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重臣,精忠報國的唐朝義夫,屈突通!

2020-12-14 青樓大茶壺

唐初有那麼一位名將,本是隋朝兩朝元老,為隋朝天下立下赫赫戰功,並且在隋末天下大亂之際依舊精忠報國死死捍衛著隋煬帝楊廣,在當時的隋朝,這種人是很少的。而後投靠李淵後,跟隨著李世民南徵北戰,在李唐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立功卓越,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的故事有很多值得去講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這位唐朝義夫。

一、出身名門,隋室重臣

隋唐時期的將領、大臣有很多是和少數民族有關係的,像開國功臣長孫無忌本是鮮卑族,而這屈突通同樣也是少數民族,他本是庫莫奚種人,後投靠了鮮卑族。父親屈突長卿乃是北周的刺史,再加上是少數民族出身,因此屈突通從小就十分的尚武,這為他後來在戰場上大展雄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元597年開皇十七年,屈突通以親衛大都督的身份去視察牧群,發現有大量的隱瞞,隋文帝大怒之下就想殺了這批負責人,但是屈突通卻堅決的反對,他認為明君應該以仁治國,不能這麼的殘暴。所以屈突通在這個事情上既表現了他能夠查清真相的能力,又展示了他為人處事寬厚正直的品質,一舉兩得之下從此深得文帝的重視。所以後來有句話形容屈突通:"寧服三鬥蔥,不逢屈突通",就表明當時的屈突通做事不留情面,嚴格按照規定辦事,所以這樣一來皇帝就很喜歡,不但是隋文帝楊堅,即便是後來的隋煬帝楊廣也是十分的信任他。

公元604年仁壽四年,隋文帝楊堅駕崩,當時的楊廣憑藉著一些不光明的手段取得了皇位,因此就擔心這些皇室心生不滿之下起兵造反,所以就想將各地的宗室都騙回京師,在自己眼皮底下就翻不起大浪了。屈突通奉命去請徵漢王楊諒,但是這老小子很機靈,覺察出事情不妙,就沒上當,屈突通回去告訴楊廣說楊諒這小子可能要造反,果不其然很快楊諒就叛變,但是當時的隋朝氣運尚在,輕易間就被楊素平定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元613年大業九年,隋煬帝發動了第二次徵討高句麗的戰爭,而之前平定楊諒叛亂的楊素之子楊玄感卻趁機起兵造反。但是這小子確實沒有他爹的水平,竟然放著兵力薄弱的地方不打,偏偏去進攻洛陽,久戰之下不但沒有建功反倒使得進攻高句麗的隋朝大軍回援,數面夾擊之下楊玄感大敗。同年八月,在皇天原被屈突通等人率領的大軍決戰而大敗虧輸,後被殺身亡,作為功臣的屈突通被封為左驍騎衛大將軍。

二、隋朝將亡,精忠而報國

隋朝末年,隋煬帝的統治日漸弊端,隋朝天下各地紛紛揭竿而起,眼看著這天下很快就不姓楊了,所以隋朝各地的將領很多都自立為王或者投靠了強大的軍閥。當時的屈突通手握重兵,鎮守著重鎮,如果他想造反,那沒有比他更便利的了,但是他卻選擇了力戰報國。公元614年大業十年,當時陝西的農民革命軍老大劉迦論同劉鷂子聯合,率軍十萬起兵造反,在陝西等地鬧得挺歡。

當時作為隋朝內少數既忠心又有能力的大將,對於平叛自然當仁不讓。我們將不論是劉迦論還劉鷂子都是農民領袖,根本沒有什麼戰略思想,所以屈突通用了一招"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群人哪見過這個啊,以為打仗靠著人烏泱烏泱地衝就能贏,所以很快劉迦論的起義軍被打得大敗。但是雖然屈突通順利地平定了此次叛變,卻擋不住有更多的起義,所以很快隋朝的統治陷入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李淵在晉陽起兵率軍進攻長安。但是當時的隋軍依舊實力很強,因此面對重兵鎮守的長安,李淵採取的是先把周邊的地方攻下,先攻克了宋老生鎮守的霍邑,隨後又進攻屈突通鎮守的河東。但是李淵發現屈突通這老小子比宋老生難對付,是塊難啃的硬骨頭,圍困了十多天就是打不下來,李淵乾脆來了招釜底抽薪,我不要你河東了,直接去打長安。這樣一來屈突通只能率軍回援長安,不料剛到潼關地界時就被早早就等著他的劉文靜給擋住了,雙方在都尉北城對峙了數十天,屈突通著急了,長安就要完蛋了,你小子不戰不退弄得我很難受啊。心急之下派桑顯和偷營,不料卻被反殺全軍覆沒。而此時的長安已經被攻克,包括屈突通在內的隋軍家屬都被俘虜,這樣一來隋軍軍心大亂,看著身邊的士兵紛紛繳械投降,屈突通嚎啕大哭。痛罵自己無能,不能守住長安,悲憤之下就要自殺,卻被身邊人及時攔下來。後在李淵的禮遇下,屈突通只好投靠李唐,開始了在李世民手上工作的生涯,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

