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武庫艦一般是用來形容火力強大,載彈量驚人的大型水面戰艦,而在二戰前有這樣一艘潛艇,它噸位遠超「同行」,在火力上更是可以對戰中小型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管的數量也比同時代潛艇多出不少。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1、超越時代的「大塊頭」潛艇
絮庫夫號潛艇全長110米,寬9米,水下排水量達到4373噸,直到1944年服役的日本伊400級潛艇,才搶走了這個「最大潛艇」的名號,而在現代常規動力潛艇中,德國212型水下排水量1830噸,基洛級改進型水下排水量3126噸,絮庫夫號依舊是個「大塊頭」,對比同時代的主力潛艇,美國小鯊魚級水下排水量2424噸,二戰中德軍主力VIIC型潛艇水下排水量更是只有871噸。
2、火力強大:203艦炮+16具魚雷發射管
絮庫夫號裝備有1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塔,艇身裝備有10具魚雷發射管,而且不僅慢速於此,該艇在艇艉上層建築上還有兩組魚雷發射管(與水面戰艦旋轉式發射管裝置類似),每組有3具發射管(1具550和2具400毫米),總計16具魚雷發射管,這在當時潛艇「同行」中,發射管數量非常多的一艘潛艇了,不僅如此,該艇還裝備了2座37毫米機關炮,2挺13.2毫米機槍,但就火力配置來說,堪稱「水下武庫艦」。
而其裝備的203毫米艦炮,實際上根據1922年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是重巡洋艦的艦炮口徑上限,該炮最大射程達到了24公裡,備彈高達600發,因此該潛艇也有著「水下巡洋艦」的稱呼。
3、第一艘搭載飛機的潛艇
與裝備戰列艦級別艦炮火力、但是航速「慢悠悠」、沒有遠洋能力的潛水重炮艦相比,絮庫夫號水面最大航速為18.5節,水下航速有10節,最遠航程可以達到1萬海裡(1萬8520公裡),同時還搭載了一架水上飛機,這也是第一艘可以搭載飛機的潛水艇。
幾年後的伊400級潛艇,被稱為「水下航母」,也可以搭載3架水上飛機,不過飛機要大不少,而絮庫夫號的水上飛機作用主要在於幫助該艇203毫米艦炮觀察彈著點,畢竟這門炮打的太遠了。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
絮庫夫號從1929年下水,到1942年其與商船相撞沉沒,並沒有在實戰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而其裝備的巨大艦炮看起來比較「威風」,實際上在二戰海戰的條件下,已經不具備多大的實用性,其上浮快破準備時間長達2分半鐘,尤其是相對其較小的艦身,巨大的艦炮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會引起艇身的震動,嚴重影響射擊精度,雙方實際並不匹配。
而大口徑艦炮的優勢在於遠射能力,雖然絮庫夫號搭載了水上飛機磅數觀察彈著點,不過該水上飛機從準備到起飛的時間也比較長,這很容易讓該潛艇失去炮擊目標,而相比巡洋艦、戰列艦一般都是8門以上主炮齊射,通過更多的炮彈發射數量以提高命中率,僅有兩門主炮的絮庫夫號,想要在海上炮戰命中率不過3%左右的時代,依靠艦炮命中海上目標,理論和現實應該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更要命的是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絮庫夫號因為艇身較大,靈活性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面對反潛力量攻擊時,潛艇的下潛速度很重要,當時,普通潛艇潛到水下15米一般只需要30秒鐘,絮庫夫號實現這一過程卻需要3分多鐘,相當於留給了反潛力量足夠的時間攻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