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年尾是開始,也是結束。企業全面復盤,分析總結一年的「得」與「失」、「利」與「弊」。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很多企業就此倒下,但真正的中國製造力量不會成為時代的犧牲者。相反,它們越戰越勇,涅槃重生,它們是至暗時刻中的領航者,是荒莽時代中的開拓者!
2021年伊始,《唯美工匠》對中國製造力量進行了深入回訪,記錄它們的成長路徑。或許在這些優秀企業身上,我們能獲得不一樣的思考和啟發,2021重新啟程!
提起太和生技(以下也簡稱「太和」),業內人士並不陌生,都知道這是一家起步於中國臺灣、發展於國外市場、現在和未來致力於打造中國特色化妝品的ODM企業,但對太和生技熟知的,或鮮少有人。
太和生技成立於1980年,在中國化妝品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它便先一步將視野直接瞄準國際市場,在這發展的40年時間裡,它陸續建立上海露凡西化妝品有限公司和麗鑫生技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擁有為數不多的第三方檢測資格,並在日本東京、美國紐澤西設立研發中心。而在產品打造上,從彩妝到護膚,太和業務布局全球,諸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都是他們的合作客戶。但這樣一家全球領先的製造企業,卻鮮少對外發聲。
2018年,太和生技憑藉自身實打實的數據,排名化妝品報社本土製造商TOP10榜單第二,僅次於諾斯貝爾,引起當時諸多業內人士的詫異和關注,而《唯美工匠》也用了「黑馬」一詞形容它。如今,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市場變化,太和生技在2020年的市場表現依然強勁,「知勢而為,逆勢而上,應勢而行」,或許是當下對太和最為貼切的描述。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整個國內外化妝品行業的表現都顯得有些乏力,尤其是上半年,物流停運,門店關閉,企業停工,很多人甚至用了「哀鴻遍野」一詞來形容當時企業所面臨的困境。而儘管下半年中國市場有所回暖,但總體來看,依然有些吃力。
當《唯美工匠》記者問及太和2020年的整體經營狀況時,他們只道:「逆勢成長!」
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郭靖凱表示:「太和作為一家全球性製造企業,在國外疫情影響之下,公司不可避免面臨海外市場業績下滑的困境,但是相較於2019年,2020年企業總體營業額呈兩位數增長。」
而這樣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太和精準的戰略布局。隨著近幾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電商渠道的快速成長,太和及時捕捉到這一市場變化,降低國外業務人員比例或將其調至國內業務部門,並新增線上電商品牌市場拓展,將國內市場業績大幅提高。因此,哪怕是在萎靡的2020年,太和的表現依然強勢。
據悉,未來太和的國外市場將佔據公司30%-35%的比例。同時,為保證企業的穩定和快速發展,公司將繼續加強彩妝的創新能力,發揮它的主導地位,此外,增加以中醫藥為主的天然植物護膚系列也會是公司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太和看來,特殊的時期或許會帶來很多困境,但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電商品牌的崛起,消費者對安全與健康的需求,這於太和一直所致力於打造的環保型中草藥化妝品而言無疑不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化妝品也一定會是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
1980年,全球的化妝品產業已十分成熟,法國嬌蘭1828年成立,赫蓮娜1902年成立,迪奧1946年創於巴黎,但在中國,一切才剛剛起步。對於尚處落後的中國化妝品產業鏈來說,要想開拓國際市場,贏得外資品牌的信任,並不是一件易事,但太和卻直接將視野瞄向了海外市場,並從此穩紮穩打40年。
「國內市場的不成熟讓我們作為化妝品製造商,不得不將目光看向國外,而當時太和也已經具備很強的產品創新能力,它不僅包括配方研發的優勢,還有包材、色彩以及造型等,都擁有足以成功的因素。」
郭靖凱向記者解釋:「我們當時把化妝品容器從簡單的方形、圓形等基本款做創新,開發成結合各式各樣的假珠寶,造型千變萬化。並且我們很早就開發了兒童系列化妝品,比如棒棒糖系列、冰淇淋系列、花草系列等;後來我們又在彩妝的粉面及口紅的造型上做立體化設計,這些於當時的國際化妝品市場而言,都算得上前沿創新,而我們也正藉由這些創意在國際市場漸露頭角,一點點奠定企業的知名度。」