三、轉戰南北,從平四方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當時雖然依舊是群雄割據,但是唐朝的實力已經是天下群雄之首了。所以李淵決定要逐一消滅這些帶頭大哥,統一全國。同年十一月,屈突通跟隨李世民幹掉西秦政權後正要打算進攻中原,劉武周卻沒有眼力見地率軍南下。於是公元619年武德二年,李世民率軍進攻劉武周,當時劉武周大敗後部將紛紛投降,其中就有尉遲敬德,但是後來很多投降的部將又都叛唐,所以屈突通就認為尉遲恭這黑鬼也心懷不軌,多次建議李世民幹掉他,索性李世民沒有聽他的,不然就失去一名大將了,不過李世民也知道屈突通是出於忠心,兩相較下還是很感動的。

平定薛舉、劉武周后,割據勢力種最強的就剩下河北的竇建德與河南的王世充。公元619年武德二年七月,李世民率軍向東進攻王世充,當時的屈突通早就是李世民手下的大將,自然隨軍出徵。在兵強馬壯的唐軍攻勢下,王世充節節敗退,並在屈突通多次率領大軍衝擊下之下大敗。公元621年武德四年,王世充在洛陽周邊布下的大軍在屈突通和李世民的配合夾擊下擊潰打散,無奈之下王世充只好退守洛陽據城不出,並且北聯竇建德打算南北夾擊唐軍。但是王世充和竇建德似乎都小看了李世民,李世民是什麼人,一個下得了狠心殺兄屠弟的人,還怕這個?因此採用圍城打援,令屈突通同李元吉繼續圍困洛陽,防止王世充趁機騷擾,自己率領大軍去打竇建德。同年五月,在虎牢之戰種李世民大敗竇建德,與屈突通合兵一處兵臨洛陽城下,王世充一看沒戲了,於是就投降了,而當時唐朝也基本上完成了統一。作為立下大功的屈突通,被封為右僕射,不久後回京工作被封為工部尚書。

四、一生忠勇,生榮死哀

屈突通回京後沒幾年就趕上了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爭鬥,我們講李世民當時身邊的力量相當雄厚,長時間來的四處徵戰,為李世民招攬了大量的人才,而屈突通作為李世民手下的大將,自然是站在李世民這一邊。所以公元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在長孫無忌、屈突通、尉遲恭等人的陪同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幹掉老哥老弟,並隨後逼迫老爹退位,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當時已經七十高齡的屈突通依舊被李世民倚重,因為洛陽乃是隱太子的地盤,李世民為了防止洛陽亂子就派老將屈突通前往鎮守。

貞觀年間是很多開國功臣享受盛世的時間,而作為平定天下的大功臣屈突通似乎並沒有太多時間了,公元628年貞觀二年,七十二歲的屈突通在洛陽因病去世。屈突通去世後李世民有感其生前的忠勇,對其子紛紛加官進爵,貞觀十七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將屈突通放在第十二位以表彰他的功績。我們講屈突通的一生,見證了數個政權的興亡,見證了大唐的興起,經歷了太多事情的他始終能保持忠義之心,這是難能可貴的,"唐朝義夫"的稱號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①《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

