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海洋石油水下裝備試驗中心落成

2021-01-09 工人日報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6日電 近日,國內最大海洋石油水下裝備測試試驗中心在山東省東營市落成並投產,對解決海洋工程水下裝備在國產化過程中的「卡脖子」問題,打破國外的專利壟斷和技術封鎖,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山東祺龍海洋石油水下裝備測試試驗中心是我國目前最大、最深的水下裝備測試試驗中心,由山東祺龍海洋石油鋼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石油大學(北京)聯合攻關完成。試驗中心分為地下10米淺水區和15米深水區,能夠有效模仿海底複雜環境、擁有先進的檢測設備及強大的檢測能力,最大檢測氣壓24000psi,最大檢測水壓36000psi,可完成淺水、深水油氣裝備測試試驗。

目前,首例國產採油樹實驗室測試在此開展,以此檢驗試驗中心的檢測能力。作為我國自主研發海洋石油水下裝備的實驗基地,將承擔更多深水鑽採設備的檢測工作。

海洋工程水下裝備國產化是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專項工作的重點,其設計開發需要攻克巨大的技術障礙和環境障礙,水下石油裝備測試試驗是促進水下石油勘探開發裝備發展的重要環節。(工人日報記者叢民 通訊員 王為)

相關焦點

  • 海檢中心水下設備實驗室波流實驗水槽
    為開展海洋設備水動力相關試驗,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山東)水下設備實驗室搭建完成波浪流體實驗水槽。
  • 走進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探索海洋,水下機器人使命必達
    創新從近淺海到全海深進步不止水下機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剛是沈自所近20年水下機器人蓬勃發展的親歷者。他介紹說,經過40多年自主創新,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自主式水下機器人(AUV)、遙控自主式水下機器人(ARV)、載人潛水器(HOV)控制系統和其他海洋工程裝備研發成為團隊主攻的五個方向,各有側重且創新不停。
  • 國內首座55m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探試驗平臺在青島交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華東院自建的國內首座5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探試驗平臺在青島交付。該平臺是國內作業水深最深的勘探試驗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海上風電55米水深海域的精準地質勘察和科學試驗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 「傑瑞杯」第四屆中國研究生石油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獲獎名單
    同期,舉辦了「惠博普杯」全國石油裝備知識競賽,6支團隊獲得等級獎。西南石油大學一種針對硬地層的單牙輪-PDC雙級破巖鑽頭32西南石油大學微小井眼連續油管定向工具33燕山大學新型機械換向無遊梁式抽油機優化設計及性能仿真34燕山大學疏砂封隔器結構設計與性能試驗研究35中國海洋大學
  • 世界矚目東營區 高端裝備靚油城——第十二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
    今年的第十二屆中國(東營)國際石油石化裝備與技術展覽會剛剛在東營黃河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豐碩的展會成果是展會吸引世界矚目最好的答案。實力,靚麗名片實至名歸該展覽會是國家貿促會作為主辦單位的國內44個展會和省政府作為主辦單位的省內8個展會之一,是國家商務部重點支持的展會。先後被授予中國十佳品牌展會、中國十佳展覽會稱號,是山東省首批品牌展會。
  • 睿星上市暨海格研發試驗中心落成儀式在蘇州舉行
    7月8日,海格睿星上市暨海格研發試驗中心落成儀式在蘇州舉行,中國汽研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開國,中國汽研總監、檢測事業部總經理王紅鋼,蘇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單建華,蘇汽集團副總經理宋健,蘇州創元集團總經理、蘇州金龍副董事長鄒劍春,蘇州金龍總經理黃書平,蘇州金龍副總經理張志浩、邱遠紅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活動。
  • 國慶度假好去處「安達斯」水下餐廳於普吉島尚泰購物中心落成
    泰國普吉島尚泰購物中心(Central Phuket) 將這種奇妙的「幻想」變為了現實。近日,在來自300多個物種的51,000隻海洋生物環繞下,全新豪華旅遊景點「安達斯」(Andasi) 水下餐廳官方啟動儀式在普吉尚泰購物中心B層隆重舉行。遊客可以在「安達斯」(Andasi) 水下餐廳內以一種全新、震撼的視角領略普吉島這顆「安達曼海上的珍珠」的魅力。
  • 最大下潛深度1050米!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海豚」圓滿完成海試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了解到,近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海豚」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圓滿完成海試工作。  本次海試進行了300米、500米、1000米水深試驗,最大下潛深度1050米,水下自主懸浮定深精度±20米,最大升沉速度11米/分,單個剖面13.2小時。地震儀在下潛期間記錄到有規律的聲學信號,並通過衛星順利傳輸回地面接收點,說明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首臺移動式海洋地震儀已達到預期的設計指標,後續將正式參與海洋地震長期化觀測工作。
  • 威海將建設國際海洋科技城,規劃布局出爐!