後來隨著國內化妝品產業的不斷發展,2016年太和毅然決定布局本土美妝市場。在他們看來,將太和生技對國際品牌化妝品的研發製造經驗賦能國內品牌的打造,或許可加快民族品牌與國際接軌的速度。「我們期待看到民族品牌的崛起,也希望能早日與國際品牌並駕齊驅。」
實際上,太和生技的創新之路,走的並不容易,任何形式的創新,勢必離不開科技的導入,而科技研發能力的提升,所需耗費的資源、資本和時間更是不計其數。「但研發掛帥才是太和生技集團的靈魂!」郭靖凱對此頗為篤定。
例如,在微生物研究上,太和早在2013年便在幾億個菌種中尋找有護膚功效的有益菌,然後又將有可能性的幾千個菌種在顯微鏡下做研究分析,最後才篩釋出專屬的三大菌種——美白的「萊可菌」、抗衰的「愛彼菌」以及消炎的「彼威菌」,並取得註冊專利。此外,在「跨界」上,太和也不遺餘力將自己打造為研發領域的「弄潮兒」,他們將西方醫療產業的載藥傳輸系統運用於化妝品產業,以構建化妝品靶向傳輸的核心技術。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企業長期的布局和積累。
到目前為止,太和除了擁有上海露凡西化妝品有限公司和麗鑫生技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兩個生產基地外,在2016年還成立了日本太和生技化妝品株式會社,2020年底,麗鑫生技化妝品(杭州)有限公司和露凡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開始啟動。
從彩妝、護膚到專注於天然植物產品的研究開發,以及功能性化妝品打造等,太和均有涉及,不同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各司其職,哪怕是在產品布局時間線上,比如近期、中期和未來式的產品開發任務,它們也分別都有明確的劃分和側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們更承擔起中國特色化妝品體系建構的任務,將中國的岐黃文化,也就是中醫藥的草本花卉,以環保為原則,研發成五大品類:功能型彩妝、療愈型護膚品、功能型洗護產品、口服的化妝品以及貼片式的功能型健康產品。」
或許正因企業堅持自身基因所在——對科研的重視和對生產落地務實經驗的積累,太和對外宣傳並不高調,除了每年上海CBE美博會參展和郭博士受邀作專業論壇演講外,並無其他。正如郭靖凱所說:「我們不是品牌公司,而是以研發製造為主的企業,成為品牌有力的研發與製造後盾才是我們的目標!
美妝市場快速的發展、消費理念的轉變、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上遊產業鏈……這些對於擁有40年國內外經驗積累和沉澱的太和來說,早被考慮進企業的經營策略規劃中。不論是通過大數據了解消費心理,還是依託品牌對細分品類市場的洞察,太和都具有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及時掌握客戶需求和未來的產業走向,並進行相應的研發和生產。
比如在彩妝產品的開發上,它相較於護膚品,配方、色彩、造型等都需要更高的技術門檻和專業技能,因此,在這幾點的把控上,太和始終不斷精進,推陳出新,不論是通過導入文創或立體造型,抑或是國風的運用,將中國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彩妝,都成功助力品牌研發設計出諸多爆款產品。「40年與國際一線品牌合作的經驗以及自身的研發創新能力,讓太和在彩妝產品的全方位能力打造上,值得向行業炫耀!」郭靖凱頗為自豪。
2021年,不僅是一年新的開始,於太和而言,更是新的裡程碑,新十年的開始。無論市場未來如何變化,具有功能性的產品力依舊是最終的歸宿。
郭靖凱直言,太和生技作為全球彩妝研發製造領先企業之一,在產品創新方面,還將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導入科技元素,並大力發展天然植物功能型彩妝產品,再融合以國風文化,將頗具時尚和潮流色彩感的彩妝產品仔細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除此之外,以中醫藥為底蘊,結合醫療級傳輸科技及微生物發酵技術建構中國特色化妝品體系也將是太和未來的發展目標。郭靖凱解釋,「以環保為原則,以中國的草本花卉為內容,來賦予化妝品產業更多的生機和可能。我們在這一領域已深耕多年,七年磨一劍,只待它在未來發光發熱。實際上,這對我們而言,是太和必須承載的社會責任,我們也希望能通過踐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推動中國岐黃文化的發展。」
當記者問及,2021年正式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對太和會產生何種影響時,郭靖凱充滿期待,在他看來,太多說故事的景象會慢慢在愈發嚴格的化妝品監管體系下變成泡沫、瓦解、轉型,而太和生技40年步履不停,始終靠產品本質說話,它經得起實驗數據的驗證,檢驗報告的證明,優勝劣汰、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格局只會讓太和更加牢牢地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