②《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四》

③《隋書·列傳第三十五

相關焦點

  • 隋唐傳奇名將屈突通「寧拿三根鬥蔥」也不相見
    屈突通曾經是隋朝的大將,後來投奔唐朝做了兵部尚書,然後被封為姜國公,後來在平定王世充的時候,屈突通也為洛陽立下了汗馬功勞。屈突通死後,追封為仲,追贈尚書左僕射。後來,他被追贈給了司空。那麼如何看待隋朝大將屈突通呢?
  • 屈突通: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一個歷經北周、隋、唐的八朝元老
    (夢歸秋辰:第155期)如果我問:在唐朝哪個武將活的時間較長,那麼首先肯定會想到程咬金,在隋唐演義裡面程咬金活了一百多歲,一直到武則天后期。但這畢竟是演義,然而有一個人卻是真實的經歷了三個朝代八代君王,這還不算那些傀儡皇帝。
  • 唐朝開國功臣長孫順德,如何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造福一方百姓
    長孫順德,唐朝時期的開國將領,也是李唐王朝的外戚。他出生在極為顯赫的官宦之家,家族歷史還要追溯到北魏時期,因此他從小便接受了較為良好的教育,思想見識皆不同許常士子,有匡扶天下,造福百姓之志。不滿隋朝暴政,投靠李淵根據歷史記載,長孫順德是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叔叔,他祖父曾經在北周時期在朝為官,父親也在隋朝廟堂任官。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中長大,長孫順德自小便被寄予厚望,他也從來沒有辜負家族中人的栽培,自身便格外的努力,立志做國之棟梁,濟世安民。
  • 北周、隋朝、唐朝皇室之間錯綜複雜的血緣關係,你能理清嗎?
    北周、隋朝、唐朝皇室之間存在血緣關係嗎?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不僅存在血緣關係,甚至關係極為緊密,隋朝的楊氏和唐朝的李氏其實都是北周的外戚。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楊堅、唐世祖李昺實為連襟歷史上曾出現過三位獨孤皇后,這三位皇后不僅是親姐妹,而且分別嫁給了北周、隋朝、唐朝三朝皇室,這在歷史上絕對是獨樹一幟的。而這三位皇后的父親,便是西魏時期的大司馬獨孤信。
  • 隋朝重臣楊素將自己三個姬妾拱手送人,產生了三個成語
    楊素堪稱文武雙全,在武方面,他從隋朝開國一直打到隋朝後期,為隋朝的統一之戰立下累累功勞。 在文方面,他寫得一手好詩,雖然數量不多,但幾乎每首都是精品,特別是《出塞二首》,既描寫了邊塞風光、行軍作戰的艱苦生活,又抒發了報國忘身的愛國情感,對唐朝邊塞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楊素在成為朝廷重臣後,身邊有不少姬妾。由於楊素年歲已高,精力有限,疏遠了佳人,難免有「紅杏出牆」的韻事。這時候,楊素是怎麼處理的呢?
  • 隋朝留下的糧食 又被唐朝吃了五十年?是真是假?
    近些年來,坊間一直流傳一種說法:隋朝農業發達,經濟富庶。朝廷在全國各地囤積了大量糧食,以至於隋朝滅亡後,這些糧食還繼續保留下來,被唐朝吃了50年。言下之意,唐朝承受了隋朝的恩惠,才有了聞名千古的大唐盛世。
  • 唐朝的十六衛大將軍
    這十六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在唐朝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將領都擔任過十六衛大將軍之職。 秦瓊,曾任左武衛大將軍 秦瓊,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勇武過人,遠近聞名,最初在隋朝做官,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等人帳下為將,後來投奔瓦崗軍李密,瓦崗軍敗亡後投奔王世充
  • 隋朝留下的糧食,真的又被唐朝吃了五十年嗎?
    一直以來,關於隋朝和唐朝一直有著一個令人頗為匪夷所思的理論——唐朝的農業遠不如隋朝發達,貞觀之治遠不如開皇之治,其證據之一就是唐朝一直在吃隋朝的糧食,甚至還吃了五十年之久。 那麼問題來了,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唐朝真的吃了隋朝五十年的糧食嗎?
  • 隋朝和唐朝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史學家們喜歡稱之為「隋唐」
    隋朝滅亡的同年,唐高祖李淵稱帝並定都長安,創建了大唐王朝。由於隋末頻發的農民起義和連續戰亂,隋朝和南陳的財富遭到巨大的損失,農業生產停滯,經濟貿易也受到破壞,唐朝只能全盤接手了隋朝留下的爛攤子。雖然,隋朝沒有留給它的繼承者唐朝大量實質性的財富,但是隋朝全盛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農業、科技、宗教等各方面的進步,為後期唐朝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唐朝名將段志玄,如何一心追隨唐太宗,多年南徵北戰統一國家
