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生技:以中醫藥為底蘊,以研發為核心,構建中國特色化妝品體系丨2020中國製造力量回訪②

2021-02-15 唯美工匠

2020年的年尾是開始,也是結束。企業全面復盤,分析總結一年的「得」與「失」、「利」與「弊」。在這充滿不確定性的2020年,很多企業就此倒下,但真正的中國製造力量不會成為時代的犧牲者。相反,它們越戰越勇,涅槃重生,它們是至暗時刻中的領航者,是荒莽時代中的開拓者!

2021年伊始,《唯美工匠》對中國製造力量進行了深入回訪,記錄它們的成長路徑。或許在這些優秀企業身上,我們能獲得不一樣的思考和啟發,2021重新啟程!

提起太和生技(以下也簡稱「太和」),業內人士並不陌生,都知道這是一家起步於中國臺灣、發展於國外市場、現在和未來致力於打造中國特色化妝品的ODM企業,但對太和生技熟知的,或鮮少有人。

太和生技成立於1980年,在中國化妝品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它便先一步將視野直接瞄準國際市場,在這發展的40年時間裡,它陸續建立上海露凡西化妝品有限公司和麗鑫生技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擁有為數不多的第三方檢測資格,並在日本東京、美國紐澤西設立研發中心。而在產品打造上,從彩妝到護膚,太和業務布局全球,諸多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都是他們的合作客戶。但這樣一家全球領先的製造企業,卻鮮少對外發聲。

2018年,太和生技憑藉自身實打實的數據,排名化妝品報社本土製造商TOP10榜單第二,僅次於諾斯貝爾,引起當時諸多業內人士的詫異和關注,而《唯美工匠》也用了「黑馬」一詞形容它。如今,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市場變化,太和生技在2020年的市場表現依然強勁,「知勢而為,逆勢而上,應勢而行」,或許是當下對太和最為貼切的描述。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整個國內外化妝品行業的表現都顯得有些乏力,尤其是上半年,物流停運,門店關閉,企業停工,很多人甚至用了「哀鴻遍野」一詞來形容當時企業所面臨的困境。而儘管下半年中國市場有所回暖,但總體來看,依然有些吃力。

當《唯美工匠》記者問及太和2020年的整體經營狀況時,他們只道:「逆勢成長!」

太和生技集團董事長郭靖凱表示:「太和作為一家全球性製造企業,在國外疫情影響之下,公司不可避免面臨海外市場業績下滑的困境,但是相較於2019年,2020年企業總體營業額呈兩位數增長。」

而這樣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太和精準的戰略布局。隨著近幾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飛速發展,尤其是電商渠道的快速成長,太和及時捕捉到這一市場變化,降低國外業務人員比例或將其調至國內業務部門,並新增線上電商品牌市場拓展,將國內市場業績大幅提高。因此,哪怕是在萎靡的2020年,太和的表現依然強勢。

據悉,未來太和的國外市場將佔據公司30%-35%的比例。同時,為保證企業的穩定和快速發展,公司將繼續加強彩妝的創新能力,發揮它的主導地位,此外,增加以中醫藥為主的天然植物護膚系列也會是公司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在太和看來,特殊的時期或許會帶來很多困境,但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電商品牌的崛起,消費者對安全與健康的需求,這於太和一直所致力於打造的環保型中草藥化妝品而言無疑不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而具有中國特色的化妝品也一定會是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

1980年,全球的化妝品產業已十分成熟,法國嬌蘭1828年成立,赫蓮娜1902年成立,迪奧1946年創於巴黎,但在中國,一切才剛剛起步。對於尚處落後的中國化妝品產業鏈來說,要想開拓國際市場,贏得外資品牌的信任,並不是一件易事,但太和卻直接將視野瞄向了海外市場,並從此穩紮穩打40年。

「國內市場的不成熟讓我們作為化妝品製造商,不得不將目光看向國外,而當時太和也已經具備很強的產品創新能力,它不僅包括配方研發的優勢,還有包材、色彩以及造型等,都擁有足以成功的因素。」

