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永鑄:說「盉」

2021-03-02 樂藝會
青銅永鑄,男,漢族,山東淄博人氏,就職於山東省淄博市齊文化博物院,畢業於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文物修復與鑑定專業。從事文博、考古工作20餘年,參與專業論文彙編40餘篇,從事野外考古發掘近萬次,其中《臨淄商王墓地》考古發掘項目,獲得93年山東省重大考古成就獎。此墓地一夫妻並穴墓中出土大量禮玉,填補了臨淄無葬玉習俗的空白,為研究戰漢時期臨淄地區玉器葬俗制度以及玉石流通途徑奠定了研發方向。本人還在從事文物修復工作之餘,積極實踐各時期的青銅範鑄技術,為研究、積累先秦齊地各時期的青銅範鑄形式總結了資料。說「盉」

青銅永鑄

盉」形器物大約在六七千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中就有出現,銅「盉」在二里頭文化期也已出現,青銅「盉」亦在商代早期已經使用。延至商晚至周初開始盛行,這時還沒有「盉」這個名稱。

商周之際,「盉」形器多是和盤或盆組合在一起構成盥洗禮器,這時的用途應是注水器。據自身銘文解讀,銘文多自稱「鎣」。 《說文解字》:「鎣,器也。」可以解釋成盛裝東西的器皿。直至西周晚期自銘「盉」的青銅盉才開始出現。

「盉」是諧音讀音,郭沫若在《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中解釋說:「金文'盉'從禾者,乃像意兼諧聲。」故後期也通作"和"。不過結合同時期同類器物銘文來看,還是自稱「鎣」的多。如,西周晚期圓明園的虎鎣、舊金山的亞洲藝術博物館的伯百父鎣、季良父鎣等等。         

盉的器形及用途演變,隨著時代的發展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郭沫若在考證《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群銘文匯釋》時又說:「 季良父盉,(盉)字像以手持麥稈以吸酒。」,這裡說的麥稈就是指盉的流部。分析這句話,說明有些盉形成的初期並沒有鋬。不過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盉已經有鋬。有鋬的青銅盉經歷了商周之際的盛行後,進入春秋戰國之際又開始流行有「硬」提梁的青銅盉。別小看這點鋬和提梁的變化,這在盉的用途上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註:這裡指的硬提梁說的是提梁不能活動的那種,殷商時期也出現過對稱中軸能活動的提梁青銅盉。)

由於把握方式的改變,盉的流部也隨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直流形變成了反「S」形流,這種流的出現更好的提升配合了提梁的作用。不僅能阻緩水流出速,更重要的是機械地改變了水流方向,使人為操作時能更好的掌握力度。這些功能的變化,說明其用途也在發生著變化。

以前的造型是鋬和直流在同一個軸向上,從人體運動力學分析,如果直流和鋬處在同一軸線上的話,那麼持盉的人在操作時就應該是處於(跪姿)低位,請禮者處在高位,這樣持盉者手臂的運動幅度才能緩解直流帶來的水流衝擊和精確掌握水流方向。要是持盉者位置過高,以上就無從談起。這種設計的理念也正印證了《禮記》沃盥之禮的說法「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體現出春秋晚期以前盉做為禮器組合在貴族階層中的重要性。

春秋戰國交匯之際,盉演變為「U」提梁和反「S」形曲流。這種造型上的改變,同樣也體現出用途上的改變。 這時社會背景的混亂,禮崩樂壞的時期已經到來,前期大家遵從的沃盥禮制,這時已變成「一片浮雲」。貴族階層們都各自為大,奢靡之風大盛,沒人再行沃盥之禮。因此,盉盆組合已不復存在,由此這時盉的用途也隨之得到了改變。又因前期盉盆組合中盉是注水器,這時也隨之發展為一種調酒器或溫器(三足的功能多如此。因此,提梁盉也稱鐎盉。),相應也改變了提盉之人的地位 。 因為動作已由持握變成了提握,流體已由直流變成了曲流,這樣只要提盉者手臂相對高於另一人就能準確調控流體的力度。