    段志玄是唐朝時期的著名將領,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他自小便長相不凡,身材魁梧,氣宇軒昂,年幼時期,跟隨父親居住在太原,後來跟隨李淵起兵參加了反抗隋朝的鬥爭,隸屬於秦王李世民麾下。段志玄武藝高超,曾經活捉著名將領屈突通,跟隨大軍平定的洛陽的王世充,憑藉著赫赫戰功升任為秦王府右二護軍。
  • 論唐朝開國功臣黨仁弘的功績
    摘要:黨仁弘,原來是隋朝的武將,當他看到隋煬帝暴政,天下大亂的時侯,果斷的投奔時任太原留守的唐國公李淵,幫助李淵奪取天下,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黨仁弘在唐朝,歷任南寧州,戎州,廣州都督,為大唐開發南疆建樹了卓越功績。
  • 隋朝的儲糧真的夠唐朝吃幾十年?或許我們都誤解了真正的歷史
    隋朝雖然國祚不長,但是在歷史上也算是一朝盛世,若不是楊廣不愛惜民力,怕也不止於二世而亡。而隋朝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其糧食儲備,據記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天下義倉皆充滿」。那麼,隋朝的儲糧真的夠唐朝吃幾十年?或許我們都誤解了真正的歷史。
  • 從不利地位到主動反擊,看唐朝如何徵服突厥,終結突厥之戰
    在最開始唐朝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但是通過後期的發展逐漸超越突厥力量,最終開始轉變政策,由最開始的安撫與防禦為主轉為進攻。再加上此時突厥內部發生混亂,唐朝就趁此機會徹底擊敗了東突厥,生擒其首領直接使得突厥汗國得以滅亡。在這之後,唐朝就在他們原本的屬地設下了都護府,使得唐朝的疆域得以擴大。
  • 隋朝奸臣唐朝忠臣,也是宇文化及竇建德的宰相,此人還是魔門八大...
    這個人就是隋煬帝楊廣的奸臣,唐太宗李世民的忠臣,也是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玄妙人物,他的人生軌跡,讓後世史學家和文學家乃至諸多讀者也十分費解:被楊廣宇文化及李淵李世民委以重任,不但是隋朝奸臣唐朝忠臣,還當過許國和大夏宰相,這位魔門高手有何過人之處?
  • 為何有人說,唐朝江山一半是李秀寧打下的,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
    李秀寧可不是男的,她是李淵的三女兒,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她叫什麼,而她的名字來源於小說中,那她到底做了什麼事,讓有些人說出「唐朝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 唐朝人吃了隋朝50多年糧食,那為什麼隋末還有那麼多饑民呢?
    饑民的產生,與隋朝儲備了多少糧食是沒有多大關係的。饑民的產生是社會制度的問題,是生產方式的問題,與隋朝的糧倉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多大關係,與地主家的糧倉有多少糧食也沒有多大關係。從表面邏輯看,隋朝建立那麼多的糧倉,不就是為了存糧備荒嗎?為何不開倉放糧呢?
  • 科舉制度始於隋朝,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向唐朝投降,他的仕途如何
    雖然中國的科舉制度是從隋朝興起,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隋朝狀元的情況已經無從查證。於是,隋朝的科舉狀況,幾乎成為了一塊空白。後世只能從唐朝的文獻中去尋找誰是歷史上第一個狀元郎,估計很難想像到,歷史的第一位狀元,出仕於兩朝,隋唐兩朝的官場都有這位狀元的身影。孫伏伽在隋朝末期,他中進士,在隋朝成為一名小吏。
  • 驚人的三大巧合,其中秦朝和隋朝組成CP,漢朝和唐朝為最強CP
    第二:秦朝和隋朝在歷史上有秦朝和隋朝,這2個王朝都是在經歷了大分裂之後而形成的大一統。秦朝統一了六國,隋朝之前是南北朝也是一個分裂的時期。這還不是最為巧合的,巧合的是這2個王朝都經歷了短命的王朝。秦朝子嬰時間太短,前面也就相當於經歷了2世,而隋朝也是經歷了2世。
  • 隋煬帝手下一個神箭手,是隋朝最後救命稻草,他不死唐朝很難建立
    隋煬帝手下曾有一個神箭手,堪稱隋朝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他若不死唐朝將很難建立,隋朝的結局也尚在兩可之間。這個神箭手的名字叫長孫晟。長孫晟,出身南北朝的北周貴族之後,他的曾祖是北周太師長孫稚,父親是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長孫晟雖然生在富貴之家,卻毫無驕嬌二氣。
  • 北周、隋朝、唐朝一家親,四張圖看清三朝皇帝們的關係
    北周、隋朝、唐朝一家親西魏時期,宇文泰、獨孤信、李虎等八人受封為柱國大將軍,成為當世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