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公司——「斜槓青年」BMW的新角色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作為一家成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高端、豪華汽車製造商,BMW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正在進行一場徹徹底底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同時,BMW最強悍的本領還是讓這些「黑科技」大都有了儘快新車「上身」的量產安排。

如果有人問:BMW(寶馬)是一家什麼公司?相信幾乎所有的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衝口而出:汽車製造商啊!不是「開寶馬,坐XX」嗎!

現在,當我們每個人都已經不滿足某種「專一職業」和單調生活方式,而是希望選擇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之時,一向被認為偏向「傳統」的汽車製造商,也紛紛向「斜槓青年」轉型,如多家汽車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要做「移動出行服務商」……

作為一家成功的、具有鮮明個性的高端、豪華汽車製造商,BMW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正在進行一場徹徹底底的角色轉變——成為一家高科技公司。

在本月上旬的第53屆國際CES展上,BMW集中展示了多項具有前瞻性,且具有明確量產計劃的「黑科技」,令獨立於主展場之外的BMW展館成為熱情觀眾的「打卡」聖地。

那麼,作為一位出自汽車界的「斜槓青年」,BMW到底拿什麼給自己的「高科技公司」稱謂做「背書」呢?

BMW I3的愜意出行與BMW X7的「零重力座椅」

在本屆CES上,一款BMW i3 Urban Suite車在展館內外,甚至是展會所在地——拉斯維加斯的大街小巷往來穿梭,出盡風頭。

從外表上看,BMW i3 Urban Suite與普通版i3幾乎毫無二致。但是,如果您有機會坐進車內,也許會立刻讓您喜歡上它: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專屬空間、愜意出行嗎?

BMW i3 Urban Suite的車內只有兩個座椅,但與雙座轎跑等同排並列兩個座椅不同,它的座位布置別出心裁:駕駛席的位置與其他傳統布置相同,但乘坐席只保留了一個位於以往「副駕駛」後排的位置;在駕駛席後面放置了一個安裝有檯燈的寫字桌,駕駛座後有一個掛衣架;而原先的「副駕駛」位置則是一個前後移動幅度較大的「腿託」,任由坐在後面的乘客按動寫字桌邊的按鍵做前後調整,以找到最舒適的位置。同時,這一按鍵區還可以控制「副駕駛」上方約15英寸的顯示屏,翻上(收起)、翻下(觀看),供乘客欣賞自己喜歡的娛樂節目,或者打遊戲等。當然,這一切尊貴、豪華、專享,還得益於作為原型車——BMW i3獨有的副駕駛一側摺疊式的單開門設計才得以實現。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BMW i3 Urban Suite的推出,是想為現代、時尚的高端人士提供一個理想的出行空間,既可以怡然自得地休息或娛樂,也能夠高效、有序地工作……

如果說,作為電動車的BMW i3 Urban Suite,目標客戶群體是偏重於市內或短途出行,那麼,同時展出的BMW X7 ZeroG Lounger零重力座椅,則是為高端豪華客戶提供了類似航班頭等艙或高鐵商務座一般的中長途豪華出行體驗。

由此,一個叫做「零重力座椅」的概念在媒體朋友的筆下或口中不脛而走。BMW在自家館外展示的BMW X7 ZeroG Lounger車內零重力座椅,通常要等待一兩個小時才能有機會體驗。

BMW X7 ZeroG Lounger零重力座椅,位於副駕駛的位置,乘客根據自己需要的舒適程度能夠向後傾斜40或60度,實現近乎平躺姿勢。另外,這一座椅還配置了一個被稱為「繭形包圍」的安全氣囊,在發生碰撞等事故時可為乘客提供環繞保護。據了解,BMW已經有在未來幾年將這一舒適型座椅實現量產的計劃。

聚焦5G技術,多項「黑科技」將於2021年實現量產

本屆CES開幕當天,一位韓國企業高管受BMW集團負責研發的董事傅樂希之邀,一道出現在BMW的新聞發布會上,引發媒體的關注。BMW宣布將與三星集團共同開發新一代5G遠程信息通訊模塊,最早將搭載於2021年量產的BMW iNEXT上,隨後還會應用在其他車型上。