秦漢之際,盉的用途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由以前的調、溫酒功能依然變成了一種「煮」酒器。這時提梁變成了側裝中空的把握形式,還可以加裝木柄延長,三足依然存在。從這時期出土銅盉現象看,三足和底部都遺存有很厚的燃燒灰漬,這種現象都是長期炭火燃燒使用後的結果。握把處加長延伸的木柄在使用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熱作用。 就是燃燒的火再烈,也不至於燙手。 至此,西漢以後再沒發現銅盉的身影出現。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樂藝會延伸閱讀

青銅永鑄:齊文化博物院藏部分先秦青銅器範鑄工藝分析

青銅永鑄:行燈的形式分別

青銅永鑄:帶鉤的產生背景和使用方法

三門峽虢國墓青銅器:河南博物院青銅之二

從獸面紋銅鉞到吳王夫差劍:河南博物院藏青銅之一

陝西歷史博物館賞青銅器中篇:木一古美術分享

東晉銅:琅琊王—從東晉到北魏展系列

青銅永鑄:齊文化博物院藏部分先秦青銅器範鑄工藝分析

中山靖王的金銅遺珍:西部牛仔分享國博滿城漢墓考古紀念展

從越王州句劍到唐佛鐘:蘇州東吳博物館藏青銅器欣賞

夫差劍勾踐矛,石闢邪思仙草:王華東分享洛陽博物館續篇

勾踐劍與夫差矛:王華東分享湖北省博青銅佳玉

周倜分享:洛陽博物館青銅器上篇

犧尊爭霸:河北戰國青銅犧尊對南博東漢青銅犧尊

陝西歷史博物館賞青銅器上篇:木一古美術分享

張鏑的饕餮古代藝術精彩亮相:2018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

從彩陶到青銅兵器:牧羊人Ayup分享青海博物館西羌物質文化

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無極齋分享成都博物館特展

王華東:草原狩獵箭鏃趣談

無眼者:「婦好」遇上「史語所」?(上)

無眼者:當「婦好」遇上「史語所」?(下)

扎木合分享:法國吉美博物館青銅器金銅造像及其他

上博青銅器巡禮之一:周倜分享

從呂不韋戈到蠶紋蟬紋兵器:成都市博物館藏青銅鐵兵器

周倜分享:天津博物館藏青銅器及佛像印章(下)

神秘滇文化系列專賞:周倜分享上博滇文化等青銅器

神秘奇崛古滇文物:國博秦漢文明展系列

《神秘古滇國青銅獰厲之美》之:國家博物館選賞

揭秘滇國青銅獰厲之美:上海博物館篇

追尋中國頂級青銅藝術:王公子分享哈佛藝術博物館

走進世界中國古藝術品最重要收藏家:王公子分享賽克勒吉金

王公子分享《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

《東去西來:11—14世紀藏傳金銅佛像精品展》

"雪域瑰寶—西藏文物展"饕餮盛宴

吉泉齋藏品賞析之:狻猊蓮花香薰

吉泉齋藏品賞析:十五世紀永宣風格釋迦牟尼

金佛光明:劉雍金銅佛像藏品大賞

《聖塔佛光:金陵長幹寺地宮出土文物展》

是隋,在敲打我窗!(美奐美侖上博西博隋佛組合雙璧遙映)

黑風泉/白馬分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品(一)

國之大事,惟祀與戎:周倜分享上博青銅兵器

周倜博物館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國篇》

周倜博物館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滿城漢墓篇》

周倜博物館分享系列:《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選粹

朝發軔於天津兮——天津博物館藏銅器隨賞(上)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銅牌飾兵器

草原文化的永恆魅力:鄂爾多斯青銅器

金色中國大展:先秦漢晉及北方草原篇

《京津冀歷史文化展》中的大遼文物

樂藝會《內蒙古博物院北方及草原文物》壹

敕勒青銅分享《瑰麗的草原青銅藝術—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小玉米分享:遼寧省博藏北方與草原文明

