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2020-12-23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武庫艦一般是用來形容火力強大,載彈量驚人的大型水面戰艦,而在二戰前有這樣一艘潛艇,它噸位遠超「同行」,在火力上更是可以對戰中小型水面艦艇,魚雷發射管的數量也比同時代潛艇多出不少。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

1、超越時代的「大塊頭」潛艇

絮庫夫號潛艇全長110米,寬9米,水下排水量達到4373噸,直到1944年服役的日本伊400級潛艇,才搶走了這個「最大潛艇」的名號,而在現代常規動力潛艇中,德國212型水下排水量1830噸,基洛級改進型水下排水量3126噸,絮庫夫號依舊是個「大塊頭」,對比同時代的主力潛艇,美國小鯊魚級水下排水量2424噸,二戰中德軍主力VIIC型潛艇水下排水量更是只有871噸。

2、火力強大:203艦炮+16具魚雷發射管

絮庫夫號裝備有1座雙聯裝203毫米主炮塔,艇身裝備有10具魚雷發射管,而且不僅慢速於此,該艇在艇艉上層建築上還有兩組魚雷發射管(與水面戰艦旋轉式發射管裝置類似),每組有3具發射管(1具550和2具400毫米),總計16具魚雷發射管,這在當時潛艇「同行」中,發射管數量非常多的一艘潛艇了,不僅如此,該艇還裝備了2座37毫米機關炮,2挺13.2毫米機槍,但就火力配置來說,堪稱「水下武庫艦」。

而其裝備的203毫米艦炮,實際上根據1922年的《倫敦海軍條約》規定,是重巡洋艦的艦炮口徑上限,該炮最大射程達到了24公裡,備彈高達600發,因此該潛艇也有著「水下巡洋艦」的稱呼。

3、第一艘搭載飛機的潛艇

與裝備戰列艦級別艦炮火力、但是航速「慢悠悠」、沒有遠洋能力的潛水重炮艦相比,絮庫夫號水面最大航速為18.5節,水下航速有10節,最遠航程可以達到1萬海裡(1萬8520公裡),同時還搭載了一架水上飛機,這也是第一艘可以搭載飛機的潛水艇。

幾年後的伊400級潛艇,被稱為「水下航母」,也可以搭載3架水上飛機,不過飛機要大不少,而絮庫夫號的水上飛機作用主要在於幫助該艇203毫米艦炮觀察彈著點,畢竟這門炮打的太遠了。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

絮庫夫號從1929年下水,到1942年其與商船相撞沉沒,並沒有在實戰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而其裝備的巨大艦炮看起來比較「威風」,實際上在二戰海戰的條件下,已經不具備多大的實用性,其上浮快破準備時間長達2分半鐘,尤其是相對其較小的艦身,巨大的艦炮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會引起艇身的震動,嚴重影響射擊精度,雙方實際並不匹配。

而大口徑艦炮的優勢在於遠射能力,雖然絮庫夫號搭載了水上飛機磅數觀察彈著點,不過該水上飛機從準備到起飛的時間也比較長,這很容易讓該潛艇失去炮擊目標,而相比巡洋艦、戰列艦一般都是8門以上主炮齊射,通過更多的炮彈發射數量以提高命中率,僅有兩門主炮的絮庫夫號,想要在海上炮戰命中率不過3%左右的時代,依靠艦炮命中海上目標,理論和現實應該還是有不小差距的。

