔子觀魯桓公廟欹器,孔子觀器論道,講述「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當孔子在魯國由「中都宰」,升為「司空」、「司寇」、「大司寇」的同時,子路也登上了政治舞臺,開始時在季氏家幹些小事,後來逐步得以信任,44歲時成了「季氏宰」即季氏的總管。
  • 這座何氏家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下何氏為之驕傲自豪!!
    青山何氏家廟,即青山何氏宗祠,又稱「敦睦堂」,坐落於樅陽鎮大青山村南部的葉莊。家廟坐北朝南,面朝髙崗,北靠飛蛾山、大青山,東有佛寺嶺環護,西有筆架山、盤龍山邐迤。大青山來水流過門前,匯入神靈賽湖,東南有鬥山鎖住水口,五裡外有石磯頭、鐘山環繞,又鎖住通往長江水口,「何氏家廟」可以說是山環水繞的風水寶地。
  • 文鄉望族|【青山何氏】清明祭祖文
    青山何氏時惟公元二零一八年四月五日清明節,我青山何氏裔孫代表聚會於何氏家廟,為緬懷祖德宗功,謹備時珍醇酒,致祭於始祖及列祖列宗神主之前,辭曰:始祖鼎公,籍貫婺源;郡望廬江,國師裔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