郭靖凱向記者解釋:「我們當時把化妝品容器從簡單的方形、圓形等基本款做創新,開發成結合各式各樣的假珠寶,造型千變萬化。並且我們很早就開發了兒童系列化妝品,比如棒棒糖系列、冰淇淋系列、花草系列等;後來我們又在彩妝的粉面及口紅的造型上做立體化設計,這些於當時的國際化妝品市場而言,都算得上前沿創新,而我們也正藉由這些創意在國際市場漸露頭角,一點點奠定企業的知名度。」

後來隨著國內化妝品產業的不斷發展,2016年太和毅然決定布局本土美妝市場。在他們看來,將太和生技對國際品牌化妝品的研發製造經驗賦能國內品牌的打造,或許可加快民族品牌與國際接軌的速度。「我們期待看到民族品牌的崛起,也希望能早日與國際品牌並駕齊驅。」

實際上,太和生技的創新之路,走的並不容易,任何形式的創新,勢必離不開科技的導入,而科技研發能力的提升,所需耗費的資源、資本和時間更是不計其數。「但研發掛帥才是太和生技集團的靈魂!」郭靖凱對此頗為篤定。

例如,在微生物研究上,太和早在2013年便在幾億個菌種中尋找有護膚功效的有益菌,然後又將有可能性的幾千個菌種在顯微鏡下做研究分析,最後才篩釋出專屬的三大菌種——美白的「萊可菌」、抗衰的「愛彼菌」以及消炎的「彼威菌」,並取得註冊專利。此外,在「跨界」上,太和也不遺餘力將自己打造為研發領域的「弄潮兒」,他們將西方醫療產業的載藥傳輸系統運用於化妝品產業,以構建化妝品靶向傳輸的核心技術。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企業長期的布局和積累。

到目前為止,太和除了擁有上海露凡西化妝品有限公司和麗鑫生技化妝品(上海)有限公司兩個生產基地外,在2016年還成立了日本太和生技化妝品株式會社,2020年底,麗鑫生技化妝品(杭州)有限公司和露凡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開始啟動。

從彩妝、護膚到專注於天然植物產品的研究開發,以及功能性化妝品打造等,太和均有涉及,不同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各司其職,哪怕是在產品布局時間線上,比如近期、中期和未來式的產品開發任務,它們也分別都有明確的劃分和側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們更承擔起中國特色化妝品體系建構的任務,將中國的岐黃文化,也就是中醫藥的草本花卉,以環保為原則,研發成五大品類:功能型彩妝、療愈型護膚品、功能型洗護產品、口服的化妝品以及貼片式的功能型健康產品。」

或許正因企業堅持自身基因所在——對科研的重視和對生產落地務實經驗的積累,太和對外宣傳並不高調,除了每年上海CBE美博會參展和郭博士受邀作專業論壇演講外,並無其他。正如郭靖凱所說:「我們不是品牌公司,而是以研發製造為主的企業,成為品牌有力的研發與製造後盾才是我們的目標!

美妝市場快速的發展、消費理念的轉變、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上遊產業鏈……這些對於擁有40年國內外經驗積累和沉澱的太和來說,早被考慮進企業的經營策略規劃中。不論是通過大數據了解消費心理,還是依託品牌對細分品類市場的洞察,太和都具有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及時掌握客戶需求和未來的產業走向,並進行相應的研發和生產。

比如在彩妝產品的開發上,它相較於護膚品,配方、色彩、造型等都需要更高的技術門檻和專業技能,因此,在這幾點的把控上,太和始終不斷精進,推陳出新,不論是通過導入文創或立體造型,抑或是國風的運用,將中國民族文化特色融入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彩妝,都成功助力品牌研發設計出諸多爆款產品。「40年與國際一線品牌合作的經驗以及自身的研發創新能力,讓太和在彩妝產品的全方位能力打造上,值得向行業炫耀!」郭靖凱頗為自豪。