自動駕駛無疑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衡量「高科技公司」的硬核之所在。目前,BMW 7系已經有基於L2的增強型輔助駕駛功能。為了儘早實現L3級及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BMW已經把研發的焦點放在5G通信技術上。去年7月,寶馬還宣布已經與中國聯通達成5G移動通信業務合作,用來摸索不同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應用。

此次CES展,要說作為高科技公司的BMW最值得「炫耀」,也是最「黑」的黑科技集成,應該是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它應用了諸如視線追蹤系統、人工智慧(AI)、全景平視顯示系統、智能玻璃等眾多「黑科技」。

其中,這一概念座艙最大(最黑)的亮點就是「視線追蹤系統」。當乘客發現感興趣的車外建築或場所,並將視線固定於某個目標時,視線追蹤系統會通過人工智慧(AI)技術監測其視線,並識別視線所聚焦的物體,進而藉助5G通信技術和雲計算,提供乘客感興趣的建築或場所信息。

假如車輛行駛在路上,突然有某個影劇院被乘車者發現並引起興趣,當其視線專注於這裡時,車輛搭載的視線追蹤系統就會通過人工智慧(AI)技術檢測到,並識別視線所聚焦的建築物,進而藉助5G通信技術和雲計算,在車載顯示屏上提供這家影劇院的相關信息,如建築風格和特點、演出安排、票務信息和價格等等。

作為一家高端、豪華汽車製造出身的高科技公司,BMW最強悍的本領還是上述「黑科技」大都有了儘快新車「上身」的量產安排。據悉, 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互動概念座艙中的功能,同樣也是到2021年就將陸續搭載在BMW iNEXT的量產車型上。