敕勒青銅分享《瑰麗的草原青銅藝術—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

不戒《從藏族冷兵器看漢藏關係:具裝鎧》

敕勒青銅分享:鄂爾多斯博物館草原牌飾及銅件精賞

金鞍銀鞍逞奢豪:多家博物館北方遊牧民族馬鞍飾精彩奉獻

雲想衣裳花想容:國家博物館展陳古代銅鏡選賞

致敬陳介祺周希丁:國家典籍博物館青銅器全形拓

巍巍大哉國博寶鼎:后母戊鼎、子龍鼎、大盂鼎酣賞

金鉤玉帶入夢來—中國古代帶鉤展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青銅大賞(上)

保利藝術博物館藏青銅大賞(下)

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展

古吳神韻:鎮江地區吳國土墩墓及窖藏青銅器特展

大周吉金:上海博物館陝西地區芮國珍品展(下)

如願意接受本微信號信息,可按右上角「樂藝會」訂閱。

更多精彩藝術生活鑑賞與創造見證與您分享。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訂閱。 

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後臺。

相關焦點

  • 青銅永鑄:「金聲玉振」—韶樂發展歷程
    "金聲玉振」--韶樂發展歷程青銅永鑄
  • 盉街的「盉文化」
    盉是漢族的古代盛酒器,古人用它加水來勾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下有三足或四足。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造型上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
  • 青銅永鑄:先秦時期飲食禮儀及所用器具
    先秦時期飲食禮儀及所用器具 青銅永鑄 青銅永鑄,男,漢族,山東淄博人氏本人還在從事文物修復工作之餘,積極實踐各時期的青銅範鑄技術,為研究、積累先秦齊地各時期的青銅範鑄形式總結了資料。 中國向有「禮儀之幫」之譽,說到宴飲自然也離不開一個「禮」字。「禮」的最初原始意義是把食物放入豆中祭祀神靈,後期發展為一種標識等級行為的規矩。《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衣食即足,禮讓以興。」,就是說「禮」的形式最早就是從飲食開始。
  • 盉甗簋罍卣斝:這些青銅器都是什麼?有何用途?
    盉、匜其實,鎣和盉( 音hé )是同一件青銅器的不同名稱。從字形上分析,「禾」說的是五穀,「皿」是指容器,表明盉是用來裝酒的器皿。王國維在《說盉》中,明確提出:「盉乃和水於酒之器,所以節酒之厚薄者也。」盉的造型通常園口深腹,上有盉蓋,下有三足或四足。在盉身上,左有流,右有鋬。盉出現於商朝晚期,春秋戰國時期,盉口變小,腹部扁圓,以蹄足獸流作為裝飾,有的盉還設計了提梁。在周朝時,盉和匜(音yí)是組合使用的。據《左傳》有「奉匜沃盥」記載,沃是指澆水,盥是洗手洗臉。簡單來說,盉用來澆水的,匜就是給客人洗漱用的器皿。
  • 青銅永鑄:老玉「沁色」和「玻璃光包漿」形成的原因分析
    老玉「沁色」和"玻璃光包漿」形成的原因分析青銅永鑄老玉器自埋藏入土開始,就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的物質發生著相互作用。「受沁」的過程包括內在和外在兩種因素,內在的因素主要表現為礦物的顯微結構變松,概括而言古玉受沁後的外觀變化過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於顯微結構變松,局部從半透明變為不透明,但大體顏色仍保持未變;第二階段:除了局部顯微結構進一步變松而逐漸全部變松全不透明外,顏色的明度增高及濃度降低,表現為褪色發白,這就是古玉行所說的「脫青」現象。
  • 青銅時代——青銅酒器大全(飲酒器+盛酒器+溫酒器+調酒器+取酒器)
    青銅時代酒器種類很多,有飲酒器、盛酒器、調酒器、取酒器,還有承酒器。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青銅時代的典型酒器類型及酒器特徵。飲酒器:爵、角、觚、斝、觶盛酒器(溫酒器):觥、尊、卣、壺、罍、瓿、方彝、冰鑑調酒器:盉取酒器:勺、鬥承酒器:禁既然前面提到了「爵」,那我們就以「青銅爵」開篇。青銅爵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酒器器型了,古裝劇裡經常能看到。
  • 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幹嘛的?
    《說文解字》上記載:「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有了酒,酒器也就應運而生了。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好酒配美器,更能增加飲酒的樂趣。
  • 朱繼平:匍盉所見氐地補論
    [1]王龍正、姜濤、婁金山:《匍鴨盉與眺聘禮》,《文物》1998年第4期。[2]王龍正、姜濤、婁金山:《匍鴨盉與眺聘禮》,《文物》1998年第4期。[3]王冠英:《任鼎銘文考釋》,《中國歷史文物》2004年第2期。[4]王龍正、姜濤、婁金山:《匍鴨盉與眺聘禮》,《文物》1998年第4期。
