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四個詞說盡全經奧妙

2020-12-11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今天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主要來討論這部經的名字,其實看過之後大家就明白了,一切奧妙都已經盡在其中。

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

其餘的佛經也幾乎也都是簡稱,比如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華嚴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等等,但只有兩個字的《心經》還是其中最簡短的一部。

這個經名有四個非常關鍵的詞語——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咱們就來一一介紹。

01摩訶,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摩訶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大。

這個詞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比如說「菩薩摩訶薩」,指的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薩」,而心經這裡的這個摩訶,自然是特指心量要大。

我們修行其實說到底是修心,而修心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讓自己的心量放大,向佛菩薩們靠近。

為什麼學佛要心量大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心量越大,格局越高,對於痛苦,煩惱的忍耐力也就越強。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比如說咱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那麼這個容器的大小,也就決定了我們能夠容納多少東西,尤其是不好的東西。

比如這個容器是一個杯子,那麼放一勺鹽就會變鹹,放一勺糖就會變甜,一勺醋就會變酸,換句話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變得不再清淨。

但如果這個容器放大到一個盆子,那麼至少要幾勺調料才能影響到它;再放大到一個浴缸的話,那恐怕要幾十勺才能改變。

那麼諸佛的心量又有多大呢?佛經中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也就是說和四方虛空一樣廣大,也正因如此,才能包容一切眾生,永遠的不悲不喜,清淨平和,慈悲圓滿,絕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

而這,就是摩訶的寓意。

02般若,佛家智慧的象徵

接下來是「般若」(注意,讀音是bore,而不是banruo),這同樣是梵語,硬翻譯的話就是智慧。

不過這個般若指的是佛法的無上智慧,而不是我們世俗中的小聰明和小技巧,它來自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每個人的本來面目」。

換句話說,這個般若乃是從我們本心中流露出來的,而不是後天的修行,後天的學習只是用來尋找這顆本心的方法,或者說是打開寶藏大門的鑰匙,就算沒有這把鑰匙,這個寶藏也是存在的

那麼尋找本心容易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無明劫以來我們的這顆心積累了太多的灰塵,泥垢,骯髒,早已經完全看不到原本的樣子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偏見和妄想。

有個笑話說三個朋友去看戲,第一個人脖子是歪的,第二個人視力不太好,第三個人聽力不太好。

結果看完戲後第一個人評論道,這戲唱的還不錯,就是戲臺子搭歪了。

第二個人說道,戲臺子沒歪,就是演員們的妝畫的不好,太模糊了。

而第三個人說道,你們說的都不對,這戲臺子和裝扮都很好,就是他們說話聲音太小了。

這說起來是笑話,但其實這三個人又何嘗不是我們世人的寫照呢?以為世界有種種缺陷,卻不知道都是來自於自己心中的妄想和偏執

而世界的真相,就是般若。

03波羅蜜,即為涅槃解脫之道

再接下來是波羅蜜,不過這個可不是水果,也不是好吃的東西,也是一個梵語,有時候也翻譯為波羅蜜多,指的就是「彼岸」。

彼岸這個詞翻譯的非常美——蓮花開彼岸,一聽就給人以佛國淨土的感覺,極為殊勝。

那麼什麼是彼岸呢?這其實是個方便說法,是針對猶在「此岸」的我等凡夫來說的。

此岸和彼岸之間隔著什麼呢?就是一道無邊無際的苦海,裡面有著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等八苦,尤其是生死之關,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終極難關。

而要過此苦海,求得生死解脫,小乘,中乘,大乘分別都有各自的法門,其中小乘被稱為是「四聖諦」,也就是「苦集滅道」;中乘是十二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六色,一直到生緣老死,再轉回無明,正好是一個輪迴

相關焦點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我們來看這是《心經》。《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這個其實就是般若。因為《金剛經》全稱是什麼,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它也是般若經,就像《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是《般若經》。然後呢,《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是般若。誒!我們說了般若,《心經》講的是般若智慧,《金剛經》講的也是般若智慧,《法華經》講的還是般若智慧。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佛典,是修學佛法者日常修誦的佛經,因其在佛經裡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的簡潔經典。全經舉出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概談「心經」即「般若波羅蜜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心經起源◤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說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
  •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
    喬力讀書佛學《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哲學分析:摩訶是什麼意思1《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喬力辨析:顯然,當我們要了解一本書的時候,我們最起碼是要明白書名的意思,就像你交了一個新朋友,新朋友的名字叫張三,張三告訴你,因為他爸姓張,他在家排行老三,所以父母給起了這個名字,這就是一個人的名字的意思。
  • 《心經》綜述,如何通過修摩訶般若波羅蜜來化解人生的苦與厄呢?
    《心經》綜述,如何通過修摩訶般若波羅蜜來化解人生的苦與厄呢在中國佛教經書中,《心經》受到了佛學愛好者的青睞,不只是佛教信徒的喜愛,且文人雅士經常書寫《心經》作為墨寶。《心經》的字數雖然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卻包含了《大般若經》的全部精髓,也涵蓋的《大般若經》的心髓和精華,同時還呈現了佛教核心思想理念。就如「五蘊、六根、六觸、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六度、究竟涅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心經》的歷史由來《心經》也稱《般若波羅蜜心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詳解(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及菩薩眾俱。時佛世尊即入三昧。名廣大甚深。爾時眾中有菩薩摩訶薩。名觀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離諸苦厄。實時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行者。云何修行。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前言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簡稱《大品般若》、《大品經》,此經梵文本共有二萬五千頌,故又稱《二萬五千頌般若》,因為卷帙中等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六)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其名曰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等。以為上首。皆得三昧總持。住不思議解脫。     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在彼敷坐。於其眾中即從座起。詣世尊所。
  •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觀照覺性觀自在而生其心,一念善護摩訶般若波羅蜜
    我讀很多的經書,但常念的就是心經、金剛經和普門品中的14個字: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觀照覺性,一念善護。善護念的其實就是其中的一個「心」字,也就是一個「覺」字,聞的也就是一個「道」字。說心覺道,即非心覺道,是名心覺道。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我每天都要參一參,直達其心。
  • 吳餘慶《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小楷欣賞
    吳餘慶《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小楷,明代,來源為元代李升維摩說法圖合璧卷。 吳餘慶(1385-1462年),明朝書法家。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大般若心咒、心真言、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真實圓義陀羅尼
    【1、般若心咒:】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若能誦是般若波羅蜜多明句。是即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從三摩地安詳而起。贊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如是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當如是學。是即真實最上究竟。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 覺悟了《六祖壇經》,你會「摩訶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指「大智慧到彼岸」,這是很多修佛之人的終極目標。但在很多人看來,擁有大智慧是一件可望而不及的事情。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六祖惠能在《壇經》裡面說:「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節講—序品第一(7)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在一切聲聞、闢支佛前,欲給侍諸佛,欲為諸佛內眷屬,欲得大眷屬,欲得菩薩眷屬,欲淨報大施,當學般若波羅蜜。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不起慳心、破戒心、嗔恚心、懈怠心、亂心、痴心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 六祖壇經|惠能講摩訶般若波羅蜜
    於是六祖惠能為大家講解摩訶般若波羅蜜,幫助各自得到智慧。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摩訶是大的意思。心量廣大,好比是虛空一般,包容天地萬物,卻又無邊無際,無方圓大小,非青黃赤白,無上下長短,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頭無尾。諸佛剎土,都好比是虛空一般。本性也好比是虛空一般,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著空相。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心經來源:佛典 作者: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以法和喻來立它的名字。「般若波羅蜜多」:是法。「心」: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