看了以上即將量產的「黑科技」,看到BMW在轉型當中的執著、認真,在您看來,BMW是不是已經成為這樣一位「斜槓青年」:汽車製造商/高科技公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宇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你要做的不是斜槓青年,而是斜槓中年
    最後看斜槓技能是否會影響正常的工作,是否與本職工作有利益衝突。我也遇到過有「斜槓青年」為了給自己寫書湊材料,把應該保密的客戶案例給寫到了書裡,導致最後黯然離職。 唯一明確表示不敢用的是地產公司的招聘經理,她也很無奈:不是我歧視斜槓職場人,而是我們公司都是一個人頂三個用,再出色的斜槓青年來了單槓都懟不完。
  • 斜槓工作能為斜槓青年帶來什麼?
    斜槓青年是如何通過斜槓工作獲得自我實現?這是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具體而言,本文依據將斜槓青年的自我實現進程劃分為三個維度,即嵌入、表達和認同,關注斜槓青年如何通過斜槓工作嵌入新的情境、完成真實表達,以及他們在流動的現代社會中,如何規劃反思實現目標獲得自我認同,最終獲得自我實現。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關於「斜槓青年」的真相……
    你聽過「斜槓青年」嗎?近幾年好像被玩壞了——似乎工作之餘能做飯、會拍照,就是擁有廚師/攝影師等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於是人人努力學習新技能,只需入門即可自稱擁有了斜槓身份。如此看來,只要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新東西,即使沒啥成效,也算擁有了斜槓身份?嗯... 這應該是對斜槓青年有點誤解...
  • 讓「斜槓青年」激發更多潛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88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以80後至95前人群為主,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斜槓青年」一下子多了起來。
  • 激發斜槓青年的更多潛能
    一項針對18~35歲青年的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指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高學歷人群佔據「兩棲」青年的主流。(見6月28日《光明日報》)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做一個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一本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中。其實很簡單,舉個最熟悉的人作為例子,我們語文課本上的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如果他生活在現代,身份介紹就會變成這種樣子,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 「斜槓青年」,真的是「斜槓」?
    首先,讓我們重新普及科學,什麼是刀鋒青年?單詞「斜槓青年」來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所寫的書《雙重職業》,這意味著不再滿足例如:阿珍,行業銷售美食家/editing;阿強:Programmer/物流管理/遊泳者。
  • 斜槓青年,精彩生活不止一面
    「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最早出現於《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 (Marci Alboher) 撰寫的書籍《一個人/多重職業》。「斜槓」概念進入中國後與青年文化一拍即合,迅速成為年輕群體的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
  • 職場興起「斜槓青年」
    畢業後,不少年輕人則身兼數職,同時「打幾份工」,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也賦予了靈活就業全新的含義。  所謂「斜槓青年」,指的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有相關兼職平臺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已有超過20%的大學生有意向或者已經兼職多份工作。
  • 扶助加引導,激發「斜槓青年」更多潛能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52.3%的受訪青年確認身邊有「斜槓青年」。清研智庫等機構發布的《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中顯示,全國年輕群體中有主業的兼職者、創業者這類「兩棲」「斜槓」青年已超8000萬人。(6月28日《光明日報》)  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和運用,商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新興職業的強勢崛起,現代就業觀、擇業觀的改變……都成為「斜槓青年」旺盛生長的「土壤」。
  • 奮鬥在路上的「斜槓青年」
    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也在不斷提升,在奮鬥這條路上,有一類青年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時代鮮明的標識,就是「斜槓青年」: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他們往往會用斜槓來區分出自己的各類身份。 做新時代「斜槓青年」,要以奮鬥為底色。疾風知勁草,就是要將努力變成態度,將熱愛化為實幹,不被外界的紛擾影響到自己。
  • 進擊的「斜槓青年」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更加龐大。「斜槓青年」一詞來源於英文「Slash」,它指不滿足於專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
  • 緊跟熱點,申論練起來:理性看待「斜槓青年」,莫讓流行成負擔
    這是一位公司職員/健身教練/自由撰稿人的日常。眼下,這樣的年輕人有一個很「潮」的標籤——「斜槓青年」。「斜槓」(「/」),是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在《一個人/多重職業》一書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斜槓」概念進入中國便與青年文化一拍即合,成為年輕群體的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風靡社交網絡。
  • 如何做好一名「斜槓青年」?
    你了解「斜槓青年」嗎?這一群體有何特徵?需要正視哪些問題?今天,傳播君帶你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多元生活。「斜槓青年」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或身份,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再比如,李四在工作時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工作之餘是一名業餘作家,那麼「程式設計師/作家」便可出現在他的自我介紹文字中。「斜槓(/)」便是對「斜槓青年」職業或身份的詮釋。如今,「斜槓青年」現象越來越流行。
  • 錯過了靳東的「斜槓青年」,就過好「斜槓餘生」吧
    程皓不服氣地頂嘴:「斜槓」你懂嗎?我這是「斜槓青年」。在此之前,對「斜槓」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兼職一層。直到翻開《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才了解這一新潮詞彙的產生及發展。這一條斜槓前後,並不是簡單的「同時」擁有的並列關係,還蘊涵著順應時代需求追求改變的勇氣。打開搜尋引擎,才知自己的孤陋寡聞,原來世間從不缺乏「斜槓」精英。
  • 論斜槓青年斜槓一詞
    「斜槓青年」是近幾年產生的新生產物,何為「斜槓青年」?斜槓一詞,來源於美國,用以指代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人。而現在指的是現在身兼數職的青年能者,白天西裝革履,晚上熱情奔放,化身寫手,在自己的專欄更新文字。
  • 青年,你準備好「斜槓」了嗎?
    「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正成為一種「潮」標籤。今年疫情以來,「斜槓青年」的隊伍亦是更加龐大。作為一個新興詞彙和現象,風靡網絡的「斜槓青年」,意味著新生一代青年越來越多元化的選擇,代表著一種流行風尚與生活態度,也是關照社會開放、進步、變革步伐的一面鏡子。
  • 雙重職業下的斜槓青年
    例如阿秀就是一個斜槓青年,名字後面可以加上記者/新媒體運營/演講師/個人管理專家好幾個頭銜,這個「/」成了定義我身份的重要標誌。 在中國這樣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每個人認識的人裡,都有或多或少的斜槓青年。業餘做公眾號/攝影師/調酒師/自由撰稿人/插畫師等五花八門工作的的並不鮮見。
  • 什麼是斜槓青年?如何成為自由職業者?
    而對於這些零工,僱主的角色已不復以往,而是改稱為顧客、客戶甚至是消費者。近年網絡科技與共享平臺的蓬勃發展,讓人們獲得兼職、副職,增加自己的「斜槓」變得更為便利。今天有許多工作可以在任何地點被完成。當工作任務可以被隨身攜帶,你當然更容易不斷接下新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