2021年,不僅是一年新的開始,於太和而言,更是新的裡程碑,新十年的開始。無論市場未來如何變化,具有功能性的產品力依舊是最終的歸宿。

郭靖凱直言,太和生技作為全球彩妝研發製造領先企業之一,在產品創新方面,還將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導入科技元素,並大力發展天然植物功能型彩妝產品,再融合以國風文化,將頗具時尚和潮流色彩感的彩妝產品仔細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除此之外,以中醫藥為底蘊,結合醫療級傳輸科技及微生物發酵技術建構中國特色化妝品體系也將是太和未來的發展目標。郭靖凱解釋,「以環保為原則,以中國的草本花卉為內容,來賦予化妝品產業更多的生機和可能。我們在這一領域已深耕多年,七年磨一劍,只待它在未來發光發熱。實際上,這對我們而言,是太和必須承載的社會責任,我們也希望能通過踐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推動中國岐黃文化的發展。」

當記者問及,2021年正式實施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對太和會產生何種影響時,郭靖凱充滿期待,在他看來,太多說故事的景象會慢慢在愈發嚴格的化妝品監管體系下變成泡沫、瓦解、轉型,而太和生技40年步履不停,始終靠產品本質說話,它經得起實驗數據的驗證,檢驗報告的證明,優勝劣汰、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格局只會讓太和更加牢牢地站穩腳跟。

