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四十年代走紅的日籍歌手李香蘭(山口淑子)於本月7日上午10時42分逝世,享年94歲。
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是老上海「七大歌后」中唯一的外籍歌星,也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紅遍亞洲的日本籍著名歌手和電影演員。1942年來到上海發展以後達到演藝事業的巔峰,1944年在上海與黎錦光合作發行傳世名曲——《夜來香》,其後成為與周璇、姚莉、白虹、白光、吳鶯音、龔秋霞齊名的上海灘七大歌星。1945年在上海大光明戲院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1945年日本戰敗,李香蘭以漢奸罪名被逮捕,後因其日本公民身份被無罪釋放。1946年遣送回日本,1947年改回原名山口淑子繼續其演藝事業。1958年冠夫姓成為大鷹淑子,告別舞臺轉而從政。1974年當選參議院議員。李香蘭受過正式的西洋聲樂教育,代表作有《夜來香》。
1974年,山口淑子被自民黨提名,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2005年,李香蘭發表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
據悉,李香蘭的葬禮已經在親屬的參加下完成。
人生傳奇
山口淑子出生在日本一個漢學世家,父親山口文雄早年到中國學習,後任職於「滿鐵」公司。母親由於家道中落,舉家遷往朝鮮的京城(現韓國首爾),再後來又輾轉投靠在中國撫順經營碾米廠的叔父。1932年,山口淑子親眼看到幾名被綁的中國人被日本憲兵當場槍殺,血肉模糊。後來她才知道那與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平民遭日軍屠殺的事件有關。平頂山事件中,只因山口文雄會講一口流利的漢語,在撫順有許多朋友和熟人,憲兵隊懷疑他與中國的抗日分子有勾結。由於父親因「通敵」嫌疑受到過拘留,事後山口淑子一家遷居瀋陽。在撫順開往瀋陽的火車上,淑子結識了一個同齡的俄羅斯猶太裔少女柳芭。柳芭引薦淑子拜蘇聯著名的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為師,走上了歌唱的道路。
13歲時,山口淑子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當時的親日派瀋陽銀行總裁李際春為養父,她也因此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李香蘭。
由於她從小天生麗質,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又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很快她就被日本侵略者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年幼無知的她在日本奉天廣播電臺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
連結
最知名的三首歌
據山口淑子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最受聽眾歡迎的三首歌是《何日君再來》、《蘇州夜曲》和《夜來香》。《何日君再來》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雖然原唱是周璇,但她的演唱卻別具另種風情。《蘇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國的旋律為基礎,參考了美國的愛情歌曲,專門為她編寫的。
《夜來香》恐怕最為大家所熟知,這首歌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錦光參考中國民間小調為她譜寫的,但其中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傳遍了燈紅酒綠的淪陷區。可惜這卻是一首禁歌,雖然很好聽,當時很多人也只能私下唱它。如今《夜來香》已解禁,其中體現出的開放與包容,值得人民歡欣鼓舞,改變使人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