更要命的是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絮庫夫號因為艇身較大,靈活性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面對反潛力量攻擊時,潛艇的下潛速度很重要,當時,普通潛艇潛到水下15米一般只需要30秒鐘,絮庫夫號實現這一過程卻需要3分多鐘,相當於留給了反潛力量足夠的時間攻擊自己。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重巡洋艦盤點,在美國海軍的打擊下基本全軍覆沒!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開啟「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圖為古鷹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0630噸,最高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639人,配各式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6門,另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
  • 英國海軍最強條約重巡,曾終結納粹王牌襲擊艦
    德文郡"號則是英國海軍最具代表性的條約型重巡洋艦倫敦級的一艘,在二戰時期表現十分活躍,航跡縱橫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久經沙場。"德文郡"號最突出的戰績是在1941年11月攔截並擊沉了德國海軍最著名的偽裝襲擊艦之一"亞特蘭蒂斯"號。■歷史上真實的"德文郡"號重巡洋艦,攝於1936年。
  • 戰列艦、重巡、戰巡如何劃分?巡洋艦為何會「淡出主力」
    戰列艦,簡單的理解,其實就是負責專職海戰的大炮巨艦,相當於海戰場上的後排和火力輸出,攻守平衡,巡洋艦(包含重巡和輕巡)則是專職護航海上交通線,兼職打海戰,一般是海戰場上,為戰列艦提供護衛和偵察的;戰列艦的稱呼有很多,在蒸汽動力的鋼鐵戰艦出現後,也被稱呼為「鐵甲艦」,在技術跨代劃分中,也被成為「前無畏艦、無畏艦
  • 戰列艦、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的區別在哪裡
    、巡洋艦、戰列艦等先進的海上裝備。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戰略飛彈核潛艇所取代,不再是艦隊中的主力,其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武器,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承擔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若干世紀裡,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 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部搞定
    經常在介紹戰爭歷史的文章裡看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的名字。這些艦艇各自有什麼功能嗎?怎麼區分它們了?沒關係,一篇文章將他們全部介紹得清清楚楚。在海軍這個大家庭裡面,艦艇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裝備。沒有艦艇的存在,海軍就不成其為海軍。按照發揮作用,艦艇分為戰鬥艦艇和輔助戰鬥艦艇。
  • 火力狂魔:280毫米艦炮重巡洋艦,「我要打三個」
    【話說軍世】在火炮戰艦時代,艦炮口徑是不同級別戰艦的重要區分標準,重巡洋艦的艦炮口徑上限為203毫米,當然到1936年12月31日後,這個標準就只能作為參考了,因為其限制條件《華盛頓海軍條約》失效了,不過實際上早就有戰艦打破了這一約定。
  • 「重炮狂鯊」絮庫夫號,90年前潛艇航母,二戰主要任務卻是觀戰!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法國海軍受到一戰時期德國海軍無限制潛艇戰的影響,對於發展潛艇極為熱心,計劃到1939年時打造一支擁有79艘潛艇的水下艦隊,其中包括一級續航力長、武備強悍的大型遠洋潛艇。這艘巨大的潛艇最與眾不同的是,潛艇在指揮臺圍殼前安裝了一座重巡洋艦才配備的雙聯裝203毫米重炮,最大射程24000米,能搭載600發炮彈。但限於當時大口徑艦炮的技術,從浮出水面到開炮射擊,至少需要近三分鐘的時間,這讓「絮庫夫」號潛艇失去了重火力的突然性。
  • 火炮重巡洋艦最強「王者」:粗大艦炮一分鐘射90發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主力戰列艦,重巡洋艦的「主角光環」似乎少很多,得到的關注也弱了許多,原本作為戰列艦的「配角」存在的巡洋艦在1940年代也有著許多不錯戰績,比如說德國的「歐根親王號」,其中有一型重巡洋艦,堪稱火炮重巡洋艦最強「王者」。
  • 蘇聯這款152艦炮,最大射程可達31公裡,可與重巡進行遠距離炮戰
    這是什麼概念,二戰時期美國和日的些重型巡洋艦上裝備的203毫米最大射程都沒有超過30公裡的射程,以日本重型巡洋艦上普遍裝備的三年式50倍徑203毫米口徑艦炮為例,其最大射程也不過28.9公裡,而美國一票條約型裝備的203口徑艦炮最大射程也不過27.5公裡。英國的203艦炮也同樣只有28公裡的最大射程。
  • 二戰前德國新巡洋艦:150毫米艦炮布局罕見,裝甲焊接非主流