  • 瓿、鬲、卣、簠、甗、觥、觶、盉、盨、斝、匜、觚 你認識幾個?
    青銅器是古代文物中的一個大門類,它包涵的內容非常廣泛,大致可以分為青銅禮器、青銅兵器和青銅工具、農具四大類。
  • 青銅銘文裡的家族榮譽
    時間來到了1976年12月,在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的莊白村,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長1米多、寬近1米的窖藏,經過7天的清理,在最後一抔黃土被剝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激動不已,酒器、食器、樂器……103件青銅器,其中74件鑄有銘文。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都是什麼用途
    《說文解字》上記載:  「古者儀狄作酒醪,  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  杜康作秫酒。」  有了酒,  酒器也就應運而生了。  觚、彝、卣、觥、罍、  瓿、卮、盉、斝、觶……  各種各樣的青銅酒器,  僅名字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了。
  • 扶風縣村民取土時發現青銅爬龍,懷疑是鼎耳,可是巨鼎又在哪裡
    1922年,陝西省扶風縣發現西周青銅器窯藏,在裡面出土一個青銅爬龍,經過研究,專家們猜測是鼎耳,但如果這件青銅爬龍真的是鼎耳,與之相配的巨鼎在哪裡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復活的兵團》說對,秦始皇壕無人性
    2011年,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主持,發表在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上的研究論文顯示,新測試的一批青兵馬俑青銅劍,儘管仍然是高錫青銅,但全部採用了鑄造後淬火或退火的工藝!▲一件新測試的秦兵馬俑青銅劍金相,呈現鑄後淬火態高錫青銅淬火代表什麼呢?
  • 看觚彝卣角爵觥罍瓿卮尊盉斝觶…當浮一大白!
    《說文解字》上記載:「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杜康作秫酒。」有了酒,酒器也就應運而生了。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好酒若有美器配,常人也能品千杯」好酒配美器,更能增加飲酒的樂趣。
  • 十九件你必須膜拜的青銅尊 之一 四羊方尊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塊範法分兩次分鑄而成,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範內,再進行整體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
  • 由山西青銅博物館藏戰國陽燧說開去
    山西青銅博物館藏有一件戰國時期的蟠螭紋陽燧,據介紹是山西公安機關移交的珍貴文物。2019年9月,考察了這件寶貴的文物。蟠螭紋是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是中國青銅器上的裝飾。螭是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張口、卷尾、蟠屈。這種紋飾盛行於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
  • 秦代小青龍,青銅毛毛蟲:陝西歷史博物館青銅龍及延伸閱讀
    這是戰國—秦的遺物,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史書上記載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兵器「聚之鹹陽,鑄以為鍾鐻(jù)」的大型樂器架的底座。1993年冬天,在打擊盜竊機動車犯罪行動中,西安市公安局查獲了一輛贓車,在其後備廂內發現一堆包裹嚴實的青銅殘件,銅鏽斑駁,總共8塊,重92.5公斤。
  • 歷史上的夏王朝:青銅時代
    《逸周書》中稱:「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國語》中也稱:「昔伊、洛竭而夏亡。」  夏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王朝?藉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也許我們能掀開其神秘面紗的一角。  1 禹鑄九鼎與王權象徵  我去參觀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那天,其實是受了些刺激的。
  • 光盉LED植物生長燈的八大優勢
    光盉LED植物生長燈,是山東盈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項目之一。