相關焦點

  • 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 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中醫提倡預防為主,並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養生為一體,其提倡「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後防復」的「三防」思想,完全契合健康中國行動的理念,也是構建「預防為主」公共衛生體系的內容和路徑。筆者認為,應以中醫藥「三防」思想為指導,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 揭秘大牌彩妝背後的中國代工廠,從OEM到ODM之後OBM是否是最終出路
    每年可為國內外客戶提供近3000萬支各類高質量彩妝產品。03臺灣太和生技(上海麗鑫&露凡西)在法國、日本開研發中心,在中國開打樣中心,工廠,公司有100多個博士做研發。香奈兒、蘭蔻、迪奧等國際一線品牌都是他們的客戶。它就是來自中國臺灣的化妝品代工企業太和生技。
  • 中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國家制度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基礎,包含著豐富且系統化的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思想資源。
  • 佛山市中醫院:四點聯動,構建中醫藥特色藥學高質量發展體系
    在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下,擁有「黨建引領」、「無人藥房」、「傳承工匠」、「藥學登峰」等關鍵詞的藥務科勇抓中醫藥發展機遇,立足高質量發展,採取「以人才為支撐點、以創新為著力點、以質量為攻堅點、以需求為切入點」四點聯動,構建中醫藥特色藥學高質量發展體系,為地級市中醫院的中醫藥發展提供良好示範。
  • 金天國際出席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放新支點
    (原標題:金天國際出席2020-2021中國經濟年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放新支點)
  • 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STEAM課程體系—新聞—科學網
    作為跨學科課程的典型代表,STEAM課程以其開放性、主體性、情境性、關聯性、發展性,從一開始產生就順應了我國課程改革的發展態勢,並受到全國各中小學幼兒園的大力歡迎。 所謂STEAM課程,是指由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ematics)等學科共同構成的跨學科課程。
  • 大力發展以黃精為龍頭的中醫藥產業 夯實鹹寧大健康產業底盤
    加快鹹寧市中醫藥雲健康產業信息平臺和協同創新網絡建設。大力發展中藥電子商務,支持中藥和中藥材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建設。 6.完善中醫藥商貿服務體系。加快相關流通配送行業兼併重組,推動物流現代化。推動我市中醫藥健康名牌產品進商場、進超市。加快發展面向中藥及其衍生品製造的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業及第三方物流、檢驗檢測認證、融資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
  • 深耕中草藥基礎研發 打造超前競爭優勢 上海家化與成都中醫藥大學...
    強強聯合鞏固中草藥研發領先地位  在現今成熟且快速發展的市場中,消費升級的趨勢日益凸顯,消費者對中草藥化妝品的需求更多,對中國文化層面的理解更深。加之中草藥細分化妝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草藥的基礎研發需要更多的突破和創新。  上海家化研發總監曹平表示,家化和成都中醫大的合作,是家化中草藥研發戰略的需要。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
    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提高,中國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召開 為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貢獻「福建方案」
    12月20日上午,聚焦福建中藥材創新發展的中醫藥盛會——閩產中藥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推進會在京正式啟幕。近百位來自中醫藥領域的政、產、學、醫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醫藥行業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擔當與使命。
  • 2020中國化妝品科技節圓滿落幕,諾斯貝爾輕醫美研發分享引關注
    12月11-12日,2020(第五屆)中國化妝品科技節在廣州頤和大酒店成功舉辦,諾斯貝爾副總裁(研發)邱曉鋒等行業精英受邀出席。此次科技節以"夯實基礎?創新發展"為主題,通過技術論壇、技術知識競賽、科技成果評選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化妝品行業領先技術成果。
  • 容閎學校的獨創性課程體系研發獲中國教育學會課題立項!
    日前,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珠海容閎學校申報的課題《生命中心教育理念下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建構與實踐研究——以珠海容閎學校「三三工程」為例》,被確定為立項課題,並正式下發課題立項通知文件(課題編號:201900001701B)。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 天津尚美郭毅群:讓我們共同助力國貨化妝品騰飛
    中草藥科技與化妝品應用論壇會議現場本次會議以「中藥悟道·對話國潮」為主題,旨在凝聚中醫藥行業與化妝品行業的力量,推動中草藥化妝品的發展,助力我國化妝品產業築夢騰飛。如今面對新冠疫情,人民英雄張伯禮院士率領團隊親赴武漢,在抗疫的戰場上用中醫藥快速抑制了疫情的蔓延。為人民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草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自神農嘗百草伊始,我們中國人從未停止過對中草藥的探索和創新。在「中藥悟道·對話國潮」這一主題下,我們相聚在這裡,將目光聚焦在中草藥科技與化妝品應用上,它或將成為中國化妝品品牌崛起並走向世界的最佳突破口。
  • 弘揚戰無不勝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以人為本、自強不息、崇義輕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反映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精神底蘊、價值立場和道德取向,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提供了強大思想引領和精神支撐。弘揚中國精神,就要把這些優秀特質多加提煉和展示,實現悠遠文化的當代奏鳴。
  • 應對老齡化等趨勢,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啟動新一輪學科布局
    十年耕耘,畢業生成為康復行業生力軍 上海中醫藥大學作為中國式康復的開拓者,堅持中西醫並重,力促中醫藥、中華傳統體育與現代康復技術融合,致力創建中西醫並重的現代康復學科體系,發展中國特色康復醫學,走出了一條「國際標準,中國特色」交叉融合的康復醫學發展之路。
  • 為全球經濟復甦貢獻中國力量
    經合組織最新報告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從長時段和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不僅彰顯了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更重要的是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創造了戰略時機和堅實基礎。
  • 看•法丨全國政協委員王煜宇:構建中國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
    看•法丨全國政協委員王煜宇:構建中國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模式,推動司法體系和司法能力現代化 2020-10-20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態更好活力更足,「化妝品」還要牽手「中醫藥」!區委書記暢談...
    「化妝品產業鏈很強,每四片面膜就有一片面膜是奉賢產的,我來到這邊看了各種未來中心,立馬就入駐奉賢了。」 青年網絡大V茅又丹前段時間,「東方美谷中醫藥產業基地」正式揭牌,讓奉賢中醫藥產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 發揚中醫藥特色弘揚中醫藥文化
    文/本報記者劉蓉通訊員黃琳李琪彬圖/本報記者張江毅攝習近平總書記曾就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作為閩西南地區最大的三甲綜合性中醫院,廈門市中醫院始終致力為患者提供優質的中醫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