    【話說軍世】在二戰時代,德國的水面戰艦實力比較有限,無法再像日德蘭海戰中那樣,與海上第一的英國傾盡全力打一架,而一戰後,德國建造戰艦還要受到條約的限制,這一點嚴重影響了二戰前德國的巡洋艦建造。德國新巡洋艦:150毫米艦炮布局罕見,裝甲焊接非主流1926年德國決定新建造3艘巡洋艦,不過由於《凡爾賽和約》的要求限制,因此,這級巡洋艦排水量只能有6000噸級,主炮口徑不能超過150毫米,最終1927年時,首艦柯尼斯堡號下水,這級巡洋艦也就被命名為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又稱K級輕巡洋艦,本級擁有三艘
  • 「弱雞」的多面手:二戰日本的航空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巡洋艦原本就是戰列艦一個補充艦種,由於戰列艦造價昂貴,且出航費用高,因此戰列艦一般待在港口中等待戰鬥任務,而巡洋艦則代替大哥巡航和保護海上交通線,也正是因此戰巡的作用就是針對於巡洋艦和海上交通線的,在二戰中,舊日本海軍的「腦洞」打開,創造出許多有新奇設計,比如說「航空重巡洋艦」,但是與二戰德國
  • 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而在20世紀30年代,正當其他國家都在處於海軍假日時期,巡洋艦火炮口徑被限制在了8英寸和6英寸,但蘇聯特立獨行的搞出了一款180毫米口徑的艦炮,並安裝在26型「基洛夫級」巡洋艦身上,而在這款火炮上面就已經體現了法系火炮長身管大裝藥的風格。
  • 二戰德國名艦鷹徽拍賣引爭議,重350公斤估值高達7600萬美元
    據外媒報導,烏拉圭政府將在2019年9月底啟動二戰德國戰艦「斯佩伯爵」號艦尾鷹徽的出售程序,這件重約350公斤的大型銅製裝飾物於2006年被打撈出水,目前保存在烏拉圭的海軍倉庫內。這則消息引發了包括德國政府、猶太人社團以及考古學界的廣泛關注,這艘沉沒於80年前的戰艦再度成為新聞焦點。「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屬於德國在二戰前設計建造的德意志級裝甲艦。
  • 上攔飛機,下擒潛艇!蘇聯海軍的全能戰艦——光榮級飛彈巡洋艦
    前情提要:光榮級飛彈巡洋艦是蘇聯紅海軍建造的最後一型大型巡洋艦,肩負著打擊敵方大型水面艦艇,為艦隊撐起防空大傘,確保反潛行動順利展開,支援登陸部隊、對岸攻擊等任務。蘇聯海軍的巔峰絕唱——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它配備了威力驚人的P-500/1000反艦飛彈,成為威震四方的「航母殺手」。但它的能力絕不僅限於此,還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艦空飛彈、反潛武器、電子對抗設備和綜合聲吶系統,能全面勝任反艦、反潛、防空等任務,成為僅次於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的「全能戰艦」。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B-38型艦炮是20世紀3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原計劃作為恰巴耶夫級巡洋艦的主炮和新式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副炮,但研製工作被戰爭打斷,直到1940年才製造出第一門樣炮,到1949年才正式裝備。B-38型有雙聯裝和三聯裝兩種炮塔,斯維爾德洛夫級巡洋艦裝備的是MK-5比斯型三聯裝炮塔。1-3號炮塔重250噸,4號炮塔重243噸。火炮俯仰射界-5度至+45度,最大俯仰速度為13度/秒。
  •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穿甲能力有多強?鋼板如紙片
    【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它是日本在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的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眾所周知,二戰中的日本海軍擁有18艘重型巡洋艦,對於日本這樣一個不算很富裕的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而言,能攢出18艘重巡來可謂是使出了吃奶的勁,很不容易,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主角是這
  • 二戰英國航母保留381毫米艦炮,還會被德國戰巡擊沉麼?
    【話說軍世】80年前的挪威近海,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被德國戰列巡洋艦擊沉,成為唯一一艘被戰列巡洋艦擊沉的正規航母,其實早期航母上都保留有大口徑艦炮,如果光榮號仍然保留有其15英寸艦炮,還會被沙恩霍斯特號擊沉麼?
  • 二戰美軍驅逐艦居然擊沉日本潛艇:多虧了一箱土豆
    1942年11月13日,日軍一支艦隊出現在鐵底灣,規模是:兩艘戰列艦、一艘輕巡洋艦和14艘驅逐艦。他們的目的是用炮擊摧毀亨德森機場,使美軍支援計劃破產,同時讓日軍支援行動得以開展。奧班農和其他的兩艘重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海倫娜、亞特蘭大、朱諾)和7艘驅逐艦組成支援部隊第67.4特混大隊。1943年4月5日,美國海軍奧班農號驅逐艦在索羅門群島新喬治亞海域返航途中發現一艘日本大型布雷潛艇呂-34號。美軍水手於是馬上急轉舵以避免相撞,這使得驅逐艦直接駛向潛艇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