    「1場」:建設國家淺海綜合試驗場(北核),豐富海上試驗、對海觀測試驗、海洋定標等功能,集聚國內高水平研發機構,成為全國海洋裝備科學研究、成果孵化和產業轉化的新引擎。「6基地」:建設綜合服務、研發孵化、成果轉化、推廣應用、人才培養和軍民融合等基地,形成海洋高端裝備產業新高地。
  • 這家青企打破國際技術封鎖 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下海」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5日訊 近日,青島華興水下機器人技術服務公司「一種船體垃圾清理回收的水下機器人及其操作方法」國家發明專利證書正式授權下發。15日,國內首個清理回收水下機器人樣機下水展示。船舶常年航行在海洋中,船體表面會附著難以清除的貝類、海藻,並在船體底部產生鏽皮和鏽斑。為延長使用壽命,保證安全運行,船舶必須定期進行船底清洗或進塢檢修。以往,我國多採用傳統的潛水員,或船舶進船塢人工清洗附著物的方式,對標的物進行定期清洗,但存在高成本、低效率、高風險、傷船體等問題,最重要的是,附著物清洗下來後,會直接汙染海洋。
  • 海洋強市建設進展順利 海洋及相關產業統計調查全面完成
    依託國家採油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海洋石油鑽採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開展海洋油氣裝備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組織召開全市「海工裝備」產業發展座談會,邀請專家對「海工裝備」產業發展進行研判分析;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領10家石油裝備企業赴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進行產品推介,部分石油裝備企業獲得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市場資質;積極爭取海工裝備企業列入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名單,
  • 旅遊:深圳海洋世界——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洋主題公園之一
    國內規模最大的海洋主題公園之一。這裡主要有八大場館:極地館、水族館、幻遊海洋館、鯨鯊館、鯊魚館、海貝館、科普館、航模館。·有多場海洋動物的表演,在海底劇場、海洋劇場、小動物劇場、白鯨劇場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與表演。
  • 重磅丨「有三艘中型航母那麼大」,海洋油氣開發大國重器來了!
    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水下機器人如何到達海洋最深處?
    「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說到水下機器人,大家可能更多是通過媒體來了解,比如2016年,我們研製的「海鬥」號下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挑戰深淵的最深處——海溝的底部,當時大家都覺得,中國人終於造出了能夠到達海洋最深處的水下機器人。我們首先要講一講它的特點。
  • 中國水下機器人——「深之藍」探索水下科技新生活
    「當時國內還沒有人關注水下機器人這個市場,水下機器人公司基本不存在。有所涉及的也都是代理公司,將國外的產品賣給國內有需求的團體。」對於2012、2013年的水下機器人市場,魏建倉如是說。魏建倉敏銳的捕捉到其中的機會及價值,最終選擇以「水下機器人」為切入口創業。
  • 歷時58天 「海洋地質九號」船南海設備海試圓滿完成_中國海洋外宣...
    一是首次在「海洋地質九號」船實現了水下多目標同步定位。二是首次完成布放在水深2500m海域的深海著陸器搜尋,協助著陸器成功拋載並順利回收,這相當於大海撈針。三是首次採用自主集成的小型水下機器人(ROV)完成船底換能器探查與海試設備入水狀態監控。
  • 天津藍鰭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智慧海洋工程技術,致力水下資源...
    創客中國 逐夢前行 天津藍鰭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慧海洋工程全方面解決商、智能通用潛艇研發生產機構」為發展方向的高新科技企業。 天津藍鰭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致力於為我國水下和海洋資源開發、水下國家安全提供核心裝備保障能力,作為中科北京藍鰭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的運營公司,公司圍繞企業級應用場景和消費級應用場景兩大主題面向社會和軍民兩用市場提供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水下滑翔機(AUG)、水下機器人(ROV)、無人船(USV)等大、中、小型水下運動載體的相關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 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體檢中心重要通知
    按疫情防控要求,北大醫療海洋石油醫院體檢中心特發布通知,2020年11月23日起:1、暫停職工體檢(含婦科體檢),體檢項目中包括碳13、職業病含肺功能的塵類和氮氧化物均暫停。3、體檢2部場地取消,全部撤回至1部體檢,所有預約體檢人員均在健康管理中心體檢。4、個人取證/複查時間一律改為上午,單位統一取證時間為下午1:30-3:30,請提前與相關人員聯繫,11點後體檢中心大門封閉,非相關人員不得逗留。5、目前醫院餐廳暫不提供早餐。
  • 「海洋地質九號」完成多個首次創舉
    本航次由國內相關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23家單位共同組成,累計參航科研技術人員56名,完成測試任務22項,包括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最新自主研發設備10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搭載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共享任務1項以及多項最新引進的調查設備測試。本次南海設備海試及共享航次,檢驗了國產海洋調查設備的實際應用效果,獲取了一系列的創新成果。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